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顺之钢铁世纪-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

    “不!”井上馨突然清醒了过来:“中国是大国,敌人的国土、人口、财力都是我们的十倍以上,我们不能指望敌人自己完蛋,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黑岛君,你马上派人通知伊东阁下,让特遣舰队一定要加强戒备,千万不能放松,中了中国人的圈套!”

    “哈伊!”

    浙江,镇海。此地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北濒杭州湾,与上海一衣带水,是宁波市的北大门。兼且南边的北仑港水深浪小,乃是大顺的重要军港。

    码头旁,早国权一袭黑袍,一副远征在即的模样,在他的身后,便是“靖远”号铁甲舰、“青岛”号和“日盛”号货轮,他即将乘坐这艘军舰带领大约两千名士兵前往台湾。送别他的不是别人,却是他在缅甸的老相识拔都,他现在已经调任到浙江镇海担任总兵。只见拔都拱手道:“早大人,此去琉球日人凶狡,对于琉球也是蓄谋已久,您身负重任,千万珍重呀!”

    早国权苦笑了一声:“振武,日人我倒是不怕的,虽然这些年听说日人练兵造船,颇有振作之意,但毕竟国小民贫,不及我大顺国土广袤,积累深厚。但这等外交的事情,都是要背后有兵说话才有分量,而现在朝廷的银子还没下来,无论是兵船还是步队炮队,一动就要海一般的银子洒下去,可现在连个银角子都没看到,这叫我如何谈?”

    听到早国权这一番抱怨,拔都也只有叹了口气,按说早国权此去所授予的权限是非常大,可以说南到潮州、北到镇海的水陆两军他都有节制之权,但问题是只要军队移动,就要钱。水军要修理费、煤钱、水手的出海钱,陆军也要开拔钱、赏钱等等不一而足,没有这些钱,军队是动不了的,这样又如何能将日本人赶出琉球。

    “早大人,您也不要太操心了,朝廷中也有知道轻重的人,过段时间银子总会凑过来的!”拔都低声安慰了一句。早国权苦笑了一声,摇头叹道:“哎,这打仗谈判和做买卖一般,谁先动手就有先机,日本人已经占了琉球,又把王室抓在自己手里,就已经抢了先手,如果我们再拖延下去,让其他势力搀和进去,那就更麻烦了。哎,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那个陈再兴,若是他这时候在就好了。说实话,对付日本人,他比我们两个都强些!”

    听到早国权提到自己的故友,拔都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不错,复生他办法最多,当年在缅甸那些英国人可没少吃苦头!”

    “对了,陈复生他这些年都在做什么?我听说他从蒙古回来后就又辞官不做了?”

    “嗯,你记得缅甸那个摄政长公主吗?复生他辞官后便娶了那长公主为妻,做了缅甸王国的王夫,现在他的生意做得极大,听说他在云南昆明建了一家钢铁厂,已经准备开始兴建从曼德勒通往昆明的铁路了!”

    “真的?”早国权不由得咋舌道:“好一个陈再兴,怪不得他又辞官了,感情有这一桩好差事在等着他。了不得了,当年我听他说要修滇缅铁路,还以为他不过是说笑,想不到是真的了!”

    “是呀!”拔都叹了口气:“早大人,我觉得当年陈复生他辞官不做,恐怕并非完全是为了那个长公主,而是想要做一番事,但在朝廷内有些事情不好做,不能做,他才辞官的。说实话这几年下来我也有些想法,我朝的这种兵制有些问题,若是不改,只怕将来会出大问题!”

    早国权听了,饶有兴致的问道:“问题?反正现在时间还早,振武你说说看?”

    “大人,你记得我们当年去缅甸的事情吗?最多也不过两万多人,朝廷的南部兵力就有些紧张了。而我大顺有四万万人口;反观英吉利,他们全国加起来也只有六千多万人,可看他们全世界有多少领地呀,就算可以募集藩国之兵,其本国兵只怕也不下五六十万人吧!听说北方的俄国人人口也就略多一点,大概**千万人吧,陆军却号称有百万以上。这般比对起来,岂不是大问题?”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我朝乃是募兵,募集一兵则需一兵之饷银,加上现在器械、药子、船只都极费银钱,朝廷花用紧缺,自然养不了太多兵!再说若是不打仗,养那么多兵岂不是白白浪费钱饷?”

    “那为何不仿效法国、俄国那边,采用征兵制,军中只保留军官、精干军士还有炮兵,而从当地青年征发乡兵,在当地操练一年或者两年,一旦有事,则将在籍军人召集编入军中,不过半月功夫,百万之众俱备。这样一来朝廷便可省下养兵之钱,一旦开战,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因为无钱而陷入窘境了!”

    “你说的也有道理!”早国权微微点了点头:“但此事牵涉甚大,不要说你我,恐怕就是朝中的列位相公、太后也未必能够做得到。你想想,这百余万士卒都受过训练,平日里散在民间,无人约束。一旦有不逞之徒操纵其间,其祸不小呀!”

    拔都点了点头:“早大人所言甚是!可世间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无非是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如今各国交战,皆举国上下同心协力,竭其心智财货,以求一胜,而我大顺则不过凭数十万常备之军,数万万国人却袖手旁观,若是小国之战倒也罢了,若是举国之战,只怕非其敌手,甲申之祸,只恐重演,那时可未必有太宗皇帝这等英雄来力挽狂澜了!”

