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往事百语②-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序

    经常有人问我:“请给我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好吗?”我一向满人所愿,就这样“一句话”、“一句话”,一生之中不知给了多少人多少个“一句话”。我深深感到:给人“一句话”很容易,但如何让对方受用,才是最重要的。像六祖惠能大师本来只是一名樵夫,因为听到《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后,若有所悟,所以寻师访道,后来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春米八月,开悟见性;丹霞禅师原本要进京赶考,因为听到一句“选官不如选佛”的话而出家学佛,在一番精进修持之后,也成为禅宗的一代祖师。

    《阿含经》说:“闻善言,要著意。”我很庆幸生来就具有这种性格,每逢听到好的句子,都能牢记在心,给予活用,使我一生受益无穷。例如家师志开上人引用古德的“先做牛马,再做龙象”,让我肯定工作最神圣,服务最伟大;芝峰法师的“不要做焦芽败种”,让我随所在之处都不忘失菩提心;尘空法师的“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让我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东初法师的“钱,用了才是自己的”让我体会到:最佳的用钱之道,是使大众获得取用无尽的般若宝藏。甚至童年时,外婆的“残缺就是美”、母亲的“排难解纷不是闲事”,还有教育家杜威的“重新估定价值”、一般人所误解的“图利他人”等,都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

    后来,我自己在应事接物当中也悟出了许多“一句话”,像“凡处世待人,都要皆大欢喜”、“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为信徒添油香”、“要做义工的义工”、“肌肉是要活的”、“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感动是最美的世界”、“忙,就是营养”、“疾病就是良药”、“不知道的乐趣”等,于弘法开示中一经提及,立刻就会在徒众之间流传起来,凡此令我感受到“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无怪乎市面上不乏有关“名人成功一句话”的书籍,多年前也曾经看到《普门杂志》到处为“一句话”的专栏而向人索稿。

    后来有人告诉我:一句话固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听时似悟,对境生迷”是一般人的通病,所以希望我将亲身体验说出来,好让大家能够玩味其中的含义。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确实有很多“一句话”的故事值得作为现代青年励志的参考。因此从一九九二年七月开始,我不揣浅漏,将一生事迹,借着“一句话”作为引子口述出来,由弟子满果(辅仁大学、佛光山丛林学院毕业)整理记录,贡献给大家。《普门杂志》得知,率先争取连载,著名的《远见》、《讲义》等杂志也曾索稿刊登。经过七年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一百篇“一句话”,而今结集出书,订名为《往事百语》。

    犹记得七年前刚开始撰写《往事百语》时,心里曾经盘算着,如果每个月都为《普门杂志》提供一篇的话,也要花费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到一百篇,万一我才完成了六十篇、七十篇就往生了,如何成为“百语”呢?当时有人说,即使真的如此,弟子继续师长未竟之作,古有前例,比比皆是。如今《往事百语》居然在我自己生命过程中留下历史,真是令人欣慰。

    最让我感动的是,多年来,读过《往事百语》的人经常让我分享他们的法喜:

    有的说,懂得“心甘情愿”之后,做事有了另一番的境界;

    有的说,了解“难遭难遇”之后,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意义;

    有的说,“敢,很重要”,使他们在遭逢困境时,仍能抱持信心,冲刺到底;

    有的说,“忙,就是营养”,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产生无比的力量。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经过了深思体会,真正把书读到了心田里,读到了生活中,所以能有如此的感受。《往事百语》之任何一“语”都不是分别的意识所能认知的境界,而必须用心灵去感受,用实践去印证,才能获得个中的意味。对于“一句话”如果轻易放过的人,即使是读遍千经万论也百无一用,这就好比牛饮狼吞的人哪里能品尝出“无心之茶,花红柳绿”?走马观花的人哪里能看得见“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经云:“以闻思修,入三摩地。”诚乃不虚之言也。

    此外,由于书中所述皆为自己经历过的往事,所以:

    一、难免以“我”为主轴来发展文章的脉络,同时对于时代、事物也有所臧否,但绝非自我标榜,纯为就事论事,旨在将心路历程及所思所行写下来,盼能对大众有所助益。

    二、地点、人物虽不免有重复之处,但感受不同,如能仔细三思,咀嚼回味,必有一得。

    三、承蒙学者专家撰文推介,愧不敢当,在此一并致谢,并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值此世纪交替之期,由衷感恩三宝加被,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作为公元两千年及佛教东传中国两千年纪念之献礼。

    是为序。

    星云  于佛光山开山寮

    一九九九年七月

    目录

    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不要同归于尽

    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皆大欢喜

    我就这样忍了一生

    将欢喜布满人间

    有佛法,就有办法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做什么要像什么

    肌肉是要活的

    我是佛

    建立人间佛教的性格

    不要错失良机

    六根互用

    错误不能一直下去

    欢喜与不欢喜

    给人利用才有价值

    无用与无明

    疾病就是良药

    残缺就是美

    三分师徒,七分道友

    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一半一半

    化缘化心,不一定化钱

    随缘不变是最好的性格

    人我之间要跳探戈

    结缘总比结怨好

    拒绝要有代替

    了不起与没有什么了不起

    天堂地狱一念之间

    行善与教化

    要空,才能有
………………………………

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常有人问我:“佛光山僧团人多,事业庞大,究竟是如何管理,竟能上下一心,和合无争?”我往往以一句佛门用语来作答复,那就是:

    “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曾有记者问:“为什么您总是广受欢迎,不知有什么个人的魅力?”

