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匝盗罚怀鋈辏从芯颉!
  杨彪心中一动。“你打算将白波军变成军屯?”
  “杨公以为可行么?”
  杨彪没说话,眼中却露出了兴奋的光芒。
  荀彧这个计划好,如果能得到实施,河东将拥有至少四五万稳定兵源,而且不需要朝廷出资。
  更妙的是,这个方案不触及河东大族根本,不会引发群体性的反抗,又安置了失去土地的庶民。
  对白波军将士来说,只要能得以足够的土地,辛苦一点也可以接受。
  比起占山落草而言,这样的生活稳定多了。
  “若是军屯,收几成租赋?”
  “既是军屯,自然不收租赋。但为了调用方便,军粮需集中储存,初步定为什一。”
  杨彪冷笑一声:“这么说,你还是希望将户口从河东大族手里夺过来?”
  荀彧笑而不答。
  朝廷的田租额定标准是什一,但普通百姓实际上交的田租远远大于什一,所以绝大部分人都勉强维生。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除了卖地之外,别无他途。
  将军粮的征收比例定为什一,不另外多收,普通百姓是能接受的,而且欢迎。
  可是对于大族来说,这就有点麻烦了。
  大族接受的隐户收租通常是什五,甚至可能到什六、什七,作为部曲,那些人活得并不轻松,只是无力反抗罢了。如果朝廷在河东推行军屯,会有大批隐户选择脱离大族,成为军屯户。
  大族肯定不会愿意放人,冲突在所难免。
  这时候,太守府就可以出面了。
  没有了部曲、隐户,大族根本没有实力与坐拥四五万壮丁的太守府对抗。
  杨彪叹了一口气,伸手指指荀彧。“文若,后生可畏。我只是担心,将来收复关东,颍川父老会怎么看你。”
  “杨公不反对?”荀彧反问道。
  弘农与河东一河之隔。既然河东可行,弘农也可行。
  “我杨家一没兼并良田,二没收纳隐户,何必反对?”杨彪甩甩袖子,扬长而去。“你且放手去做。这个骂名我担了,回去就上表。”
  荀彧起身,冲着杨彪的背影拱手一拜。“多谢杨公。”


第二百四十八章 河东往事
  杨彪言出必践,回去就写奏疏。
  他不仅自己写,还拖着司徒赵温、司空张喜联署。
  赵温听完杨彪的解说就签上了名字,张喜却犹豫了半天,最后勉强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天晚上,这封奏疏就送到了刘协的面前。
  刘协没有立刻批复,等了一天。
  腊月二十九,尚书令裴茂回来了,带回了白波军的回复。
  白波军原则上接受招安,说到具体条件时,双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一言不合,双方吵了起来。其中一个叫李乐的大帅恼羞成怒,拔刀要砍裴茂。
  想起那一幕,裴茂依然意难平,直呼当时若不是顾全大局,他一定应战,亲手杀死李乐。
  看着聊发少年狂的裴茂,刘协也有点无语。
  他相信裴茂。
  裴茂擅长剑术。上阵未必行,一对一的单挑,他还真不惧谁。
  等裴茂的情绪稍微平静些,刘协将杨彪的奏疏拿给他看,问他的意见。
  裴茂读完,看着后面三个名字,沉默了半晌。
  “陛下,臣没意见。”
  “你若有不同看法,不妨直言。”刘协鼓励道:“言者无罪。”
  “臣本是河东人。陛下临本郡,又以荀彧为郡将,掌本郡事,臣理当避嫌。”
  刘协点点头,没有再勉强。
  他知道裴茂心里不舒服,还在气头上。这时候能控制住情绪,没有直言反对,就已经难得了。
  若不是知道反对的声音会很大,杨彪又何必揽过这个责任,还拉着赵温、张喜联署。
  刘协收起杨彪的奏书。“有一件事,朕一直很不解,尚书令能否为朕解惑?”
  “请陛下直言。”
  “河东曾有二十余万户,近九十余万口,为何如今只剩下九万余户,五十余万口?”
