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全天下立刻就臣服了。
授田的事情,在先帝孝文皇帝执政最初之时还是在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的。
只是,从十年前开始,随着天下安定,人口开始上涨,而土地资源却还是只有那么多。
授田的事情渐渐没了声息,取而代之的是,民间渐渐出现了地主,土地兼并开始出现。
现在民间的事情,卫安不了解,但十几年后,卫安记得很清楚,自建元元年开始,土地兼并的规模开始上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富者阡陌连野,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那时候,所谓的一夫五口百亩模式自然立刻崩塌,彻底成了纸上的画饼。
“大半还是可以维持的……”马忠想了想答道:“不过,以臣所见,已经有人开始买卖田地了……”
他家就是典范!
当此之世,民间厚葬成风。
一旦有人去世,为了家风名声,稍微困难点的人家,立刻就要卖掉一些田地来筹集丧葬之费。
即使是富裕之家,也是有些吃不消的,只有那些有封国食邑的公侯才不需要为了这些发愁。
卫安看了看外面的田舍,点点头,此时的情况比之十几年之后应该是不同的,毕竟,文景之治也不是吹牛逼的。
那么,他的那篇文章和政策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了。
当马车行驶到一处十字路口时,卫安看到一个老汉带着两个垂鬓幼童在路口的桥墩下钓鱼。
“停下!”卫安吩咐了一声,马车立刻停下来。
卫安很清楚,马忠虽然来自市井,但他终究也是官宦之家,跟最基层的民众还是缺乏沟通的。
社会阶级的天然隔阂,不可能让马忠真的知道那些每日在田间地头的农民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处境,想了解这些,就必须弯下腰去,真正的接触农民,才能了解到此时社会的真正形态。
于是卫安下了马车,笑呵呵的走到那个正跟两个幼童说话的老农身边,拱手问道:“敢问老丈,今年高寿?”
在大武,年纪大的老人不分身份阶级,统统享有特权,大武律规定,年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见官不拜,八十岁以上,见了皇帝都不用拜。
因此,这老农对卫安这个一看就是贵公子的年轻人的行礼并不意外。
他笑呵呵的拉住两个调皮的小孩子的手,答道:“老汉今年已经六十有七啦!”
“老人家身体可还好?”卫安和善的蹲下身子,看着那两个好奇的小家伙问道。
这老农看了看卫安身后的随从,再看了看那辆规格和大小都远超一般贵族可用的马车,他本能的保护着自己道:“托贵人的福,老朽身体还好……”说着就打算收起鱼篓,带着孙子们回家。
大武贵族们的名声并不怎么好,至少在洛都附近不好。
特别是新一代的贵族子弟,平时斗鸡走狗堪称一绝,欺男霸女也不落人下。
这些纨绔子弟,大的罪行不敢触犯,但小罪却犯个不停。
卫安笑呵呵的拉住这老汉的手道:我乃是右相家的子侄,奉了宫里一位殿下的命令,来此巡视民生,了解民间疾苦的!”
本来卫安想扯一扯便宜老爹的虎皮,但话到嘴边就变了,因为他马上就想起了,假冒皇帝的旨意,在此时是大罪,称为“矫诏”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的外戚薄昭主要的罪责就是矫诏,因此被逼自杀,后来窦婴也是死在这个上面。
那老农听了卫安的话,这才止住动作。不得不承认,此时的皇家在民间的信誉是很高的,支持者也很多。
这老农虽然害怕贵族,但听说了卫安是皇室成员的代表后立刻就不怕了。
这大概也是因为中国历来就有“当官的坏,皇帝是被蒙蔽的”这种传统的缘故。
“贵人想知道什么呢?”老农抱住两个幼童,咧着嘴笑问道。
“您家里现在有几口人?”
“老汉有三子四女,长子在南军服役,次子与幼子都在家里耕田,四女也都嫁出去了……”老农想了想道:“现在老大屋里加上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大大小小有十几口!”
“这两个是老汉的曾孙了……”说到这里,老农就颇为自豪的笑了起来。
四世同堂,确实是很多人引以为傲的事情。
“老丈好福气!”卫安听了也赞道。
第一七五章 走进寻常百姓家
“不知老丈有田地多少?”
卫安坐到河边的一块青石上,问了起来。
“老大有田三顷,可惜只有一顷是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农答道。
卫安点点头,看出这个老农的家庭应该是属于此时典型的自耕农阶级。
所谓上田、中田、下田,卫安还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连年耕作,因此是农民最喜欢的土地。
可惜,这种肥沃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因为农业技术的局限,许多上田在连年耕作之后,土地肥力渐渐枯竭,沦为中田甚至下田。
至于中田,耕作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地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根本长不好。
下田,耕一年休一年。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大豆不止不会浪费地力,还能有效的给土地增肥,因此,一般休耕的土地,都会种上大豆。
只是,武人最重粟米,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土地里的异端,并不是主食,就更别说大豆了。
一般而言,像小麦和大豆这种农副产品,是不值什么钱的。
小麦嘛,最底层的贫穷人家可能会在灾年将之作为食物,但大豆在此时除非实在是年景不好,否则一般是作为牲畜饲料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卫安自然也知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烹饪技术与美食文化的落后所导致的。
在此时,厨师们的烹饪技术相对很原始,基本除了烹、蒸、煮之外,没有别的花样。
而且,像什么磨坊什么的,此时也没被发明。
所以像什么豆腐、豆腐脑,在此时统统都不存在
无论小麦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麦大豆煮熟之后食用的口感有多差,吃过的人都知道!
