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打穿steam游戏库-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随着文明进化,就演变出多神教,而在这个过程里,又有一种全新的信仰诞生了,称为酒神信仰,在游戏里就是黄金教,信仰酒神与幻神,或称为愚者与先知,该教派之人坚称肉体终会腐朽,而黄金永恒。黄金教同岩石之根的渊源很深,可以说就是岩石之根演变出来的。而这个信仰的原型是色雷斯人信仰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后来也被纳入希腊神话里。
多神教的出现算是泛灵论发展的一个终点,自然的神职被分配好,神系组建,人与神的关系很紧密,从希腊神话老色胚宙斯身上就能看出来了,这也是人与自然互相深度纠缠的一个结果,也就是文明的注脚。在游戏里,自然是光之女神,以她为首的十二旧神,联合整个自然神系,组成万神殿。
光之女神黛瓦拉算是《盐和避难所》里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是光之女神嘛,一听就很救赎,很彼岸,很可能就是囚牢之主嫉恨的对象,不过在游戏背景里,黛瓦拉的信仰已经销声匿迹,被象征一神教的三圣教给取代。
一神教的出现应该算得上文明演进的一块丰碑了,这代表人类智慧的上升,也代表实力的提高,原本泛灵论是在林子里打猎,还得求山神保佑,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大家脑子里对世界的看法都很空泛。而多神教时期是在地里刨食,农业发展起来了,肚子里饱了就会有闲心思考人生,思考宇宙,包括酒神信仰,酒是粮食做的,有余粮才酿酒呢,也代表了生活开始富足。
随着人肚子越来越饱,闲来没事打打仗,造造奇观,这时候人的精神就相对空乏,于是就对更深层的形而上学,生死观等等哲学话题开始进一步的研究。在理性思潮萌芽前,人类思考世界的方法论就是宗教神学,所以一神教的出现,就代表了文明的一次飞跃,在这里,特指儒家文化圈外的西方世界,以欧罗巴、埃及等为主。
游戏里,取代万神殿的是三圣,即国王、骑士、法官的三位一体,国王运使权力,骑士惩罚外敌,法官治理国家。《万神录》记载:“新神们,也称三圣灵,是王朝与王权的产物。黛瓦拉承认了两位来自阿斯卡利亚的王族,并给予他们神格:王与骑士,是阿斯卡利亚人们神圣的化身。”
在三圣教的说法里,黛瓦拉变成了法官,位格与国王、骑士一致,但实际上这就是他们自己往脸上贴金,他们的传教也是靠暴力的征服而不是温和的归化,国王和骑士也只是凡人而已,他们接受的信仰无法给他们带来什么助益。当三圣以不知何种方式流落在无名之岛上,被囚禁在众神墓地里,神躯腐朽化作怪物,而那些信仰就被牢狱之主所攫取。
三圣就是骗局,是牢狱之主无名神的马甲。
这其实很能说明一些东西,鹿正康心里猜想rA9是无名神的话,那么卡姆斯基所提供的这些信仰里绝对是有rA9的马甲,譬如那个什么至圣,感觉就很可疑。
从一神教发展到无神论自然又是一次跨越,
无神论又分很多种,似儒家文化宗法制的,其实一开始就是无神论,还有一位宣告上帝已死的男人:尼采。
他认为基督教鼓吹的同情、慈悲和禁欲,都是“反对生命的罪行”,他空前推崇人的力量,尤其意志的力量,对斯巴达式的纪律有着狂热的信仰。