    我不知道自己有何魅力,我只是以“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理念来待人接物,并且以此身教课徒而已。

    回想自小在佛门熏习,师长要求我们背诵佛学名相,当时不甚了解其意,只是囫囵吞枣,没想到长大后,遇事触缘,迸发了早年深植在八识田中的种子,使我深深感到佛法的妙用,真是不可言喻。尤其是这一句描述自我法身自性的“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用在做人处事上,更是屡试不爽的金科玉律。

    所谓“法身自性”,就是我们本自具有的佛性,在横的空间上来说,世上任何一种东西的大小都有其限制,惟有真理和我们的法身慧命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处不遍,无所不在,故日“横遍十方”;在纵的时间上来说,虽然我们的肉体有分段生死,但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却能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限制,不生不死,永恒一如,故日“竖穷三际”。所以,简而言之,所谓的“法身自性”,无非就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的真理,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即是真理之用;既然是真理之用,则放之四海皆准,做人处事又何能自于其外?

    在佛法的体验上,我所了解的“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则是: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应该三思而行,举凡此事、他事的互动,此人、彼人的关系,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都应该考虑周全。

    有时,徒众来向我诉苦:“某人嫌我这件事做不好。”

    “他责怪你什么呢?”我问及原因。

    “他说我事先没有和他沟通。”

    “这就是你不能‘横遍十方’。”

    也曾有徒众向我忏悔:“某人说我这场法会办得不如法。”

    “为什么呢?”

    “他们怪我不先向主管请示,也未曾查询旧例,便莽撞行事,因此纰漏百出。”

    “这就是你不能‘竖穷三际’。”

    不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自然在做事上就会有所欠缺。

    我自佛光山退位以来,每逢山上重大活动,继任住持心平和尚都来请示:“今年如何做呢?”

    “参考往例吧!”我总是这么回答。

    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有着很深的意义,早年的活动有我创业的理想,因此注重往例,便是力求与宗风相应,而随着时移世迁,凡事也应有所改革创新,故言“参考”,而不说遵循。“参考往例”,便是一种“竖穷三际”的表现。论及有所兴革,就要商议协调,并且周知四方,开会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程序。佛光山自创建至今,几乎没有一件事不是用民主的开会方式来解决,因此有所谓的员工会议、职事会议、单位主管会议、各院院务会议……有时,学生们要求参加,我也从善如流,从不拒绝。这种“横遍十方”的作风不但减少了做事的阻力,也使得佛光人从开会中学习沟通的艺术。

    也曾有徒众向我报告工作缺失:

    “我常因怠慢客人而被主管责怪。”

    “是什么原因呢?”

    “我不是开门太迟,就是没有开灯。不是忘了准备茶点,就是不能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这就是你不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啊!”

    过去在丛林里担任职事,从接待宾客中,我培养了敏锐的觉知,凡是一样事情来了,我就事先从一个点联想到其他的点,然后由点而线,再由线考量到全面,如果对于事物都能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将时空都能拿捏得恰如其分,就不会挂一漏万了。后来,我以此教育早期的弟子,如今他们不但在接待宾客上是一流的知客,在策划活动上也是顶尖的高手。

    时空上的联系固然应该注重“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人情上的往来也不能偏废此理。我虽然课徒甚严,但是我也很注重个人心理的感受。例如:甲、乙二人工作勤奋,都很值得奖赏,但是我目前只有一份礼物,不知奖励谁好,在左右为难之下,我只得透过甲送给乙,并且对甲说:“我有一个精美的礼物要送给乙,请你替我转送,将来如果还有一份的时候,再送给你。”我这么一说,乙收到了礼物,固然心喜,甲也因为受到重视而感到高兴。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由于受到“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这句话的熏习甚深,年少时,凡是见到一篇流畅优美的文章、一句金玉良言,我都尽速告知周遭的同学们;凡是听到一则趣闻新知,我也如获至宝,广为传阅,惟恐无人知晓,无形中缔结了许多珍贵的友谊。直至今日,偶然福至心灵,有了一个很好的构想或计划,我往往毫不吝惜地与良朋好友们分享,即使被同道们先行采用,心中也非常欢喜;一趟云游弘法下来,我也总是迫不及待地将沿途见闻告诉徒众学生们。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