    听了拔都这一番话,早国权不禁色变,拔都方才提到的甲申之祸说的是1644年本朝太祖皇帝攻入幽州,前朝崇祯皇帝于煤山上吊自尽,本以为大事底定,却没想到吴三桂降于东虏摄政王多尔衮,太祖皇帝不得已领兵北上,与吴三桂与东虏大战于一片石,战况不利士卒多死。太祖皇帝不得已放弃幽州退回西京,东虏遣大军穷追不舍,王师屡战不利,大江以南几为东虏所有,连太祖皇帝也负箭创于襄阳驾崩。若为太宗皇帝神武天纵,于襄阳一战击退东虏大军,神州几乎陆沉。饶是如此,大顺太宗、世祖两代皇帝也是苦战数十年方才击破东虏,告捷于太庙之中。传闻太宗皇帝临死前留下石碑,留于宗庙之中,碑上细数甲申之祸,祖宗百战而得天下,创业艰辛之处。大顺每代天子继位之前,都要在宗庙中背诵碑文,这传言也不知是真是假,但在大顺官民中流传甚广,由此可见这甲申之祸在大顺百姓心中分量之重。

………………………………

86米商上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良久之后,早国权叹了口气,道:“好吧,此番日本之事完后,我自会向朝廷上书。”

    “多谢早大人!”拔都闻言大喜,连声道:“早大人公忠体国,朝廷幸甚,天下幸甚!”说话间便要向其躬身下拜。

    “罢了,拔都大人免礼!”早国权伸手扶住拔都,苦笑着摇头道:“哎,你也莫要把话说的太早了,这等事情是好是坏只有让后人评说了!某家在后世史书上只求不落得个轻佻国事,遗祸万年的名声就好了!”像他这种开朝就传下来的勋贵,自己又是本朝名将,只要大顺不完,富贵权力都是不愁的,可以说唯一担心的就是在史书上后世的名声了。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军官快步来到早国权身旁,行了个军礼:“大帅,开船的时间到了!”

    早国权点了点头,转身对拔都:“时间到了,那就此别过吧!”

    “祝大人此去东海波平,一路顺风!”

    正当早国权乘坐的军舰向台湾航行的时候,上海闸北区,这个江南乃至整个大顺的最大的工人聚居区,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荷枪实弹的巡警、手臂上缠着白纱布的工人、一排排紧闭大门的店铺、还有戒备森严的工厂大门,这些都预示着不久前所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戏剧的序幕,而远远不是**,更不要说是结局。

    上海刘知府府,正堂。

    已经是九月了,可天气却毫无一丝凉意,反倒又热了几分,整个大堂就好像放在一个大蒸笼里一般,又闷又热。

    坐在最下首的刘知府拿起茶几上的茶杯喝了一大口,杯子里是最解暑的苦丁茶,可茶水一入口便好似变成汗水,从背上又透出去了。他的里面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了,黏在身上,庭院里老槐树上的知了一声声的,就好似在他的心窝里挠一般,说不出的难受。他偷偷的用眼角瞥了一下上首的几位上官,只见个个身着官袍,头戴纱帽,神情俨然,正襟危坐。这里他的官位最低,又刚刚惹出了祸事,只得肚子里骂了声娘,要紧牙关挺住。

    “大人,大人!汉京有电报到了!”一个属吏快步跑了进来,堂上的官员们的精神立即提起来了,朝廷的旨意下来,他们是要赏要罚,民变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就都清楚了。心里忐忑不安的刘知府心底下也不禁松了口气,好歹总有个结果了,总比整日里心悬在半空中苦熬强。

    胡克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这种天气穿的严严实实在这里苦熬对于他这把年纪的人来说可是个不小的负担,一旁的沈宏茂看清了,赶忙伸手在对方肘下托了一下,却被对方推开了。胡克勤躬身伸手接过报文,先朝汉京方向拜了三拜,方才拆开报文细看。

    片刻之后,胡克勤将报文递给一旁的沈宏茂,沈宏茂看完后又递给一旁的张志成,待到这三个堂上职位最高的官员都看完了,胡克勤沉声道:“列位,上海乃国家重地,天下财赋十出其四,出了这等事,惊动了太后、天子,实在是我等之罪过。太后不以老臣无能,加巡抚衔,处置暴乱之事,实在是天造地载之恩。接下来的事情,还请列位大臣配合老朽把差使办妥贴了!若是办成了,前几天的事情老夫就老了这张脸皮替诸位向太后讨个请,若是不成——”说到这里,胡克勤的声音突然停住了。

    堂上众人听到这里,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看样子朝廷是打算先过去的事放到一边去,让他们戴罪立功,如果把差使办好了,就把过去的事情都抹平了,若是办砸了,那自然是前帐后帐一切算,万事皆休。这种结果比他们先前想象的是要好太多了。

    “老大人请放心,我等一定尽心竭力,把朝廷的差使办好。”张志成说到这里,转过身面朝下面的上海本地官员,沉声道:“本官现在把丑话说在前面,若是这次谁手上再出了差错,不用朝廷下旨,自己先找根绳子了解了,免得妻离子散难看!”

    堂上众本地官员浑身不由得一颤,张志成话语的意思很明白,如果这次的事情在谁身上出了问题,就算朝廷不治罪,他也要把对方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以他上海布政使的官位,要收拾这些下辖的官员还不是手到擒来。

    “是,我等一定实心办事!”

    胡克勤点了点头,伸手指了一下刘知府,问道:“刘知府大人,你是亲民官,你说现在要平息事态,应该做些什么事?”

    刘知府听到自己被叫到了,赶忙出列,向胡克勤行了礼,道:“尚书大人,以下官所见,要想平息事态,首先要做到两件事情:第一要把米价降下来;第二要让工厂都开工,只要工人们有饭吃,有活干,自然事态就平息了。接下来无论是追究首恶还是既往不咎都好说;如果这样僵持下去,这些草民无升斗之储,又聚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