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若修仙法力齐天-第6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茅山论道有点虚,但李鸿儒还是有着小满足。
  接下来他决定在黄水县打发点时间,等待这个任期结束后的调动。
  茅山处于长安和黄水县较为中间处。
  从茅山启程再上行程,只是飞纵到天际显出鱼肚白时,李鸿儒已经到达了预设的目标附近。
  在远远处环河围绕的一处巍巍高山下,一座小城在望。
  依靠观测大唐地理志沿着方向飞纵偏离的位置不算太离谱,只是有了数十里的偏差。
  李鸿儒展翅落到河水附近,念咒时随即已经显出了人影。
  他慢悠悠的穿上衣服,眼睛注目着这座偏于西南方向的小城。
  矮小的城门上,‘黄水’两个字如同斧凿刀刻,显得苍劲有力。
  黄水的水并不黄,极为清澈。
  在这条河的两岸还有片片农田。
  此时刚刚进入七月,稻谷开始进入收割的季节,片片金色的稻浪迎着风一摆一摆。
  李鸿儒只觉啧啧称奇。
  作为长安城长大的孩子,他家中稻米都是通过购买而来,从未碰触过农活。
  在这一方面,反而是徒弟张果子极为在行,李鸿儒则是门外汉。
  他整理了衣服,不断踏足在这片区域,观看着风俗民情。
  黄水县的环境让李鸿儒极为满意。
  太子给他安排了助手,此时的黄水县并无什么动荡,显得极为安稳。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作为一个县令,还是安稳的区域担当县令,李鸿儒的心态并无什么特殊,不会想着搞出什么惊天大事件。
  黄水县是小地方,氛围和环境极为简单,少有多少复杂的事情。
  李鸿儒一路沿着前行,不断做着视察。
  待得步行到县衙之处,他只见四个衙役无精打采的在县衙门口看守。
  见得衙役们这副无所事事的状态,李鸿儒不怒反喜。
  若非天怒人怨之地,百姓不敢前来县衙,那便是黄水县的政务太过于简单,没什么事情,衙役都闲到了蛋疼。
  “哪来的?”
  “你是要伸冤吗?”
  “你入衙门有什么要事?”
  李鸿儒踏入县衙门槛时,这四个衙役顿时精神了不少,一个个出声询问。
  这让李鸿儒翻了翻身上,取出了县令公文。
  “李大人!”
  “哎呀妈呀,快来人啊,李大人终于过来上任了啊!”
  只是瞪大眼睛查看了数秒,衙役们就大叫起来,忙不迭进行着行礼。
  黄水县的县令在今年上任时与往昔不一样,一直迟迟没有前来,便是前县令的交接也是与另外的官员在进行。
  往昔县令上任只有一人,最多是带点仆从,今年的县令则有朝廷派遣的专业助手。
  黄水县的一切便被打理得与往昔没有任何区别,有着极为安稳的过渡。
  衙役们从隐约的传闻消息中,只是听得今年的县令老爷是有大来头的人,但没料到李鸿儒是如此年轻。
  李鸿儒的公文做不得假,朝廷的人员在此,也没人敢来做这种假。
  衙役们一阵大呼,又有人急匆匆跑进了衙门。
  “大人请!”
  “大人这边走!”
  “您的府邸在这边,大伙儿都给您看着呢,每天都有打扫!”
  李鸿儒的身边,三个衙役点头哈腰。
  这些衙役只是身体健壮,修为拿不出手,逢迎上司的能耐很一般,但一个个通晓基本的门路。
  李鸿儒点点头前行时,只见不远处有两人随着衙役急匆匆快步走出。
  “卑职郝建见过李大人!”
  “卑职谭政见过李大人!”
