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留下张杨,就是要让荀彧尽快熟悉这种氛围。
  朕忍得,你忍不得?
  荀彧收回思绪,说起了关东的情况。
  他特别提到了曹操对诏书的反应。种辑到兖州后,传达了天子诏书,曹操是有意勤王的,但当时正在围攻雍丘,腾不出手。如今雍丘已克,曹操正在筹集粮食,即日起运。
  只是大战之后,兖州荒残,曹操能筹集的粮食有限,而且路途遥远,解不了眼前之急。
  “他有这份心就好,粮食的事,倒不用太着急。”刘协笑笑。“司徒主政河东,如果处理得当,应该能解决粮食的供应。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安定河东,不能耽误了明年的春耕。”
  “河东还有粮食?”荀彧半信半疑。
  “粮食是有,但能不能拿到手,就不好说了。”刘协直起腰,用掌根支着膝盖,沾满油脂的手指和短刀悬空,神情也变得凌厉。“具体的事,待会儿由公达和你说。明天一早,朕派人送你回城。司徒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怕是受不得累。你来得正好,帮他分担一些,如何?”
  荀彧躬身领命。
  “朕记得你在朝时是守宫令,后来任过何职?”
  “亢父令,只是兵荒马乱,臣未能履职。”
  “那行,你先协助司徒理事,稍后再安排具体的职务。”
  “唯。”
  “还有一件事,朕先和你说一声,你回城以后,和司徒、司空议一议。”
  “请陛下吩咐。”
  “朕要改元。”刘协说道:“还有几天就是新年了,请公卿大臣拟几个年号备用。”


第二百零一章 祸福并存
  荀攸领着荀彧去了帐篷。
  作为天子器重的侍中,他拥有一顶属于自己的帐篷,不用和别人挤在一起。
  进了帐,脱下沾满尘土的外衣,荀彧坐在榻上,目光穿过帐门的缝隙,看向远处的火堆。
  天子还在火堆旁,背影如弓。
  “公达,你如何看他?”荀彧扬扬下巴。
  “秦皇汉武之俦。”荀攸不假思索地说道:“惜少遭丧乱,不谙圣人经籍,若有贤相辅佐,教以王道,当为一代英主。”
  荀彧收回目光,看看荀攸。“他有失当之举?”
  荀攸点点头。“卫固、范先挟太尉杨彪而叛,天子御驾亲征,河东太守王邑见驾辩诬,自诣廷尉,多有折辱。回河东后,天子用我之计,围卫氏而不攻,取附近诸县存粮自足。”
  “这有何不当?”
  荀攸苦笑。“天子对尚书令裴茂说,他不管裴茂用什么办法,必须在两日内筹集到足够大军半个月的粮食。今日就是第二日,只有闻喜运来了粮食,其他诸县……”
  “其他诸县怎么了?”荀彧不解地看着荀攸。“天子困窘,取诸县存粮救急,岂不是理所当然之事?董卓死后,河东这几年没有大的战事,诸县多少应该有些存粮。”
  荀攸苦笑着摇头。“天下州郡,有几个心里还有朝廷?安邑郡仓中一粒粮分也没有,安邑县仓也好不到哪儿去。也不知道司徒、司空有没有筹集到粮食,若是卫尉攻击受阻,太尉掌兵怕是又要受影响。”
  “太尉掌兵?”荀彧心中一动,语气变得有些迫切。
  荀攸看了荀彧一眼,眼中的无奈更重。
  “叔父,你不要高兴太早。司徒掌民或许有机会,太尉掌兵却难之又难。你也看到了,天子披坚执锐,欲做马上皇帝,岂能由太尉分权?”
