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顺之钢铁世纪-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我军掌握的现有情报,俄方在远东地区所拥有的军队大概包括两个步兵师、一个担负守备港口任务的海军旅,太平洋舰队的水兵在必要境况下还可以组成两到三个团的陆战部队,再加上一些守备部队,总数不超过四万人,其中机动兵力大约只有一半。这些就是俄方现在在远东的全部力量,如果战争爆发,俄方最近的增援部队也必须从中亚地区赶来,即使不考虑安西都护府方面的牵制作用,也要在三个月以后才能赶到,其数量也相当有限,从欧洲部分赶来的援兵所需的时间则要在六个月以上,而且远东地区本身的资源也难以维持更多的军队了。”
“那如果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后呢?”一个苍老的声音发问道,拔都注意到说话的正是高廷玉本人。
“那这个就很难预测了,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条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具体路线和铁路运行速度。但即使以最差的单线铁路来推算,一日夜的通行也在三十列车皮以上,按照一列火车承载二十个标准车皮计算,那么一天就有六百个车皮。我们按照一个车皮装运八十名步兵及其武器装备和半个月的补给计算。假如这条铁路的全长为一万公里的话,按照火车一天运行一千公里计算,那么在战争爆发的十天后,从欧洲出发的第一批军队将抵达海参崴,如果俄方能够将此铁路的全部运力发挥,其每天都会有运送大约三个步兵师的士兵和武器装备抵达海参崴。所以如果我们要赢得战争,就必须在俄国人欧洲的援兵到达前击败他们,或者在铁路修成之前就占领远东。”
听到这里,在军官丛中传出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坐在最后一排的拔都不禁微微一笑,这位颇有些学究气的中年军官他还是第一次遇到,在这位军官眼里,千万人和武器都已经抽象为简单地数字,战争仿佛只是简单地数字游戏,数字大的压倒数字小的,方程、卷尺、地图还有铅笔代替了刺刀和步枪,用几千条生命换得地图上的战线挪动五厘米是非常划算的买卖,战争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
“你的计算有问题,俄国人根本没有那么多车头和车皮,如果按照你的算法,所有从远东返回欧洲部分的车皮都是空载的,俄国全部的火车头和车皮都丢在这条铁路上都不够用!”一个军官大声反驳起来。
“我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那个中年军官扶了一下夹鼻眼睛沉声回答,仿佛这是在课堂上回答某个学生的疑问:“但是铁路建成至少还要几年时间,你不能保证在这段时间里俄国人无法得到足够的火车头和车皮。再说这是战争,战争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俄国人完全可以将他们欧洲部分的火车头和车皮都调运到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来,而临时向他们的欧洲邻国购买或者租用火车头和车皮来临时代替这些缺额!”
“我们可以派出一支偏师来切断这条铁路线,在漫长的边防线上除了少数的要点,双方都没有绵密的防线,只要我们派出军队不难切断这条铁路线!”又一个军官大声回答道。
“可是我方连从幽州通往张家口的铁路还是在计划中,至少还有一年后才会开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俄国人修完远东铁路之前,大顺只能完成从幽州到盛京前出到黑龙江。在蒙古方面的铁路建设还没有进入议程。没有铁路,大顺根本无法维持一支军队进入敌方边境长期作战。就算我们能够派出一支少量的军队越过边境破坏了一小段铁路,占领了沿线要点的敌军也能够很快将其修复,没有可靠后方补给的我军根本不可能占领并固守某个铁路要点的!俄国人根本不需要用重兵把守国境线,国境线两边七八百公里的荒芜地带本身就是最好的防御。”
所有的人沉默了下来,讲述者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其中蕴含的严密的逻辑的力量却是无可抵御的。这些人都是在北方边境线上打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滚的老军务了,他们心里都清楚,出了长城,除了辽西走廊这条路人口稠密,资源丰富以外,在内外蒙古乃至西伯利亚的大片冻土带上大规模军队运动都是极为困难的,士兵所需要每一粒粮食、每一粒子弹都要从几千里外的内地运来,而运输工具只能是最原始的驼畜和大车,这种脆弱的补给方式就决定了这种作战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今天的军议就到这里吧!”高廷玉苍老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大家回去都想一想,现在推演上花的时间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感谢书友敛神听微雨、见习警员的打赏,下午还有一更。
………………………………
156演习2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是,大帅!”众人站起身来,向高廷玉行了个军礼,按照秩序从门口走了出去。不少人已经看到了拔都这个陌生的面孔,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拔都不待有人发问,快步走到高廷玉的面前,向其行了一个军礼:“高侯爷,下官职方司郎中拔都前来待命!”
“罢了,罢了!”高廷玉笑着的摆了摆手:“你是兵部下来的人,我哪里干对你指手画脚的,只要上去后多多美言几句就可以了!”
“侯爷说笑了!您吃兵粮的时候小子还没出生呢!”拔都笑了笑:“不过在临行前,早侯爷有叮嘱过,让下官来了幽州多带双眼睛,少长张嘴!”
“早国权呀早国权!此人就是太机灵了!”高廷玉叹了口气:“也罢,好歹我也是有个使相的衔头,你以前的那几分折子我也看过了,讲的着实有几分道理。只是,只是——”说到这里,高廷玉的话语停住了,仿佛有几分难解,过了好一会儿,方才说道:“只是有些动静大了!”