《盐》里的无神论者就是山中铁匠,他们信仰钢铁意志,人定胜天,还很排斥魔法,宣布人格胜于神格,并且值得被信仰崇拜。铁教有自己的信仰体系,自己的学校,牧师,典籍和圣歌。所有都是赞美人之意志。很明显,他们就是按照尼采的主张来的。
鹿正康和苏湘离所在的飞面教也是无神论,讽刺宗教的神秘主义。
除了这些信仰外,还有一类比较奇特的信仰,那就是克苏鲁神话。这种信仰主张无限之限,人永远无法理解神。
数字0到1之间有无数个小数,数字0到2之间也有无数个小数,但0到2的“无限”,是比0到1的“无限”来得大的,这就是是克苏鲁神话的核心,神是超越人类理解极限的,不可名状,不可接近,这种想法其实在一神教时候就有,上帝的真容也是无法直视的,乃至天使也是不可直视,其实就是神秘主义,只不过克苏鲁神话的神秘主义很高端,很奇妙,魔性又让人忍不住好奇,这就是其独有的魅力。
卡姆斯基的神像摊子里就有类似克苏鲁神话的一些信仰,鹿正康没打算选他们。
他在摊子上一眼就看到了自家飞面教的神像,美滋滋的一坨面条,他一把捞在手里,“我就选这个了。”
卡姆斯基把包袱皮收好,藏进自己的四次元大氅里,“这坨面条是一个外来人带进来的,信仰祂的人估计早就在大灭绝里消失殆尽了吧,这个岛上倒是有几个信仰祂,说不定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你去前面的庇护所把神像供奉上吧,外来人,祝你好运,期待你发现真相的一天。”
鹿正康把自家飞面神收进褡裢里,挥挥手告别肯德基老爷一样的卡姆斯基,他顺着低缓的山坡继续前进,过一会儿回头看,雾气弥漫的深处,已经没有了卡姆斯基的身影。
()
第672章 海岸避难所
鹿正康尽随着山坡走,前方雾气里有淡淡火光亮起,他快走两步,就看到了山坡上一座残破的篝火,这就是普通篝火而已,不是《黑暗之魂》里的存档点,火堆旁还有两具穿着腐烂衣裳的活尸,一个手里拿着长剑,一个手里提着巨斧,这倒是尚算隆重的欢迎仪式。
既然已经见到了敌人,鹿正康就小跑上前去,那个腐烂剑客举起手里锈斑斑的铁片断剑就来刺击,虽然身躯已经是被海水泡得发胀发白,肚肠都漏在外面,可出招的姿态倒是有些千锤百炼的意思,鹿正康稍加躲避,一锤磕在其脖颈上,顿时将其头颅都给击飞出去。
那提着斧头的行尸也趿拉着折断的脚踝碎步赶来,礼节性的给了鹿正康一斧子,可惜没劈到,反被鹿教宗一脚蹬在下巴上,好大的头颅冲天而起。
死去的尸体,连衣物带兵器,都在一股子虚空吹来的阴风里散作黑色血屑,融入大地,还有两道灰白色的死盐随风附着上鹿正康的躯体,消殁不见,地上还留下十几枚金币算是遗物。
鹿正康弯腰把金币收好,依旧是收在褡裢上,当初他制作这套教宗服的时候就做了很多口袋,缝在衣服内摆,褡裢更是挂了四串,每串都有八个口袋。
要不然他看到卡姆斯基的大氅会很亲切呢,他自己就很喜欢随身带点小零碎。
鹿正康越过篝火继续前进,前面又有一处篝火,围着三个行尸,火堆旁还有一个木质的宝箱。这般行动缓慢的低级怪物鹿正康打他们都不需要第二招,觑准了头颅脖颈,来一下子就行。
弄死那三个行尸,鹿正康打开木箱,里面却是有一把钥匙。
他心里想,这应当是开庇护所的大门钥匙了。收好钥匙,继续前进,又杀了十来个行尸,走出去四百多米后,前方半山平台上果然矗立着一座石质的平顶小屋,正是游戏里位于海岸的第一个庇护所。
鹿正康快步来到庇护所前,这岛的建筑基本上是不能破坏的,被赋予了特殊的属性,假如鹿正康的系统还在,或许可以用炼金术将这种特性提取出来,但现在,他既然不能破坏建筑,就只能顺其自然,包括庇护所的大门,就只是薄木门而已,他也不能直接打破,必须使用要思才能开启。
