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若修仙法力齐天-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茂功问话时一问一个坑。
  以对方如此惜财的品质,每月花二十两纹银征调他,这无疑是在心头上挖了一道口。
  李鸿儒觉得徐茂功在不断压榨着他的剩余价值。
  放在另外的时代,徐茂功就是妥妥的大资本家。
  李鸿儒毫不犹豫的摇了头。
  “可我看你武功还不错。”
  “我那是三脚猫乱抓,算不得数,随便来个人就能一招放倒我。”
  “那是你基础差,又没经历什么实战,应对时显得不足。”
  徐茂功颇为玩味的看着李鸿儒。
  从王福畴那儿捞了人,他也被王福畴拜托了一些事情。
  不看僧面看佛面,何况这小伙还有个师兄在渤海郡当刺史,并州对渤海郡有一定的需求。
  这是一个关系户。
  但他屡屡锻炼对方,似乎被李鸿儒看成了虐待。
  若是放在长安城,想参与这些事没个三五年的打磨,那不可能有上任的机会。
  重要职位不可能给予试错。
  甚至于如严文这种书记官职位,都需要揣摩上司的心态。
  李鸿儒做的正确,但严文的工作也没毛病。
  “我是个文人,我们只念圣贤之言,不需要武者的那种实战呀!”
  李鸿儒心中一惊,隐隐感觉徐茂功有推他上前线的心思,他一颗脑袋顿时摇成了拨浪鼓。
  做个账还额外成了诱饵,若是用于实战,李鸿儒觉得自己被坑死了都不知道内情。
  徐茂功的实力高强,他很可能没考虑到自己仅仅只是一根小黄瓜,一掰就断,现在还需要放在温室中。
  诸多能力在身,但李鸿儒觉得自己就是一招被人秒的货。
  “你大概是还没有真正见过兵部尚书李靖,那可是咱们大唐顶级的文武全才”徐茂功兴致勃勃道:“我看你在武者修行上颇有天资,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我哪能和兵部尚书这种大人物……”
  “我最近钻研编著了一套《脉经》。”
  李鸿儒刚欲继续推,忽地听得徐茂功说起了书籍,顿时停下了嘴巴。
  对方似乎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想着拿他去实战。
  “只需一百两,实惠吧,特上等的秘籍只要一百两,我就能传授于你,这可是看在福畴兄的面子上,我还能让你慢慢还钱。”
  徐茂功伸出两根手指在李鸿儒面前扬了扬。
  这是冲着他每月二十两的薪水来了,还想着连扣五个月。
  特上等的秘籍卖一百两,咋不去卖十块钱一本的如来神掌。


第112章 《脉经》
  《脉经》
  徐茂功亲自题名,亲自撰写的秘籍。
  这是一套由浅入深的旷世绝学。
  至少徐茂功如此认为。
  但旷世绝学只卖一百两,这让李鸿儒心中很不安。
  “你就说买不买吧,难得我心血来潮,才想着卖本书。”
  李鸿儒满脸都是狐疑,徐茂功则是看得满心欢喜。
  他就喜欢这小伙疑神疑鬼的样子。
  多点疑心没坏处。
  按王福畴拜托的要求,徐茂功觉得这也属于重大的教导。
  毕竟没疑心的傻白甜很容易就死掉了。
  “您真卖一百两?”
  “真卖一百两。”
  “那真是旷世绝学?”
  “必须的。”徐茂功点头道:“我钻研了二十年才誊写了这套绝世秘籍。”
  “那您一年的报酬还真不高。”
  花二十年编写一册秘籍,只卖一百两,核算下来就是一年挣五两纹银。
  “那我就举债买了”李鸿儒应声道。
  想想自己吞到肚子里的金银,长安城的家里还有三十两黄金打底,李鸿儒欠债不慌。
  就算徐茂功放高利贷,那他也是还得起。
  唯一让他有点不放心的是《脉经》。
  这可能是徐茂功自吹自擂。
  但对李鸿儒来说,他也没什么特别可选择之处,若是能收集一些可修炼的秘籍,总比没有的好。
  秘籍不是想买就能买。
  就算武馆通用的普通秘籍,大多武师还当成了宝,轻易不肯卖。
  “没问题!”
