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顺之钢铁世纪-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已经到了朝会即将结束的时间了,邓太后已经好几次用探询的目光投向王启年了,她也知道这份折子是王启年的门生写的,本以为已经得到了他的首肯,可没想到朝堂上的形势渐渐对其不利,王启年还站在那里一声不吭,难道是看到反对的人多胆怯了?这可和他平日的作风不一样呀!终于,邓太后耐不住性子了,她低咳了一声,向王启年问道:“王先生,你以为如何呢?”
“太后陛下,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前,老臣想先说一件事情!”
“事情?”邓太后的莞尔一笑:“王先生请讲!”
“太后知道,老臣有个习惯,晚饭散步后便回到书房中看一个时辰书,也不见外客,所以知道我这个习惯的朋友也不会来拜访我!”王启年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不过昨天晚上,却有一人前来拜访!”
“喔?那是何人?”邓太后露出好奇的神色,王启年这个习惯她还是从先帝口中听说的,当时先帝还称赞王启年不结党营私,乃是当世少有的孤臣。
“乃是老臣的亲家,毕竟女儿是人家的媳妇,老臣也只得破了规矩!”
“原来如此,那就怪不得了!”邓太后毕竟是个女人,听到王启年为了自己女儿破了规矩,心中反倒生出一股亲近之意。
“亲家翁赶来见我却是代人求我一桩事!”王启年说到这里,声音突然转高:“那些人愿意出两百万两银子,让王某人阻挠禁止缅甸大米进口之事!”
朝堂之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王启年的身上,只见其目光如电,扫过方才那些反对禁止缅甸大米进口的人身上,那些出言过的人本能的低下了头,避开与其目光交接。
“此,此事当真?”帘幕后传来邓太后有些颤抖的声音。
“太后陛下,老臣所言句句属实!”王启年声音如铁:“本来老臣对于禁止缅甸大米输入之事还有些未定,毕竟牵涉甚大,国家大事不可不慎重。但昨日我亲家离去之后,老臣便下定决心,就算拼了这个官不当了,也要把这个禁令通过了!”
朝堂上一片肃静,每一个刚刚出言反对禁令的大臣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露出了沮丧之色,在他们看来,一切已经成为定局了,任何人如果还敢替解除禁令一方说话,便等于是在太后面前承认自己拿了别人的好处,但想起那人向自己许下的丰厚承诺,他们也不禁暗自肉疼。
“我反对禁止缅甸粮食进口!”
一个声音打破了寂静,静寂的朝堂上几乎可以听到大臣们倒吸凉气的声音,人们用惊讶的目光看着这个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的勇者,只见他走出行列,向丹陛之上的太后和天子行礼,沉声道:“微臣工部左侍郎沈宏茂反对禁止进口缅甸米!”
帘幕后的宝座上,已经感觉到有些无聊的天子终于遇到了让他感觉到兴趣的事情了,他挪动了一下身体,好让自己的视线不被台阶挡住,丹陛下那个脊背挺直的中年男子目光炯炯的向自己这边看过来,仿佛可以透过珠帘看到自己。
“母后,这个人的眼光好利呀!”天子有些畏惧的缩了缩脖子。
“乖,崇斌坐好!”太后轻轻的拍了拍儿子的膝盖,她也感觉到了这个沈宏茂目光中的力量,这让她犹豫了一下,按照她预先的打算,应该是将其斥退的,现在她决定还是听听这个人到底要说些什么。
“沈大人,你说说为何反对禁止缅甸粮食进口?”
“是,太后!”沈宏茂转过身面朝王启年,沉声问道:“王相公,您支持禁止缅甸大米进口是因为今年江南丰收,防止米价太低,谷贱伤农吗?”
“不错!”
“我请问王相,您可曾想过,米价低了会伤农,那米价高了会如何?城市中的贫民何以为生?而且工厂主们就必须加发米贴,这些都提高了工厂主们的成本,要知道这两年来,日本的纺织等工业发展很快,与我江南的纺织厂、面粉厂经营竞争十分激烈,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王启年冷哼了一声:“你说的这些不过是那些商贾一面之辞罢了,他们贪得无厌,为了钱财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农夫、粮户才是国家的根基!”
“是吗,可是去年朝廷三分之一的税入是来自江南,其中有七成是工商业的税入,更不要说这几年新发的国债,有一大半都是这些‘唯利是图’的商贾买的,若是新发的国债无人认购,那会如何?”
王启年闻言不禁有些悚然,税入倒也罢了,毕竟那些工厂摆在那里,只要他们开工,就不能不交。但国债就不同了,1885年后缅甸和蒙古的两次战争虽然大顺在军事上干净漂亮的取得了胜利,但对于其脆弱的财政却不啻是沉重的一击,对于这个财政体制还处于半古代的帝国,应对战争这种突然性支出的办法很有限,无非是发债、临时征附加税、出卖盐引等特许权等几种,而这几种办法中后遗症最小,比较有持续性的就是发行国债。但发行国债不啻于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政府要确保自己能够不断从发行国债中获取资金,在支付相应的利息的同时,还不得不不断向国债的购买者做出让步,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或者说至少是不违背他们的意愿。而在当时的大顺,国债的最大的买主毫无疑问就是江南的资产阶级了,只有他们才有那么多的资金来购买国债。
“是呀,若是新发的国债无人购买,那可是大事情呀!”
“此事须得三思呀!”
