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若修仙法力齐天-第7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也只能靠着黑芭蕉杆防身。
  但凡湿婆忽然发狂打人,他就拿芭蕉杆使劲抽。
  “要我说,你早点将那册《不死不灭涅槃经》给那个阴赞普”毗湿奴劝说道:“若是他秘卫修行有成,湿婆也能多个好靶子,免得常年纠缠你!”
  “那白骨秘卫确实还有些不经打,修炼修炼倒是不错。”湿婆同意道。
  “我以后会给他。”大梵天道:“好处也要一桩一桩往外拿,免得一切来之过易,他反而有着不珍惜!”
  “行吧,你智慧多,你说了算!”
  湿婆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但凡大梵天干事婆婆妈妈不干脆,他心中就窝火,一窝火就很难憋住,很难憋住就想着发泄打人。
  此前殴打了杨素两个月,又逢迎了一桩好事,他此时一口气憋了下去,暂时不和大梵天计较。
  三人蹲坐在寺庙顶上,交谈渐渐陷入无话可谈。
  最终都将目光放向了吐蕃国宫殿区域。


第1110章 借不起用不起
  吐蕃宫殿。
  松赞王一脸的小喜悦。
  不仅仅是他让禄东赞等人打了一场胜仗,将疆域附近的邻国成功收复,他近期还沉迷于佛经,只觉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作为吐蕃的王,他需要维持自己头脑的清醒。
  松赞王往昔少有去钻研这类典籍。
  可若是自己能化成佛祖,那又是另外一说。
  他此时不再抗拒,用较为开放的心态开始接纳。
  当心境不同,往昔令人厌烦的典籍也别有风味。
  尤其是从大唐再度送来的佛教典籍,诸多典籍不乏裨益。
  只是每日诵经,松赞王觉得自己身上充盈的锐气褪去,转而有着慈眉善目起来。
  这类收敛改善气息的法门相当有意思。
  他往昔就不乏羡慕过大唐武技和术法的细微能耐。
  譬如眼前的李鸿儒,对方就具备更为高水准的气息法门,来他宫殿宛如串门一般自然,偏偏他也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待得嘴巴吐词有些快的禄东赞禀报了自己的事情,松赞王才将目光放向李鸿儒。
  “王使者,你此番来我这儿,莫非是有什么要事不成?”
  从逻些城出去,待得李鸿儒跑回来,时间已经过了近四个月。
  如今踏入秋季时间段,按正常推算,李鸿儒不应该出现在吐蕃国。
  “确实有要事呀”李鸿儒道:“我们使团在国外被人欺负了,想找您帮帮我!”
  “你们还能被人欺负?”松赞王奇道。
  “怎么不被欺负”李鸿儒吭声道:“我出使到逻些城就差点被摩珂迦罗打死了!”
  “正是如此啊”松赞王道:“您实力都能打死摩珂迦罗这种好战的佛陀了,还能被人欺负不成!”
  “真的被欺负了”李鸿儒点头道:“大唐吐蕃一家亲,亲人必须帮亲人,您给我十万兵马,我……”
  “等等等,你要多少兵马?”
  “您别给多了,我带十万过去平了他们就行!”
  待得李鸿儒直接了当的吐出来意,松赞王的眼皮不由连连眨了好几下。
  “我吐蕃有四十万兵马,十万维护国内秩序,十万常年戍卫边疆,有十万和吐浑对弈,剩下十万刚刚征伐象雄国归来。”松赞王开口道。
  “您把从象雄国归来的那批人借我用用就行。”李鸿儒道。
  “你这是要去灭国啊!”
