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往事百语②-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万万千千的信徒,是他们点点滴滴的奉献,我们才有如此辉煌的成果。

    过去交通设施不便,每次南来北往弘法,光是搭车就要花上一天的时间,途中吃素的地方可说是少之又少,一九七五年,福山寺落成,总算为大家设立了一个中途落脚的地方,无奈一些公务人员以磨人为乐,迟迟不让福山寺登记注册,八年后,才立案通过;佛光山寺也是经过十年的奋斗,才得以获准登记。如今还有一些别分院因为在高楼里面,没有飞檐翘角,碍于台湾法令,只认外貌,不认实质,无法办理寺院登记。这一切,我都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准登记,我依法缴税;不准设立,我据理力争。佛法妙谛能传扬开来,为世人作得度的因缘,才是我们感到最“了不起”的使命!

    佛经上说: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功德。又说:一切供养,以法供养为上。短短的几句话道尽了文化事业“了不起”的功能,有感于此,在法务繁忙、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我接下《觉世旬刊》的重担,四十多年来锲而不舍,从报纸形态到杂志形态,从黑白印刷到彩色照排……多少次接到读者来鸿,为我们的持续努力而喝彩,但自忖与诸佛菩萨累劫精进,我们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故而再接再厉,奋发继起。从《觉世》到《普门》,从“佛光出版社”到“香海文化事业”,从最初三重埔的“佛教文化服务处”到目前世界各地的“佛光缘书坊”……

    年少时常被师长斥责:“没有出息!”心里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坚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必然不会辜负此生。所以不但从未记恨在心,而且由衷感谢老师肯直言教导,真是“了不起”。现在多少的匾额、奖章堆满仓库,我也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认为那不是在表扬我,而是对宗教人士贡献社会的肯定与鼓励,这一点才是奖章背后真正“了不起”的意义所在。

    初来台湾,正当人生穷苦潦倒的时候,寒无衣,食无饱,甚至遭到叩门不应的难堪、尖酸刻薄的讥讽、鄙夷歧视的眼神、踹门责问的羞辱,这一切我都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一意在办道讲学上努力用心。如今,典礼邀约应接不暇,弘法行程已经排到明年甚至后年,每天接不完的电话,开不完的会议,甚至一出门就遇到路人要求签名、合照,多少的恭维,多少的赞美,我依然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一如往昔,仍旧是一个志在人间弘法的和尚。

    戒严时期,每次出外弘法,遭逢多少阻挠,自觉“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忍辱负重,为所当为,四十年来,多少信徒成为今日佛教的中坚分子;二十多年前想送弟子出国深造,台湾佛教会种种刁难,自忖“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为他们办观光护照,虽说多花了许多冤枉钱,但他们千辛万苦,学成归来,为佛教带来多少贡献。“国际佛光会”成立七年来,会员们在各地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奉献社会,得到多少肯定。但也听到许多不实的批评,自念:“没有什么了不起!”让我来给他们欢喜,让他们感动,多少人因此扭转观念,化敌为友……对干种种逆境,因为我能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态度去承担,去化解,所以后来都成为“了不起”的修行资粮。

    有人说我讲经说法、慈善救济、文教事业、共修活动……度了多少人,我每次听了都觉得很惭愧,因为实际上是佛法在度众,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金刚经》云:“一切众生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而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佛陀度无穷、无尽、无量、无数的众生都觉得无有一众生可度,我一点儿小功小德,还有什么“了不起”呢?

    也有人说我拥有多少道场、多少徒众、多少佛光会、多少会员,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大家的。一个人即使拥有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伟大人物身居要位,也慨叹:“高处不胜寒!”可见金钱、名位“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我们不必用权势、财富来打倒别人,因为那些都是过眼云烟,“没有什么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人“以无为有”、“以空为乐”,处处喜舍,心心念念都在众生身上。

    一九六三年,我随台湾佛教会访问团赴东南亚访问归来,许多人羡慕我们能和国家首领见面,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印度尼赫鲁总理竟向我们展示办公桌上供奉的佛像,并且表示印度以佛教文化为傲,身为佛子应以发扬佛陀的和平精神为己任;菲律宾乃天主教国家,马嘉柏皋总理居然在总统府优先接见我们,并且邀请我们前来菲国传教。因此,三十年后,我将位于马尼拉市中心的苏联大使馆改建为佛教道场,弘扬大法,以实践当初的承诺。三十五年后,我在印度传授国际三坛大戒,让南北传的戒子聚集一堂,从教界本身的和平团结做起,来响应尼赫鲁生前的美意。

    今年(一九九八年)二月,我们到曼谷将来自印度的佛牙恭迎来台供奉,媒体以“政治人物参加迎牙行列”为题大肆渲染;以为这回逮到一个新闻卖点,可以广增销路,其实这些所谓的政治人物都是佛教信徒,在我眼里与一般信徒无异,“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他们对于佛陀的真身舍利那种恭敬虔诚的心意。

