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趁着裴潜空闲,裴茂突然问了一句。
  “文行,若是天子委任你为铁官丞,你愿意吗?”
  裴潜微怔,眼中的热情渐渐散去。
  他热心于军械打造,是想协助天子完成平叛,可不是想做铁官丞。
  做天子近臣,将来外放郡县,牧守一方,那才是正途。
  “小子,过犹不及。”裴茂语重心长的嘱咐了一句,转身离开。
  “谢大人。”裴潜将裴茂送到门外,看着裴茂上了车,回到工坊,看着那些忙碌的工匠和起落的铁锤,忽然有些担心起来。
  ——
  裴茂上了车,沿着官道向前。
  安邑城遥遥在望。
  裴茂忽然一阵心烦意乱,命人停了车,走到路边的阡陌上,负手而望。
  铁官之行带给他的震撼宛如余波,久久不能平息。
  他总觉得里面有些事不对劲,却又说不上哪儿不对劲。
  他能猜到荀彧找他有什么事,无非是希望他出面联络河东大族,再贡献一些粮食。
  他当然可以出面联络,但那是为了让天子定都安邑,哪怕是临时举措。
  如果天子没有这个意思,河东大族自然也就没这意愿,他出面也没有意义。
  这是很正常的利益交换,但铁官之行却让他意识到,现在并非正常时期,不能以常理论。
  尤其是天子。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
  天子虽然年少,毫无疑问是非常之人。
  以常理揣摩天子的心思,能行吗?
  对河东,对裴氏,这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因为一时失误错过了,他将后悔一生。
  可若是一时冲动,却也可能行差踏错,欲速则不达。
  作为家主,他不能不慎重。
  “裴君,那人……好像是荀侍中。”一旁的随从忽然说道。
  裴茂举目看去,见一条小溪旁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人很像荀攸。
  裴茂想了想,提起衣摆,走过杂草丛生的小山坡,来到荀攸身边。
  荀攸的侍从早就看到了裴茂,却没有做出反应,按着腰间的长刀,远远地站着。
  荀攸提起手中的钓杆,取下拼命扭动身体的鱼,放入一旁的水桶中。
  “令君也来钓鱼?”
  裴茂笑着摇摇手。“我可没这么耐心。侍中真有雅兴,军机倥偬,还能抽空垂钓。”
  荀攸回头看了裴茂一眼,笑了起来。
  “令君说笑了,我哪里是有雅兴,只是嘴馋而已。好些天没吃肉了,口中寡淡,钓几条鱼作汤,祭祭五脏神。”
  “那也得侍中有这样的闲情才行。”裴茂走到荀攸身中,低头看了看桶里的鱼。“令君听说过河东白鱼吗?”
  “听文行提起过,说是肥嫩可口。只不过钓了半天,也没钓着一条,正准备去铁官问罪。”
  裴茂哈哈大笑。“那你可就怪错人了。河东白鱼冬天会在深水处越冬,在支流小溪是钓不着的。令君若有兴趣,我着人寻一条船来,你我找个合适的地方垂钓,保证令君能大快朵颐。”
  荀攸嘴角轻挑。“多谢令君,下次吧。这几条鱼虽说不是白鱼,却还算肥美,解馋足矣。”
  裴茂也没有坚持,含笑点头。
  他听裴潜说过,荀攸为人城府极深,很少与人交往。
  他也只是试探一下,并没有非结交不可的想法。
  站了片刻,荀攸也不说话,裴茂识趣的告退。
  荀攸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令君是从铁官来么?”
