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朕将以大将军之位待之。”
  赵温又惊又喜,坐了起来,双手紧握刘协。“陛下,所言当真?”
  “朕言出必践。袁绍肯来,朕必以礼相待。袁绍若执迷不悟,心存侥幸……”刘协抽回手,站了起来,俯视着赵温,淡淡地说道:“朝廷自有斧钺,少不得拿他示众,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一百七十八章 荀攸论袁
  刘协转身出去了。
  赵温坐在榻上,出了一身冷汗,半天没动弹。
  他很清楚,天子很生气。
  那句“勿谓言之不预”不仅是对袁绍说的,更是对他说的。
  天子给他面子,愿意再给袁绍一个机会。只要袁绍肯低头称臣,不仅眼前的富贵能保住,还可以更进一步,位极人臣。
  这个让步足够大,对得起他的谏言,几乎让他承受不起。
  赵温叹息再三,越想越觉得惭愧。
  过了一会儿,司空张喜推帐而入。“子柔,奈何?”
  赵温看了张喜一眼,忽然觉得一阵脸红。
  身为天子三公,却一心想着为袁绍争取利益,简直是大臣之耻。
  更让他觉得羞耻的是,他比张喜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以死相逼,简直是卑鄙下作。
  赵温忍着恶心,将刚才与天子的对话说了一遍。
  张喜眉头微皱,咂了咂嘴。“子柔,你说这是谁的主意?贾诩还是荀攸?”
  “为何不是天子自己的决定?”赵温没好气的说道:“难道他早就知道我会死谏?”
  “呃……”张喜神情尴尬,连忙拍拍赵温的手,以示歉意。“子柔此计,实在高明,谁能预料得到呢。我只是觉得天子高明,明知袁绍不可能来……”
  “等等。”赵温霍然坐起,一把抓住张喜的肩膀。“袁绍不可能来?”
  张喜惊讶地看着赵温。“子柔,你不会觉得袁绍会来吧?他心存何念,你难道不知道?”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赵温瞪着张喜,嘴唇翕动,几次欲言又止。
  “你确定他不会来?”赵温觉得浑身无力。
  张喜犹豫了片刻,用力地点点头。“十有八九。”
  赵温吁了一口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尽力了。”
  ——
  刘协回到御帐,坐在案前,气犹未定。
  赵温的表现让他很生气,同时也让他见识了袁绍的影响力。
  赵温是益州人,和袁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都能为袁绍如此卖力,其他人可想而知。
  比如司空张喜。
  张喜就是汝南人,和袁氏关系密切。
  “陛下。”蔡琰将刚写完的记录递了过来。
  刘协看了一遍,心情渐渐平复。“令史,朕的决定是不是有些孟浪?”
  蔡琰低下头。“臣不谙政务,不敢妄言。陛下若有疑,何不咨询其近臣,比如荀侍中。他为人机敏,观察入微,定能为陛下解惑决疑。”
  刘协笑了两声。“令史今日为何如此谦逊?”
  蔡琰神情窘迫,讪讪说道:“臣随陛下左右,见得越多,越是觉得自己浅陋。这朝堂之事,与史籍所载相去甚远,非臣能揣度。”
  刘协眉梢轻扬。“令史此言,大有见识,将来不可限量。”他想了想,又道:“这是令尊的教诲吗?”
  蔡琰一时出神,沉默了一会儿。“诚如陛下所言,先父在时,的确讲过类似言语。如今想来,颇有自省之意。只是臣当时年轻气盛,未曾深思,如今身处朝堂,才渐渐明白他的意思。”
  刘协暗自感慨。
  这世家子弟就是世家子弟,从小耳濡目染,起点既高,进入状况也要比寒门子弟快很多。
  刘协和蔡琰聊了两句,命人去请荀攸来。
  刚才一时激愤,答应了赵温,现在想想,又有些后悔。
  万一袁绍真来了,那该怎么办?
  以袁绍的影响力,真要入朝主政,做了大将军,朝中文武还不唯他马首是瞻,自己这个皇帝就真的成了傀儡了。
  说不定真成了献帝,献出帝位的皇帝。
  时间不长,荀攸来了,一如既往的平静,如古井无波。
  看完蔡琰刚刚完成的记录,荀攸拱手而坐。“陛下担心袁绍应召?”
  “他会来吗?”
  “不会。”荀攸说道:“尤其是在郭图受辱的情况下。”
  刘协松了一口气。
  “陛下其实不用担心袁绍。来与不来,并无分别。”
  “为何?”
