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伏寿按住蔡琰的手,轻轻拍了拍。
  “令史的品节,我是清楚的。这不是皇后的命令,只是为人妻的请求。正如荀府君担任着王道践行的重任,令史也是女子为官的榜样,本不该麻烦你。只是人言可畏,纵使令史一心为臣,又有几人相信令史与陛下只是君臣?与其负虚名,不如名实相副来得坦荡。”
  蔡琰尴尬得满脸通红,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这是她从来没想过的局面,一向警惕,生怕有人争宠的皇后竟然会将天子托付给她。
  我也没和天子有失礼之举啊。


第二百四十六章 宝刀未试
  蔡琰带着一肚子疑惑回到帐篷,坐在案前发呆。
  帐门一声轻响,唐姬走了进来,见蔡琰这般模样,不由得疑惑。
  “昭姬,怎么了?”
  “夫人。”蔡琰回过神来,连忙起身迎接。
  “好些天没见你了,今天晚上与你共寝,如何?”
  “求之不得。”蔡琰笑逐颜开,连忙命人准备。将唐姬引到案前坐下,就着灯光仔细看了看,抿嘴笑道:“夫人气色不错。看来有事可做,虽然辛苦些,却能忘忧。”
  “这是你的夫子自道吧。”唐姬打趣道:“你看你,满脸生晕,气色比我好多了。”
  蔡琰摸了摸自己的脸,叹了一口气,便将刚才皇后的话说了一遍。
  “夫人,皇后这是何意?”蔡琰很委屈。“我虽与天子朝夕相处,但恪守臣礼,从不敢有丝毫逾越。皇后这么说,莫不是有误会?”
  唐姬思索片刻,轻声笑道:“她不是对你有误会,而是觉得事难避免,不如顺水推舟。”
  “夫人,你怎么也这么说?”蔡琰有点急了。“我失陷敌营,名节俱失。陛下不嫌我卑贱,许我以兰台令史之职,续先父未竟之业。我感激莫名,岂敢有此野望?”
  唐姬按住蔡琰的手。“昭姬,你不要急。我说的事难避免,不是指你,而是后宫。就在刚才,我与天子在御帐外说话,提到荀府君女,想来是皇后听到了,故有此心。”
  蔡琰这才反应过来,长出一口气。“可是我……”
  “皇后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你不必紧张。你若有心,那就顺水推舟,承她一个人情。你若无心,也没人能够强迫你。”
  蔡琰如释重负。
  “不过,我也建议你随行。天子北狩,难免与匈奴人打交道。你通晓匈奴语,可以助天子一臂之力,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他们能了解一些匈奴的习俗已经不易,有几个真正与匈奴人接触过,通晓匈奴语的更是少之又少。天子有你一人,等于同时有了史官和通译,多方便啊。”
  蔡琰看看唐姬,欲言又止。
  “别急着决定。”唐姬笑道:“就算不三思,再思也是必要的。”
  ——
  腊月二十八,杨彪接到诏书,带着呼厨泉赶到了城外大营。
  刘协领着他们上了将台,伸手一指。
  “单于看朕这骑兵如何?”
  呼厨泉一路赶来,有些气急,呼哧呼哧的喘,也没多想,顺着刘协的手指一看,吸了一半的气顿时憋住,眼前一阵金星乱冒,险些晕厥过去。
  将台之下,站着六排骑兵,每排约有五十骑。
  这些骑兵人马俱甲,手持长戟,腰挂战刀和弓矢,马背上还挂着两个巨大的箭囊。
  骑兵的头盔遮住了脸,看不出相貌,却能感觉到双目中的凛冽杀气。
  三百骑的阵地不算很大,却威重如山,让人喘不过气来。
  “甲……甲骑?”呼厨泉攥起拳头,用力敲了敲胸口,总算将这口气顺了过来。
  “还是单于有见识。”刘协咧嘴一笑。“朕这甲骑堪用否?”
  呼厨泉唾了口唾沫,有点想骂人。
  堪用?你这甲骑简直是杀器好么?