  “是的。”裴茂停住脚步,期待地看着荀攸。
  “文行有干才,管理铁官绰绰有余,令君大可放心。”
  裴茂眉梢轻扬。
  他很想问问荀攸是从哪儿看出他不放心的,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多谢侍中。”
  荀攸点点头,再也没有回头看裴茂一眼。
  ——
  回到车上,裴茂吩咐回安邑。
  快进安邑城门时,他叫过一个侍从,让他赶回铁官,传话裴潜,让他尽心做事。
  侍从转身去了,裴茂才松了一口气,横亘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进了城,他直奔太守府。
  荀彧正在见客,堂上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风尘仆仆,脸色疲惫,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见裴茂走进来,荀彧起身介绍。
  “子初,这位是尚书令裴君,讳茂,字巨光,河东闻喜名族。”
  年轻人起身,拱手施礼。“零陵刘巴,字子初,见过令君。”
  裴茂拱手还礼。两人寒喧了几句,荀彧请裴茂入座。
  “令君,我正与子初说及钱粮之事。你来得正好,一起商议。子初虽年少,却是荆州俊杰。刘牧多次延请入幕不就,如今不远千里,赶来河东,为天子效力,诚为忠贞之士。对了,他与文行曾有一面之缘。此次赴朝,也有文行的一份功劳。”
  裴茂很诧异。
  先是荀攸,现在又有刘巴,裴潜在荆州数年,交游这么广吗?
  “当闻子初高见。”裴茂面带微笑。“不瞒你说,我之所以姗姗来迟,就是无计可施,不敢来见你。”
  荀彧会心一笑,却不说破。
  “子初,河东户口有限,供养不起朝廷,你有何见解,不妨直言,正好请令君点拨。”
  刘巴再次拱手,从容说道:“敢问令君,河东人是有心无力,还是心有犹豫,不敢全力以赴。”
  裴茂再次打量了刘巴两眼,假咳了两声。
  “我弱冠离乡,在朝中为郎,与河东大族交往不算多,还真不清楚他们的心思。不过我猜想他们应该是力有不逮吧。毕竟河东户口有限,耕地也不多,人口最多时也不足十万户。”
  “如今有多少户?”
  裴茂避而不答。“这个你应该问荀府君,他比我清楚。”
  “那我粗略估计一下,以五万户计。在有部分耕地抛荒的情况下,五万户当有足够的土地耕种,每户三十亩总该有的。亩产三石,收什一之税,那就是四十五万石。”
  刘巴笑笑。“也就是说,河东并非没有粮,只是苦乐不均。”
  裴茂皱起了眉头,不安地看向荀彧。
  他有种感觉,这个刘巴来者不善,不是个好糊弄的人。


第二百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
  河东有没有粮?当然有。
  虽不清楚是否如刘巴所说,有四五十万石之多,但再筹十万石肯定没有问题。
  原因并不复杂。那些流失的户口并非真的流失了,有大半成了大族的部曲,他们的土地也成了大族的土地,他们原本应该交给朝廷的田赋自然也进了大族的私人粮仓。
  所以太守府能从各县募集的田赋就只有十万石左右。
  荀彧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要找裴茂商议。
  裴茂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有底气来见荀彧。
  他可以出面筹集粮食,但朝廷也必须相应的让步,给予河东人足够的回报。
  这本来就是利益交换。不给好处,他的面子一钱不值,没人会把他当回事。
  这本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现在却被刘巴一语道破。
  裴茂不知道这是荀彧有意为之,还是刘巴初来乍到,无所顾忌。
  没有利害关系,自然可以放言。
  面对裴茂疑惑的眼神,荀彧含笑不语。
  裴茂收回目光,稍作沉吟,重新抬起头。“子初所言,我着实不知。或许府君可以奏请天子度田,彻查清楚,使国家财赋不致流失。”
  说完,裴茂起身,拱手告辞。
  荀彧说道:“巨光,刚来就要走?”
  “请假休沐,结果跑了一天,一身臭汗。”裴茂笑笑。“今晚就要上值,我抓紧时间回去洗一洗,总不能一身臭气的上值,令同僚掩鼻。”
  荀彧没有再说什么,起身送裴茂到阶下。
  裴茂扬长而去。
  荀彧站在庭中,思索片刻,转身回到堂上,对刘巴说道:“子初,你先在太守府住下,熟悉一下河东郡的文书。有机会,我就向天子举荐你,届时能否应对得当,就看你自己的了。”
  刘巴回头看了一眼荀彧的书案。“上计簿在这里么?”
