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乃路易十四-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太糟糕,毕竟他也是一个波旁,她的母亲又是一个曼奇尼,但他,”他目光游移地说:“在个人的道德上难以令人恭维。”
“那位只有十三岁……还是十四岁?”大郡主听出了奥尔良公爵的意思,不免有点惊讶。
“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奥尔良公爵回答说:“他天赋异禀。”
“呃。”大郡主说:“所以还是算了吧。”
“但我真不想让你离开法兰西。”奥尔良公爵沮丧地说。
“那么我就只有进修道院了,父亲,我的身份特殊,您又会给我一大笔嫁妆,无论我嫁给了谁,都会是个问题。”大郡主冷酷地说。
“您是个残忍的人。”奥尔良公爵说,“国王要把大公主留到二十岁……”
“别,”大郡主继续无情地补刀:“大公主和我提起过这件事情,她请我来转告您,请您劝劝陛下,别干这种蠢事。”她深深地吸了口气站起来,捧住父亲的脸:“国王之前就做得很好,我也希望您能这么做,与其考虑八年后的问题,您倒不如设法解决我现在的问题。”她认真地说:“给我找个丈夫,一个好丈夫,对法兰西,对我都有利的丈夫,让那些动荡的心都平静下来。”
她端详着奥尔良公爵的脸:“您想说什么?”
“有那么一个。”奥尔良公爵慢吞吞地说。
“一个?”
“您的丈夫人选。”奥尔良公爵说,“但问题是,他们的使者带来的画像并不是王子,而是一位公主。”
……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时代的君王们还没有狂妄到无视伦理的地步,他们的使者带来了公主的画像,可不是为了和大郡主谈婚论嫁的,他们的猎物是还有一年成年的法兰西王太子小路易。
说起来王太子小路易的婚事早就被提上了各国君王的备忘录,尤其是法兰西在佛兰德尔与荷兰连续取得莫大的胜利之后,当然,如丹麦这样很有可能成为敌人的国家路易是不会考虑的,毕竟他的大公主将来会是瑞典王后,瑞典又与丹麦将来又必定为了挪威甚至更多的地方开战,路易还没有冷漠到无视女儿立场的地步,而且若是与丹麦联姻,那么卡尔十一世以及瑞典贵族一定会怀疑法兰西与成其结盟的诚意,法兰西会失去这么一个重要的盟友。
另外,丹麦又能给法兰西什么呢?若是荷兰还在,路易倒是要考虑依仗丹麦遏制荷兰的发展,但现在荷兰只是法国的一个大省,法国对丹麦一无所求。
更不用说,王太子小路易的婚事可能是在联姻问题上,法兰西人最最重要的一枚筹码了。
也因为这个原因,公爵以下的贵女都不在可选行列之内,小路易的妻子人选顿时大缩水,与他年龄相仿的公主不多,一些君王甚至还没鞥生下女儿,就算他们今后有了女儿,丈夫与妻子年龄差在十几岁上就不说了,他难道还要小路易到了三十岁才结婚?到时候一定会有人怀疑小路易在男性能力上有问题,也许还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譬如奥尔良公爵的儿子,十几年后他正值婚龄,路易不会怀疑菲利普,但就怕有心人从中生事。
这样下来,能够被选择的竟然只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大公腓特烈的幼女,另一个则是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二世的长女。
这两者都有缺憾,勃兰登堡大公腓特烈在法国与荷兰的战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哈布斯堡这边,同时他也是曾经的奥兰治亲王,现在的威廉三世,一个徒有虚名的乌德勒支大公的姑父——威廉三世是在尘埃落定后才被放出伦敦塔,回到荷兰的,可以想象那时候他有多狼狈,绝大多数荷兰人都相信他将荷兰人出卖给了英国人,换来了乌德勒支,他先祖的荣誉都因此蒙上了耻辱的灰尘,但威廉三世不愧为是奥兰治的后人,他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将乌德勒支管理的井井有条的同时,还不忘搜罗那些愿意相信和帮助他的人,勃兰登堡大公腓特烈在这方面给了他很多帮助。
