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乃路易十四-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是现在她几乎不缺少任何东西——珠宝、地位、尊荣、爱,任何人献上的殷勤都只能说是锦上添花而已。别提婚姻,只是想要打动大郡主,让她在奥尔良公爵与国王面前美言几句的人,多数都是铩羽而归的……有些城府不够的年轻人,甚至无法在大郡主或是大公主平和却清亮的眼神下坚持过一场小步舞。
腓特烈很清楚,他具有的优势不多,但很重,其中之一就是他是勃兰登堡…普鲁士大公的长子,注定了要继承他父亲的一切。
其二么……
他站了起来,在使臣疑惑的目光下整理了一下衣服,戴上帽子,“今天您要自便了,先生,”他说:“我和大郡主约定了要见面。”
使臣猛地张大了嘴:“等等?谁?”他不那么相信地打量着腓特烈,今天腓特烈的穿着还不如他平时在勃兰登堡的打扮呢,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寒酸——深褐色的外套只在边缘有点同色绣花,纽扣是浅黄色的琥珀,紧身裤下是直到膝盖的黑色军靴,小牛皮的腰带上挂着火枪和匕首,只有帽子上的钻石别针,翻在外套上的白色蕾丝大衣领勉强还算符合他的阶层。
腓特烈没有多说什么,走出门去,跨上他心爱的灰马,临走还朝使臣挥了挥帽子。
他策马穿过两条街道,走进市集,马蹄踏踏地越过人们的身边时,他就像是任何一个厌倦了狩猎与牌局的年轻贵族那样好奇地注视着街道上的一切,有人向他礼貌性地点头,行礼,或是鞠躬,但没人认出他,他沐浴着阳光,笑容满面,一个店主忍不住喊道:“漂亮的先生!”他问道,“上帝保佑,您难道遇到了什么好事儿么?”
“对啊,”腓特烈这样回答道:“有一件天大的好事等着我呢!”
这也是与勃兰登堡,维也纳等地不同的地方,巴黎、凡尔赛的民众似乎对贵族没有太大的恶感——不过这也是近二十年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原先那些最恶毒和下作的贵族们经过了黎塞留、马扎然与两次投石党暴乱后(这里不说这两位主教是什么好人,只是贪婪的鬣狗碰上了残忍的狮子罢了)被清理了不少,等到路易十四亲政,又有以富凯为首的旧人被国王删减了一波,等到对荷兰与佛兰德尔的战争结束,军队中出现了一大批新贵,他们就和当初的穿袍贵族那样,是受国王的拔擢才迁越了原先的阶层,必然自成一个体系,也因为他们之前不过是工匠与农民,所以并没有立刻忘记身边的亲眷和朋友。
很奇妙的,原先只有贵族与平民的时候,法兰西国内的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但自从有了军队新贵(从军官到供应商)这一中间阶层,最高的阶层与最低的阶层之间反而就像是有了缓冲剂,虽然平民们还是会在酒馆和教堂里嘲讽贵族的无能,说他们的笑话,但真的想要举起粗陋的武器,四处纵火、抢劫,用马车和草包搭建工事与堡垒的想法,却已经很少了。
如果路易十四知道腓特烈的想法,准会告诉他,贵族和教士们总将平民百姓看做愚昧的牲畜,但就像是一个东方哲人所说,你若是将一个人视作囚犯百般警惕与虐待,他就会像是一个危险的罪人那样伤害你,但若是你愿意像是对待一个朋友地对待他,他就会用自己的性命来回报你。
法兰西的民众想要的东西也不多,他们现在能够喂饱每个家人的肚子,能够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屋子,能够靠着进入军队、学校来改变自己的阶层,能够在保证生存的同时看到希望,他们就愿意为国王和法兰西效死。
看着街道上的景象——人们与马、马车熙熙攘攘地来来去去,有爵爷,有法官,有军官也有平民,谁能想到二十年前,略微穿着华贵一点的人走在街道上,若是没有侍从和仆人,必然会荣幸地被穷人投掷的粪便、死猫死狗“沐浴”一番呢?