  徐茂功笑眯眯的看着李鸿儒。
  这让李鸿儒觉得自己哪儿疏忽了,但他一时又觉察不出来哪儿不对劲。
  李鸿儒前前后后仔仔细细思索了好一番。
  最终勉强定下心来。
  不管怎么说,除了这个月的二十两,接下来四个月的薪水都是零蛋。
  而他也获得了一册秘籍。
  先货后款,徐茂功真是太讲究了。
  隐隐的提示感触而来。
  这是一册可修炼的秘籍。
  这一百两花的没问题。
  李鸿儒心下顿时满意极了。
  “小崽子,秘籍易看,修炼艰难,这以后一步一步的学,也要一步一步的求!”
  看着李鸿儒满心欢喜的走了出去,徐茂功不由发出了一声感慨。
  《脉经》确实是上佳的秘籍,具备独特的能力。
  但修行《脉经》的难度极大。
  这是属于入门简单,修行极为困难的秘籍。
  他确实编纂了二十年,才琢磨出这册秘籍。
  修炼是那个方向修炼,但诸多修炼也在他的推导之中。
  这源于他所学,但也加入了诸多其他概念,是徐茂功自己求而不得的修炼境界。
  自己修炼不成,而儿子又培养歪了,难于修行,徐茂功也想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可能修行成功。
  武人难成,文武修行者不合适,剩下便只有文人了。
  凑巧李鸿儒剑术还有模有样。
  徐茂功一时也动了实验的心思。
  只要李鸿儒踏入《脉经》的修行,以后就必须不时前来请教于他。
  秘籍可以随时回归,李鸿儒也牢牢被绑上,甚至于还有王福畴和公孙举这道关系。
  徐茂功这么想想,感觉一百两也不亏。
  “又省了一百两纹银!”
  他心情相当愉悦,但目光扫过目录总册,他只觉那上面的数字如同千钧般重,压得心头难以喘气。
  看似庞大的新帝国,内忧外患,还有江湖豪客纷争,妖魅恶鬼层出不穷。
  李唐的盛世江山需要稳住。
  再也不能沦落到诸侯纷争,任人宰割的局面。
  这是无数人的盼望。
  也被诸多人牢牢拥戴前行。
  便是皇位上的唐皇也不得不负重前行。
  “灭夷扫恶,应当让我大唐屹立于这四海八荒,不畏妖邪,不畏鬼神,不畏仙庭!”
  徐茂功闭目沉思,边疆无数领土不断映入眼帘。
  有挑衅,有小规模征战,有被掠夺,有边疆被屠城的死亡,有人成为了奴隶,也有如并州军营发生的潜伏和骚动……
  他忆起回长安的决议,一颗蠢蠢欲动的心硬生生压了下来。
  需要时机。
  只要有一次可以抓住的时机。
  大唐便会千军万马齐发,直接扫荡到底。
  但在这之前,即便如他也只能不断秣兵历马,不断加强着军团的作战力和凝聚力。
  “定当斩你于马下。”
  他一口牙齿紧咬,目光望向汗国方向,眼中锋芒如刀一般。
  在另一边,李鸿儒兴高采烈的拿着一册秘籍回匠人房。
  一百两纹银就是十两金。
  对常人而言,这份秘籍很贵,甚至于对李家而言,需要花掉李保国挣十年的钱财。
  但在高门大户中,这份秘籍简直廉价到不能再廉价。
  李鸿儒此时感谢自家是个贫困户。
  知道李家是平民家庭,缺乏钱财,徐茂功绝对放水了,只是故意卡着他吊着他。
  练功房传来了可研读的提示。
  这册秘籍完全能用于修炼。
  军营中还隐藏着落头氏,任何可修炼的秘籍便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最近没啥事,他就要吞辟谷丸了。
  当然,有事也莫要找他。
  有大哥李旦拦门,李鸿儒显得极为放心。
  他翻动了数页,脑海中有不少迷惑之处。
  《脉经》似乎属于武学,但又夹杂着术法的能力,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但徐茂功没可能随便拿本秘籍来忽悠他钱财。
  何况还能被练功房承认修炼。
  徐茂功就是《脉经》的创始人。
  这也是李鸿儒第一次看到真传秘籍。
  “发现真传秘籍《脉经》,是否进行研读?”
