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奖励七张人物卡-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虎山?你去哪做什么?”

    宋知非道:“我已经在那里呆过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想回去看看。”

    宋小花从记事以来就没有和弟弟分开过,她当然知道自己的弟弟没有去过龙虎山,但宋小花在山上呆了这么多年,也自然知道自己的弟弟身上还隐藏着许多她都不知道的秘密。

    要不然他怎么会在晚上做梦的时候喊一个不认识的姑娘名字。

    要不然他怎么会在背书的时候突然睡下,然后醒来后,许久都是满是愁色。

    要不然百符录上那么多复杂的符咒,他都能照葫芦画瓢的画起来。

    宋小花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等恩公回来,你自己跟恩公说吧。”

    “好。”

    宋小花又补了一句:“你要早点回来啊。”

    “我知道的。”宋知非这才笑了起来。

    ……

    夜里。

    宋知非敲了两下门,听到屋子里传来‘进来’的声音后,他才推门走了进去。

    “师父。”

    宁琅睁开眼睛,问道:“有事就说吧。”

    “师父,我想去趟龙虎山。”

    “之前的事都想起来了?”

    宋知非心惊了一下,但最后还是老实点头道;“想起大半了。”

    “那你想好这次过去要做什么吗?”宁琅虽然表面平静,但心里也十分好奇。

    宋知非道:“没,我就只是想回去看一看。”

    “好,你去吧。”

    “谢师父。”

    在宋知非快走出去的时候,宁琅喊道:“知非。”

    “嗯。”宋知非转过脑袋。

    宁琅笑着道:“有些遗憾如果没有办法弥补,就当是一场梦忘了,如果能弥补的,就尽量去弥补,无论你以后会不会离开渺渺峰,为师都不会怪你。”

    宋知非愣了三息,重重点头。

    ……

第一百七十二章、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大虞王朝东南一隅,是道家正统的发源之地,不过道士讲究清修,所以他们很少下山,这也导致于龙虎山的名声并不是很响亮,只是附近一带的百姓才会上山烧香祈福。

    不过也有人说过,在龙虎山鼎盛之际,声望丝毫不亚于七大仙门。

    宋知非仅凭脑海中的印象,次日一早下山之后便径直往东南方向去了,路上用了五天时间,五天后,宋知非终于看到了记忆中经常出现的龙虎山全貌。

    他悬在空中,眼神一下沧桑了许多。

    上一世的事历历在目,只是时间太过久远,恐怕那时候山上的人早就都不在了。

    宋知非微微叹了口气,掠身落在了山脚下,之后沿着台阶,缓慢下山。

    走到半山腰上时,宋知非看到十几级台阶上方有一个老妇人正扶着腰颤颤巍巍地往山上走。

    “婆婆,我扶你上去吧。”宋知非快步上前,搀扶着老妇人的手说道。

    老妇人转头看了宋知非一眼,露出和蔼的笑容连声说道:“多谢公子。”

    宋知非笑了笑,一边扶着老妇人慢慢往山上的道观走,一边问道:“婆婆,是要去山上烧香请愿的吗?”

    “嗯。”

    老妇人叹气道:“我那幺儿去外地经商,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我怕他出什么事,上山烧柱香求个心安。”

    宋知非看着老人头上那淡黄色的‘气’,笑道:“婆婆放心,你儿子没事的,今年春雨连绵,许是道路泥泞在路上耽搁了。”

    “托你的福,托你的福。”

    一老一小走到山上,老妇人拉着宋知非的手再次感谢道:“多谢你啊,我这身子骨要不是你扶着,说不定爬不上这龙虎山。”

    “婆婆现在自己能走吗?”

    老妇人笑着点头,提着香烛往道观里去了。

    宋知非没有跟着进去,而是沿着小路,往印象中自己曾经住过的木屋走去。

    路上也遇到了许多道士,有的拿着扫帚在扫地,有的拿着道术书在看,当然也有擦肩而过的,不过没有谁主动和宋知非打招呼,都只是点头问好。

    龙虎山就是这样。

    无拘无束,性情随和。

    这一点,几百年来都没有任何改变。

    应该也正因为这点,所以龙虎山上的道士寿命都很长吧。

    宋知非就这样一路畅通无阻的走到龙虎山后山,他远远就看到了自己当年住过的那间小木屋,和记忆中的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他走上前,推开了厚重的木门。

    意想不到的是,里面并没有像宋知非预想的那样布满蜘蛛网,而是一尘不染,干干净净。

    肯定是一直有人打扫过这里。

    “会是谁呢?”

    宋知非想不出来,毕竟当年山上的人应该都已经不在了,就算还活着,也肯定早就隐世了。

    ……

    龙虎山如今一共有四位天师。

    为首的天师名为丘机子。

    跟他平辈的,在龙虎山还有三人,分别是:左慈,于吉,葛洪。

    左慈善用术,于吉善用符,葛洪擅炼丹。

    除此之外,山上其他人都算是平辈,龙虎山对地位看的素来不重,所以辈分也分的没那么清楚。

    宋知非上一世刚上山没多久,就破例被老天师收为了亲传弟子,他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跟活了一甲子的老道长成了师兄弟,要按照这个辈分,现在的天师丘机子也得喊宋知非一声师叔祖。

    故地重游,宋知非心里并未乏起很强烈的波澜,他在木屋里转了一圈,便又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唳!”

