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张曼新传-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张曼新的话实实在在,没有矫情,没有粉饰。

    那个警察或许被张曼新的大义凛然所征服,或许怕承担责任,向张曼新发射了一下瓦斯以后,急忙转身走开了。

    “张先生,您没伤着吧?”三十多个中国人急忙围过来,关切地问道。

    张曼新微微一笑:“大家不要担忧,我没事。”

    这时,蹦蹦和彤彤从布达佩斯驱车五个小时赶到了这里。

    于是,张曼新带上两个儿子,经过与边检站进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反复交涉,不仅促使边检站同意了这三十多个没有签证的中国人全部入境,而且还为他们追回了行李物品。

    三十多名绝路逢生的中国人,激动不已地争相与大义凛然的张曼新握手,将满腔的感激和敬慕通过紧紧的握手充分表达了。
………………………………

第六章 创世纪新说


………………………………

第一节 东欧第一个华人社团的诞生

    基督教将耶稣降生之年作为开创世纪之年。张曼新担任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会长之后,与他的伙伴们在旅匈华侨史上开创了从无到有的辉煌。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二日及两天后的十五日,天空异常晴朗。

    三天前,布达佩斯上空还是阴云密布,自十二日起,太阳强劲的光芒似有什么预兆地挣脱了阴云的囚禁,像万千箭镞金光四射,把布达佩斯市辉映得金碧辉煌。

    “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筹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这几天里,在布达佩斯东方大酒店和中国大酒店召开大会。同是龙的传人的与会代表,一个个身穿笔挺的西装,踌躇满志,容光焕发,大家操着不同的乡音,济济一堂。过去相识的,共道心声;过去陌生的,变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欢声笑语,气氛热烈,似乎划根火柴就将腾起万丈光焰。

    这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即制定并通过《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章程》,推选“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筹)”会长、副会长和理事会成员。

    这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的含金量十足:一个将规范“华联会”的宗旨和使命,一个将确定能够担负和忠实履行“华联会”宗旨和使命的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其中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将“华联会”的“筹”字拿掉,根据匈牙利的法律规定,“华联会”要取得匈牙利共和国首都法院的批准才能合法存在。

    所以,会议的氛围既热烈又凝重。

    经理事大会选举,一致通过由该会(筹)原常务副会长张曼新为会长,在闭幕式上,张曼新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激情满怀地发表了题为《继往开来,走向世界》的讲话。他坚定地表示,要与几位副会长及全体理事一起,全力以赴,克服一切困难,做好“华联会”的注册工作,抓好“华联会”的组织建设,密切同“匈中友协”的联系,并密切联系世界各地华人组织,使“华联会”真正成为《章程》中所明确的作为旅匈华人“文化的、保护利益的代表”,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华人之家,成为促进中匈两国人民团结的桥梁和纽带。

    张曼新的讲话,突出了一个主题是: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干成大事。

    张曼新当选为第二届“华联会(筹)”会长后,慨然宣布:立刻捐出他自己的长城责任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作为“华联会(筹)”活动和工作的场所,房租和水电费等均由他负担,并拿出匈币十万福林作为当月的活动经费。

    掌声,再一次响起。

    这一次的掌声不但有气势而且如号角,像大兵团行军铿锵的步伐。

    大家深知,成立“华联会”,完全是顺应时代、顺应旅匈华胞的意愿,是当务之急呀!

    自从一九九〇年包括张曼新在内的为数甚少的中国人到布达佩斯经商,至一九九二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旅匈华胞骤然增至四万多人。

    这数万名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胞,大多来自浙江、福建、江苏、河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彼此形同路人。他们在布达佩斯所从事的职业,有经营服装鞋帽的,有教学和当翻译的,有开饭店和开理发馆的,有从事美容和按摩的,有开中医诊所和彩色照片扩大的,有搞农场和生产豆腐豆芽的,还有代办清关和到匈牙利闯世界的人的居留的等等,可谓五行八作,无所不有。这些华胞凭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取得了不可思议的骄人的业绩。

    然而,由于中国人积习难改的劣根性,用台湾作家柏杨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的话说,即“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虫”。在一些华胞中,窝里斗,手足相残,相互倾轧,以邻为壑,勾心斗角,暗设机关,尤其是极个别原本就是地痞无赖和犯有前科的人,到了匈牙利后更是横行无忌,偷盗抢劫,绑架和杀人越货,致使旅匈华胞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不仅如此,由于旅匈华胞身在屋檐下,仰人鼻息,加之本身一盘散沙,形不成力量,因此,屡遭非难。

    因而,广大旅匈华胞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有许多利益需要维护,有许多权益需要争取,有许多愿望需要表达。

    所以,成立一个获得匈牙利政府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能够代表广大旅匈华胞愿望和利益的华人社团组织不仅非常需要,而且是刻不容缓呀!

