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吃完晚餐,从天子帐中出来,荀彧拱着手,缓缓而行,思绪飘忽。
  荀攸陪着他,也一声不吭。
  来到营门外,又向前走了百步,荀彧停住。
  “公达,别送了,你回去吧。”
  荀攸点点头。“那你小心。天子还在气头上,要不然,肯定会留你住一晚。”
  荀彧无奈地叹息。
  天子当然生气,换了谁都会生气。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天子同意了士孙瑞率部去进攻范先,自己既不与士孙瑞汇合,又不肯回城,便有赌气的成份在内。
  “公达,这件事……你如何看?”
  “天子年少,幼失怙恃,又被董卓、李傕挟持多年,本来就对权臣有疑惧之心。如今斩杀李傕,正欲与诸公共建太平,遇到这样的事,难免会有失望。”
  “你也觉得卫尉做得不妥?”
  荀攸看向远方,淡淡地说道:“一群老朽,食古不化,执念太深,难免行差踏错。”
  荀彧惊讶地看着荀攸。“公达,你这是何意?纵使卫尉一时心急,做得不妥,用心也是好的。”
  荀攸转身看着荀彧,露出一丝浅笑。
  “叔父,光武中兴的名臣中,有几个是年逾不惑的?”
  荀彧有点疑惑,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荀攸的意思。
  杨彪、士孙瑞等人年纪太大了,旧习难改,适应不了眼前的形势。
  就算今天不出错,以后也难免出错。
  “能不能实现王道,不在于那些老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活不到那个时候。”荀攸轻声笑道:“司徒能不能治民,或许要看叔父能不能抓住机会。至于太尉掌兵,恕我直言,眼下还没有能够当得起这个重任的人选,且看将来。”
  说完,荀攸拱拱手。“叔父,时辰不早了。上车吧,早点回去休息。你出来一天,估计又积了一堆公文等着你呢。”
  荀彧一边品味着荀攸的话,一边上了车,与荀攸告别。
  蹄声特特,车铃丁丁,马车沿着官道,向安邑城急驰而去。
  ——
  荀彧回到安邑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荀彧费了点口舌,才让城上的士卒确认他是新任的太守。
  城门打开一条缝,荀彧的马车进了城,直奔太守府。
  回到府中,荀彧刚刚坐定,正在询问有什么事要处理,司空张喜便赶了过来。
  诸事草创,为了方便处理公务,在城的公卿大臣都住在太守府中。
  荀彧连忙起身相迎。“张公,怎敢劳你大驾,有事让人吩咐一声便是了。”
  张喜连连摇手。“文若,噤声,噤声,别吵醒了司徒。他年纪大了,觉头浅,稍有动静就醒。”
  荀彧笑着看了张喜一眼,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将张喜让进了一侧的卧室。
  论年龄,张喜比赵温可小不了几岁。
  两人坐定,寒喧了几句,张喜便直奔主题,问起了荀彧去见士孙瑞的事。
  荀彧直言不讳。“天子很生气。”
  “是呢,是呢。”张喜搓着手。“士孙君荣一向谨慎,这次却做得不妥,怕是受了魏伯俊和沮元英的影响。关中人也好,河北人也罢,壮烈有余,敦厚不足。文若啊,你要多劝劝天子,他信任你。”
  荀彧没吭声。
  他听得懂张喜的意思,这是一个前辈对他的殷切希望。
  汝颍一体,张喜当然希望他能得到天子重任,最好能代替赵温,成为汝颍人在朝廷的领袖。
  但他同样清楚,天子对他的期望也许很高,信任却未必。
  尤其是经过这件事之后。
  荀彧出了一会儿神,突然说道:“张公,你说,天子现在最信任谁?”
  张喜有点茫然,自言自语道:“这可说不清楚。之前应该是杨文先,出了这样的事,可就不好说了。”他忽然一拍手掌。“对了,蔡昭姬啊,她不是一直跟在天子身边,撰写起居注么?”