朝堂上开始有人出声应和了,他们不敢出头来和王启年作对,但这个时候打打边鼓的胆量还是有的,出声这几人都是江南人,他们与那些工厂主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个节骨眼上自然要为乡里说话。
“哼,朝廷的发的债卷,几乎是没风险的,每年平白就有五六分的利息落下来,这等的好事难道还怕卖不出去?笑话!”王启年冷笑了一声,猛挥了一下袖子:“沈侍郎,你是工部侍郎,钱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
作者的话:列位书友,新站已经开了差不多二十天了,《新顺之钢铁世纪》的成绩只能说差强人意,让韦伯很苦恼。韦伯自问书花了心思,不敢说是仙草,但粮草总有吧,再退一步,至少是干草吧。但是这个成绩在历史分类都进不了前十,大家觉得这个成绩和书的成绩是对应的吗?
有的朋友在群里和我说与其给老白写书,不如给小白写,因为老白不像小白那样愿意为他喜欢的书叫好、出钱。很多大神不是写不出好书,而是这么做划不来。所以老白们找不到他们喜欢的书也很公平,不肯付出的自然得不到回报。听到这么说,韦伯也不禁感到郁闷,像我这种不会写小白书的写手难道只有死路一条吗?以前觉得既然没有好书看,干脆自己写,这样也不行吗?这本书虽然是买断,但是如果成绩不好,那自然编辑不会给你下一本合同。希望大家如果可能的话,帮我在外面发点帖子推荐下,如果觉得书写的不错,推荐也好、打赏也罢,也给些,毕竟我这种书不可能像仙侠文那种一天更一万。
………………………………
第69章劳工们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沈宏茂没有再说话,退回了行列里,王启年的目光扫过大臣们的脸上,朝堂上的私语声渐渐平息了下来,大臣们意识到了谁才是真正控制着帝国的人。
“太后陛下,臣敢情禁止缅甸大米进口,以护农夫!”
“好吧,那就发出诏令,上海、杭州、宁波诸口岸十日后禁止进口缅甸大米!”
片刻之后,邓太后温和的声音从帘幕后面传了出来。
朝廷的禁令就像一道无形的波纹传过海面,从大船上卸下的一袋袋大米被重新装上船,上海、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米价开始回升,小市民们愤怒的咒骂着,他们不得不拿出更多的钱来填饱肚子。至于农民,他们也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他们手中的绝大多数米已经在不久前以低价卖给米行了,即使有少数人手头还有米没有卖掉,朝廷的诏令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诏令只是下令禁止缅甸米进口,却没有下令米行提高收购大米的价格,在这方面大顺朝廷是坚定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派,在这次争斗中获利最大的是那些米行和开办米行的大田主,而工厂主们则一面诅咒着着朝廷的诏令,一边想办法如何把损失转嫁到其他人身上。
“小心啦!”随着有力的号子声,大车旁的工人微微下蹲,沉重的棉花包落到他的肩膀上,这棉花包是如此的大,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过去,工人的身形完全被遮掩住了。
“起来呦!”
随着号子声,棉花包摇晃着向数十步远的仓库挪动而去,沉重的棉花包将那汉子的腰压得几乎与地面平行,但他还是拖着步子,一步一步的向前挪动,当他将沉重的负担从肩膀上放下来的时候,已经是脸色铁青,汗流满面。每次这样搬运一次工人可以从仓库管事的那里得到一个竹签,作为干完活后领钱筹码。
大约半个小时后,货物卸完了,疲惫的工人们拿着竹签到账房先生那里领当天的工资,站在一旁的管事的翘着二郎腿,冷冷的看着排队的工人,两个腆着肚子的打手大声呵斥着:“领了钱的快让一边去,别站在那里挡路!”
“徐头儿,这工钱数目不对吧!”一个领了钱的工人喊道:“我今天明明搬了十五趟,应该是三十个铜子的。怎么只有二十五个铜子?”
“对呀,少了呀!”
“可不能黑了我们的工钱呀!”
工人们围了上来,打手们在头顶上甩动着皮鞭,发出尖锐的啸声,色厉内荏的喊道:“干啥呢?让开,让开!”
管事的跳了起来,掀开上衣的前襟,露出腰间的手枪,拍了两下喊道:“怎么?仗着人多耍横吗?爷们可不怕!”
看到管事的眼中的凶光,工人们畏缩的退开了,他们可是没少听说过这个目露凶光中年人的故事,传说至少有四个敢于组织同伴向工厂主要求提高工钱的工人都是死在他的黑枪下。
“徐头,我们不是想闹事!”一个中年汉子从人丛中走了出来,他镇静的看着管事的,伸出右手,手掌上放着二十多个铜子,沉声道:“不过工钱的确是少了,我这次搬了十四趟,应该是二十八个铜子的,可是只有二十四个!”
管事的走了过来,用皮鞭柄在说话那汉子手上划拉了两下,冷笑了一声:“没给少,老板说了,从今天开始,厂里的工钱里没有米贴一项了,就是这么多,一文不少!”
“什么?”
“怎么会这样!”
人群中传出一阵惊呼声,工人们脸上都露出了又惊又怒的神色,这些搬运工本来就算在上海的工人中也是最底层的一种,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技术,随时都可以被不断涌入城市的失地农民所替代,所以他们的薪水极为微薄,几乎只够本人糊口,如果再被克扣这一部分薪水,几乎就无法维持生存了。
“闭嘴,沪上纺织界公会已经商议过了,全部都停发工人米贴,并非是我裕兴纱厂一家。本来缅甸米进口后,米价已经跌下来了,就没必要发米贴了。你们要怪就怪朝廷去吧,要不是朝廷禁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