  见过炫富的,没见过你这么炫富的。
  草原上的确有甲骑,但一来数量没有这么多,二来装备也没这么精炼、齐全。大部分甲骑用的都是皮甲,只有实力雄厚的将领才会装备铁甲,而且那些铁甲大多粗糙不堪,根本和眼前这些甲骑所披的铁甲相提并论。
  早就听说河东铁官技术精湛,今天总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陛下有这些甲骑,可横行草原万里。”呼厨泉掩饰不住羡慕之情。
  “有单于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刘协说道:“这三百甲骑是朕重金打造的,只为助单于继位。”
  “陛下天恩浩荡,臣感激不尽,无以为报。”呼厨泉吓出一身冷汗。
  这三百甲骑是为那些叛逆准备的,还是为他准备的,他也说不清。
  “好说。”刘协摆摆手,云淡风轻。“既然单于觉得可用,那就请单于随朕一起赶赴平阳,集结人马,奔赴美稷平叛。”
  呼厨泉还没反应过来,杨彪先急了。“陛下,新年将至,陛下岂能不在?”
  刘协看看杨彪。“匈奴叛而不能平,有何面目祭祖、祭天?若能斩叛徒首级而归,献于祖宗灵前,纵使迟几日又有何妨?”
  “不然,治国以礼,礼不可废。”
  “前日荀文若说,治国以仁,执三尺律而鞭笞万民,如刻舟求剑,绝非王道。大鸿胪莫非忘了?治国如此,治兵岂能抱泥,见机而不作?”
  杨彪还准备再说,天子又道:“大鸿胪若有心,不妨想一想如何安顿、教化匈奴。这次出征,若能大捷,俘虏将以万计,是留在西河放牧,还是引入河东耕种,大鸿胪可有计较?”
  杨彪叹息道:“陛下,兵者生死之地,陛下万乘之躯,岂可轻忽?臣敢请陛下与公卿商议,谋定而后动。”
  “朕没与公卿商议么?大鸿胪前日建议派遣北军赴太原,朕可是答应了的。”
  “陛下,当时可没说年前出兵吧。”杨彪欲哭无泪。“陛下突然起意,粮草、辎重如何来得及准备?新年将至,将士又岂能安心起程?”
  刘协轻轻叹了一口气。
  “大鸿胪,军中数万将士,有几个是河东人?朝廷窘迫,连俸禄都发不出来,这个年又怎么过?朕很担心,看着河东大族穷奢极欲,将士们会心生杀机。与其如此,不如统兵出征平叛。这大过年的,安邑不安,血流成河,改元岂不成了笑话?”
  杨彪的额头沁出了冷汗,不敢再说。
  天子的意思很明白,不让他去美稷平叛,他就要在安邑杀人了。
  安邑也有叛逆,只是被士孙瑞放过了,以至于天子现在捉襟见肘,连俸禄都发不出来。
  刘协转身招了招手。
  有人走了过来,送上两套马甲,以及人甲、弓矢、战刀。
  “这是朕赐与单于的新年礼物,还望单于不要嫌菲。”
  刘协拿起战刀,“唰”的一声拉开半截,阳光照在雪亮的刀刃上,一下子映亮了呼厨泉的眼睛。
  呼厨泉下意识的抬起手,挡住眼睛,半晌才适应了眼前的光亮。
  “好刀!”呼厨泉赞了一声。
  这口刀不仅装饰精美,刀身雪亮,寒气逼人,还有精美的花纹。
  一看就知道是汉朝著名的百炼宝刀。
  刘协微微一笑。“非好刀,何以斩乱臣贼子首?”