有几个小贩挤过来,向腓特烈举起手里的篮子,向他兜售饼干、坚果或是蜜饯,也有绣花手绢,小玩具和其他零碎东西,腓特烈用一个大埃居换来了一把红白相间的芙蓉花,准备拿去送给大郡主。
与腓特烈相同,今天的大郡主形容也相当朴素,当然,只是与她在凡尔赛宫宴会与舞会上衣着相比,但要让腓特烈说,只穿着一袭乳白色衣裙,就像是他手中的芙蓉花那样静静地坐在喷水池边的大郡主,却让他怦然心动。
第三百零一章 腓特烈与大郡主(3)
除了两三枚点缀般的戒指,别针,大郡主今天佩戴的珠宝也只有颈脖上的一串珍珠,但就是这串昂贵的珍珠,都让人有意识地远离了大郡主身边——在人工养殖珍珠尚未出现的时候,所有的珍珠都是天然生成的,既然说是天然生成,就不免出现瑕疵、扭曲或是畸形。如最近正在建筑与装饰上兴起的巴洛克风格,原意就是畸形的珍珠,因为它并不符合古典主义者崇尚的绝对对称与统一的审美要求。
大郡主现在戴着的珠链,每颗都有小拇指头那么大并且直径相近,光洁无瑕,不过比起珍珠,少女的肌肤更是纤薄细腻,甚至可以看得到皮肤下蓝色的静脉,腓特烈站了一会,就走上前去,“抱歉,让您久等了,殿下。”
“是我提早了一点,”大郡主毫不在意地说:“早晨从卢浮宫一路走到这里来感觉很舒适。”她收起放在膝盖上的书册,腓特烈连忙替她拿在手里,一边不经意地看了一眼封面,发现那是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撰写的《建筑十书》,拉丁文版本。他握在手里的时候,可以感觉得出书本里有硬质的书签,还不止一处,他心头一动,如果是其他的贵女,他一定会随口问她何时对这样枯燥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但在大郡主面前,他就要谨慎地多了。
“对了。”大郡主说:“殿下,等下,您是否可以称我为玛丽女士呢?”
“当然可以,”腓特烈立刻明白了大郡主的意思:“那么您也可以称我为威廉先生。”
大郡主笑了笑:“当然。”
虽然国王将建立四座艺术学院的工作交给了他和王弟的四个孩子,但外界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并不多,而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也懂得如何保持缄默,更不会借此机会簇拥上去阿谀献媚——国王有意用这件事情来让王子与公主们将他们在书本里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可不是要你们越俎代庖的。
所以不但是大郡主,大公主与王太子,科隆纳公爵,在工地与办公室里,一概以先生,女士称呼,不知情的人们只知道他们出身显赫,却不知道显赫到那个地步——他们还因此吃过小小的亏,不过很快找回来了,还有利息,毕竟他们身后还站着国王和奥尔良公爵。
从那之后,至少没人再敢在明面上敷衍和欺骗他们,至于在暗地里——“就算是我的伯父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呢。”大郡主说。
腓特烈发誓自己是真的感到惊讶:“但您的伯父……”是太阳王。
“除了天主,没人能够控制人心。”大郡主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最底层的工人,一个大埃居可以让一些人诚惶诚恐,一些人感激涕零,也会让一些人心怀怨恨。”这是她走到宫廷之外才领悟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只能保证大部分时间,大部分人获益。”
“那么那些始终无法感到满足的人呢?”