  松赞王吐槽。
  大唐吐蕃一家亲,他没可能借出吐蕃四分之一的兵马。
  打仗的事情不是嘴巴上说说就行,涉及兵马粮草,涉及指挥调派。
  大唐使团在外吃了点亏,但不能拿他四分之一的兵马去找面子。
  若是借十万还十万就罢了,松赞王真怕自己借出去,收获个零蛋回来,将吐蕃直接削减掉四分之一的兵马,从此没了对外出击的能耐。
  他这十万兵马决定着吐蕃在军事上是属于主动还是属于被动,没可能交给李鸿儒去霍霍。
  但凡借兵这种事情来两次,他们吐蕃国也就亡国了。
  “这不是小事情,你得讲清楚一些,否则没可能在我这儿拿到一兵一卒”松赞王摇头道。
  “是这样,我们想拿你的兵马去打摩揭陀国!”
  “你疯了呀!”
  “你看看!”
  李鸿儒摊手。
  他就知道没法讲实话。
  这实话讲出来也没人愿意相信。
  毕竟他自己都没什么底气,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赶紧说点靠谱的,想借我兵马去干什么?”松赞王催促道。
  “打仗,真打仗”李鸿儒道:“我们在外惹了一个小国,想给他一点教训,若是十万兵马齐齐下,黑压压涌到他们城池前,我觉得他们会被吓到尿裤子,也能顺利找回场子!”
  “就这样?”
  “真是这样子!”
  “只是打个小国,那你也犯不着要拿我十万兵马干这种事情啊,你有没有算过前去的行程是多远,需要备用多少粮草,打仗需要持续多久的时间,又需要提供多少军费,行军通道是否足以容纳十万人通行,你这场打仗能不能获利,又能不能支付我们军团死亡人数和军马战牛的补偿,还有军饷也是很大一笔支出……”
  松赞王一堆话出来,这让李鸿儒觉得有些头大。
  西昆仑山脉并非善地,难于让普通军士通行。
  即便耐寒的吐蕃人也不例外。
  那种通道更是没法让大部队穿梭行进。
  但凡人和车马的动静大一些,便可能应发防不胜防的雪崩。
  他开口就是借用十万兵马的天文数字,也只是方便后面讨价还价,留一些迂回的余地。
  只是李鸿儒确实要考虑真正去借多少人。
  从需求上而言,他能招募到的军团数量成员越多越好,但从实际出发,他面临的困难不少,难于进行大规模的军团调动。
  而且听松赞王的意思,他还要负责军团的善后,但凡发生死亡等事件,便不可避免要进行善后。
  李鸿儒没干过统筹大局算计到行兵打仗各项的花费,但他见过李道宗下放抚恤金的数量,也见过徐茂功头疼到作假拖延发放军饷的模样。
  那是花钱如流水的速度。
  但凡数量上来了,各类花销便堪称恐怖。
  即便是给一个军士花费一两银子,十万兵马就是十万两。
  “你能友情借我们多少?”李鸿儒问道。
  “只要你用得起,你想借多少我就借多少!”
  与李鸿儒交锋数次,首次堵到李鸿儒一时难于开腔,松赞王感觉自己终于又重归到了主动。
  这着实是这家伙油盐不进,又难于探测虚实,更是有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抬升。
  不提大唐和吐蕃有亲家关系,李鸿儒等人此前给他倒腾了一条后路,松赞王也没法拒绝对方提出的要求。
  他管不着李鸿儒想借兵去打谁,但是借多少,借出时是什么规矩,还的时候是什么规矩,他都得提前谈好。
  李鸿儒显然在军事上有所欠缺,这也让他重新占据了话题的上风。
  “我肯定用得起,但我想穿梭通过西昆仑山脉”李鸿儒硬着头皮问道:“只要能通过那条通道,能给多少我就借多少!”
  “穿梭西昆仑山脉?”
  松赞王一愣。
  “莫非你还真要去打摩揭陀国不成?”
  翻过西昆仑山脉之后便到了西牛贺洲。
  这是西域之国的主要聚集之地,其中最大的地区无疑是天竺区域。
  而涉及到天竺区域众国,又以摩揭陀国为尊。
  这是李鸿儒的出使国,松赞王只觉其中定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之事。
  若吐蕃国军团插入这类争执中,松赞王觉得以后大概率就是摩揭陀国和吐蕃国不愉快了。
  摩揭陀国这种国度可不能称呼为小国。
  排除佛教和婆罗门教派这两尊巨无霸,摩揭陀国的实力亦是与吐蕃国相仿,这让他很是怀疑李鸿儒借兵的目的。
  “你不会是想给我惹个大仇家吧?”松赞王谨慎询问道:“我觉得你应该去吐浑国借兵。”
  “瞧您这胆小的!”
