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第一侯-第8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未济当时以为移洛这是对他的好心叮嘱,现在想来这却是在提醒他。就像是他没有见到移洛当初看向他背影时候的悲哀目光一般,他压根没有想到移洛的意思,所以他修炼挺快。
这也许就是同为棋子的她能做出的最后一点提示了吧。
四神珠是九长老的;火凤真羽真的是九长老从龙舟体内无法抽离么?唐未济用以修炼菩提破,铸造自己神魂的力量来自于九长老的神魂,他认真细心修炼的因果道同样是九长老的源丹大道,他曾经修炼的冰花秘术也是九长老的……
他所有的一切都走在了既定的轨道上,被一双可怕的手安排着,被一双巨大的眼睛注视着。
他一步一步,用尽全身力气,竭尽全力走到了现在,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能让九长老满意的——容器。
他想到了九长老第一次与他见面时候说的那句话——“我还会回来的。”
他果然回来了。
智妖九渊,名不虚传。
第824章 棋盘天下
骨髓似乎伴着剧痛从体内被抽离,意识被那庞大的神魂海洋逼得不断往内缩,唐未济的身体在颤抖着,澎湃的神魂力量在体内海潮一般不断冲击。
唐未济的反抗在这样的冲击下显得那么地弱小,仅仅是那些扑面而来的记忆碎片便让他的脑子要瞬间炸开。
九长老活的时间太长了,十八位妖祖之中,除了始祖便是他活的时间最长了,他的记忆长河贯穿了几千年的时光,那些碎片原本沉淀在神魂海洋之中,唐未济小心收取,若此举似以瓢饮,如今的每一个碎片砸落就是江河溃堤。
心湖之中,不断浮现出一个个的画面。
唐未济在这里见到了天元二年的真相。
他看见了圣皇,看见了弘光,看见了当初尚且不是人形的九渊,见到了老太师,见到了当初未曾破碎的那巍峨雄伟的百城悬空、被百里阵纹笼罩的浮池之渊。
他看见圣皇在与九渊说些什么,又看见弘光与九长老的私下接触,他看见圣皇与九渊点了点头,弘光控制着浮池之渊裂开缝隙,引九渊来到了人间。
圣皇的目的从来不是什么三仙之上,以此作为名头跟随唐未济进入归山圃的时候也只是为了让弘光与青龙营找机会混进去罢了。因为剑囚在之前便已经说过,大唐皇室的秘法能让皇室后代的实力突飞猛进,但代价却是缩短寿命。
剑囚为此而后悔让圣后跟了圣皇,圣皇又怎么会不知道他的寿命本就比一般的天仙境要短。他既然当初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他又怎么会是贪生怕死之人。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他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他的有生之年收复妖界,将三千年前人族遗失的那片土地重新掌握在手中。他想要一统天下,横扫八荒,成就非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人间与妖界的僵局已经持续了三千年,按照之前情形格局还会持续更久,他的野心不愿意让这样的情况继续。他要为整个人族开创一个太平天下,要把整个妖界纳入版图之中!
这才是圣皇的格局,为了这样的大计,他与九渊合作,一个要诱敌深入,先杀妖族一位妖祖,以此打破人妖两界的平衡,再凭借人族成长速度快的优势一步步蚕食妖界有生之力直至最终奠定胜局;一个连妖界都不放在眼中,一心只求突破天仙。
万年前的那场战争倾尽整个世界的力量,让大秦灭国,让逍遥仙人死亡,让这个世界通往仙人的那条道断裂。
九渊得到妖祖源丹,甚至研究了另外十七位妖族的源丹大道,仍旧没有找到那条路。这也是他为何通晓另外十七位妖族大道,甚至由此演变出水晶阁十八本道书的原因。要知道水晶阁是在人间,要形成道书,必然是以人间道所化,这只能证明九渊已经在另外十七位妖祖的源丹之道上同样小有所成。
即便是这样他仍旧没能找到那条路,那么那条路会不会与人间有关系,妖界的道和人间的道并不相同,若是博采众家所长,能否开创出一条新的通仙大道?