  荀彧点点头,却不像荀攸那么悲观。“就算是马上皇帝,征战不过十余载而已。司徒治民却是长久的事业,陈仲举、李元礼前仆后继,争的不就是这个机会?公达,你不能为眼前所惑,忘了长远之计。”
  荀攸不以为然。“叔父,天子年少,只怕征战之心一起,穷兵黩武,难免重蹈秦皇汉武覆辙。”
  荀彧抚着颌下短须,眼神闪烁。
  “公达,你将入仕以来经过,详细说与我听。”
  荀攸早有准备,示意荀彧不要急,他们有的是时间。
  天子让他安置荀彧,本来就是这个目的。
  洗漱完毕,两人上了床,拥被而卧,抵足而语。
  荀攸讲了天子中兴大汉的志向,讲了贾诩和西凉人的野心,讲了司徒赵温、卫尉士孙瑞等人重新掌权的希望,也讲了天子命杨修辅佐杨定,安排儒生为军中教师的举措,更讲了天子有意将匈奴人逐出边塞的计划。
  荀彧静静地听着,眉头越皱越紧。
  天子有志向是好事,公卿大臣想掌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们为此已经和外戚、宦官争斗了上百年,甚至西凉人想争取话语权也是好事——他们想立功自效,总比肆无忌惮的杀戮好。
  但这么多想法纠结到一起,却不见得是好事。
  最不利的就是天子可能和武人结盟,将文官变成刀笔吏一般的附庸。
  这可不是儒门希望的王道。
  天子倚重杨奉的做法也令人担忧。
  这表明天子针对河东大族的举措绝非一时权宜之计,反倒有可能是一次预演。
  抑制兼并不是坏事,但操之过急,却往往是祸乱之本。
  “公达,你辅佐天子作战,不要有太多顾虑。”荀彧考虑了很久后,做出了决定。“天子既然让我去见司徒,想来也是有所顾虑,希望能有万全之计。当此之时,你我当与天子一心,共克时艰,切不可意气用事,因噎而废食。”
  荀攸点头答应。
  荀彧先弃袁绍而就曹操,如今又弃曹操而就天子,说明袁绍、曹操都不是理想的君主。相比之下,天子年少,理政日浅,还有辅正的机会。
  ——
  第二天一早,荀彧就被外面的声音吵醒了。
  他翻身一看,荀攸已经不见了。
  他坐了起来,才发觉浑身酸痛。一路赶来,车马颠簸,他疲乏得很。在路上还不觉得,睡了一夜,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累。
  但他还是坚持着起身,先在帐内做了几个导引,稍减疲乏,这才穿上外衣,出了大帐。
  面前一片热闹。
  天子正在练刀,做他对手的是一个年轻虎贲,在一旁指导的是一个中年武者。
  天子对中年武者很礼敬,执弟子礼,言听计从。
  荀彧不禁多看了一眼,依稀记起这人好像是洛阳有名的剑客王越,当年在洛阳时曾见过。王越在游侠、剑客中颇为知名,何颙、许攸都对他的剑术很是推崇,曾将他推荐给袁绍。
  但袁绍没当回事。
  没想到王越如今成了天子的剑术师傅。
  荀彧不由得摇了摇头。
  从朝堂上的权力,到一个剑客,天子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袁绍曾经唾手可得的,但袁绍不是主动放弃了,就是错过了。
  这或许就是天意。
  “叔父,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荀攸赶了过来。“是不是被吵醒了?天子担心你睡不好,还特地关照大家小声点,平时更热闹呢。”
  荀彧心中一暖。“天子每日都早起习武?”
  “乱世之中,习武防身,亦是人之常情。难得的是天子自律甚严,日日练习,绝无松懈之意。”荀攸笑道:“他能一刀砍下李傕的首级,便是苦练的成果。”
  “比你如何?”荀彧问道。
  “眼下还不如我,但他悟性极高,又肯吃苦,超过我是指日可待的事。”
  “既有王越为师,何不劝天子练剑?刀为霸道,剑才是君子之器。”
  荀攸无声而笑。“叔父不妨进谏,看看天子如何应对。”
  荀彧瞅瞅荀攸,没有再说什么,整理了一下衣服,向天子走去。
  见荀彧走了过来,刘协收起手中长刀,倒持手中,含笑说道:“抱歉,吵醒荀君了。”
  荀彧笑笑。“惊动臣的不是陛下练武的声音,而是陛下的霸道。刀者到也,宛如虎啸生风,暴戾有余,温婉不足。不如剑,宛如蛟龙兴雨,云蒸而霞生,蔚为壮观。”


第二百零二章 大道之行
  刘协含笑问道:“荀君也习剑?”