  待得翻过两遍,李鸿儒心中稍有了解,他顿时开启了太吾的研读能力。
  这是一套需要花费相当多心思的修炼学。
  若非属于真传秘籍,李鸿儒觉得自己很可能难以完成研读。
  《脉经》之上,有徐茂功诸多详细的标注,谨慎不亚于他写的白话文录事册。
  虽然《脉经》内容有着深奥,但若是自己研读一两月,也能慢慢研读明白,成为一个理论派。
  至于修行,那便是另外一码事。
  做了基本判断,又对比了一番自己研读的和太吾辅助的对比,李鸿儒顿时就定下心来。
  2%的初始进度亦渐渐提升了起来。
  手中书页翻动,诸多内容不断辨析,又深深映入脑海之中。
  从初步的印象,慢慢进入到深化理解,又到完全掌控。
  李鸿儒慢慢开始通透理解这册秘籍。
  他心中也有着震荡。
  开始明白徐茂功为何要拿文武双全的兵部尚书来做对比。


第113章 小成
  《脉经》
  强化经脉,移脉挪位,避免被擒拿是最基本的能力。
  让李鸿儒有着震惊的是徐茂功从推理出发,层层剥离,又不断进行着组合,人为的在制造一条通天大道。
  徐茂功将《脉经》称呼为绝世秘籍也没错。
  若是将《脉经》修行到大成,身体便会随之掌控自如。
  甚至于元神可以随着身体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将元神稳固于身体之中,发挥肉体巨大的优势,也能将元神遁出,衍化出万般妙术。
  这是人为在制造文武双全的身体条件。
  文人修文,武人练武。
  这不仅仅是修炼时间方面的不足,彼此的特性难于让身体兼容亦是大障碍。
  元神稳固于身体,便难游离于体外去释放术法。
  若要游离于体外,则没可能稳固于身体,发挥到身体中巨大的力量。
  脱离最初修炼的模样,儒家的修行也衍化成了文武两科。
  便是其他道家、释家也不例外,大多都是如此分开修行。
  甚至于仙庭等走上了极端的极致,摆脱了身体,专注于修炼元神。
  正常而言,文武都练的后果便是文武难两全。
  整个大唐帝国中,能文善武又达到一定水准的人少之又少。
  兵部尚书算是其中之一。
  但这也是兵部尚书体质特殊,才有了机会做两项修行,让自己擅长近战,又擅长术法。
  他文难天下第一,武亦逊色于数人。
  但若涉及适应性和综合战斗力,兵部尚书李靖可以称之为大唐顶尖的高手之一。
  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儒家术武双修的威能便能在他身上绽放,让人难以抵挡。
  这是王福畴曾经给李鸿儒介绍过的重点人物。
  也让李鸿儒对朝堂之上的大人物有着一定的了解。
  “就是《脉经》过于难练了一些。”
  作为秘籍的亲撰者,徐茂功都难于文武双全,更别提一般人。
  “练功房啊练功房,我可就指望你了。”
  修炼了《明庭经》,李鸿儒也修炼了《追风十三剑》,他更有演武堂、学舍等建筑不曾建造。
  冒然如同大杂烩一样的修炼,早期或许没什么影响,但随着修炼越来越强,也越来越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