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家娘子在直播-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38章 酱黄瓜和咸鸭蛋

与秦娆有同样疑惑的并不在少数。

    这些人当中,有富商,也有名门望族。

    但像瑞家这样,堪比功勋之家的却是没有。

    所以他们也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颗咸鸭蛋,竟然能够成为朝廷贡品。

    “这咸鸭蛋,莫不是有什么来历?”有人道。

    “莫不是跟六六居的酱黄瓜一样,是舶来品,所以稀罕?”

    大虞并没有黄瓜。

    黄瓜是身毒国产物,曾经也有人想过要把黄瓜带回来,但是他们带的是黄瓜秧子,虽然精心伺候着带回了大虞,可是种下没有半个月就蔫死了。

    之后又不少人尝试了很多次,都是种不活几天就死了,甚至很多半路就死了。

    秦娆想想这黄瓜在大虞的历史……其实挺想说,带种子回来就好了,为什么要执着于黄瓜秧子呢。

    不过想想,倒也不难理解。

    大虞人根本就不知道,黄瓜这种植物,是依靠种子就可以种植的。

    他们很多人千里迢迢赶去身毒,要么是看到人家黄瓜秧子已经开始结果了,要么就是看到人家在嫁接黄瓜秧子,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儿还有种子……

    一群没常识的人啊!

    难道你啃黄瓜的时候,就不能多瞅一眼,看看黄瓜内部的籽儿?

    也不怪带不回来黄瓜。

    至于身毒人,他们从中看到了贩卖黄瓜的巨大利润,自然不可能好言提醒,什么时候发现什么时候算吧!

    因为黄瓜摘下来,并不易保存,运输途中,会产生大量的腐烂损毁,即使采用冷藏的方式,也会大大降低口感,甚至发糠不水灵。

    所以,身毒人会将黄瓜制成黄瓜干贩卖到大虞。

    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六六居的创始人六一节,发现将黄瓜做成酱黄瓜就可以长时间保存,并且口感还很不错。

    于是,六六居这个原本并不是很出众的酱菜店,就因为这一道酱黄瓜而火了,一跃成为大虞第一酱菜店。

    甚至很多人家,哪怕是富贵人家,都以年节的时候,能够买到六六居的酱黄瓜为荣。

    若是在送礼的时候,能带上一瓶六六居的酱黄瓜,那是极有面子的事情。

    且,六六居的酱黄瓜,在身毒这个黄瓜原产地,也大受欢迎。

    他们从来不知道,黄瓜居然能够做的如此好吃,配上一碗白粥,简直不要太爽口下饭。

    于是,六六居的酱黄瓜以十倍的价格反销回了身毒,且,六六居的酱黄瓜,都是在身毒制作好然后送到大虞……

    也就是说,他们销往身毒,其实成本更加低廉,但价格却是在大虞的十倍。

    为此,很多身毒人都会前往大虞,疯狂购买六六居的酱黄瓜带回身毒。

    还有不少黄牛,专门从大虞买了酱黄瓜,带到身毒,然后以五倍的价格卖给身毒的人。

    也就是这个时代的食物制作出来后,并不会贴个标签,写上配件产地什么的。

    不然也不知道身毒人看到他们买的酱黄瓜,实际上是madein身毒,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不过,秦娆对六六居的发家史,倒是没有多大兴趣。

    她其实更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机缘巧合,能让六六居的创始人,跑去身毒那么远的地方。

    怎么看,都像是特意去的,奔着酱黄瓜去的。

    那个时候,能够得到鲜黄瓜的人,还仅仅只是宫里和几个位高权重的权贵之家。

    而且,六六居的创始人,是秦亭镇人。

    可是在镇上,却很少能够听说关于他的事情。

    偏偏秦亭镇的六六居,又是全大虞价格最便宜的,只不过购买者必须得是秦亭镇户籍,不然还是大虞统一价。

    秦亭镇有秘密。

    “这咸鸭蛋可不是什么舶来品,而是咱们特有的一种食物,其中以秦亭镇的麻鸭所下之蛋腌制的最佳。

    而秦亭镇的咸鸭蛋,腌制的最好的,就是张奶奶家咸鸭蛋。

    张奶奶家咸鸭蛋,或许在全大虞不是那么知名,但京中权贵,可没有一个不爱此物的。

    连许多进京朝贡的使臣,都一样觉得这个咸鸭蛋好吃,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

    大爷说起张奶奶家咸鸭蛋时,头头是道,甚至还吸了好几下口水。

    秦娆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张奶奶家咸鸭蛋……是个招牌,且还是个有好些年历史的招牌。

    “这张奶奶家咸鸭蛋,首先就是选材好,秦亭镇你们知道吧?那可是块宝地!

    在那出来的食材,甭管是什么,都是上上乘的。

    这秦亭镇的麻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个头大,潜水深,这觅食能力也超级强!

    城中河有大量的鱼虾,螺丝,蚌蚬等水生物,那可是天然的好饲料!

    加上张奶奶秘制的配料和传统的制作手法,一直广受欢迎!