  “在。”
  “我看一眼上计簿即可,其他的都不重要。”刘巴撇撇嘴。“有王邑那样的太守在,各县虚应故事,文书也是满篇空言,不看也罢。”
  荀彧点点头。“也好,那你先洗漱,换身干净衣服,顺便将上计簿过一遍。我去去就来。”
  “多谢荀君。”刘巴拱手施礼。
  荀彧叫来荀恽,让他带刘巴去洗漱、更衣,自己转身出了门。
  ——
  刘协刚回城,正在庭中解甲。
  伏寿拿着一个鸡毛掸子,从刘协的头盔上掸下一层黄土。
  冬天风大,黄土漫天,刘协在城外的军营里呆了一天,几乎成了泥人。
  “陛下又去练兵了?”荀彧见怪不怪,随口问了一句。
  刘协回头看看荀彧。“用晚食了么?”
  “还没有。”荀彧说道:“不过臣有客人来访,怕是不能陪陛下。”
  “哪来的客人?”
  “荆州来的,零陵人刘巴,陛下听说过吗?”荀彧看着刘协,心中好奇。
  他一直怀疑天子有不为人知的消息渠道,很多名声并不大的人,天子都略知一二。
  他会知道刘巴么?
  “刘巴?”刘协心中微动。“刘子初?”
  荀彧暗自叹息。他果然又知道,也不知道是刘巴的名声够大,还是裴潜提起过。
  “是的,他就在太守府中。臣与其一席谈,甚至投契,特地向陛下举荐。”
  刘协转头对伏寿说道:“皇后,命人多准备两份食物,朕与荀君、刘巴共用。”
  伏寿应了,放下手中的鸡毛掸子,转身去安排。
  荀彧上前接过鸡毛掸子,为刘协拂去战甲上的尘土。“陛下是练兵么,这么重的尘土?”
  “骑兵,灰尘大。”刘协张开双臂,配合荀彧动作。“荀君,河水清且涟漪,这河是大河吗?”
  “应该是,《诗经》里的河绝大部分都是专指大河。”
  “那你说,大河是何时黄的?”
  荀彧愣了半晌。“陛下,臣学问疏浅,未明所以。”
  “《伐檀》是魏风的一首,是否可以说,魏时河水尚清,后来才变黄?”
  “似乎……可以这么说。”
  “河水变黄,和三家分晋可有关系?”
  荀彧苦笑,决定稍后与蔡琰谈一谈。
  天子由蔡琰陪着读书,也不知道是怎么读的,经学没看到有什么进步,刁钻古怪的问题却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无从答起。
  “若是朕行王道,河水会再次变清吗?”
  “应该会吧。”荀彧顺水推舟的说道。不管怎么说,天子愿意行王道总是好事。
  刘协点点头,很严肃地说道:“你推荐几个能行王道的人,朕委任他们为大河上游诸郡的太守,以王道治郡,正本清源。”
  荀彧手里的鸡毛掸子一抖,在刘协的身上轻轻的抽了一下,“啪”的一声轻响。
  刘协转过头,眼神不善。“荀君?”
  荀彧还没从刘协刚才那个提议中回过神来,一脸茫然。
  “你刚才是在教训朕出言不当么?”
  荀彧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吓了一跳,连忙拱手施礼。
  “臣岂敢,死罪,死罪。”
  他越想越觉得惶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贴地。
  刘协转过身,捡起地上的鸡毛掸子,在手心轻轻敲了敲。
  “荀君若是对朕有意见,不妨直言,千万不要藏在心里。朕虽年少,还是听得进意见的,也愿意与荀君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