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顺之钢铁世纪-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那发债的法子还是先斟酌一番的好!”邓太后叹了口气:“若是其他三个办法都不成了,再用最后一个法子吧!不过我听说好像英人常用发债的法子,难道他们不在乎后果?”
“这个!”王启年等人被邓太后这个问题问住了,倒是户部尚书胡克勤执掌户部多年,对于财税之道颇有心得,起身答道:“太后有所不知,英人疆土辽阔,天下财富汇集伦敦一地,便如那流水一般,寻求获利之道。英人政府又信誉卓著,息债从无拖欠抵赖之事,是以每当发债之时,其商贾皆踊跃购买,其息一年下来也不过三四厘,远较我国低,朝廷承受的起!”
“原来如此!”邓太后叹了口气:“怪不得其后来居上,为海西第一强国,倒也尤其独到之处!”言下颇有艳羡之意,邓太后感叹了几声,随口问道:“那若是我们也发债的话,要出多少利息呢?”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积聚到了户部尚书胡克勤的身上,胡克勤也感觉到了目光中的那种无形压力,他咬了咬牙,沉声道:“回禀太后,若是朝廷发债,只怕一年下来不会少于六厘、,而且还得拿出盐票作为抵押。”
“啊?”帘幕后邓太后不禁本能的掩住了口,她万万没有想到同样是发债,英顺两国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一旁的林晚晴赶忙截口道:“胡大人,怎的有这么大的差距,莫不是弄错了吧!”
胡克勤却没有听出林晚晴话中让他改口的意思,斩钉截铁的答道:“二位娘娘,老臣虽然无能,但身居户部尚书之位也有些年头了,这等财计之事决计错不了的。
“胡大人,哀家没有怀疑你的意思,只是不明白都是借钱,为何英国人只要三四厘,而我大顺天朝却要六厘,几乎是他们的一倍了!”
“太后有所不知,微臣打个比方,同样是买卖粮食,若是秋收之时,市场上到处都是新粮上市,自然便宜的很;而到了春荒的时候,市场上粮食就少多了,自然价码也就不一般了。这借钱也是一样,英国人的伦敦市场全世界的钱都集萃其地,英国人若要借钱,可以选择的对象多,自然出的利息少;而我们大顺的银钱不及英人多,所以借钱的对象少,所以要付的利息高。再说英人已经发债多年,与商人平买平卖,信誉卓著,而我大顺这方面就逊色多了!”
“原来如此!”邓太后听到这里,不由得慨叹了一声。与邓太后不同,延英殿中其余几人都是久经宦途之人,从胡克勤的话语中得到的信息更多,他们虽然没有受过现代的公共财政学教育,但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已经相当繁荣,以此为基础的大规模金融市场已经有了雏形,而旧有的以农业税收、盐铁税、海关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央政府面对这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越发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的从各方面开辟新的财源来面对来自内外的各种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几位自然对一些基本公共财政学的知识有了一些朴素的认识,胡克勤刚才指出英顺两国在发债成本和难度的差距其实就间接的反应了两国政府在政府信誉和财政能力上的巨大差距,由于顺国的士人精英集团与掌握着巨大财富的商人集团的利益并不是完全重合的,所以一旦朝廷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就更倾向于采用强迫或者欺骗手段从商人手中获得所需的资金。这样一来,当下一次又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借钱给政府的顺国商人自然要把以前的风险计算在内,索要更高的利息和更多的抵押品。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大叛乱”时向商人的“大借款”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刚刚被英国人击败的顺朝皇帝为了镇压1851年的“拜上帝会”、1856、1858分别在云南和陕西爆发的**、1853年的捻军起义这四场暴动,不得不向当时最为富有的商人借款,而受到战争破坏的市场上资金十分匮乏,加上过往的不良记录,结果顺国政府不得不以非常苛刻的条件向商人们借到了总数达八百万两的白银作为军费——以两淮的盐税和地方开征厘金作为还债的抵押品,而且年利率高达百分之九,这在以贵金属作为通货的时代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在进行了洋务运动以后的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顺军的一共二十五个营的常备陆军的装备和训练已经赶上了欧洲列强,如果不考虑双方的兵员的差距,其实大顺和欧洲列强最大的差距是在政府的财政能力上,大顺那还处于半近代化的财政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的军队进行一场大规模近代化的战争。
正当众人正在沉思的时候,帘幕后突然传出一个甜美的声音:“太后,太妃,妾身刚才听得列位大人所说,突然有了几分心得——”
邓太后闻言大喜,她知道说话的江清月平日里为人十分谨慎寡言,但若是开口,必有所中,赶忙笑道:“那是最好了,江家妹子快快说来与哀家与列位大人听听!”
“是,太后陛下!”江清月对邓太后行了一礼,在帘幕后站起身来,沉声道:“方才胡大人所说的四种筹钱办法,各有利弊,妾身受此启发,想出一个其他办法来——入股!”
“入股?”