  “袁绍身负高门之望,好为雍容,却又敏感自负,处处争先。占优势时,或能稍作退让,示以大度。处下风时,必争以毫厘,以示不屈。若他击溃公孙瓒,全取幽冀,或许会入朝辅政,以成周公之名。如今与公孙瓒纠缠不下,颜面大失,如何肯来。”
  刘协反复斟酌一番,觉得荀攸说得有理。
  袁绍岂是甘居人下之辈,认错更是万万不能的。
  眼下他大破李傕,袁绍却被公孙瓒缠得筋疲力尽,哪有脸入朝辅政。
  ——
  大阳津。
  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张杨带着几个亲卫站在岸边,远远地看着后将军杨定部的将士陆续登岸,依次列阵,心中阵阵不安。
  得知天子大破李傕后,他亲自率领三千将士,身负粮食,翻山越岭而来,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本以为天子与李傕血战,就算不是两败俱伤,也应该伤兵满营,士气低落。
  可是眼前的一切截然相反,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个个精神抖擞,步履坚定。
  一天前刚刚过去的卫尉营亦是如此。
  粗略一看,卫尉营至少有五千步骑,其中还有不少髡头蛮胡。
  这和他几年前在洛阳看到的卫尉营截然不同。
  这让他对行太尉事的卫尉士孙瑞心生敬畏。
  能将以洛阳浪荡子为主的卫尉营中调教成这般模样,士孙瑞堪称名将。
  他很想和士孙瑞套套近乎,奈何士孙瑞没给他这个机会。派一个军吏来简单问了几句,让他就地等候天子,自己率部前行,赶往安邑。
  在渡河惴惴不安的等了一天后,张杨终于可以见到天子。
  先渡河的是后将军杨定,所部约四五千人。
  登岸之后,杨定立刻部署将士警戒,阵势拉开,将张杨及部下驱离渡口五百步。将士人人披甲,刀在腰,弓上弦,如临大敌。
  张杨很紧张。
  他有三千人,但这三千人是行军状态,没有披甲。
  如果杨定突然发起攻击,他根本来不及反应。
  但他又不能下令将士披甲,这会让杨定怀疑他的用心,直接发起攻击。
  虽然他带的都是精锐,却没有和杨定作战的勇气。
  杨定的部下以西凉兵为主,军械也相对齐整,不是远道而来的他能够匹敌的。
  他只能更加谦恭,耐心的等候天子驾临。
  日头渐渐升高,又渐渐偏西,张杨筋疲力尽。
  好在等待即将结束,天子乘坐的渡河正在缓缓靠岸,天子大纛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第一百七十九章 软硬兼施
  刘协提起衣摆,上了岸,站定。
  杨定快步迎了过来,伸手虚扶,迅速看了一眼刘协,脸上笑容绽放。
  “陛下不愧是英主,渡大河如履平地,面不改色。”
  刘协瞅瞅杨定,没吭声,心里却考虑着回头要找杨修谈一谈。
  让你辅佐杨定是为了教化西凉士卒,尽快让他们认同朝廷,而不是以杨定私人部曲自居。你怎么把杨定变成了舔狗?
  朕要你何用,完全没领会精神嘛。
  “将军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杨定又凑近了些,看到史阿扬起眉,手按在了刀柄上,这才停住脚步。“陛下,奉义将军、河内太守张杨求见,已经等了一天了。”
  刘协哼了一声,没接杨定的茬。
  张杨求见,他早就知道,士孙瑞已经派人来报告过。
  即使杨定有责任报告,也不需要他本人前来。他此刻应该负起指挥之责,以防万一。
  他这是急了。
  前将军段煨、左将军杨奉先后出发,独立成军,只有他这个后将军和一心想做富家翁的右将军董承为伍,多少有点丢脸。
  这显然是天子对他上次的表现不满,余怒未消。
  见天子没反应,杨定又道:“陛下,臣刚才安排人捉了几尾鱼,都是又肥又大的鲤鱼,待会儿让人送来。不管是煮汤还是烤,味道都是极好的。”
  刘协忍不住看了杨定一眼,你不会也是穿越的吧?
  “将军何时对美食有了研究?”
  杨定咧着嘴笑了。“这都拜陛下派来的儒生教诲。他们说,圣人有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原本鲜鱼做成鱼脍最佳,只是这大河里的鱼土腥味太重,还是烤着吃最好,煮汤其次。”
  刘协想骂人。
  这他么谁挑的人,就挑出这种货色?满肚子文章,就记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还是在这种食物极其短缺的时候。
  刘协摆摆手,示意杨定别再说了。
  他怕控制不住情绪,又爆粗口,惹得蔡琰唠叨。
  “传张杨进见。”
  “唯。”史阿去安排。
  见天子脸色不悦,杨定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拱手告辞,灰溜溜走了。
  ——
  “陛下,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臣杨,迎驾来迟,死罪死罪。”张杨快步上前,撩起衣摆就要跪。
  刘协伸手扶住了张杨。
  又不是朝堂上,毋须行跪拜之礼。
  他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高大,却一脸惶恐的并州汉子,心情有些复杂。
  虽说张杨见死不救令人恼火,但他却恨不起来。
  都是并州人,张杨的性格简直太好了,好得近乎没主见,耳根子超级软。
  钟繇去说两句,他就决定来勤王。
  郭图去说两句,他又后悔了,转而观望。
  但有一点,他从来没有背叛朝廷,也没有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无数军阀中独树一帜。
  在历史上,他也是迎献帝东归的重要力量。
  这个人不适合镇守一方,只适合执行命令,听指挥,做偏裨之将。
  “将军辛苦了,这一路跋涉,一定很不容易吧。”刘协含笑说道。
  张杨看着笑眯眯的天子,不解其意。“陛下,臣……不辛苦。”
  “连续行军一个月,不辛苦?”刘协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眼神也有些不善。
  张杨激零零打了个冷战,连忙低头请罪。“陛下,臣……臣原本应该早早赶来勤王,奈何为郭图所误,耽搁了时间。请陛下给臣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臣必全力以赴,以补前愆。”
  刘协缓了神色。“将军当真愿意补过?”
  “千真万确。”
  “既然如此,将军与朕共赴河东,平定叛乱。”不等张杨回答,刘协抬起手臂一挥。“久闻天下精兵在并凉。华阴一战,朕已经见识过西凉兵的悍勇,如今也想看一看并州勇士的风采,希望将军不要让我失望。”
  听到“华阴一战”四个字,再看看眼前乌泱泱的西凉兵,张杨心里最后一丝抗争的勇气烟消云散,俯首称臣。
  “臣不才,愿为陛下效劳。”
  见张杨答应得爽快,刘协缓了神色,问起了河内的情况。
  张杨长吁短叹,大倒苦水。
  河内这几年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却也不太平。他名为河内太守,实际能控制的区域却只是中西部,东部有时候由黑山军张燕侵占,有时候被袁绍侵占,他哪个也惹不起,只好装聋作哑。
  看着张杨委屈巴巴的样子,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