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汉城什么最多,那自然就是鲜花和蜜蜂,种植鲜花,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提取香精。

    不过蜜蜂在人工培养下,数量增长很快,如今汉城可以说随处可见,飞舞的蜜蜂,一开始百姓还有些害怕,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毕竟蜜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蜜蜂不但能带来大量的蜂蜜,最关键是对于粮食品种改良,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除了庞德亲自管理的试验田,其余田地,都只能依靠自然授粉。

    “参见陛下!”庞德规规矩矩的对卫安施礼。

    “哈哈,令明变黑了啊,让下边的人放手去做,你只需要观察,记录就好了。”卫安用慈祥微笑着,拍拍卫安双肩,打量着说道。“晒得这么黑,看来没少忙碌啊。”

    “谢陛下关心!”庞德憨厚一笑道,“闲着也是闲着,就当作是锻炼身体了。”

    卫安知道他没有放在心上,只得无奈的摇摇头。

    “你做得很好!”卫安微微用力的拍拍他的双臂,鼓励道。

    “蜜蜂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一箱蜜蜂,每年都会分出一群,有的甚至分出两群;到了汉城,分三群的也有不少。明年就能达到两百箱以上。”庞德兴奋的介绍道。

    “这应该是因为汉城鲜花多,在食物丰富的时候,繁殖快一些也就正常。不要把太多的养在一起,分开一点,让它们采蜜更方便一些。”养蜂卫安不懂,也只能给出一点点的意见。

    “嗯,水稻和小麦,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不过并不明显。”庞德有些沮丧的说道。

    为官一任,庞德很是关心民生,这让卫安很是感动。

    在大臣的心中,卫安素有识人之明,然而对于庞德,卫安所了解到的也只是历史上的武勇而已,让庞德做汉城太守,卫安也是犹豫过的,事实证明,自己的用人决策是对的。

    “不急!不急!慢慢来,多观察,多记录,总有一天会出现高产的粮食;多次杂交,对于品种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就像如今的冬小麦,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卫安安慰道。

    “嗯!我明白,植物也会慢慢适应环境,杂交能让它们的优势更加明显。”说着,庞德露出了笑脸,只要说起粮食,庞德的精神就特别好,话也逐渐多起来。

    尤其是在卫安面前,他就像孩子,总是忍不住在父母面前,炫耀一下,卫安也非常有耐心的配合着。

    示意萧文姬她们自己逛,卫安跟着庞德去参观他的成果。

    除了原本高句丽的一些特产,汉城主要就是各种粮食,毕竟水果之类的东西,生长缓慢,移栽太过于麻烦,只有很少当地的进行了嫁接。

    数十个地区的水稻,分布在不同的稻田,又有许多交叉种植,因此形成了一百多块不同的稻田;不但是品种,还有地形,有水田,还有旱地,同样的还有已经收割了的麦地,长势正好的豆子。

    “有的已经是已经培养了几次的种子;这边是去年才开始培养的,从穗上就能看出区别。培育过几代的种子,长势更好。”庞德神采奕奕的介绍道。

    地里水稻已经泛黄,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割,远处一些百姓,正在修补粮仓,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做准备。

    “好!”卫安见到一派的丰收景象也很欣慰,“很快就是丰收的季节了。”

    看完了田间地头,卫安来到汉城市中心。

    汉城东市是步行街,主要提供本地人群消费,各种建筑精巧美观。

    西市是大宗交易的展示区,以及库房,各种建筑恢弘大气,宽敞明亮。

    金光门到延平门之间,还修建了一个马匹交易市场,以及外来人员,存放马匹的地方。

    “陛下,汉城训练了一千十二到十六岁的孩童,他们会负责引导游客观光。”庞德拱手道。

    “嗯,你做的不错。”卫安见庞德在模仿洛都的做法,也在发展旅游业,感觉很是欣慰,“放开手脚去做吧,有什么需要朕支持的,就跟朕说,朕会全力支持你。”

    “臣谢陛下!”庞德一时语塞,“陛下隆恩,臣惶恐不安。”

    如今的汉城比起洛都,虽然规模没有洛都大,但现在物资也很丰富,整体规划建设,让他非常自豪。

    “朕累了,回行宫吧。”

    卫安逛了半天有些疲惫,庞德却依然兴致勃勃,看来武将出身的庞德着实是身体在线。

    卫安每天都会修炼,身体倒是比一般的人要好上很多,只是前番刚刚经历了乌桓人的叛乱,虽然是有惊无险,但疲惫却是不可避免的。

    如今的大武,卫安认为已经有实力与罗马帝国一战了。

    如今的罗马帝国统治处于全盛时期,帝国已经扩张到了欧亚非三大陆。

    罗马的疆域北部边界线在中德地区到如今的英格兰、苏格兰的边界线;南到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界。西部到达伊比利亚半岛中部,东部到达小亚细亚与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

    如今最强大的,依然是罗马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如今罗马的大帝是希拉克略,如今正在与波斯打仗,而且已经打了好多年了。

 第二零零九章 罗马商队

    卫安一直都很鼓励与西域的通商,通过与西域的通商,卫安了解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尤里乌斯是来大武的罗马商人,卫安回到洛都后,安排时间会见了他。

    “小的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大武的皇帝,尤里乌斯显得诚惶诚恐。

    “平身吧。”卫安对尤里乌斯也很感兴趣,“你是罗马人?你了解阿拉伯吗?”