特别是大豆,食用之后会导致肚子胀气……
对,豆腐!卫安决定要落实推广豆腐的磨制方法。
“老丈,田地收成怎么样啊?”卫安又问道:“家中可有什么困难?”
“托圣天子的福,去岁老大家里收成还不错,一亩地收了四石多粟米呢!”老农说起去年的收成,嘴巴都乐都合不拢嘴了,只是,随后就有些苦恼的道:“可是去年粟米一石只能卖五十钱……”
卫安听也是漠然。
武朝的农业技术与土地亩产相较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了一很大的进步。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时曾说: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岁收亩一石半……
到了武朝之时,农田的亩产就普遍提高到了三石。
晁错就曾在那篇著名贵粟疏中写道: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两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地岁收三百石。
武朝农业亩产比之战国时期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只不过,农业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是,农民遇到的问题还是李悝当年遇到的问题。
谷贱伤农,谷贵害农。
丰收了,但粮食价格却下跌了,因此,农民到手的钱还不如寻常年景。
遇到灾害了,收成不好,粮价高涨,农民买不起粮食和种子,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最终破产。
在整个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在这个难题上想破了脑袋,费尽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在充分吸收了历代政治家的思想后,在经过前世十几年的锤炼,卫安此时隐约已经找到了一条能最大限度的缓解此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安慰道:“老人家也不用难过,圣天子时刻都关注着天下苍生的疾苦,已经在着手准备处理谷贱伤农的事情,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真的?”老农眼睛都瞪出来了,但大武天子的信誉还是杠杠的,因此他立即就欢喜的道:“真是这样的话,老汉就放心了,圣天子果然还是向着我们的啊!”
卫安听了却是有些感伤。
生活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永远都是支撑着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脊梁。
但从古至今,真正将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里的统治者是少之又少的。
底层的老百姓,却一直都将高层的统治者视为自己的救世主,直到统治者的信誉耗尽。
“将这个事情好好办好吧!”卫安想着,不能让老百姓失望了。
“还未请教老丈贵姓?”卫安拱手问道。
“贱名不足入尊耳!”老农洒脱的笑道:“只不过贵人想知道,那老汉也不敢隐瞒,贱姓何,世代都居住在这关中……”
告别了何姓老农,卫安在马忠的陪伴下,又走访了几户农家。
看到的情况,有好的有坏的。
但家境最好的农户家庭,也不过是家里有头耕牛,加之劳动力多,因此多了些存粮而已。
而家境差的人家,则是惨到了极点,甚至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卫安很是自责,毕竟自己是皇帝,对整个的天下负有责任。
口号喊的亮,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时的卫安很是惭愧。
卫安实在看不过眼,便命人取来了一千多枚银元,交给那农妇,让其还清债务。
出了那户人家,卫安的心情颇为沉重。
要知道这里是天子脚下,但农民就是如此的脆弱,一个意外就可导致一个幸福的家庭毁灭。
正如这户人家,本来一切都还好,可是一朝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全家立刻就是灭顶之灾。
“马忠……”卫安扭头问道:“你说,我帮了他们,他们的情况会好起来么?”
“陛下仁德,此家的情况定然会大大好转,不出数年,定是一个小康之家!”马忠低着头道。
“呵呵……”卫安知道马忠误会了,这马忠以后肯定会对这户人家给予特殊照顾,免赋免役什么的。
不过,卫安要帮助的不只是这一家,而是整个的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卫安已经迫不及待了,玉米和红薯需要尽快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第一七六章 皇子(话说没收到过催更符)
当窗外开始飘落雪花,卫安扶着萧文姬到御花园看雪。
白色的精灵飘飘摇摇,慢慢散落人间,不大一会,整个世界都是银装素裹的一片。
萧文姬像个小孩子一样,看着飘落的雪,伸出双手去接,脸上流露出憧憬的神情。
她很想弯腰抓一把雪来玩,奈何挺着个大大的肚子,很是不便,根本就弯不下来腰。
卫安扶着萧文姬,到了芳林苑的小亭子坐了下来。
“陛下,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萧文姬一脸无邪的笑容。
“自然是喜欢女孩,因为女孩会像你一样聪明可爱,肯定是个贴心的小棉袄。”卫安一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