    今年(一九九八年)五月,我到回教国家马来西亚弘法时,曾与总理马哈地会谈。当我踏出总理署大门时,记者们全部一拥而上,有人说:“这是马哈地担任总理十八年来,第一次接见外国宗教人士。”也有人说:“马哈地总理和别人讲话通常只有十五分钟,这次和你竟然讲了四十分钟!”其实殊荣美誉“没有什么了不起”,我觉得真正“了不起”的是有“马来西亚圣人”之称的马哈地:前年我在吉隆坡的莎亚南体育馆主持八万人弘法大会时,身为虔诚回教徒的他竟默默地捐出五万元马币作为赞助基金;今年我在马国弘法,举行六场弘法大会,他也向我表达诚恳欢迎之意。

    苏东坡自作一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以为很“了不起”,但被佛印禅师“一屁就打过江”,可见“了不起”不是自封的,自以为是的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天童寺老和尚八十高龄顶着烈日晒香菇,当傲慢的日本学僧知道老和尚典座六十五年之后,不禁立刻合掌赞叹。老和尚照顾当下,同一件工作竟然默默地做了六十五年,发挥“了不起”的禅道精神,而一般人二三十年东奔西跑,攀缘附会,即使名满天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后来这位日本学僧专心修持,谦虚问道,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日本曹洞宗的开祖——道元禅师。所以,世间,能懂得别人“了不起”的人,自己才能够“了不起”!

    有人说我小学毕业证书都没有,但跟随我学佛的博士、硕士却不计其数,人才济济。其实我觉得:这些“没有什么了不起”,像我的一些徒弟如依晟、永庄、满济、满义等,没有傲人的学历,也没有受过很好的写作训练,但是在我的书记室却写作成功,才是“了不起”!也有人说:“大师!你很忙,每天要接见多少‘了不起’的重要人物,我不好意思打扰你。”其实,小人物,大愿心,更“了不起”。四十年前,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写了一篇《释迦牟尼佛传》的读后感寄给我,我亲自写信给他。我觉得:花时间写一封信“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小朋友的菩提善根很“了不起”。多年前,佛光山下卖兰花的老婆婆每天傍晚都到佛殿供上一朵兰花,徒众怪她沿路兜售,有碍观瞻,我却特地招待她上山吃饭,因为煮一顿上堂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老婆婆供佛的清净心很“了不起”。每次我出外弘法回山,都送一些点心给看门的老伯,其实美味的点心“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老伯风雨无阻,坚守岗位的态度很“了不起”。我常将信众供养的礼品转赠给教育院、文化院、计算机中心、大寮典座等单位,在我心目中,再贵重的礼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这些单位的徒众不求闻达,默默耕耘的精神很“了不起”。

    回顾自己的一生:尽管并不聪明,但因为觉得别人都很“了不起”,进而尊重一切,和平处事,所以能广结善缘。虽然没有长才,但因为自惭“没有什么了不起”,进而努力奋发,不断改善,所以能寡尤少过。我原本一无所有,但因为感到人间处处都是佛法、般若、清净、庄严,都很“了不起”,进而心生感恩,惜情爱物,所以能知足常乐。我的人生挫折颇多,但因为体悟一事一物都有如片云点太虚,“没有什么了不起”,进而放下万缘,不以为意,所以能自在悠然。

    反观时下许多青年只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以致于社会乱象层出不穷,个人也囚禁在贪欲的牢笼里无法自拔,不禁感到惋惜。所以在此以“了不起与没有什么了不起”作为我的百语之一,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启发。

    (一九九八年十月)
………………………………

天堂地狱一念之间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哪里?”我都回答说:“天堂地狱在哪里?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说:第一、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如三界二十八天、欲界三十三天。地狱在地狱的地方,像十八层地狱、无间地狱。第二、我认为天堂地狱就在人间,住花园洋房,生活富贵荣华的人,就好像在天堂里。局促在陋巷小室里的人们无钱、无力的苦恼,就好像是地狱。其实,真正的天堂地狱是在我们的心里。这第三种讲法,是说人们心情愉快、满足、欢喜、安乐的时刻,就像在天堂里一样;人们的心里充满贪欲、嗔恨、嫉妒、无明、怨恨的时候,就好像在地狱里一样。一个人在一天当中,时而天堂,时而地狱,来回不知多少次,因此,我认为‘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如果你能懂得其中的深义,就会了解:人生不要光顾心外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建设心内的“天堂”,如果心内的“天堂”没有建好,把忧悲苦恼的“地狱”留在心里,就会带给你苦不堪言的人生。所以吾人在世上生活,就算身处“天堂”,如果不能认识它的美好,天堂也会转变成为“地狱”;如果你懂得以佛法来处理困境,转化厄运,那“地狱”也可以成为“天堂”。佛经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福报,就算在天堂里也会“五衰相现”。如果有慈悲愿力,“地狱”也会成为“天堂”,像地藏王菩萨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弘愿,累劫以来在“地狱”里辛勤度众,但我们认为地藏王菩萨永远是在“天堂”里生活,因为他心中的“地狱”早就已经空了;佛陀虽然降诞在娑婆世界,我们也不认为佛陀生在五浊恶世,因为佛陀是在净土法性的境界里生活。还有观世音菩萨抱持悲心寻声救苦,所以炽烈的火焰也化为朵朵清凉的莲花。富楼那尊者抱定坚决的意志到边地去度化恶民,所以在别人眼里如“地狱”般的边地,在他眼里却如“天堂”道场般的自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