  荀彧觉得有理,却意犹未尽。“还有么?”
  张喜叹了一口气。“文若,我跟你说,天子这些年吃了不少苦,本来就难相信人,再遇到这样的事,怕是谁也不肯信了。要我说,这士孙君荣就当不得大任,指望他以太尉掌兵……”
  荀彧下意识地瞅了张喜一眼,想起了荀攸的话。
  张喜却以为荀彧另有深意,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身为大臣,在背后非议同僚,的确不该。若不是将荀彧当作乡里后生,寄予厚望,他也不会半夜跑来说这些闲话。
  张喜自觉失言,荀彧却心神不宁,两人都没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正当张喜想起身告辞时,荀彧忽然说道:“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张喜一愣,随即又反应过来。“你说的是谁?”
  “弘农王夫人。”
  张喜想了想,点头表示附和,随即又道:“可是……他们是嫂嫂与小叔,不太适合经常见面吧?”
  荀彧摇摇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天子既失怙恃,又亡长兄,如今也只有弘农王夫人与他亲近些。丧乱之际,当以大局为重,岂能拘于俗礼。张公,你说呢?”
  张喜打量着荀彧,眼神有些异样。
  他觉得眼前的荀彧和他印象中的荀彧有些不同。
  不仅是由弘农王夫人出面劝说天子的建议,荀彧接任河东太守这件事就挺让人意外的。
  身负王佐之才,又是汝颍名士年轻一辈领袖的威望,荀彧不应该直接成为天子心腹,成为左右近臣么,怎么会成为一郡太守,还那么心满意足地跑前跑后。
  他究竟在想什么?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举两得
  “弘农王夫人?”赵温抚着胡须,神情愕然。
  张喜埋头喝粥,装作没听见。
  他昨晚就觉得这个主意不靠谱,建议荀彧不要和赵温提,但荀彧固执已见,趁着一起吃早饭的时候提出来。果不其然,让赵温笑话了。
  荀彧耐心的解释道:“丧乱之后,熟悉宫中规矩的保姆、宫人都流失了。皇后年少,对政务、朝局也不太了解。如今能得天子信任,又能劝说天子的也就是弘农王夫人了。进攻范先的任务由卫尉承担,总不能让天子一直滞留城外吧,还是请弘农王夫人出面,尽快劝说天子回城为宜。”
  赵温咂了咂牙。
  年龄大了,牙齿有些稀,肉丝卡在牙缝里,有点难受。
  天子赌气,不肯回城,这的确不合适。
  可是让弘农王夫人去劝,同样不合适啊。
  且不说叔嫂关系,不宜过于亲近,向天子进谏应该是大臣的事,怎么能由一个妇人代劳。
  这事都怪士孙瑞行事不当,搞得天子对所有的公卿大臣都有意见,越劝越拧巴。
  最受天子信任的太尉杨彪都碰了壁,其他人估计也没什么用。强谏只能表示他们尽职了,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弄不好反而会激化矛盾。
  “事急从权,下不为例啊。”赵温再三考虑后,还是接受了荀彧的建议。
  荀彧点了点头。
  正在喝粥的张喜微滞,随即叹了一口气,继续埋头喝粥。
  ——
  唐姬赶到城外的时候,刘协已经和一群郎官出猎去了。
  蔡琰说,天子可能要到天黑后才回来,要是急的话,不如我们去找他。
  唐姬觉得可行,便邀蔡琰共乘一车,出营去寻天子。
  蔡琰却说,行猎之处是浅坡,乘车不如乘马。
  唐姬也不是矜持的人,欣然同意。
  蔡琰请示了皇后伏寿。伏寿也在营里闷得无聊,又听说唐姬来了,静极思动,便与唐姬、蔡琰一起换上胡服,骑上马,出了大营。
  正值深冬,营外天地寥廓,草枯树索,远处山峦顶端的积雪隐约可见,自有一番苍凉之意。
  想到来意,唐姬触景生情,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还不清楚唐姬来意,一肚子狐疑的伏寿见状,顺势问道:“嫂嫂为何叹息,莫非遇到了难处?”
