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开局一个碗-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商科还好,文官们好歹有些思想准备,又有商会的帮着瞧着,不至于得个太低分。只民生这一块; 她有些担心。她偷眼望了一眼朱元璋; 她没有顺着朱元璋替她铺好的路,写些建国后水利耕种的事; 而是瞧上了另一件被朱元璋压底的奏章。
那件事同样戳文官们的心肝; 虽然姜妍觉得自己写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但在这次的主考官李善长将批阅出来的考试成绩送来前; 她都放不下心。
朱元璋抬头瞧了几次她都是这般模样。等他将今日份的奏章批完; 姜妍还是魂不守舍的样子; 他一时有些失笑:“你怎么提心吊胆成了这个样子,我虽说不至于为你徇私舞弊; 但等那三十份被李善长筛选出来的考卷送来; 我偏好些你写的东西也不是大事。”
“我就怕李善长没将我归到那三十份中去。”
《他开局一个碗》TXT全集下载_20
“怎么回事,你民生那一块是不是写错漏了什么?”朱元璋立刻就抓住了姜妍担忧的重点。若是李善长那里真因着民生一块把姜妍给筛下去了,他们这次点个女状元的计划也就落空了。
姜妍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几近于无:“我写泰州矿场那件事; 引申到汉蒙纠纷上去了。”
朱元璋脸一僵,眉头也皱起了,他放下了自己的毛笔:“你怎么着墨在这事上了。”他手指轻轻敲打在桌面上,
前些日子闹出了一桩事,元朝朝廷设在泰州城外的一处矿场矿工起了骚动,聚众将矿主一家打了个半死,然后吊死在了矿场入口处。
百余人的矿工只是因着劳作辛苦,怨愤难消,才杀了矿主。杀一人红了眼不满足,瞧见他的妻儿也一并送去了地府。朱元璋这里没有什么法不责众的概念,论起罪来,这些人都是重罪,领头者难逃一死。但他们中有聪明人,强调起了矿主是个蒙人,他们皆是汉人,不过是在消除元人奸细罢了。
这倒一时让朱元璋不好对他们进行惩处了,只是压了奏章,命令将这些人羁押起来。
元朝毕竟维持了近百年,蒙族在这片中原上也繁衍生息了起来。虽然数量不如汉人多,但元军匆匆撤离也无法将许多蒙人百姓一并带走。那些近百年前被裹挟至了中原的曾经草原牧民,大多就没能随军撤走。
他们虽是蒙人血统,其实也是一样受官府压迫,也有一部分就与汉人生活,与汉人关系还不错的。泰州那位矿主就曾是张士诚的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对待他的矿工也还算厚道。他并未触犯过法律条例,朱元璋也没有剥夺他的私产。
如今他白白丢了性命,朱元璋不惩治凶手实在说不过去。
可是矿工中的人引出汉蒙的事。。。 。。。
说实话,朱元璋对蒙人实在是一丁点好感都没有。虽说听闻惨事难免心中触动,但毕竟不同族,如今又还没有将元帝势力彻底赶出中原,要他现在就对矿工们论罪,他也为难。
“我看了几乎所有文官奏章上对这件事的看法,他们都是请你小惩大诫的。我此时不将事情挑明,这件事过久了,怕是就真的要对杀人者抬手放过了。”姜妍也不是没有过纠结,这事就发生在她备考科举的时候,文官们几乎全部就着这件事和稀泥,无视了背后的种族矛盾。领头人李善长与刘基不发一言。武官与元军打久了甚至还有拍手相庆,死了一个蒙人剥削者的。
她能理解武官的想法,却想不明白文官们现在为什么不择定主意。
姜妍在
考场上也是想了很久,她即便是真得了状元功名,要参政怕是一时也没那么自由,没有什么机会能说这件事。
而科举考卷要过了李善长的眼,最后得提交到朱元璋面前,李善长就绝对不能再对这件事视而不见。他发表了意见,文官那边也就站定队了,即便与姜妍预期不符,好歹也有可以商讨的余地,不像现在白白拖着得不出结果。
只是她终归还是没考虑到深层面。
“阿妍,政治上你还是没有李善长和刘基他们想得深。”朱元璋叹了口气,面上露出几分无奈:“他们两曾经都是元朝的官员,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们当然想说话,但心中又怕我猜忌,不能说话。刻意摆出副聋哑不知的样子,只是在试探我的心意。”
“我。。。 。。。”姜妍愣了愣,她是真的没想这么多。她到底是没有真正经历过蒙汉阶级心酸的,虽然见识过蒙人的跋扈对他们心有恶感,但听闻这样一件惨事,第一反应还是要替受害者讨回公道的。
“我猜以你的性子,该是要我按律惩处矿工,禁止此后蒙人再遭汉人无缘由的歧视攻击的吧。”朱元璋语罢,姜妍点点头,如今国中确实几乎形成了阶级,曾经在上层的蒙人被颠倒到了最下层,几乎成了人人喊打。
百姓的心情不难体会,但这样做的结果是逼的蒙人在国中活不下去,不是叛逃回草原联系元朝残存势力,就是与这些仇视他们的汉人拼命。
因此摆在文官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想办法化解平息蒙汉矛盾,或是直接让蒙人永无翻身之力。
姜妍考卷上写的提议,现在就成了李善长逼朱元璋表态的牌了。毕竟这件事可不是普通举子就能知道,敢发表评论的。即便真的就是个普通考生这么写了,他们只是按流程将卷子交给朱元璋,不必多说什么,单看朱元璋对卷子的评判也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了。