“那就只能看天主的旨意了。”大郡主说。
腓特烈笑了笑,他看到了总有身着黑色外套的人在他们身边出没,“想必天主一定有许多愿意为他代劳的仆人。”
“这是毫无疑问的。”大郡主笑着说,戏剧学院距离他们约定的广场不远,他们只走了十几分钟,腓特烈就看到了矗立在一座小广场边的庞大建筑——但那不是戏剧学院,那是巴黎歌剧院,以前这里是个臭气熏天的鱼市场和鞣革工坊,后来因为巴黎整改,这些都被搬迁到下游去了,这里就空出了很大一块地方,路易十四下令将此地留置起来的时候,人们都认为国王有意建造新宫,没想到一座辉煌的建筑确实立地而起,但它不仅仅属于国王,它属于整个巴黎甚至法兰西的人民。
这个时代的戏剧,事实上可以说是雕塑、音乐、绘画与芭蕾等所有艺术表现意识的综合,当初路易十四将戏剧学院交给大郡主,可以说是相当偏心,但也正是当时的大郡主需要的——戏剧学院需要最多的协调与谈判工作,涉及的人和事情也最多,大郡主在处理有关于卡洛斯二世和她的谣言时,能够采取这样果断的措施,与她在这段时间里的锻炼不无关系。
歌剧院的一侧才是戏剧学院,它曾经属于布荣公爵,但因为布荣公爵在投石党暴乱中站在了国王的对立面,直到今天,布荣公爵夫人也未被允许返回巴黎,或是凡尔赛,所以柯尔贝尔就以一个极其优惠的价格把它买了下来。
这座建筑是不折不扣的古典主义式建筑,完全对称的建筑中间有一座精巧的采光亭,采光亭贯穿上下,阳光可以从最顶层的玻璃一直投射到最底层大厅的中央,照亮太阳神与九个缪斯的大理石雕像。
左右两侧的大厅,一侧是玻璃窗,一侧是一座座的壁龛,古怪的是里面只有一座的雕像,虽然从装束上看像是一个罗马人,但:“这好像是莫里哀先生?”腓特烈惊讶地问道。
大郡主笑了:“是的,是伯父的特许,这里总共有二十四座壁龛,任何一位对法兰西戏剧有着杰出贡献的人都可以有一座雕像。”
腓特烈注意到了法兰西三个字:“那就不奇怪了,”他感叹地说,“他们会彻底疯狂的。”他在法兰西的宫廷里看到了荷兰的画家伦勃朗时,还在惊讶一个荷兰人如何能够甘心情愿地为路易十四效力,现在看起来这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
直至现在,画家,雕塑家以及音乐家,在达官显贵的眼中依然只是下贱的工匠,他们之中最荣耀的也不过是进入宫廷,为国王做工。如果他们知道,只要你有才华,有能力,不但能够在巴黎得到大把的金路易,还能得到贵人的赏识,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天赋——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名字和雕像流传到百年之后……看着莫里哀雕像下的一排金字,腓特烈都能看到一双双嫉妒到通红的眼睛。
“莫里哀先生还在坚持去世之后,把自己的骨灰藏在雕像里面呢。”大郡主无可奈何地说,但这绝不可以,这里不是墓地,也不是教堂,于是莫里哀先生改弦易辙,决定用自己的头骨做一个道具,就哈姆雷特中王子捧着的那个……
“这让我想起了佛罗伦萨。”腓特烈说。
“伯父确实有意在巴黎重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大郡主理所当然地说,在别人,哪怕是现在的托斯卡纳大公口中说出来都会让人觉得他是在痴人说梦的话,对路易十四来说,也是一步步走过去,就能达成的目标。
腓特烈觉得利奥波德一世会愿意听到这句话的,虽然他会很不舒服,但太阳王倾心于艺术,总比倾心于军事好,就连腓特烈,他也必须承认自己的心微微地松了一松。
这时候,莫里哀,拉辛还有高乃依都走了出来迎接大郡主的贲临,高乃依已经七十多岁了,从一个律师变成戏剧文学家,人们都觉得他是疯了,只有他知道自己每天都过着梦想中的日子,衣食无忧,写戏,看戏,和同僚们交流,甚至暗中彼此倾轧都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