这样的行为不免给法兰西的荷兰总督蒂雷纳子爵带去了一些麻烦,但他终究也是莫里斯·奥兰治的外甥,也有着奥兰治家族的血,他战功赫赫,也得到了一部分荷兰人的支持。
路易并未想过处理掉威廉三世,他还需要威廉三世成为英国与法国在荷兰的缓冲,但这不是说,他就完全不在意勃兰登堡大公的行为了。
而且霍亨索伦曾经是哈布斯堡的臣属,普鲁士则是波兰的附庸,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平起平坐,波兰的路德维希一世甚至曾经在阶下为臣的路易十四可不愿意给将来的法兰西国王挑选这么一位王后。
至于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二世呢,也有问题。
葡萄牙王室始于勃艮第,勃艮第的亨利之子娶了卡斯蒂利亚(尚未合并之前的西班牙的一部分)国王的私生女为妻子,获得了葡萄牙作为伯爵领地,在1139年独立,但后来哈布斯堡曾经在1580年借由联姻得到了葡萄牙,但又在1640年重新被若昂四世夺回,这位若昂四世又是谁呢?他是最后一位勃艮第王朝的葡萄牙国王的私生子。
即便不论这个,现在的佩德罗二世又类似于曾经的英王亨利八世,甚至比亨利八世还要令人忌惮,因为亨利八世的兄长确实是遇到了不幸,但佩德罗二世的兄长确实是被他软禁的——他现在也只是一个摄政王,虽然迫不及待地与曾经的嫂子结了婚,单在69年生下的这位伊莎贝拉公主实在是……身份尴尬。
就算现在的葡萄牙王后萨伏伊公爵之女已经以前夫阿方索六世无能解除了婚约,但这位公主还是不免被人有意忽视,据说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修道院而非王宫,王后对她十分冷漠,摄政王也对她不闻不问,路易真怀疑这是不是葡萄牙人的一个阴谋?但就使臣送来的画像来看,这位摄政王又诚意十足——路易的意思是,这幅画像极尽美化之事,看上去甚至不像是个四岁女童——至少画像上的孩童应该与大郡主年龄相仿。
除了这个之外,萨伏伊公爵甚至亲自来到了巴黎,为自己的外孙女说项,萨伏伊的领地分别占据了法国、神圣罗马帝国与亚平宁半岛的一部分,虽然小但十分重要,虽然这个萨伏伊公爵的头衔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但从姿态和言语上,这位公爵几乎已经愿意承诺与法兰西签订秘密合约。
这样,国王的天平就不得不向那位伊莎贝拉公主倾斜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阿方索六世之死
辛特拉宫位于葡萄牙都城里斯本的北郊,这是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之地,十四世纪的时候葡萄牙国王约翰一世在这里建造了行宫,贵族们也大多在这里有自己的宅邸,不过近几年来,已经很少有人到那里避暑,不为别的,只因为葡萄牙名义上的国王阿方索六世就被软禁在这座行宫里,虽然人们都说他是在这里“养病”。
佩德罗二世的使者在一座丘陵上勒马驻足,注视了那座行宫很久,就像是要穿透那厚厚的城墙看见里面的人,他的视线中有轻蔑,也有无奈和怜悯,过了好几分钟,他才一提马缰,疾驰而下。
经过重重关卡与验看后,使者终于来到了阿方索六世的面前,在这个时代,病人的房间从来就是密不透风并且阴暗潮湿的,即便点着昂贵的香料,那股子混杂着陈脂与腐肉般的恶臭还是如同液体或是固体那样在房间里堆积,使者压低了自己的声音,尽可能缓慢地代为转达了佩德罗二世的问候与——真实的来意。
