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乃路易十四-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若是说这些还能会被人们取信,那么,在间隔了四个世纪后,才被人们发现的另一份手稿中描述的事情,就只能说是这位剧作家的古怪臆想了,因为他不但描绘了他随军进入布鲁塞尔后发生的一系列奇怪的事情,还写了狼人、吸血鬼和巫师——这些被当时的人坚信存在,而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些只在幻想与梦魇中存在的怪物。
  ……
  这份手稿最后在拍卖会上卖了一个好价钱,以及也有人就此拍摄电影的事儿,十七世纪的人们当然是不知道的,皮埃尔·高乃依出生于1606年,他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部戏剧作品《梅丽特》,之后又创作了一出名为《梅德》的好戏,虽然如此,编写戏剧并不是一个出身优越的子弟应该从事的职业,他的祖父是诺曼底议会的掌玺参事,父亲为鲁昂子爵管理水泽森林,他们为他安排好了之后的道路——就是成为一名律师,同时为鲁昂的水泽森林事务部门与法国海军驻鲁昂部门服务——令这两位始料未及的是,皮埃尔·高乃依最终为当权者——那时候还是黎塞留主教欣赏还是因为他在戏剧方面的才华,他曾经是黎塞留主教麾下的五人创作小组中的一员。
  只是他被黎塞留欣赏的是他在戏剧方面的天赋,被黎塞留主教厌弃的还是他的天赋——在三十岁的时候,高乃依大胆地撰写了一部大戏《熙德》,熙德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曾被国王流放,又因为在战场上立下功勋而被召回,最终成为护国公与巴伦西亚的统治者,但要详细地描绘这个人物,继续遵循当时的三一律是不可能的,于是这出戏剧在大受欢迎的同时,招致了刻板而又固执的黎塞留主教的反感,他不但明显地表示了自己的不快,还授意其他学者与剧作家对这出戏剧予以抨击和谴责,同时他也向高乃依施加了莫大的压力。
  不,应该说,以当时的黎塞留主教的身份和权力,高乃依还没有那个资格成为他的敌人——高乃依很快就屈服了,毕竟他还是父亲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父亲,他不但向主教先生悔过,还连续撰写了三出严守“三一律”的戏剧,《西拿》、《贺拉斯》、《波利耶克特》,这三部戏剧虽然出色,但都是为了迎合黎塞留主教的喜好而写的,宽容的君主,大义的公民,虔诚的教徒……最后他又写了一部《庞贝之死》,描写了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与她的弟弟托勒密争权夺利之事。
  这几出戏剧,在路易尚未亲政的时候都看过,不得不说,即便是为了迎合黎塞留主教而创作的三出三一律戏剧,也已经显露出了高乃依在戏剧创作上无可抵御的光辉,而52年就回到了鲁昂的高乃依再次进入国王的视线,还是因为马扎然主教在临终的时候,指定高乃依做了他的律师,好将自己的遗产留给自己最心爱的孩子——也就是国王路易十四,在马扎然主教离世之后,高乃依原本想要离开巴黎,回到鲁昂,但国王看了他的资料和他的作品之后,就决定留下这个人。
  虽然高乃依在《庞贝之死》之后,创作的戏剧只讲究情节上的曲折离奇,而忽视了人物的塑造,但路易可以看出,这更多的是一种隐晦的反抗,以及被压迫后扭曲的发泄——国王在佛兰德尔之战后,就要开始着手国内的思想与教育事宜,而对于现在大多数连自己的名字也未必认识的民众来说,要奠定国王在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戏剧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别忘了,就算是集市上的那些服饰粗糙,演技拙劣的小戏,人们也是趋之若鹜,更别说是如高乃依这样的人物创作出来的作品了。
  为了让高乃依尽快回到过去的风格,抛弃以往的糟粕,路易十四经过考量,又询问了高乃依本人——只要是因为高乃依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允许他此次随军,希望一场真正的战争能够让这位天赋卓绝的剧作家被锤炼出更宽广的心胸与更敏锐的眼光,至于三一律,国王对此是不屑一顾的——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悲剧所必须遵循的法则,简单点来说,就是只能有一个故事线索(不能多线并进),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不能转换场景)。
  它并不是没有优点,这样的戏剧节奏紧凑,内容充实,但问题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单调的线索之中呈现出一个人的多面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三一律戏剧中,充斥着大量的类型化人物,黑即是黑,白即是白,几乎只要一个开头,观众就能猜到结尾,所以这些戏剧都主要集中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上,这样至少剧作家不必耗费心力去让观众们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了解这个人物,事件甚至整个过程,所以三一律戏剧到了后来,就必须以演员的服装,道具和其中插演的滑稽戏取胜了……这对国王想要的宣传是相当不利的,路易简直难以想象,每当自己出场,就要有个小丑穿得花花绿绿地翻着跟头跑出了吹喇叭,打鼓什么的。
  有了国王的支持,有七年没有创作过任何作品的高乃依顿时焕发出了第二个青春,他不但坚决要求随军,还在一路上记录下了足够十本圣经厚度的内容,这些内容一部分被他用在了后面的创作里,另外一部分被审查后销毁,至于人们现在发现的,很有可能是高乃依在晚年回到鲁昂后,凭借着记忆写下的内容,不得不说,之前的人们找到的,高乃依对佛兰德尔的记录,虽然充满了对国王的溢美之词,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可考证的详实资料的,但最新发现的这个……研究人员甚至都要怀疑它是一本伪作,赝品。