“动静大了?”听到高廷玉这个评价,拔都脸上不禁露出一丝苦笑。这老人果然不愧是国之重臣,眼光老辣的紧,一眼就抓住了自己计划中的最大问题。比如依照拔都原先的几乎,他打算仿照西方兵制,在大顺一共设置四十五个师的军队,以代替现有的以营为最大单位的编制。具体的分配如下:东北及蒙古方向一共有二十个师,首都汉京极其附近的南京、上海、襄阳一共有五个禁卫师,沿海一共有十二个师,另外西南极其内地其他地方有八个师。这样看起来东北方向兵力过重,但是平时这些边疆师都是不满员的,需要经过动员才能补足缺额;而那五个禁卫师则是奇装满员的,加上其他军队,完全可以压倒力量最强的北方集团。而且在改革了新的军制后,由于大部分士兵都是动员而来的义务兵,节约了大量的军费,可以用于更新的装备和加强对军士的训练。但这一改革在无形之中也打破了十八世纪中叶以来的“军官——士兵”的军队二元结构。在过去,大顺的军官是主要由地主、商人以及富有城市平民子弟担任,而士兵的来源则是则主要失地破产农民或者少地农民(这样可以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影响,至于这些人的不良习惯,反正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可以将其克服),这些农民在进入军队后就接受严酷的训练,完全依靠军饷生活,与社会隔绝,一直到无力继续服役为止。这样的军队优点就是军事技术娴熟,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受过多年的训练;只要能够按时发放足额的军饷,也不用担心军队对内镇压民众的反抗时不够忠诚;但这种军队也有他的缺点,大量的军饷耗费了政府大部分财政收入;士兵的主动性不够,失去军官的指挥后就会不知所措;是一次性的军队,一旦受到严重损失后,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补进新兵来恢复战斗力。
而依照拔都的新军制,原有的“军官——士兵”结构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军官——军士——士兵”体制,在和平时期,军队中只保留军官、军士和服役期只有两年的义务兵,以及那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兵种。一旦到了战时,每个团都会由就近地区的过去几年时间内的义务兵补足缺额,进入战时状态。这种新的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以小得多的花费建立一支数量上几倍于过去的庞大军队,军队的战斗力虽然无法与过去的那种常备军比,但也相差不大,更重要的是,只要军队的骨干——受过良好训练的军官和军士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就能用源源不断的新兵补充进来,恢复军队的战斗力。但这种新的军制也有他的问题:作为新出现的事物——军士,他在新的军队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首先他要娴熟的掌握士兵应有的军事技术,并且在短时间内教会身边那些新补充进来的动员兵;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威望率领士兵们发起冲击和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殊死抵抗;最后他还要学会管理新兵,确保所在部队的基本秩序和士兵们的身体健康,懂得基础的战术知识,以在战争中指挥士兵作战并在必要的时候代替死去的基层军官。这样一来,从某种意义来说,军队是掌握在军士手中,无论是在和平和战争的时候,是他们在训练、教育、率领士兵们,是他们和士兵们在一条壕沟中忍受痛苦,也是他们与士兵们分享胜利的快乐。在军士与士兵之间并没有军官与士兵之间那条深深的沟壑,偏偏军士们的出身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都是地主、商人或者富有的市民子弟。
原因很简单,新军中需要的军士实在是太多了,按照一个师需要一千八百名军士和三百名军官计算,大顺45个常备师就需要八万一千名军士,大顺根本就找不出这么多愿意忍受军人的艰苦生活的地主、商人子弟来担任军士,尤其是军士可不像军官那样有着光鲜的外表和远大的前程。这样一来,军官,也就是说上等阶层对军队绝对控制的那条锁链松动了,军队中的大部分成员是临时从社会中下层动员来的农民或者工人,而直接指挥他们的也是出身相仿的军士,仅凭少量高高在上的军官,是很难保证新的军队能够像过去那么驯服于朝廷、驯服于有产者的。一旦发生叛变,新的军队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因为没有军官指挥而陷入一盘散沙,有着丰富经验的军士们完全可以代替中低级军官的位置,这对旧有的制度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我知道这个改变很危险,但是没有办法,大顺的敌人太强大了!”拔都低声道:“我曾经测算过,光是对付修通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俄国人,就需要不低于二十个师的军队,如果再加上得到英国人支援的日本人,这个数字还要翻一番。在安南、缅甸,还随时可能出现新的敌人。四十五个师的数量已经是不能再少的了!”
“我明白!”高廷玉的声音有着掩饰不住的疲倦:“我搞这次演习的原因只有一个目的,看看有没有可能在铁路修通前,一劳永逸的解决远东问题。”
听到这里,拔都的身体不禁颤抖了一下,他很明白高廷玉刚才所说的到底代表着什么。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相比起这场战争,大顺曾经经历过的击败满洲人和卫拉特蒙古人的战争的规模简直是相形见绌。无论从动员的军队数量和钢铁的产量来看,俄国人在整个欧洲都是首屈一指的陆军强国,他的海军也远远超过大顺那支小规模的舰队,一旦战争开始,那就意味着千万人的生命化为乌有,数以万吨的船只被击沉,城市化为废墟,亿万的财富被战火焚毁,但这一切并不能保证胜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