    其实,大虞的咸鸭蛋,很大一部分,都是张奶奶家咸鸭蛋。

    不夸张的说,几乎大虞的每一个城市,都有张奶奶家咸鸭蛋卖,就连番邦外族也有很多专卖店。

    只不过,最正宗的一直都是送进宫里的。”

    秦娆看着一旁说的兴致勃勃的大爷,对六六居的酱黄瓜和张奶奶的咸鸭蛋不免有了多一些的想法。

    二者无论是哪一样,似乎都销往了番邦外族。

    那也就是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可这样的财富,居然被两个看起来无权无势的平头百姓给守住了。

    但细究之下,她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张奶奶家咸鸭蛋和六六居的酱黄瓜,居然是差不多的时间销往外族,并进一步做大的。

    而这个时间,正是永昌帝登基前五年。

    那时候,先帝奢靡,国库空虚,连兵马粮草,都是东拼西凑的。

    正巧的是,林南府有人发现了并培育了优良种子,使得当年粮食产量翻了一倍还多。

    就在满朝文武都为此高兴不已时,那户人家突然失了一场大火,所有粮食都被烧毁了,包括当时新培育出来的优良种子。

    听闻因为此事,那户人家的老家主还大病了一场,差点就没救治回来,将养了三年多,才渐渐好起来。

    之后,那户人家又用了一年的时间,重新培育了新种子。

    在第二年的时候,永昌帝登基当日,那户人家就送上了高产的麦穗,并以无偿为大虞提供粮草,作用新帝登基的贺礼……

    这时间,是不是也太巧合了一点?

    并且,那户人家其实就是瑞家吧?

    ps:身毒,据说是印度的古名,我觉得比天竺喜庆,就用了这个。

    另外,古人其实不会这么没常识,尤其在吃这件事上,这里为了剧情需要,黄瓜很早就传播过来了。

    ()



第439章 永昌帝的攒钱攻略

秦娆看了一眼仍旧还在滔滔不绝的大爷。

    约摸有些猜到,永昌帝当年究竟是怎么屯兵屯粮,掌控大虞经济的了。

    这就是靠着把张奶奶家咸鸭蛋和六六居的酱黄瓜给销往外族吧!

    还有瑞家那场大火,怎么就那么巧?

    很有可能,这瑞家就是永昌帝的人。

    为什么先帝要派人去瑞家收粮的时候,瑞家就突然起了一场大火?

    听说那火还是从天而降的,引黑鸟盘踞多日,久不离去,终降恶火,四月未息。

    当时不少人都说,是瑞家做了有伤天和之事,瑞家老家主,就是这么给气病的。

    瑞家整整三年,都是大门紧闭。

    可一到了永昌帝登基呢,不,也不是登基。

    先帝故去的前一年,身子已经很差无法主持朝政,当时的大虞,是由三方势力共同把控朝政。

    永昌帝的生母文太后,也就是先帝的祖母主张扶持自己的小儿子。

    文太后一生四子一女,大儿子继承了皇位之后,她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太后。

    但大儿子一生命运多舛,继位不过三年就崩逝了,且除了一女苏简并无其他子嗣。

    当时朝臣们半数提议,由苏简继位为大虞女帝。

    但是文太后不同意,扶持了自己的三儿子兄终弟及。

    当时朝臣们就反对了。

    既然是兄终弟及,那为什么不是二儿子继承,而要是三儿子呢?

    文太后的二儿子就是永昌帝。

    当时她给出的理由是德行有亏,言行不孝。

    永昌帝不仅没能得到继承皇位的机会,还被发配到了偏远之地。

    后来还是苏简说:“我不继承我父亲的位置可以,但我要一块封地,可以不十分富庶,但这块封地上的一切事情,都要由我一个人做主,无论是税收还是任命。”

    当时朝中分为两派,苏简的呼声仍旧是很高的,且手中有一支精锐队伍。

    文太后也不敢与之硬碰硬,权衡之后就同意了。

    原本是想着以后可以徐徐图之,将给出的那些权利给收回来。

    结果,三儿子继位之后,也没过几年就凉凉了。

    大虞再一次陷入了争储风波。

    这个三儿子呢,是有三子的,两个嫡出,一个庶出。

    只不过由于三儿子去的突然,并没来得及立太子,这两位嫡子就为了谁来继位争了个头破血流。

    最后由庶子继位了。

    文太后向来不喜欢庶出,对这位庶子,也一直多有苛待,两人势同水火,谁也不肯放权。

    文太后到底把控朝政多年,从她的丈夫,到他的两个儿子,如今又是孙子……

    最后,这位庶出的小皇帝,被文太后强灌了一碗药,浑浑噩噩了几天就崩逝了。

    文太后火速将自己的嫡孙接回来扶持继位。

    可惜,这位嫡孙,虽然在争储中保住了一条命,但身体却差不行,之后又一路作死,奢靡无度,没多久就跟他爹一样,凉凉了。

    文太后便改而扶持起自己的小儿子来。

    但,朝臣中呼声最高的却是永昌帝,这位一直被跳过去忽视的二儿子。

    在文太后玩弄权势,困于改朝换代风波中的这些年,苏简已经成功将自己的封地,做大做强,成为了整个大虞最为富裕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江东江北两府。

    而永昌帝就是一直在帮着苏简实际打理封地的人。

    苏简无心帝位。

    但她一直觉得,属于她的东西,就该是她的。

    即便是不要,那也该是她自己主动放弃,而不应该是对方觉得她不想要就不给她了。

    所以她选择了扶持永昌帝。

    在她的权利范围内,她给了永昌帝最大的权利,任其发展。

    永昌帝也很努力,这些年猥琐发育下来,已经掌握了大虞半数经济,苏简手里曾经的那支精锐队伍,这些年也已经扩大了四五倍。

    而文太后呢,这些年,大虞频繁更换皇帝,每换一次就要大兴铺张浪费之举,让原本就十分空虚的国库更加空虚,甚至还负债累累。

    当然了,这些负债都是永昌帝私下里,以其他人,甚至是外族人的名义,出借给大虞的,或者说是出借给文太后的。

    先帝崩逝前半年,争位一事进入白热化。

    当时除了文太后所扶持的小儿子,永昌帝两方,还有靳阳公主主导的第三方势力。

    文太后那半年时间,一直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