第一百九十一章 另一场战争
  人们找到的高乃依的残余手稿,藏在一幅画像里,文物复原专家在修复了手稿之后,又对这幅同样年代的画稿做了分析和研究,这张粗劣的人物画像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一个年轻人一时好奇,将这幅画像送入了X光分析仪,这种仪器能够将画像分析组合成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数据。扫描图像的清晰度可以细致到10微米,相当于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人们曾经用这种仪器分析出了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底稿,这幅画像也不例外,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厚厚的,胡乱涂抹的油彩下面,是一副诡异的场景。
  画像真正的原貌,在三个月后才得以向公众开放,但只有展示了七十二个小时后就被匆匆收起,因为有许多观众,在看了画像之后,都表示感到恶心、烦躁和难以忍受的瘙痒,一些人说,看了这幅画,他只想疯狂地大叫,诅咒,伤害自己或是别人,最终导致这幅画像被匆匆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一个抑郁症患者在盯着它看了整整八个小时后,在展厅即将关闭的时候,面对前来催促他的工作人员,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拔出枪来,在对方的眼前对准了自己的下巴,扣动扳机。
  这位可怜无辜的工作人员受了多大的惊吓就不必多说了,后来的保洁人员都不得不去看了几个月的心理医生,因为那个自杀者的头盖骨都飞在了天花板上,血迹更是溅射得到处都是,但画像上却“奇迹”般地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但让后续的印痕追踪专家来看,这幅画像上应该有不少血迹才对,但留下的那部分空白就像是被擦拭过了那样——或者说,被画像彻底地吸收了。
  这件事情占据了当地的报纸大约有一周的时间,才慢慢地冷却了下去,当然,说什么的人都有,尤其是网络上,“恶魔之笔”的传说不胫而走,只是那些喜欢用这些异端奇闻来博取注意力的人大概没想到,他们这次还真是猜对了——一队“专家”千里迢迢从梵蒂冈来到了法国鲁昂,为首的人一见到这幅画像,就叫出了耶罗尼米斯·博斯的名字,“我记得在四百年前,”那位黑衣教士面色阴冷地说:“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作品就在禁品名单里了。”
  鲁昂市长有点尴尬,鲁昂在十七世纪的时候,是欧罗巴最繁荣,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但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在太阳王时代之后,人们就只知巴黎、凡尔赛、奥尔良,甚至布列塔尼、马赛、布鲁塞尔与图卢兹等地都在鲁昂之前,鲁昂能够被人们记住的东西只有历史——那些雄伟的建筑,华美的艺术品,古老的人文……是鲁昂最为自矜而又重视的东西,不过有个点很尴尬,就是太阳王路易十四,这位正如他的个人纹章太阳一般照耀了整个法兰西近百年,余晖更是辉映至今的伟大人物,在鲁昂留下的痕迹并不多,一定要说,有什么与这位陛下有关,可能就是鲁昂的皮埃尔·高乃依了,他早年依附于黎塞留主教,后来却因为年轻气盛,创作了《熙德》而令黎塞留生出恶感,虽然他最终还是屈服了,但强权对一个艺术家创作天性的压迫还是差点把他毁了,他在江郎才尽后回到了鲁昂,整整七年,一事无成,但又因为被马扎然主教选为执行遗嘱的律师,而被年轻的路易十四注意到,从而得到了一个机会。
  在佛兰德尔战役的时候,高乃依被允许随军,他在国王身边亲眼目睹了整场战役——从夏勒罗瓦,到里尔,到布鲁塞尔,到列日,又到卢森堡,最终回到了巴黎,在国王的看重与纵容下,缪斯女神再一次回到了这位年迈的剧作家身边,他仿佛要追回在鲁昂白白耗费的七年岁月,日以继夜地创作了在艺术性,创新性,时长与规模都远在《熙德》之上,整整七出精彩的大戏,如后人耳熟能详的《奥古斯都》、《三贤王》、《圣士》等等,更不用说,他还和后来蒙受国王宠爱的莫里哀、吕利都有合作,他们创作的戏剧更是数不胜数了,虽然这些出色的作品被之后的若望·拉辛批判为阿谀之作……
  但问题是,这位被人们视作破三一律的英雄,他虽然出生在鲁昂,但离世之后,得国王的恩准,他被允许埋葬在巴黎圣母院,他左边是吕利,右边是莫里哀,对面是他的死敌拉辛。
  鲁昂只能重新修缮了这位大师的儿时宅邸,以故居的名义吸引游客,但这些绝对无法与巴黎的高乃依博物馆相比,每当说起这件事情,鲁昂市长就不由得心酸不已——高乃依去了巴黎,留在巴黎就算了,但他得到了路易十四的宠信后,他竟然将自己的家眷与重要的东西(手稿和笔记)全都搬到了巴黎,留在鲁昂的只有一些粗笨的家具,就连高乃依最喜欢的书桌都不见踪影——在高乃依故居的书桌是后来他们自己采买了一张十七世纪后期的书桌填补上去的。
  所以,当这次他们修缮高乃依故居,而后意外地在夹墙里发现了高乃依密不宣人的残缺文稿,和夹着文稿的画板之后,他们本来是想要借此好好地宣传一番的……没有什么比已经逝去的名人从未被发现过的一面更值得人们好奇的了,正如他们所料,为了一睹文稿和画像,人们蜂拥而来——“文稿?”市长还在暗自伤怀的时候,不由得吃了一惊:“那可不是耶罗米尼斯·博斯的作品哪!”
  黑衣教士只是看了他一眼。
  鲁昂市长简直心如刀绞,虽然在那份残缺的文稿中,高乃依描述的,在布鲁塞尔的另一场战争,简直就是荒谬可笑,但这位大师的文笔是毋庸置疑的,他将当时的气氛,场景与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如果冠以某个鬼怪剧的名头,只怕依然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