他说完就走了,甚至没有等待帷幔中的阿方索六世垂问或是回答,应该说,他的使命就在于此,若是画蛇添足,反而会让他受到责备——因为佩德罗二世也不需要得到一个回答,不,他所需要的回答不是用舌头和喉咙讲出来的。
守候在床边的仆人无法阻止使者的离去,他虽然忠诚,但和他的主人一般,无论宫内宫外都没有任何权力,只一听到阿方索六世的喘息声,他就连忙拉起帷幔,摇曳的烛光照亮了锦缎深处犹如地狱般的一幕——那是一堆滚动的脂肪,从被称之为嘴巴的缝隙里酝酿与吞吐着酸臭的气息,同时,连着上方的另一道缝隙——鼻子,它还在不断地流出浓稠的白色,灰色或是黄绿色的液体。
仆人见惯不惊,抽出一旁的法国毛巾——这是从加来商人那里买来的新货,因为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毛圈而格外厚实,吸水性好并且柔软,以往需要十来条亚麻布巾才能擦干净的脸现在只用一条就能擦干净。
只是今天他随手将毛巾丢在地上的时候,微微一顿——上面有血。
他连忙掰开国王的嘴检查,发现陛下只是咬伤了舌头,他定了定心:“我去给您拿瓶药水。”他说。
那团肉猛烈地颤抖了一下,发出几个音节,仆人听懂了只有几个人能够听懂的意思,国王是在说,不要药水。
他站在床边,十分难过,因为他知道阿方索六世不要药水不是因为他没有感到痛,而是受到了威胁。佩德罗二世的口信没什么可质疑或是责备的地方,他只是简单地告诉兄长,自己与曾经的嫂子结婚后,生下的女儿伊莎贝拉很有可能成为法兰西的王太子妃,记住,是很有可能,他的口信中没有提到最大的妨碍是什么,但谁都知道,伊莎贝拉公主最大的劣势就是她虽然是摄政王与王妃的女儿,但如果只是摄政王的女儿,那么她就没有资格成为现今欧罗巴大陆上最强大国家的王太子妃。
谁都知道,摄政王只是在等着阿方索六世死去,因为他不愿意担上弑杀兄长与国王的罪名,但阿方索六世——虽然他三岁就出现了偏瘫的症状,之后的十几年里一直由他的母亲代为管理朝政,当然,这位王太后缺少政治天分,心胸狭隘。卡特琳娜公主,也就是阿方索六世的妹妹嫁到英格兰的时候,带走了葡萄牙的两处殖民地锡兰与孟买,已经让葡萄牙宫廷里的大臣与贵族很不高兴。而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葡萄牙在与荷兰,与西班牙的战争中都一再失利,这位王太后就更是成了葡萄牙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这样的局势下,年轻而勇敢的麦略尔伯爵毅然决然地发动了政变,在62年的时候推翻了王太后的统治,以他为首的葡萄牙政府与军队顿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不但连续打退了西班牙的进攻,更是就此让葡萄牙在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出来。
极具讽刺意义的,麦略尔伯爵获得的胜利,被冠在了甚至无法独立行走的阿方索六世身上,他被称之为“胜利王”。
这位“胜利王”不曾有一天掌握过权力,先是王太后,再是麦略尔伯爵,因为无法运动,以及不加限制的饮食,他的身躯愈发肥胖,又因为没有接受过任何正统的教育,所以就连正常地和人交流也不能,但不知道是不幸,还是幸运,他居然有个十分聪慧的头脑与坚韧的意志,哪怕只有仆人的唠唠叨叨,他也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并不是如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那样,只是一头狂暴的野兽。
也许是有着这样的考量,在百般权衡下,麦略尔伯爵为他选择了萨伏伊公爵之女,这种选择一开始没人反对,现在的葡萄牙属于布拉干萨王朝,这个王朝,如上所述,并不正统,所以哈布斯堡一直在质疑他们的合法性,所以他们不可能从哈布斯堡体系中选择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