朱元璋的拖字诀再也没了用处。
“他们既然要你表态,那你不如直接就向他们明说啊,这么拖下去,蒙人与汉人之间的仇恨只会更深。你先向我说了吧,你到底是个什么谋算。”
“我在等徐达与常遇春攻下燕云十六州的消息啊。”他考虑的确实比姜妍多不少,姜妍心思绵软,想着如今蒙人已经成了他治下百姓,该得到与汉人相同的尊重。但他却实在担心这些被元军留下的蒙人中,藏着元军利用里应外合的奸细。
自己此时对他们一视同仁了,他们未必就不会在自己身后给自己捅一刀。如今北伐顺利,大好的局面若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心软叫国中闹出战乱,王保保便可以趁机与国中乱军应和,利用他骑兵的优势冲进自己的腹地了。
现在国内的和平来之不易,他虽然也有意让蒙人能够好好生活下去,却不能这样冒险,只能与大臣们周旋着拖到北伐军打下燕云十六州。阻断了元军南下攻袭的可能性,他才能慢慢来从这些蒙人中分辨哪些是想好好生活的良民,哪些是意欲不轨的奸细。
到时候即便国中出现战祸,没了王保保在外威胁,他也可以抽手好好整治。在那之前,就只能暂且委屈了这些蒙人受磋磨了。
他将自己的心思全向姜妍说了,姜妍脸上也浮现了动摇的神色。然后她垂了眼眸,有些失落地向朱元璋说:“你考虑的没错,我想的太远倒是忘了咱们如今还立足不稳了。”
朱元璋起身坐到了她旁边:“你想的倒也没错,长久来看这样的种族矛盾只会阻碍我们的发展。我们继续追击元军也会碰到更多遗留下的蒙人,若是学了元朝从前划定阶级那一套,保不准蒙人还会闹出什么起义的事儿叫我烦恼呢。有你替我分忧这一点,我倒省事了许多。”
“你就安慰我吧。”姜妍勾唇露出个清浅的笑
容。虽然知道朱元璋就是捡好听的在向自己说,但到底听了他这话,她心里舒畅了些。
宫人恰在此时敲门,说是李善长有急奏请见。
屋中二人都愣了,此时李善长能报的不就是科举事宜吗,他们批卷也太快了些。
朱元璋刚刚说了传,李善长欣喜的声音便从外面传来:“陛下,燕云十六州拿下了!”
他人未至声先至,朱元璋也是大喜站起,半跑着似的去替他开了门:“果真?”
李善长向他高举徐达与常遇春传递回的军情,朱元璋阅完连声称赞二人——他本以为王保保屯兵十万在冀州,再怎么顺利也还需要大半年才能打下包括元大都燕州在内的十六州的,没想到徐达与常遇春竟然给了他这样大一个欣喜。
二人一个月前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了几乎是空城的燕州,分兵向其余州府围剿元军,看上去没有了先前来势汹汹的样子。在元上都吃沙子吃得再也忍不住的元帝也因此鼓起了胆量,下令让王保保立刻夺回元大都,让他好重新享受繁华。
王保保无奈,却不能不从命,离开了冀州,发兵向燕州元大都。他这么做也是有成算的,要不然这里两个人一起回防燕州,放弃攻打其他州府的打算,要么自己就拿下燕州,以燕州为据点,慢慢将这些号称明军的队伍吞下。
接了消息,徐达与常遇春虽没有时间通信却极有默契——二人都没有回防元大都,徐达加快对其他州府的攻略,常遇春直接转攻王保保原本的腹地冀州。
这是冒险,常遇春的副将想要规劝虽然已经快二十四却依然带着少年锐气的常遇春,却得了常遇春一个嚣张的笑容:“燕州城防坚固,守军虽然只有两万,却未必不能等到咱们打下冀州再去救援。咱们只要打下冀州,就是大功一件!”
“那要是燕州等不及咱们救援就被王保保夺去了呢。”副将依然有些忧心,元大都的重要性似乎完全没叫常遇春挂心。
“那就再打回来呗,你看看你将军我,王保保那玩意儿能打得过我吗。”
副将对他自信的模样无言,再要劝,常遇春已经捂耳不听了。
远在应州的徐达也在部下们分析着,他虽然脸上没有笑容,眼神中却有欣喜:“王保保去攻燕州,以常遇春的性子必定去攻冀州,咱们趁机打下其余州府,即便燕州失守,却也能对王保保形成包围之势。”
“燕州在元帝撤离时已经是无人无粮了,王保保陷入了我们的包围圈,那他就只是一头待宰的猪。”他说到这,脸上还是涌上了笑容:“到时候猪肉人人有份,可别为了军功撕扯起来才好。”
王保保是军事上的天才,但徐达与常遇春比他更胜一筹。他晚一步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为了及时止损,也顾不得再打燕州,将元帝的命令也抛到了脑后,强行在明军中撕出了一个口子突围了出去。
然而等他逃出,燕云十六州已经被徐达与常遇春完全打下,他的十万人被打得只剩八万,与元帝在元上都的漫天黄沙中相见,君臣虽然互相愤恨对方拖自己后退,却也做出了执手泪眼的模样。
朱元璋看完军报,满脸欣喜地与姜妍对视上,他心中的喜悦此时根本无法言表。姜妍也是笑眼看他,放下自己的毛笔,纸上是她四四方方的字写下的一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一次,中原真的平定了。
第五十二章
李善长把北伐的成果汇报完; 然后眼神似是无意般地飘到姜妍的身上; 接着又垂头说道:“臣这次是同徐达的夫人一同进宫的。她关心前线战况; 但军情臣不敢私自向她说,不如陛下指一人去向她将喜报说了?”
朱元璋脸上喜色未消; 眼神却冷了下来。李善长不抬头,只等他指示。
前线打的是胜仗,徐达立了大功。既然徐达的妻子张茜来问,李善长即便是真不愿将军情说详细了,只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