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灌篮之小田龙政-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现在的印度来说,钦邦的领土反而不重要了,印度必须战胜缅甸军队,宣誓自己在南亚次大6的军事霸权。
所以,现在的印度是骑虎难下,即便内外交困,印度军队也必须战胜缅甸军队,占领缅甸的钦邦全境。
一旦对缅甸的战争失败,印度国内势必民怨沸腾,再加上之前举国之力建设的印度海军全军覆灭,那个时候,印度国内积压的各类矛盾集中爆,就是印度联邦因此解体,外界也是不足为奇。
按照缅甸与七国同盟之前的口头协议,缅甸放弃钦邦、全力固守若开邦,现在这个目标已经达成,缅甸就应该寻求机会与印度签订停战协议,五万缅族自愿军也可以撤回萨尔温境内。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缅甸得陇望楚,不仅没有寻求停战协议,反而大举反攻闯入钦邦境内,妄图集合二十万军队再裹挟龙政支援的五万缅族志愿军,总共二十五万军队将五十万印度军队彻底赶出钦邦境内。
因为缅甸的一意孤行,五万缅族志愿军依然留在印缅战场帮助缅甸一方。
两方交战的钦邦只有四十万人,此时此刻,将其作为战场的战争两方却是投入七十五万兵力,其中,印度军方拥军五十万,缅甸裹挟缅族志愿军拥军二十五万。对于四十万钦邦人来说,不管是缅甸,还是印度,他们都没有归属感,内心之中,他们更加希望获得独立,退一步说,加入萨尔温联邦共和国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连绵不断的战火,摧毁了他们的家园,毁灭了他们的经济,甚至带走了他们许多人的生命,所以,他们讨厌战争,只希望战争快点结束。
大规模的印缅战争进行到现在,逃离钦邦境内的钦邦民众竟然高达三十五万。哈卡镇、法兰镇、铁定镇、甘白力镇、顿尚镇、潭得兰镇、马都比镇和敏达镇,钦邦境内的人口聚集区俱是十室九空,只有三万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区之内的民众不愿离开故土,分散留在钦邦境内的高山密林之中。,
四四一章 特种
钦邦境内山林连绵,平地很少,山区从北向南沿伸,山脉之间为十分陡峭的河流和峡谷,山区北部海拔四千英尺以上,南部海拔两千英尺以上,钦邦境内最高的山峰维都利亚峰高达一万零二百英尺。
钦邦江河纵横交错,源于印度的木尼布拉河从北向南流,在法兰镇附近向东流进密达河,格拉丹河的支流德约巴和摆努河是印度与缅甸的界河。从印度流入的格拉丹河越过钦邦的西部流进若开邦,东南部的约河、斯林河和孟河的支流均向东流去。
八个字概括钦邦的地形地貌,便是高山密林、江河密布。这样的地形,大兵团作战根本无法展开。
钦邦当地民众四散而逃,只有三万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区之内的民众不愿离开故土,分散留在钦邦境内的高山密林之中。再加上战败的成本太过高昂,印缅两方军队都不愿进行一战定乾坤的大规模兵团作战,于是,印缅两方军队化整为零,三点六万平方千米的钦邦土地上,到处都是它们交战的战场。
印度一方五十万,缅甸一方二十五万,一时之间,钦邦境内两方军队犬牙交错,小规模战役此起彼伏。不过,为了避免印缅战争继续扩大,两方也十分默契地将战场局限在了钦邦境内。
龙政为了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在萨尔温国防军刚刚整编的时候,便在国防军6军第一师以及国防军6军第二师的士兵之中,进行了一次大选拔,重新组建了两支人数维持在二百七十八人、以华人为主的特种作战部队。
为了提升两支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龙政特意邀请华南之剑特种大队偏向防卫、护卫任务的d中队来到萨尔温联邦共和国,亲自训练他们。
付出的汗水总会拥有回报,经过d中队的魔鬼式训练,这五百五十六名士兵已经成为合格的特种士兵。
一支特种作战部队留在自己身边,另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则被龙政派到小田初范以及百惠子身边保护两人的安全。
留在龙政身边的这支特种作战部队,被龙政命名为“龙盾”。
龙盾下设四个作战中队,每个中队六十六人,另设一个十四人随身护卫小队,共计二百七十八人。
每个中队下设四个小队,每个小队十六人,加上一名中队长、一名副中队长,总计六十六人。
每个小队设有四个作战小组,一般来说,由小队中最厉害的兵王担任小队长。
一九九六年的这个时候,印度特种部队拥有“双雄争霸,各挚一方”的说法,与美军不同,印度军队未设统一的特种部队司令部,已经成立的两支支特种部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军种和政府部门,包括隶属海军司令部的海军6战队特种部队和内阁控制的内阁特种部队。其中。
尤其值得说明的是,在印度的6、海、空三军中,只有海军建立了特种部队。虽然印度6军的第五十七山地师和伞兵部队能执行某些特种部队的任务,但却称不上是真正的特种部队。
随着印度海军的全军覆灭,隶属海军司令部的印度海军6战队特种部队便变成了无根浮萍,原本应该执行渗透、斩等特种作战任务的印度海军6战队特种部队竟被印度军方直接放在了印缅战场前线的高山密林之中。
在印度对前线军队进行补充的时候,印度海军6战队特种部队也真正进入战场之中。
总人数三百的印度海军6战队特种部队,被印度军方前线总指挥部整编成为一个特种突击营。印度军队装备最好、战力最强的特种突击营一经投入战场,便取得了丰硕的作战成果。