    于是,在这历史性的关头,对公益事业燃烧着火一样热情的张曼新和他的志同道合的伙伴郭志伟、瞿仁德、文明远、王少媚、宋万军、马良等,经过紧锣密鼓的酝酿和策划,决定倡议成立“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筹委会”。

    这倡议一经出台,立刻博得广大旅匈华胞的热烈响应。

    可是,要成立起“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却并不那么容易。

    姑且不讲这是东欧地区第一个华人社团组织,没有样板可循,从《章程》制定到组织机构的设置都要“白手起家”;也姑且不讲这种海外华人社团既没有“编制”也没有谁给拨活动经费,所有的成员都各自有自己的生意,大家出国都以赚钱为目的,难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单就办理通过匈牙利首都法院审批就陷入旷日持久的马拉松之中,情况微妙而复杂。

    然而,有困难才需要勇士,有险阻才需要征服者,旷日持久才显示至诚者甘愿奉献的思想闪光。

    张曼新担任会长后,与他的伙伴们经过锲而不舍的奔波和多方努力,终于闯过一道道难关,瓜熟蒂落,“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于十二月七日终于获得匈牙利首都法院的正式批准,带着嘹亮的第一声啼哭在东欧地区呱呱坠地。

    “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经匈牙利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的消息,如春雷乍响,响彻环宇。

    在匈牙利华人社区具有顶尖实力的十二家华人商贸公司联名向“华联会”会长张曼新发来贺电:

    龙人异国创业多,华联成立群英乐。

    且看来日建伟业,齐心合力谱凯歌。

    接着,来自奥地利、西班牙、英国、法国、日本、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团和中国侨务部门的贺电如雪片般飘落而至。

    祝贺、鞭策和期冀,使张曼新心中扬起高歌猛进的风帆。

    张曼新不仅是“华联会”中惟一一个不拿分文报酬而又“全脱产”的人员,而且从他有电话手机那天起便公开宣布:他的手机昼夜不关机,二十四小时办公。无论是“华联会”的会员还是旅匈华胞,只要需要“华联会”出面办理的事儿,他随时处理。

    雄心勃勃和甘愿奉献的张曼新,将在“华联会”的广阔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剧。
………………………………

第二节 一个赔钱的股东公约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华声报》在极为醒目的头版头条位置,以《从一份赔钱的“股东公约”谈起》为题,向世人披露了这个曾不为人所知的赔钱“股东公约”的内情。

    文章开宗明义地设问:“世上有没有不以赢利为目的的股东?”

    紧接着,文章便自答:二十五位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欧洲之声》报社的股东立誓,将按月缴纳“很可能没有分文经济收入”的办报集资款项。

    那么,这二十五位“股东”,明明知道这样做将是“赔钱赚吆喝”,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张曼新担任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会长后,随着“华联会”职能的全面发挥,深切感到,要使“华联会”能够成为广大旅匈华胞“文化的、保护利益的代表”,必须创办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宣传载体,于“华联会”与广大旅匈华胞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宣传“华联会”上起到窗口作用,在反映旅匈华胞的心声上起到喉舌作用。过去,“华联会”只有一份内部会刊,靠刻蜡版和打字印刷出版,印数少,信息量小,版面设计简单,已不能适应“华联会”职能的需要。因此,急需创办一份公开发行的报纸作为传媒工具。

    但是,大凡了解办报的人都深知,要创办一份报纸谈何容易?

    办报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而且录字、制版、发行、稿酬以及办报人员的薪金等等,加在一起需要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资金。

    可是,这笔资金又从哪里来呢?

    没有足够的办报资金,一切将无从谈起。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张曼新想,只要发动“华联会”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出力,办报的资金应该会迎刃而解。

    这天夜晚,张曼新告之“华联会”的伙伴们到时任“华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文明远的“匈牙利中国中心贸易公司”会议室碰头,说有要事相商。

    张曼新的这些“华联会”的伙伴们,听说有要事相商,放下自己的事情就来了。

    当晚,张曼新谈出了自己主张“华联会”办一份公开发行的报纸的想法。这一主张,得到了伙伴们的一致赞同。

    “老张,我也认为咱们‘华联会’该办份报纸了,该怎么办,你就说吧!”时为“华联会”理事的杨一稼女士,快人快语地说。

    “关键是要解决办报经费问题。”张曼新讲。

    “老张,你说怎么个解决法吧?”行武出身的“华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文明远更是说得直接。

    “这就是请大家来的目的。”

    “你是想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的理事问。

    “当然我希望是这样。”

    “这么说,要办报会赔钱了?”

    “开始肯定是要赔钱的。”

    “那以后呢?”

    “以后虽然不好说,但赔钱的可能性还会很大。”

    “既然认定要赔钱,又要办报纸,干脆成立个‘赔钱董事会’得了!”

    “对,成立个‘赔钱董事会’。大家都签上字,来个‘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好,立了字据,以后谁再反悔,谁就是乌龟王八蛋!”

    “我现在就起草一个股东公约。”文明远依然保持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挥笔写就了一个“股东公约”:

    《欧洲之声》报社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