这种事情对于九渊来说才是吸引力最大的。开创一条新的通仙之道,这句话说出来便对他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力。
他活得时间太长了,见过的事情也太多了,唯有这种事情对他来说还有吸引力,而且是致命的吸引力。妖族对他来说算什么?人族又算什么?感情、权利、地位,这些东西都算得了什么?甚至就连实力他都不在乎了,他只要突破天仙,开创新的仙人之道。
只有这件事情本身能够给他带来挑战力,能够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还有意义,能够让他提起兴趣。
所以有了他与圣皇的合作,所以浮池之渊在弘光的刻意而为之下裂开了一道口子,只是让他有些意想不到的是老三营九千人誓死不退,哪怕青龙营没有出现,他们仍旧以决绝的姿态冲向妖族,九千人悉数战死,生生将那场人间稳输的战斗拖入尴尬的局面。
玄武营十三位三仙境的血肉、魂灵、骨骼、性命所化的玄武禁绝封封住的不仅仅是人妖两界的裂隙,还有圣皇当初的那个计划。
老三营以“将士死沙场,天经地义,百姓却不可因上令送死”为理由拒绝了圣皇的命令。哪怕青龙营从一开始的时候便明确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试图左右他们的决定。老三营也没有改变他们的主意。
那个时候活下来的那些普通人乃至血修,应当将这九千战神供奉,谁又能知道他们最终换来的只有骂名。
圣皇不得已改变了计划,将四神珠送到了九渊的手中,谎称青龙营拯救了浮池之渊,以此堵住悠悠众口,也是因为不想让计划外泄,从各种渠道传到妖祖的耳中——他的计划仍然在进行中。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唐未济和唐天心被茂才带着逃出了浮池之渊。
茂才纵然本就是圣皇的安排进入玄武营的人,却仍旧为玄武营将士的死感到悲恸,他临行前吐的那口唾沫是送给青龙营的,却也是送给自己的。因为唐老将军让他去联系青龙营,他却压根没有去,更因为在此之前圣皇已经传话给青龙营。
无论老三营如何做,青龙营都不能出手。战略已定,妖族攻击已成定局。若是老三营退走,让出浮池之渊,纵然死伤百万黎民,也能诱敌深入,卷土重来,大唐胜局便定。若是老三营不退,他们就更不能参战,因为老三营若是死绝了,青龙营跟着死,大唐就真的要弄巧成拙守不住了。
想必在当初的那场战斗中,青龙营闭门不出而并非立刻退走已经是对这些老伙计、老战友能做出的最彻底的让步与妥协了,只是不知道他们当时看着袍泽在面前死去却不能出手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唐未济在那个时候被妖气冲撞,身受重伤就快要死了。在圣皇的安排下茂才来到了龙州府,见到了龙舟,由此得到了火凤遗骨融入唐未济体内,以至阳之力融了妖气,成功活了下来。
茂才却也在那个时候开始神魂不稳,最终分化出恶念与善念。
恶念并非恶念,善念又如何称善。
恶念只觉得愧对死去的玄武营三千披甲士,一心只想杀圣皇复仇,所以唐未济才会以此为己任,心中充满仇恨;善念唯圣皇马首是瞻,因为极左主义,太过纯粹的他眼里揉不得沙子,他甚至觉得唐未济融入了火凤遗骨,已经不算是玄武营的正统传人,他在那个时候对唐未济生出无穷的厌恶与杀意,所以在九长老提出要唐未济的时候他才会从一开始就定计让唐未济去死,让他当那个替天心挡刀的替身;所以天心对光复玄武的执念从来都没有那么深。
此后茂才所做的那些事情圣皇都知道,但却并非圣皇授意。只是茂才说服了弘光,让他与自己一起出手,想要捧天心,同时杀了唐未济,保证唐老将军的血脉纯粹罢了。
弘光与老太师在这场遍及了人妖两界最顶尖存在的博弈中从来都是站在圣皇这边的,同样也是站在整个人间这边的。他们心中也许有过挣扎,也许有过午夜梦回泪染襟的时候,但那些事情早不足为外人道也。
外人面前,他们永远是大将军,永远是老太师。他们的做法在结局没有出现之前谁也没有资格去评断。是非功过,只有后人有资格去述说。
圣皇的计划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初露了一些成效,若是当初老三营退走,九渊真的配合他们杀了一位妖祖,在老三营尚在的情况下,战斗的结局会怎么走真的是未知数。
只是老三营的选择错了么?那九千人若是没死,死去的便是浮池之渊如你我这般普普通通的百姓百万人。
那就是圣皇的选择错了?若是当初按照计划,老三营未灭,纵然死去百万人,大唐整体战力尚存,甚至不需要动用不死者,大唐也能一步步收回妖界,保人族后代千载无忧。
在这场战争与博弈中,谁都没有做错,只是因为彼此的信念不同,选择不同罢了。
人生就是在一个个的选择中走向终点,大唐同样如此。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谁还会在乎一个小小的唐未济呢?
有人在乎,准确的说是有妖在乎。茂才所做的一切没能逃脱九渊的眼睛,这也是他的恶念最终落在方寸山的原因。九渊拥有妖祖实力,方寸山上有谁能逃脱他的视线?
九渊需要唐未济,恰逢那个时候他需要换新的身体,需要感悟人间的道,不仅是人间的道,他甚至想要一窥守望者森林的道,于是一个计划便在九渊的脑海中诞生。
唐未济从那个时候便被九渊选定,成为了他的容器。
第825章 恐怖的真相
有人见天上月,蟾宫折桂醉仙子;有人见水中月,碎金涟涟出青鱼;有人见镜中月,黄玉雕琢云拢纱;有人见眼中月,银泄黑井吞烛华。
正如圣人下山,骨嶙峋,负青天,蹒跚而行。有人见之大笑,有人见之讥讽,有人见之敬佩,有人见之漠然,有人为之高歌,有人意语慷慨,有人嘲笑愚蠢,有人自得精明,有人弹冠相庆,有人横竖看不顺眼,便学狗叫,叫一声“我上我也行”。
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凡人。
唐未济从来都是一个凡人,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有人恨不得他去死,这都正常,但他从来没想过,原来还有人把他看做养在羊圈中的肥美的羔羊。
他没那么高的觉悟,没那么伟大的思想。正如他去红枫坡是为了救玄武营,去大雪山是为了瑾公主一样。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源于那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你对我可掏心肺,我便可为你粉身碎骨。这是基于一种朴素的价值观与情怀诞生的思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与别人之间的那种情感纽带与互相认同,这是他的人格魅力,也是他与这个世界相互认同的地方。
可这些记忆碎片却将唐未济的价值观再一次撕得粉碎,上一次产生这种感觉还是在那座大雪山。
他所做的这一切似乎都在九渊的预料之中,他从小到大的性格培养一直都被九渊插手,他像是璞玉一样被九渊雕琢出他想要的形状,然后再按照九渊的想法真正进入到了大唐。
九渊知道他是火凤遗骨,也唯有这样的身躯才会让他满足。他给了唐未济四神珠,唐未济果然炼化了四神兽血脉,一步一步走向他所希望的方向。
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