  县衙中着两人一前一后开腔,这让李鸿儒查看了一番。
  这便是太子替他收尾时安排的人了。
  这两人一人四十余岁,身体孔武有力,有着很明显的武魄特征,腰间配剑,擅长武艺。
  另一人年岁有三十的模样,穿戴儒服,看来是擅长文职方面的事情。
  李鸿儒隐隐间只觉对这两人还有一些印象,但记得又不太详细。
  他笑着开口询问一声,这让两人顿时抬起了头。
  “大人真是好记性,卑职是东宫侍卫,当年跟随大人前去过洛阳”郝建抱拳道:“只是当时侍卫营人太多,卑职不曾与大人说过话!”
  “卑职曾与大人在太学读过书,只是大人高升的太厉害,没多久就去了国子学!”
  谭政亦是有些无奈。
  太学的侯应谦等人都跟不上李鸿儒的步伐,别说他们。
  只是十年之间,诸人的差异已经大到让人绝望。
  如他这样被太子赏识,能安排来做一方县令辅职都已经算是混得极为不错了。
  但相较于李鸿儒,这种不错羞于见人。
  太子亲自安插职位给李鸿儒镀金,甚至选派助手,这种恩赐是很多人难于去想象的事情。
  谭政从属文职,很清楚朝廷任职的流程,知晓李鸿儒就是来黄水县兜一圈。
  如他这样则需要打磨三五年,才可能征调回长安进入某些部门继续打磨,或成为部门小头头,又或许十余年后安插个县令继续磨,直到离任。
  若没什么特别的贵人提携,他的政治生涯便会是如此。
  谭政此时满脸迎笑,将往昔平等交流的太学同窗正确转成了上下级关系。
  他进度有度,对规矩的拿捏极为到位,这让李鸿儒不由暗暗感怀。
  如他就没谭政这么多规矩。
  大概是当初跟随了徐茂功直接出道,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路闯荡下来,李鸿儒少有这种官场逢迎的心态。
  简单来说,就是李鸿儒莽成功了。
  这种成功如同松赞王往昔的岁月一样,一路极为顺畅。
  在没有遭遇特大影响时,这种心态很难扭曲到谭政这样。
  但谭政这样也没毛病。
  个人有个人的不同,个人也有个人的极限,他的成功学经验并不适合其他人。
  一番交谈下来,众人关系顿时变得极为融洽。
  “也幸得有大人前来,卑职这些天正是头疼祭祖节之事呢!”
  黄水县的事情很少,让谭政头疼的事情更少。
  但谭政确实面临着一桩自认为有些棘手的事情。


第905章 庙会
  道家的中元节、释家的盂兰盆节、儒家的祭祖节都是在同一天。
  每年七月十五都有着祭拜。
  黄水县也不例外。
  但除了祭拜自家先祖,黄水县亦是祭拜黄水河神,寻求护佑风调雨顺。
  七月是收割的季节,若是遭遇连绵雨水,以食为天的普通人会难于收割,更是无法将稻谷晾干,会造成重大损失。
  在黄水县不乏诸多黄水河传闻。
  这条河平常极为清澈,一旦有连绵雨水,便会隐隐发黄,而后到黄泥水不断,恶浪滔天。
  这也慢慢形成了各种祭拜黄水河神的活动。
  谭政是儒家派系,愿意祭祖,但他不愿意搞什么祭拜黄水河神的庙会。
  甚至于他脑海中还不乏想向黄水县人普及一定的知识教育。
  拜神不如拜己,什么黄水河神不存在,风调雨顺更是靠气候,与河神没半毛钱关系。
  这就是一条普通的河,压根没什么水神龙王,也不会有擅长操控风雨术法的大妖神来护佑普通人。
  大伙儿都忙着搞自己的生活,哪里会费心费力调水降雨引洪水。
  谭政觉得一些特例和孤例不应该以讹传讹,加以各种神化和渲染,弄成现在这副模样。
  “说的没错。”李鸿儒点头笑道:“但他们喜欢喜庆一点就喜庆一点,搞搞庙会活动也无妨。”
  “大人,这……”谭政迟疑道。
  “只要不影响收割庄稼,不丢个闺女到河里去侍奉水神就行,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一定不同,咱们可以适当尊重当地的风俗!”
