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来是张喜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二来天子这个想法虽不可行,偏偏又符合圣人之道。无法从道理上进行反驳,只能从实践的难度上予以阻止。
  “诸君也这么认为?”刘协转向太常王绛、廷尉宣播等人。
  刘艾犹豫了片刻,上前施礼。
  “陛下教化四夷,用意深远,臣等敬佩。只是教化用时既久,耗费又多,非一蹴可就。且圣人教化先近后远,先亲后疏,先固根本而后荣枝叶。臣愿陛下循序而渐近,立百年大计,不求成功于一时。”
  赵温也道:“臣以为刘艾之言有理。汉家子民尚在水火之中,子弟未能普及圣人德泽,教化四夷未免仓促,有舍本逐末之嫌。且陛下选拔儒生,于杨定军中教士,成败尚未可知,似乎不宜急于推广。若果有成效,凉州虎狼之卒尽为忠勇,有迹可循,以据可依,再教化四夷,可出力少而功倍。”
  刘协沉吟片刻,看向众人。
  众人纷纷附和。
  刘协退了一步。“诸君所言,诚为忠耿之言。虽然,事不可急,计不可缓。诸君当有所谋划,逐步推行。司徒,这件事就辛苦你了。”
  赵温无可推却,躬身领命。
  “民生凋残,宫室可以缓一缓,学舍却不能荒芜。司空多费心。”
  张喜刚要说话,杨彪说道:“陛下,司空世为宿儒,尤善教化。孝显时,其曾祖故太尉酺曾为四姓小侯开学于南宫,其兄故司空济亦曾侍讲光华殿。臣以为,可使司空主持教化一事。”
  没等刘协反应过来,赵温说道:“臣附议。”
  张喜顿时急了,刚要说话,杨彪又道:“陛下不修宫室,而兴学舍,重教兴学,诚为圣王事业。我等虽老,亦当尽绵薄之力。”
  张喜立刻闭上了嘴巴,垂下了眼皮。
  刘协眉梢轻颤,欲言又止。
  杨彪这老狐狸,一顶高帽子,压住了他和张喜两个人。
  于他而言,不大兴土木,可以避免窘迫的财政进一步恶化。
  于张喜而言,不兴土木,负责水土之事的司空就没有实权可言。
  所以明知教化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张喜也只能应下。
  见张喜接受了任务,刘协随即与他们商量。
  教化所有匈奴人的事可以慢慢计划,教化呼厨泉的事却不能拖延。呼厨泉有家难归,这正是进一步收服南匈奴的机会,也是稳定并州北疆的难得机遇。
  如果能将呼厨泉驯服,再扶持他为单于,至少三十年内之内,南匈奴不会出现重大变故。
  将来进一步教化、融合也有了基础。
  对刘协的这个方案,公卿大臣都表示赞同。
  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张喜的头上。
  赵温教李式,他教呼厨泉,公平合理。
  坐在山坡上,刘协与公卿大臣商量着朝廷大事。条件虽然简陋,气氛却还算活跃。冲突、分歧不少,有时候甚至很尖锐,但有基本的共识垫底,整个会议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虽然士孙瑞还没有最后拿下范先,但是有卫固的先例在前,范先请降已成定局。
  赵温等人建议,对范先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
  人尽量少杀,但财产尽数剥夺。
  原因很简单,叛乱是大罪,不多杀人是天子开恩,抄没家产,不让他有再次生事的能力,却是必行之事,而且天经地义。
  这对其他人也是一个警告。
  当然,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朝廷现在穷得丁当响,等着河东豪强的家产续命。
  识相的赶紧捐献,不用全出,朝廷还有官职赏赐。
  不识相的,别怪朝廷翻脸,抄家灭门。
  反正理由是现成的。
  皇帝大驾光临河东,你不来迎驾、贡献,眼里还有朝廷吗?
  对这些久经官场的老臣来说,要找点理由整人,真是容易得很。
  以前不做,不是不会,是不肯。
  如今天子落难,节衣缩食,他们跟着吃糠咽菜,苦不堪言,再不出手就说不过去了。
  有君臣大义在,他们干得心安理得,名正言顺。
  刘协心情不错,请他们吃了一顿野味烧烤。
  趁此机会,太常王绛出面,众臣附议,请天子回城。
  新年将至,要举行各种典礼,缺了天子不行,在野外也不合适,还是回城里方便。
  这一次,刘协没有再拒绝。
  但他提出,回城之前,朕带你们去个地方。
  ——
  安邑城西北有一个独立的小城,据说是大禹称王之处,故称禹王城。
  夏禹已成传说,这座小城如今是铁官的官署。
  裴潜已经在这里忙碌了大半个月。
  奉命协助杨奉进驻河东后,裴潜建议杨奉率兵进驻盐池,他自己却接管了铁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临机制宜是他的权力。
  但得知天子对杨奉不满后,裴潜清楚,自己那点小心思瞒不过天子,必须加以补救。
  所以这些天,他不敢有丝毫大意,软硬兼施,恩威并用,迫使铁官满负荷运转,炉火日夜通明。
  得知天子将带着公卿大臣来铁官视察,裴潜命令所有人工匠、刑徒轮班,进行个人卫生的整理,又对铁官内外进行了清扫,尽可能做到干净整洁。
  对那些有可能对天子造成威胁的刑徒,他也一一调离,不让他们有任何生事的机会。
  对天子最为重视的马甲,他亲自查验,每一具都亲手摸过,还套上战马,检验是否合身。
  从西凉军缴获的马甲很粗糙——至少在他看来如此——经过改进之后,结构更加合理,防护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可是在他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比不过天子随手勾勒的马镫。