    “回禀陛下,阿拉伯。。。。。。小的前年还去过,是一个小国。”尤里乌斯对阿拉伯很不屑的说。

    “原来阿拉伯帝国还没有崛起。”卫安一听,不由得心里一松,如今可以想办法把他们扼杀在摇篮之中。

    卫安一边思考对策,一边给予了尤里乌斯丰厚的赏赐,并且表示,如果能够带来更多的工匠,书籍,他会赏赐更多。

    对于游牧民族的秉性,卫安非常了解,因此不介意挑起他们贪婪的心思,最好多得罪一些人。

    随后卫安又召见了波斯的人,从他自信的语气中,卫安了解到这个时候的波斯,也叫萨珊帝国,国王是库思老二世,去年刚刚征服了埃及,国力非常强盛。

    波斯的使者并不是国王派来的,反而是一个叫沙赫巴勒兹的大将军,据说是萨珊帝国的一个大家族,对于中原的物品,波斯人非常喜欢。

    卫安知道波斯与中原的交往非常密切,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对于这个历史上的强国,卫安还是非常的警惕。

    波斯人这次只来了一百多人,因为他们只是无意中得知,中原的商道又通了,带来了货物钱币不多,但是他们想要购买更多的商品。

    其实这也怪郭嘉办事不严,他这次让人另外押送了两千奴隶,虽然是单独押送,不过还是被波斯人知道了,波斯人收买了他的手下,因此知道了赊欠的事情。

    卫安答应了他们,并且表示他们一样可以用俘虏来交易,而且卫安希望他们带来波斯和其他国家的书籍,工匠。

    波斯人卫安相对更了解一些,这些人颇有专业游商的味道,卫安亲自接待了他们,要求不多,如果他们能够寻找到中原之外没有的粮食蔬菜,只要把种子带来,一律重赏。

    这次前来的商队,带来的东西其实价格并不高,原来昂贵的香料,如今价格大大降低,即便西域特有的美酒,都无人问津,毕竟比起葡萄酒,蒸馏的高粱酒,更加诱人。

    虽然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购买了大量的货物离开,毕竟这么多商家,加班加点赶出来的货物,总不能堆在那里,因此大部分都赊欠了一些。

    没人担心那些商人赖账,甚至有人巴不得他们赖账,这才有借口出兵西域,有了火药,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非常的自信。

    商团来了半个月,就急冲冲的离开了,毕竟他们大部分都来得仓促,本钱没有带够,加上背负了债务,很想急着回去表现,况且多跑一趟,就能赚取更多。

    这次还是太史慈,夏侯杰领了五千人精骑,前去西域,西域那么大的地盘,根本不愁销量,不过这次,太史慈另外带着任务。

    热热闹闹的长安,半个月后清净了不少,不过东西两市,仍然是百姓喜欢游逛的地方。

    西域商人的零售店开了起来,还是有不少人前去猎奇的,主要是百姓手中,都有不少闲钱。

    回到洛都,已经进入夏季,洛都技术学院已经建成,开始了招生,不过这次洛都又多了几所学校。这一次建立的是基础知识培训班,首先针对十岁到十八岁的孩童,进行识字培训。

    为期半年的识字培训,结束之后,这些少年才会进入技术学院学习,这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

    当然,少不了建设十岁以下的启蒙教育,这一次是每个县城都开设免费教育,同时学校还提供一顿午餐。

    老百姓只需要给一点点书本费,对于如今的老百姓来说,这点费用,还是能支撑的,毕竟十岁以下的孩子,也帮不了家里多少工作。

    俗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学校提供免费午餐,这在老百姓看来,就是官府在照顾他们的孩子一样。

    尤其是开学以后,每天提供的午餐之中,居然都有一个鸡蛋,还有一杯牛奶,这让家长都高兴不已。

    开学一个月,前去读书的孩子,不但长得更加结实,还会识字,这让许多人都看到了希望。

    虽然老百姓不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不过读书人就是当官的,这一点可以说在老百姓心中,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或者说读书人不一定都当官,不过没读书,肯定做不了官。

    或许是免费午餐打动了老百姓,才开学一个多月,就有老百姓询问,能不能把家里女儿也送到学校学习。

    这就是老百姓朴实的算计,毕竟能为家里争取一个名额,家庭也会减少一些负担。

    卫安当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以他如今的声望,没人反对,尤其是刚刚收拾了大批世家。杀了一群杀鸡儆猴,其他人可不想因此连累自家的人,都被惩罚前去教书。

    许多百姓都是在城外新农村聚居点,近的还好,几里路六七岁的孩子,也能走着去,不过远了就没有办法,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

    现在学校没有那么多的老师,没有办法,只得出了一个临时的方案,偏远的百姓,可以让孩子在学校住宿,只不过这就需要老百姓为孩子准备伙食,被子等物品,需要家庭有点钱的,才能负担得起。

    以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来说,咬咬牙,日子过苦一点,还是没有问题。

    摊子铺开,事情就多了许多,好在长安的交易,不但各家赚得眉开眼笑,朝廷的工坊,卖出去的更多。

    对于有付出的人,卫安是不吝啬奖赏的,哪怕只是普通工人,这次也得到了一笔奖金。

    “鱼塘和果园,是守卫开垦出来的,收入属于兵部,不过有水渠灌溉,百姓能多种土地,这倒是真的。”

    诸葛亮摸摸胡须说道,这些年过去,让诸葛亮这个翩翩公子型的青年,也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