第二百四十七章 后生可畏
  呼厨泉被宝刀吸引,看得津津有味。
  杨彪却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天子的杀气很重,不让他去美稷,真在河东大开杀戒,这个新年就太不吉利了。
  杨彪越想越不安,找了个由头,出了御营,直奔太守府。
  经过安邑县寺时,他停下来看了一眼。
  门前停了两辆车,车旁站着几个苍头,聚在一起说闲话。
  看到杨彪走来,他们停住了,躬身行礼。杨彪还没走开,他们又恢复了懒散的模样,靠着车,闲聊起来。
  杨彪也没心情理他们,转身离开,远远地听到几句话。
  “那老朽是谁啊?看气势像个官儿。”
  “不认识,都是讨饭的。”
  杨彪身边的侍从顿时恼了,转身就要去找个说法,却被杨彪叫住了。
  杨彪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
  朝廷几年没发俸禄了,他也没钱置办新官服,不办公的时候都穿常服。最近刚刚被迁为大鸿胪,之前太尉的官服也不能穿。
  “我像讨饭的?”
  侍从脸气得通红。“这些河东竖奴,有眼无珠,都该杀。”
  杨彪打量着侍从。“你是这么想的?”
  侍从吓了一跳,随即期期的说道:“杨公,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很多人都这么想。”
  杨彪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脚步更快。
  来到太守府,杨彪直入中庭。荀彧正送两人下堂,见杨彪脸色不对,便示意属吏暂时不要领人进来,亲自将杨彪引到堂上。
  “杨公,怎么了?”
  “天子要亲征美稷,你知道么?”
  荀彧神情疑惑。“这不是前天刚定的么,杨公你还建议北军进驻太原……”
  “陛下要在年前出发。”
  荀彧愣住了,思索了半晌,又道:“看来是天子发现了战机。”
  杨彪惊讶地看着荀彧。“文若,新年将至,大朝、祭祖、郊祀,哪一项都不能缺了天子。这时候出征……”
  荀彧看着杨彪,嘴角颤了颤。
  “杨公,匈奴的叛乱不仅会威胁到河东的安危,更可能与冀州相呼应。若不能尽快击破,全据并州,朝廷仅有河东,能撑几年?”
  杨彪盯着荀彧,沉默半晌,点了点头,起身告辞。
  “文若,我明白了。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我们都老了,大汉能否再兴,要看你们后生。”
  “杨公此言,恕我不敢苟同。”荀彧伸手拦住了杨彪。“杨公登高一呼,万众响应,可比令郎德祖数月之功。后生虽有干劲,却离不开老臣的指点。不瞒杨公说,我正准备向你请教呢。”
  “你向我请教?”杨彪自嘲道:“你不怕被我误导了?”
  荀彧哈哈笑着,拉着杨彪重新入座。“杨公,行王道可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儒门的夙愿。但凡是儒门中人,都应该尽一份力。弘农杨氏以书经传家,四世重臣,岂能置身事外?”
  “行了,你说吧。”杨彪失笑道。“何事能难住你这王佐之才?”
  荀彧收起笑容。
  天子将在河东交给了他,而且指明要九万户百姓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这可难坏了他。
  人人安居乐业其实不难,轻赋薄徭就行。
  河东的户口流失虽然没有账面上的严重,但耕地有余是毋庸置疑的。别说白波军重新落籍,就算是年后再俘虏数万匈奴人,河东都能安置得下。
  可是要供养朝廷,尤其是几万大军,这就难了。
  土地的产出有限,如果税赋收得少了,供养不了朝廷和大军。收得多了,安居乐业无从谈起。
  为了这件事,荀彧这几天吃不香,睡不好。
  无奈之下,只得向杨彪请教。
  杨彪转了转眼珠。“刘巴来过了吗?”
  荀彧目光一闪。“杨公找他有事?”
  “我不找他。我只是想,你找我之前,应该和他商量过了。有了想法,却又拿不定主意,才会找我商量。”
  荀彧抚掌而笑。“杨公英明。”
  “哼!你们这点小伎俩,都是当年我们玩剩的。”杨彪撇撇嘴。“说说你们的计划吧。”
  荀彧笑笑。“杨公还记得赵青父子吗?”
  “当然记得。”
  “赵青父子之后,陆续又来了千余户,献粮从军。其实大部分人并没有征战经验,但青壮不少,若能且屯且守,加以训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