  李鸿儒笑了一声。
  不论是杨素还是他,所做所求的事情显然都有不小的难度。
  若不吐露出几分征战的真实,松赞王还真没可能随意借兵给他。


第1111章 事情并不简单
  “所以你是想去摩揭陀国打秋风?”
  借兵的事情不好借。
  不仅是李鸿儒缺乏把握,松赞王心中亦不乏警惕。
  这让李鸿儒吐出了摩揭陀国发生的诸多事情。
  譬如尸罗逸多意外去世,比如阿罗那顺对大唐不尊,导致使团发生溃散和死亡事件。
  李鸿儒不得不将自己行为往‘打秋风’这种事情上靠拢,也让松赞王有了相应的猜测。
  这是汗国人往昔对并州常做的事,仗着目标小,策马奔腾来去如风对大唐有着不断的骚扰。
  李鸿儒对带领军团并无太多经验,但若率领一些精锐小团又没问题。
  在这一方面,小团队的需求锐减,也极为好操作。
  这让松赞王猜测李鸿儒很可能是掠劫一番,也让他不断拿捏着其中的尺度。
  “我们能通达西昆仑山脉,天竺人也能从那处地方钻进来,与其你们将来出现被动的情况,何不早一点点去适应”李鸿儒笑道:“若我缺乏人手兵败,导致被摩揭陀国追杀,说不定他们就借着通道进入吐蕃国,而你们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李鸿儒没有亲口承认自己前去打秋风的行为。
  他反而提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
  倘若两个大国之间缺乏足够的屏障,发生矛盾时必然会衍生出战争行为。
  若是摩揭陀国得知,而吐蕃又不知晓,在将来应对时确实会有滞后的可能。
  吐蕃和摩揭陀国在当前没有出现矛盾,但矛盾的引火线却一直存在。
  居于吐蕃境内的婆罗门众佛陀就是这根导火线,松赞王觉得迟早会生出问题。
  这种事情不会不来,只是时间早与晚的事情。
  相较于被动,松赞王当然是喜欢主动。
  若不被李鸿儒带着前行,他还真不知晓对方穿梭西昆仑山行进的路。
  本想给几百普通军士打发了李鸿儒,松赞王寻思一番,觉得需要出动一些精锐。
  不提对李鸿儒等人如何有力的辅助,至少这批人要能防护自身,也能安然跑回来。
  但凡经历交锋有所得,也清楚了李鸿儒西行的通道,这便是不可多得的收获。
  “我也不要你十万兵马,您给我一些可靠的精锐团,随便给个几千就行了”李鸿儒道。
  “你到底有没有行军打过仗的经验”松赞王不满道:“难道你们大唐一个十万军团能拉出几千精锐不成。”
  “我参与过针对汗国的阴山战役,也跟随李靖大总管攻灭过吐浑,和侯君集大总管覆灭过高昌,还和你们有过短暂交锋,你说我有没有行军打仗经验”李鸿儒笑道:“我们大唐军团精锐比率就是这个数,二十择一精锐不成问题。”
  往昔的一些履历在有需要时就是光辉经历。
  至少李鸿儒摆出往昔的战绩,待得松赞王低声询问过禄东赞,不免对李鸿儒领兵也多了几分信心。
  李鸿儒在拿捏借兵的尺度,他也在拿捏能借出的尺度。
  这其中涉及军团机动性、规模数量、行军消耗、能通达西昆仑山脉的人数、能回归的人数……
  诸多问题并不是商业上简单的买卖。
  从十万正规吐蕃军团,两人亦开始提及精锐团和数量。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