“不错!”江清月答道:“妾身在宫中听说,前朝时下南洋做生意,获利极大,往往一船货物去,就能换半船银子来,只是路途凶险,风险甚大,而且船只、货物都需要大笔本钱。所以熟识针路、行情的商人没本钱经商,而有钱的人却又没胆量、没本事做这门生意。于是有些聪明人便想出办法来,让众人合钱购船,然后让熟识针路、行情的商人在其中持股下南洋,若是成功即可分利,若是不成也可减少损失。以妾身看,增税、发债弊病甚多,不如先成立一个公司,许诺如果能击破英人,与其在缅甸独家经商开矿之权,从昆明通往缅甸的道路独家开发之权亦可给他,让其凭借这些去募集股份,然后朝廷再用这些钱来支付战争费用。这般一来,只要打赢了,缅甸是我藩国,一切自然无妨;即使打败了,失信的也只是这家公司,与朝廷无碍!不知太后、太妃和诸公以为如何?”
帘幕中众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并没有随便表达意见,毕竟江清月的这个建议并没有先例,偏生又干系重大,这几人都知道像这种事情还是不要随便发言的好。过了约莫半响功夫,王启年沉声道:“江女史的法子听上去倒也不错,可是概无先例,在这个节骨眼上,是否要斟酌一下呀?”
“王相公,这先例是有的,只是不是在本朝!”
帘外顿时默然,这几个大臣无不是饱学硕儒,对于历朝历代的成例可谓是无不烂熟于心,但江清月所说的却毫无印象,过了约莫半响功夫,王启年迟疑的说:“江女史所言的成例老夫倒是不曾听说,不过与宋代王荆公的法度倒有几分相似。”
求票求票,春节期间没注意,完了才发现推荐票苦逼极了,被后面那几位爆菊很惨!
………………………………
第98章庭争三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帘幕后传出江清月甜美的笑声,却不置可否,帘幕外几个老臣都心知王启年猜错了,帘幕内林晚晴刚刚被戚之悌狠狠捅了一刀,自然是巴不得外面那几个外廷的老头子继续出丑,不会替其开口开解,倒是邓太后心软得很,低声对江清月低声道:“江家妹子,你还是把谜底揭了吧,别太难为那几位相公了。”
江清月正要领命,却听到帘幕外传来一声响,却是某人猛的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了。
“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江女史所说的先例便是那英国东印度公司吧!”胡克勤大声问道,此时他的声音里满是激动。
“不错,胡大人果然见识广博!”江清月笑道,那胡克勤口中所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其初始不过是一群伦敦商人,他们筹集了7。2万英镑,并于1600年12月21日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手中获得了对东印度为其15年的贸易特许,随着时间发展,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势力不断增长,控制范围也不断增大,其公司的行为也从一开始的英印之间的贸易发展为对印度次大陆的殖民掠夺和征服,到十八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已经征服了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与其说它是一家企业,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国家。实际上,东印度公司在大英帝国在整个印度乃至亚洲的殖民侵略中担负了一个公司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担负过,在今后的历史中也不太可能担负的角色。而这一切,不过是从区区7。2万英镑和一张贸易特许状开始的。
“列位大人,我大顺天朝藩国众多,缅甸不过是其中之一,列强犯我藩国之事也是屡有发生,若是每次都耗费巨资出兵据守,只是徒然消耗我天朝民力。若是能如英国东印度公司一般,不费朝廷一兵一卒,便能使边境安宁,岂不是大妙?”
江清月清脆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几个大臣们和帘幕后的邓太后与林晚晴都在低头思忖着江清月的话,过了一会儿,胡克勤犹豫的问道:“江女史,若是按你所说,我朝将设立一个与缅甸的贸易特许状,可是这样一来,那些本来经营中缅之间贸易的商人怎么办呢?这岂不是断了他们的生计?”
“胡大人,所以才应该设立特许权制度,这些经营中缅之间贸易的华商正好可以购买该公司的股份,然后分享与缅甸的贸易利润。否则若是此番朝廷因为没钱而战败,缅甸落入英人之手,难道这些华商的生计就能保住不成?英人若将缅甸吞并,只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会把有利可图的贸易尽数交给本国商人经营,那时华商就算反对,难道还能奈何的了英人不成?”
“这个——”
江清月的词锋极为犀利,顿时将胡克勤驳斥的说不出话来,一旁的王启年皱了皱眉头,他此次来本来想当着太后的面打击一下女官们的气焰,没想到捅了一下林晚晴,却出来了个江清月,而且看这女子的行事风范,只怕比林晚晴还厉害五六分。想到这里,王启年冷哼了一声:“江女史,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我且不说你这法子成与不成,便看那东印度公司,所行之事与强盗又有何益?百余年来天竺大地白骨曝野,怨声抵天,只怕**成都与他相干,你要在大顺建立这样一个东西,真不知道那些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王相公教训的是!”林晚晴总算抓住机会,可以报刚才的一箭之仇,冷笑道:“不过现在英人大举兴兵,王相公乃当世大儒,义理文章海内闻名,不如便请相公去一趟仰光,以相公的学问气节想必能说服英人,让其退兵相安无事!”
“你!”王启年闻言大怒,颔下的胡须立即竖了起来。
“我怎么了?”林晚晴得理不让人的说:“今日延英奏对,为的是应对英人大举进兵之法,却不是国子监、宏文馆,讲的是锦绣文章、义理气节。江家妹子的办法好坏我不敢讲,可的的确确是在想办法筹钱用兵,而相公您可是朝中首辅,请问拿出了什么法子不成?”
林晚晴这番话立即戳中了王启年的要害,的确正如她所言,今天在这个小殿里是为了解决问题,竟然不提怎么对付英国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