    才刚走出门,宋知非耳边就响起了一声鹤鸣。

    只见悬崖边上,一个白色的影子冲天而起,它就振翅在宋知非的眼前,一双眸子紧盯着宋知非。

    宋知非先是一愣,而后立马上前,高兴笑道:“长白,你怎么还在这里啊。”

    仙鹤长白。

    现在算是龙虎山的镇山灵兽。

    宋知非当年上山的时候它才刚出生不久,就连它的名字也是宋知非取得。

    仙鹤早已有了灵性,听完宋知非的话,它再次长唳一声,然后很快收起翅膀,落在宋知非的面前。

    宋知非走上前,很亲切地抚摸着他的脖颈,嘴里笑着说道:“真没想到你还在这里,我还以为你早就走了呢。”

    仙鹤似乎是猜到了宋知非的身份,它轻唳一声,努力将脖颈贴在宋知非的肩上,十分温顺。

    就在这时。

    一个身穿青色道袍,头上挽着一个道髻,怀中抱着拂尘的中年道士从不远处凌空掠来。

    他看到宋知非和仙鹤亲昵地站在一起时,连忙质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在下宋知非。”

    “知非?”中年道士似乎是觉得这两个字有些耳熟,但一时间又想不出来,他看了一眼仙鹤,紧皱眉问道:“你认识他?”

    仙鹤低头颔首。

    中年道士更不解了。

    看宋知非的年纪,不过二十几岁,仙鹤怎么会认得他?

    “你到底是谁?!”

    中年道士正是龙虎山当代天师的四师弟葛洪,他激动的原因是,仙鹤长白这些年一直都是独来独往,就连他和三位师兄也从不受仙鹤的待见,怎么今天却会对一个生面孔如此亲昵。

    宋知非如实道:“我现在是浩气宗七长老宁琅的徒弟,几百年前……”

    就在宋知非准备说出答案的时候。

    远处又掠来三人,正是被鹤唳声吸引过来的丘机子、左慈、于吉三人。

    四双眼睛一直在凝视着宋知非,但他却没有慌张,只是挤出随和的笑容,轻声说道:“几百年前,我的师父是张道陵。”

    张!道!陵!

    已然飞升的祖师爷张道陵。

    就在四人面露惊色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时候。

    远处。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道士匆匆掠来,他落在两拨人中间,眼睛却看着宋知非,他上下打量一阵,突然全身轻轻颤抖起来。

    丘机子见状,连忙问道:“师叔,你怎么出关了?”

    老道士没有理他,而是两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在宋知非面前,声泪俱下道:“小师叔,你终于回来了。”

    宛若一道晴天霹雳在四人耳边响起。

    龙虎山辈分最高的道长,甚至四位天师都要喊他一声师叔的余福竟然在一个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岁的青年面前跪下了!

    丘机子、左慈、于吉、葛洪四人目瞪口呆。

    宋知非好像认出了老道士的身份,他露出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和蔼笑容,抬起手轻轻按在老道士的脑袋上,像几百年前一样,微微笑道:“小福,没想到你还在龙虎山啊。”

    老道士更咽不止,如同孩童。

    几百年前,宋知非自行兵解,老道士还是个小道士的时候,他也是像今天一样痛哭不止。

    “好了,都几百岁了,不要再哭了。”

    老道士激动地站起身来,他抹了抹眼角的泪水,指着宋知非转身朝四位天师大声喊道:“他就是几百年前那个二十年入玉璞境,祖师爷最看重的徒弟,也是我的小师叔,你们的师叔祖宋知非!”

    四人全身一颤,似乎是想起了那个传说,同一时间,四人齐齐叠手,长作揖道:“龙虎山天师府第十一代传人丘机子、左慈、于吉、葛洪,恭迎师叔祖回山。”

    ……

第一百七十三章、高枕无忧

余福上山时不过十一岁,那时他只是龙虎山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道士。

    没有天赋。

    也没有悟性。

    是龙虎山最不起眼的一个存在。

    而那个时候,宋知非却是龙虎山最耀眼的人。

    一年知凡、五年洞府、十年入守一,这种速度便是放在当今盛世,也绝对能称得上是天赋异禀的惊世之才。

    余福记得很清楚,那天他照例拿着扫帚清扫道观小路,扫着扫着就走到了龙虎山禁地,也就是宋知非清修的木屋附近,等他反应过来正要离开时,宋知非已然叫住了他。

    宋知非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十分随和地陪他聊了许多山下事,并让他每天都来这里几次,陪他说说话。

    这之后,余福每天都会过来。

    久而久之,宋知非也开始点拨起了他,他的道法也因此开始慢慢涨进,只是速度很慢而已。

    很多年后。

    宋知非兵解那天,整个龙虎山哭的最惨的就是余福。

    他在木屋旁边整整住了三十年,三十年后,他开始悟道,五十岁入开河,七十岁入观海,一百岁入守一,一百五十岁入天罚余福成了龙虎山有史以来悟道最晚的人,也成为了岁数最大的一位天师。

    所有人都以为是余福老来顿悟,只有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宋知非兵解之前留给他的修道心得。

    那本书厚厚一叠。

    上面尽是宋知非自己的修道体会。

    余福自知愚笨,看了三十年才勉强看懂,每看完一遍,他都会老泪纵横。

    宋知非兵解之时,都没跟自己的几位师兄说话。

    自己何德何能?

    竟然能让小师叔亲手写下这么多修道体会留给自己。

    他不知一次幻想过今日场景,等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余福的心情自然是掩饰不住的激动落泪。

    宋知非微微叹气,轻声说道:“都起来吧。”

    四人陆续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