其中,武器精良的缅族志愿军更是印度特种突击营着重打击的对象。短短的时间内,便有上千名缅族志愿军官兵折戟在印度特种突击营手中,这是缅族志愿军参加印缅战争以来,遭受到的最为严重的失利。
事态的严重性,直接惊动了萨尔温联邦共和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终生总司令龙政。对于缅族志愿军,龙政虽然不待见,但缅族志愿军如此巨大的伤亡却绝不是龙政希望看到的。
缅族志愿军进入印缅战场以来,按照龙政的要求,拒绝参加伤亡惨重的攻坚战、阵地战,以运动战、围歼战为主,侧面支援缅族军队的军事行动,也是因此,装备精良的缅族志愿军虽然取得丰硕的战斗成果,伤亡情况却是可以忽略不计。
谁曾想,在印度军队败退进入钦邦之后,缅族志愿军竟然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便遭受到如此惨重的伤亡。更令龙政愤怒的是,因为印缅双方化整为零,缅族志愿军同样也得化整为零,五万多兵力扫到广漠的深山密林之中,缅族志愿军这边已经伤亡一千人,取得的战斗成果却是几乎为零,缅族志愿军甚至没有现袭击他们的印度特种突击营的踪迹。
将珍妮留在联邦总统府,龙政以督战为名,带领龙盾以及国防军总参谋部的军官们乘坐十架米8多用途直升机,火赶到位于印缅战场的缅族志愿军前线指挥部。
紧跟龙政一行,十架米24武装直升机、十架战术无人机也很快抵达缅族志愿军前线指挥部。,
四四二章 部队
袭击缅族志愿军的印度军队番号,不知,只推测出是对方的特种部队;对方的人数以及武器装备,不知;战死的缅族士兵尸体,抢不回来。
缅族志愿军前线指挥部的糟糕表现,让龙政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重生以来第一次情绪失控,将前线指挥部砸了个遍。
转过头来看见对于缅族官兵伤亡不以为意的缅族志愿军军长以及其他高级军官,龙政怒不可遏拔枪便射,连续两枪,缅族志愿军军长两条大腿各种一枪,瘫倒在地。
“给我拖下去,移交军事法庭。”前线指挥部内,龙政大喝一声。
龙政紧接下来的举动,让五万名缅族官兵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王者之怒,也明白了什么叫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一纸调令,所有散进去闯入深山密林之中的缅族官兵,全被龙政征兆回来,紧接着,从军长到排长,缅族志愿军正排级以上的军官全部都被龙政裁撤。准许他们戴罪立功,龙政将他们整编成为一支加强营,指派他们进入深山密林之中,沿着o3o、o31、o32号地区搜寻死难的缅族士兵遗体,o3o、o31、o32号地区同时也是印度特种部队的活动区域。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按照这些脑满肠肥的缅族军官的想法,就连那些大头兵都逃不过印度特种部队的狙杀,从而成为印度特种部队的枪下亡魂,更遑论他们这些多年不曾摸过抢的人了。
不出龙政预料,在即将进入o3o、o31、o32号地区的前夕,这支加强营突然叛变,调转行军路线企图投靠缅甸军方。
缅甸军营之外,龙政带领龙盾,以压制性的火力截获这些由缅族军官组成的加强营,缅甸军营之内的缅甸军方高层只能眼睁睁看着龙政将这些倾向缅甸的缅族军官一网打尽。
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分外简单了。龙政以叛变以及违反军令为由,剥夺所有缅族军官的军职以及军衔,之后全部移交给军事法庭。龙政带来的国防军总参谋部军官们迅顶替原来的缅族军官,整体接管了缅族志愿军。
杀威棒已经用过,龙政知道接下来就必须让五万缅族士兵看到自己的另外一面。
一张一弛,才能彻底收服这些缅族士兵的忠心。
也不怕印度特种部队埋伏,龙政将自己带领龙盾进入o3o、o31、o32号地区搜寻缅族士兵遗体的消息,公布给了五万多名缅族士兵。
以缅族民族大义自居的缅族军官们没有胆量进入o3o、o31、o32号地区搜寻缅族士兵遗体,危难之时十分可耻地选择叛变;身为联邦总统、世界富的龙政却为了搜寻遇难同泽的遗体,冒险进入o3o、o31、o32号地区。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龙政此举确实是做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爱兵如子。
不可否认,龙政此举确实属于彻头彻尾的政治作秀,但是它产生的奇效却也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那便是,缅族志愿军的五万名缅族士兵对龙政的忠心,第一次过了他们心中的民族认同感。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龙政带领龙盾将遇难的缅族士兵遗体搜寻回来进行安葬,那么这五万名缅族士兵必然成为龙政的死忠,以后再也没有反叛的可能。
既要表现自己爱兵如子的大无畏,也不能傻傻地落入印度军队的埋伏之中,在龙政带领龙盾进入o3o、o31、o32号地区之前,十架米24武装直升机、十架米8多用途直升机、十架战术无人机昼夜不停地在o3o、o31、o32号地区上空侦查巡视,一旦现可疑目标,立即就是不计弹药的全火力覆盖,与此同时,十架米24武装直升机、十架米8多用途直升机、十架战术无人机也负责绘制o3o、o31、o32号地区的实际地形图以及确认遇难缅族士兵遗体的位置。
另一方面,五万缅族志愿军严守通向o3o、o31、o32号地区的交通要道,防止龙政进入o3o、o31、o32号地区之后,印度军队突然增兵将龙政一行团团包围。
经过十架米24武装直升机、十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