  他自己试过,有了这两个马镫,即使是最普通的骑士也能稳稳的坐在马背上,挟矛冲锋。
  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有了这两个马镫,人马俱甲的三百甲骑将拥有何等恐怖的冲击力。
  裴潜打好了腹稿,无论如何,这次一定要争取随天子出征的机会。


第二百一十九章 明争暗斗
  裴潜的心血没有白费。
  走进铁官,刘协及赵温等人对整洁的环境、有条不紊的人员安排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官署能打理得这么干净还可以理解,作坊的现场管理也这么好却不多见。
  在刘协看来,裴潜这水平,到了二十一世纪,至少是大型项目经理级别,独当一面绰绰有余。
  赵温等人则大为感慨,想不到河东还有这样的年轻才俊。
  世家子弟中,有如此实务操作能力的不多。
  绝大多数人都是动嘴一个不服一个,动手一个不如一个。
  裴茂生了个好儿子,闻喜裴家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
  看完了现场,裴潜将刘协等人引到官署中,展示了准备好的马甲。
  一看到这改良后的马甲,赵温等人就大为震惊。
  他们曾亲眼目睹李傕麾下的甲骑是如何击破士孙瑞的阵地,若不是天子率骑兵出击,斩杀李傕,魏杰也难逃一劫,整个南北军的阵地都将被百余甲骑摧毁。
  “你这儿有多少具这样的马甲?”赵温急急地问道。
  裴潜看向刘协,得到刘协的同意后,他举起手。“计划打造三百具,现已完成五十余具,大概在明年正月十五之前全部交付。”
  赵温“哦”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他心里明白,不管他们怎么劝,天子心意已决。
  他绝不是一时起意,而是早就着手准备了。
  天子虽然年少,却有自己的主见,绝不是他们这些老臣劝几句就能劝得住的。
  荀彧、裴潜,天子真正信任的是这些年轻人。
  刹那间,赵温有点心灰意冷。
  “这马鞍能用吗?”光禄勋邓泉指着一些新马鞍,提出了疑问。
  这些马鞍最大的特点就是前后桥都比较低,尤其是后桥。
  后桥低,不利于骑乘者保持稳定。骑射还好一些,当骑士挟矛冲击时,很容易被反作用力推下马背。对以挟矛突击为优势的汉军骑士来说,这种马鞍很不适用。
  裴潜再次看了刘协一眼。
  刘协不动声色地摇了摇头。
  他提出增设马镫时,就提醒裴潜注意保密,不能轻易泄露出去。
  其保密程度甚至马甲还要高。
  防范对象不是关东州郡,而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对匈奴人、鲜卑人来说,马甲没什么好保密的,他们甚至比中原人更早知道,只是暂时没有大规模装备的能力。
  鲜卑人后来大量使用具装甲骑是因为控制了河北,获得了中原的资源和手工业能力加持。
  但马镫所需的资源和加工能力都有限,甚至用木板都可以代替。
  他可不愿意还没开战,先帮敌人开外挂。
  裴潜心领神会,敷衍地说,这马鞍还没有完工,并非最后的形状。
  邓泉虽然年纪有点大,却不傻。见裴潜和刘协眉来眼去,估计是天子提前有安排,不能告诉他们,识趣的没有再问。
  刘协随即命郭武、张绣等人试用。
  张绣早就等不及了。刘协话音未落,他就一步上前,提起了马甲,查看马甲的甲片。
  “好厚实的甲片。”张绣拈了拈,随即给出了初步的估计。“即使是最强壮的西凉马,也只能支撑三次突击。时间久了,马力不足,追不上对手,便无用武之地。”
  刘协一点也不意外。
  他当然可以让裴潜打造得轻一些,甚至不需要他提供技术支援,裴潜就可以做到。
  无非是多花一些人力、物力罢了。
  汉代的百炼钢技术已经成熟,只是成本太高,真正达到百炼的少之又少。
  “据尔所知,草原上可有能当得甲骑三次突击的精锐?”
  张绣不假思索的摇头。“若是早上二十年,或许鲜卑大帅檀石槐的王庭精锐有这能力。檀石槐死后,鲜卑人内讧不休,一个不服一个,再也集结不起那么多精锐了。”
  他咽了口唾沫,又道:“陛下,这些马甲难得,须得真正的勇士才能发挥作用,羽林骑中也未必能挑出这么多勇士。”
  刘协笑笑,没有说话。
  这三百具马甲可不是为羽林骑准备的,张绣试探也没用。
  真正的利器,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张绣想指挥这三百甲骑,就要表现出足够的忠诚。
  裴潜随即又展示了其他兵器,有五折玄甲、十折矛,以及三十折的环首长刀。
  甲五折,矛十折,刀三十折,便是难得的精品,非真正的精锐难以批量装备。
  看到这些寒光闪闪的军械,张绣百爪挠心。
  以他的经验,他一眼就能看出装备了这些军械的甲骑将拥有什么样的战斗力。理论上说,只要指挥得当,面对任何敌人,这三百甲骑都拥有决定胜负的能力。
  当之无愧的攻坚主力。
  裴潜随即又介绍了进度。以目前的人力、物力,最迟到明年正月底,装备三千骑的全部军械就可以交付使用。如果能增补一些人手,再筹集一些铁料,还可以提前几天,或者增加一些产量。
  刘协随即和赵温、张喜商量,将刚从卫氏缴获的铁料以及破损军械送来,尽可能的多准备一些。
  “陛下,军械固然重要,农器也不可或缺。”赵温提醒道:“春耕将至,河东户口有限,劳力不足,多准备一些制作精良的农器,能多耕种一些土地,秋收后才有足够的粮食。”
  “司徒如言,诚为老成之言。”刘协笑道:“可若是在春耕之前平定美稷的叛乱,多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