  唐姬看着伏寿,心生羡慕。
  即使是在如此乱世之中,伏寿身边依然有父兄相伴,照顾好天子就万事大吉,不用考虑那么多身外事。天子遇到了那么多麻烦,她也一点不用担心。
  “皇后有所不知,天子滞留城外不归,城里的公卿们坐立不安。我若不能劝天子回城,只怕他们明天都会赶来死谏。”
  伏寿茫然。“天子在此,是为卫尉掠阵。卫尉未胜,天子岂能回城?”
  蔡琰与唐姬相视苦笑。
  “皇后,卫氏已经请降,卫尉移营范氏庄园,正在部署进攻事宜。天子已无掠阵必要。”
  蔡琰将整件事大致说了一遍。伏寿这才反应过来,心情有点复杂。
  怪不得天子这两天一直出猎,原来是被大臣们欺负了。
  原本以为击退了李傕,天子就能成为真正的皇帝。现在看来,还是太天真了。
  ——
  刘协策马飞奔,引弓而射。
  羽箭飞驰而去,却射偏了。
  那只小豹子纵身一跃,跳入草丛,不见了。
  “围上去,抓住它!”刘协气急败坏,大声喝道。
  “唯。”几名郎官应了一声,轻踢战马,从不同的方向包抄过去。
  “陛下,你看,好像是皇后殿下。”王越伸手一指。
  刘协转头一看,也有些意外。
  来的人中,不仅有皇后伏寿,还有令史蔡琰。
  更让他意外的是嫂嫂唐姬。
  唐姬应该在城里,她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刘协拨转马头,向官道走去。
  虽然她们三人都是骑马,却未必能适应这种未经开发的野山坡,万一惊了马,可就麻烦了。
  伏寿三人来到面前,下马行礼。
  刘协也下了马,寒喧了几句。唐姬也没掩饰,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劝刘协回城。
  得知是荀彧的建议,刘协这才释然。
  这主意还真不是赵温、张喜那些老顽固能提得出来的。
  “回城作甚,天天听他们闲话么?”刘协不以为然。
  他滞留城外不归,不仅是因为生气——甚至可以说,生气只是一种姿势——而是为了练兵。
  既然要做一个马上皇帝,而且有意平定边疆,与匈奴人、乌桓人、鲜卑人作战,骑射以及骑兵作战的能力是必备的。以行猎的形式练兵,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几天练习下来,他已经初窥门径,正是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哪里肯回城。
  至于说与公卿大臣斗气,他其实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权力的根基是暴力,就朝堂而言,就是兵权。
  士孙瑞一心想以太尉掌兵权,不能说错,但格局太小。
  就算他现在答应升士孙瑞为太尉,让他执掌兵权,士孙瑞就真的能掌握兵权吗?
  也许眼前这几万兵没什么问题,可是一旦与袁绍正面相对,他有几分胜算?
  如果不能击败袁绍,太尉掌兵就是一个笑话。
  至于远征漠北,那就更不现实了。
  士孙瑞年过半百,战场经验仅限于几次对西凉人的战斗,对真正的骑兵作战知之甚少。让他风餐露宿,率部千里奔袭,更是不切实际的奢望。
  号为飞将的李广都无法胜任,被滚滚的时代车轮碾落尘埃,本质上还是个读书人的士孙瑞就更不用考虑了。
  士孙瑞如果能识时务,他不介意让士孙瑞担任太尉,掌管练兵、后勤之类的军务。如果士孙瑞不识时务,还想着主掌用兵大权,就等着自取其辱吧。
  冷落杨彪,除了表示警告之外,更多的是刺激荀彧,引导向自己期望的方向转变。
  对那些老臣,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