  荀彧摇摇头。“臣不习剑术,却略知剑道。”
  刘协眉梢轻挑,拖着长刀,来回走了两圈,在荀彧面前站定。
  刀尖垂地,在地上划出两道线,恰好落在他与荀彧之间。
  刘协抬头,直视荀彧,面沉如水。“荀君不习剑术,却略知剑道?”
  荀攸眉头微蹙,却沉默不语。
  王越等人也觉得天子的态度与昨日对荀彧的礼敬相去甚远,却不敢多嘴,只能静静地站在一旁。
  荀彧拱手欠身。“是的。”
  “荀君之剑道,是听人说起的,还是从书中看来的?”
  荀彧不慌不忙。“既有听人说起的,也有书中读来的。”
  “何人?何书?”
  “人有南阳何颙何伯求,书有《庄子》说剑篇。”
  刘协转身荀攸。“何伯求剑术与你相比,如何?”
  荀攸略作思索。“胜臣一筹。”
  “可有传人?”
  “未曾听说。”
  刘协转向荀彧。“荀君可曾听说何伯求有剑术传人?”
  荀彧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一声叹息。“臣也未曾听说。”
  “那他的剑道就不说了吧。”刘协淡淡地说道:“昔人已逝,剑道再妙也不过是空谈。”
  荀彧的眉心渐渐蹙起。“闻陛下此言,莫不是重术而轻道?”
  刘协轻轻摇头。“荀君误会了。朕只是以为道术相依,不可分离。有道无术,不过是空中楼阁,纵使花团锦簇,眩人耳目,却无从捉摸,于事无补。”
  荀彧吁了一口气,又道:“那书中之剑道呢?”
  “《庄子》说剑篇?”刘协嘴角带笑,眼中却多了几分不以为然。“朕只道荀君是儒门君子,不想荀君还是道家贤人。莫不是觉得儒门说理不如道家高妙,不得不引外援?”
  荀彧不禁语塞,神情尴尬。
  刘协又道:“庄子是战国时人,荀君可知战国之剑,与今之剑有何区别?”
  “剑虽有别,道亦有别乎?”
  “朕刚才说过,道术相依,不可分离。战国之剑道,焉能御今之剑?”
  荀彧应声问道:“那陛下是否以为,六经之道,亦不能治今之天下?”
  刘协无声地笑了。
  他打量着荀彧,笑容灿烂,只是眼中的笑意看起来意义难明,即有喜悦,又有失望。
  荀彧直视天子,毫无惧色,心情却莫名紧张起来,忐忑不安。
  论剑只是引子,他真正想知道的就是最后一句。
  如果天子心意已决,弃圣人六经,行霸道而弃王道,他就没有留下的意义了。
  离开天子,又将何去何从?
  难道真要的学庄子,逍遥于江湖?
  看着地上那道用刀划出来的线,荀彧的心里空落落的,仿若浮萍飘絮。
  在荀彧的注视下,刘协收起了笑容,淡淡地说道:“朕不知道。”
  “陛下?”
  “朕说,朕不知道六经之道能不能治今之天下,但朕愿意试一试。”刘协从容说道:“高皇帝灭暴秦,除霸王时,也不知道当以何道治天下,孝文、孝景试以黄老,直到孝武皇帝才独尊儒术,对吧?”
  “这……”荀彧明知刘协在回避,却找不到理由反驳。
  “正如朕不知道什么是剑道、刀道,却不妨碍朕习剑、练刀。朕练刀,并不是说剑不如刀,只是刀法实用,能助朕平叛勘乱,斩乱臣贼子首。如果遇到刀无法解决的问题,朕也不介意试试别的兵器,不止是剑,矛戟弓矢,朕都可以试试,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
  刘协停顿了片刻,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