  李鸿儒提及了标准。
  他这个标准的底限很低,让谭政连声称庙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一些舞龙舞狮助兴的活动,又有剪彩纸,也不乏庙会时一些小活动,又有各种小商贩趁着人多做些买卖。
  李鸿儒觉得这很好。
  适当的举办庙会甚至还能促进经济的运转。
  只要不发展成百济国那些愚昧村民祭河神的模样,一切就并无什么问题。
  他说上数句,顿时让谭政连呼英明,又有没弄清楚问题的郝建和衙役们也大呼英明。
  庙会可以继续举行,县衙班子也会照常到场捧个场。
  与往年一样,什么事都没做改变。
  虽然不知道哪里英明,但跟着一起喊大人英明不会错。
  黄水县的上任显得波澜不惊。
  黄水县令调任时悄无声息,李鸿儒上任时也没搞什么特殊。
  对普通人而言,这县衙中坐着哪位老爷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李鸿儒亦是在这黄水县衙中安稳了下来。
  白日翻翻书琢磨,完善《异地行记》,又练练武技和术法,晚上照常入睡。
  李鸿儒进了县衙,只觉这儿住着和家里没区别。
  十天半月也不见有人来告状,该收的税收亦是能按时上缴,防水患固堤等民生事情按常例操作,黄水县事情不多。
  当然,他还有谭政这个较为得力的助手,即便出现了一些小事情也不需要去操心。
  作为上位者,知人善用,放心用人都是学问。
  李鸿儒少有成为某个部门的主管者,更多是作为辅助者。
  但他见过的长官比较多。
  除了侯君集打仗时喜欢先将诸事融入心中计算,做到诸事了无遗漏,其他上司无一不是极为擅长用人。
  能交予下属完成的任务,上司坚决不会插手。
  一来是上司的时间有限,事事插手会累死。
  二来则是不断交托事情出去,麾下的成长会极快,培养成功后的效率会非常高。
  他出道时就没少被徐茂功当牛当马的用,累到苦不堪言,感觉徐茂功缺不了自己。
  但李鸿儒如今回头时,只觉自己当年那些事情只是很正常的事情,若是没有他李鸿儒去做,也会有另外的人顶替。
  从他的视角出发,他就是一切事件的中心,但从徐茂功的视角出发,他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辅助者。
  缺乏了他,徐茂功在并州照样是大都督,能稳镇一方。
  诸多事情仅此而已。
  当坐到一方小区域顶级长官的位置上,李鸿儒回首时亦是有着一定的觉察。
  人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感觉世界缺了自己不会运转。
  但实际上,相对于庞大的世界,甚至于大唐,又或到黄水县这一方之地,即便是少了他这个县令也会正常运转。
  他来黄水县之前是如此,他来黄水县之后也是如此。
  日子在平淡中度过,七月十五姗姗来迟。
  李鸿儒穿上朝廷赐予的大红官袍,带上官帽,带着县衙的草头班子,坐进了轿子。
  轿子是一种靠人力抬杠行进的交通工具。
  在李鸿儒眼中是如此,轿子是一种反人类交通工具。
  想要抬人,就得先将上百斤的木头轿子先抬起来,费人又费力。
  坐在狭小的轿厢中,李鸿儒觉得还不如自己踏两步。
  但轿子代表着县衙的官威,百姓认轿不认人。
  四抬大轿出行,又有县衙特有的铜锣敲响,一时间街道行人避让,又有大人和小孩不时大呼‘快来看,县大人去庙会了’。
  仿若县令去庙会是一个通知,诸多传递声音顿时响了起来。
  轿子的后方,一片凑热闹的人不断有着跟随,队伍渐渐趋于庞大。
  在这座不算大的县城中,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