进入漆黑的海岸庇护所,鹿正康将飞天面条神的圣像供奉在神龛内,一刹那,辉煌的金光洒满整个室内,神龛周围,一坨坨酱汁饱满的面条卷虚影长着烤鸡翅膀四处飞舞,空气都变得香喷喷的。
鹿正康凝视着面条神的神像,到现在为之,他已经基本确定这个岛就是按照《盐和避难所》来设计的,这个游戏自一开始就不算有名,到来世纪末,更是迷失在海一样的游戏市场里,比沉底还沉底,也就是鹿正康这种上世纪出生的老东西还能晓得这游戏是什么情况了。
这座岛上,有四种人,敌人,朋友,陌生人,外来者。
敌人是那些面目可憎的怪物、陷阱乃至神明,这些都代表了阻挠真我解脱的邪灵。
朋友是庇护所里应召而来的铁匠、炼金术士、法师、牧师、领袖、商人、导游、佣兵,以及在岛上泛舟载客的船夫。
陌生人是在岛上徘徊的同类,他们也被困在这里,在一次次的绝望,看清真相后,有些选择自杀,有些则不知所踪。
外来者,在诺斯替的教义中,是“异乡人”,乌特拉(Uthra),又称“超越世界者”(TheTransmundane),为了“启示”的目的从世界之外的彼岸来到世界中的,向流落、囚困于世界上的人们发出“召唤”,唤起他们对彼岸的记忆,为他们重新建立起与光之故乡的联系。
《曼达派的秘藏》记载,“一个召唤传来,启迪了所有的召唤。他们(乌特拉们)将发出生命的召唤,照亮这必朽的屋子……他们带来了活水,把它倾倒在浊水之中;他们带来了耀眼的光明,让它和入了熏风。他们带来了活火,把它弃于吞噬之火。他们带来了灵魂,纯洁的玛娜(Mana),把它推入无用的肉体之中。”
对鹿正康来说,他要找到的正是这个外来者,因为在这座岛上扮演乌特拉的正是红城,找到祂,就相当于找到组织。
在游戏里,外来者是一位烛裔少女,由光而生,甚至可以猜想为黛瓦拉的化身,她可以净化玩家的堕落,赎他们的罪,这堕落与罪,来自背叛,背教,饮用堕落之血而来。
在游戏的七个教派里,除了先前代表泛灵、酒神、多神、一神和无神的五种,还有两个是法师的教会,一者是信仰自然的天火教,一者是信仰血神的背叛教。
天火教是法师们的正统教派,这个教派其实在历史发源上是介于一神教与无神论中间的,在科学方法论完善兴起前,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寄托在神学和神秘主义中,如艾萨克·牛顿爵士,他常被当做一个“反面教材”。
牛顿爵士最被人诟病的就是他在晚年时期一心钻研神学。因此很多人就觉得他不上进了,堕落成教会的走狗了,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在人家那个年代的欧罗巴大陆找不到半个真正的无神论者,上帝的存在是一切认知的基础。当时的自然科学就是寄身于神学下的一个博物学分支。
牛顿爵士一开始就是在研究神学,但这样也并不准确,他同当时很多杰出科学家一样,属于在教会眼中比较异端的炼金术士,他所在的英国皇家学会就是一个炼金术士云集的学院组织,而他本人是第十二任会长。
当时的炼金术是正经科学,许多炼金术士都在追求终极产物:哲人石,或称贤者之石、魔法石,牛顿爵士也不例外,他甚至还翻译了当时欧洲神秘主义的源头:《翠玉录》,将拉丁语版本翻译成了英文版。而他提出的牛顿第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其实也是解释了《翠玉录》中“下如同上,上如同下;依此成全太一的奇迹。”,打破当时基督教认为天上世界亘古不变,运动不息,地上世界瞬息万变,终有结局的教条。
因此,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