  裴茂沉默了良久,苦笑道:“想必陛下已经看出,河东户数变化与口数变化并不一致。”
  刘协点点头,却不说话。
  西汉时,河东平均每户四人,现在则变为每户六人。
  其实普通人家的人口均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有如此明显的差距,是因为大族多了,拉高了户平均数。
  就像一群穷人里面突然多了几个富人,平均财富增多了,但九成九的人财富并没有增加,只是被平均增加了。
  “若是陛下以为,这是河东大族增多的缘故,虽不能说错,却也并非根本。”裴茂抬起了头,眼神变得坚定。“比起山东,河东的大族不值一提。聚族而居,既是重亲族血脉,也是自保。”
  “你接着说。”刘协说道。
  儒家重亲族,宗族势力的增长基本和儒家思想确立统治地位同步。这不是河东特有,天下都如此,甚至比河东更严重,尤以汝颍为代表。
  但自保的需要却是关东不具备的特殊情况,刘协之前也没想这么多。
  听裴茂一提,他有点反应过来了。
  “其实这也很简单,陛下将眼前的并州与孝武时的并州作个比较,就能明白其中原因。孝武时,汉军逐匈奴于漠北,阴山以南,皆为汉境,不见胡马。是以并州安定,户口数倍于今。河东自然也不例外,称为沃土。安邑为大市,天下知名。”
  裴茂眼中露出愤怒的光芒,声音也大了起来。
  “本朝偃武修文,朝中公卿崇尚安抚蛮胡,引胡人入塞,不仅不收赋税,每年还要赏赐大量钱粮。虽说这些钱粮并非全由河东提供,但使者往来,河东多受侵扰,徭役繁重,迫使很多人选择迁离。此户口减少之一也。”
  “日积月累,并州胡人渐多,汉人渐稀。秋风一紧,便家家自警,以防胡人袭扰。而太守、县令长为官声计,大多瞒而不报,损失竟由百姓承担。百姓若不能聚族而居,就只能沦为胡虏刀下之鬼。此户口减少之二也。”
  “胡人占据河南地,学汉人耕地,却又技艺不精,胡乱垦荒,旋耕旋弃。又因户口滋生,放牧无度,牛羊满谷,草木皆尽。是以水土流失,水患日多,河东首当其冲。此户口减少之三也。”
  “有此三者,河东户口焉能不少?族人焉能不聚?”
  看着怒气勃然的裴茂,刘协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看来委屈的不仅是他一个人,裴茂也很委屈啊。
  “依你之见,若能平定匈奴之乱,恢复孝武时北疆风景,河东能否再现当日繁华?”
  裴茂皱起了眉头,沉思片刻,长叹一声。“陛下,恕臣直言,这是两难之境,非用武可解。”
  “为何?”
  “用兵必有粮。千里转输,消耗太大,只能在河南屯田。汉人屯田虽比胡人精细些,能供养的军力依然有限。少了,不足以拒敌。多了,消耗又太大。当初朝廷采取安抚之策,也是迫不得已。”
  “若不从内地转运,仅以河南地屯田,又不伤及水土,你觉得北疆能养多少兵?”
  裴茂眉头紧皱,半晌才道:“臣没仔细算过,想来万骑总该有的吧。”
  刘协无声地笑了起来,手指在案上轻叩了两下。“若无令郎文行,万骑不足用。有令郎文行,五千骑足矣。令君,且看朕以三千铁骑,平定美稷。”
  裴茂大感惊讶,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陛下是说,犬子裴潜在铁官打造的军械,能使我汉军战力倍增?”
  刘协也不多说,引着裴茂出了帐,命人牵来一匹战马,上了马甲。
  “有此重骑坐镇北疆,可以重驭轻,驱匈奴、鲜卑如犬马乎?”
  裴茂摸着冰凉的马甲甲片,忍不住心中喜悦,笑出声来。
  披上这样的马甲,战马的防护能力大增,匈奴人、鲜卑人的轻骑只能望风而逃。
  以汉军重骑为主力,将匈奴人、鲜卑人当成鹰犬,追亡逐北,大汉重夺阴山不是难事。
  天子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可谓大胆而高明。
  更让他高兴的是,天子的底气中有一部分来自他的儿子裴潜,来自裴潜在铁官里打造出的军械。
  正是有了这些军械,天子才可能以少量精锐以重驭轻,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收复北疆。
  “陛下,这……这真可行么?”
  “可不可行,令君不妨拭目以待。”刘协自信地笑道:“内润以文明,外精以武备,这样的铁骑若不能横行天下,朕真想不出还有谁能横行天下。令君,河东的未来不在他处,在你我手中。”
  裴茂兴奋不已,拱起手,深施一礼。
  “臣父子兄弟,愿随陛下横行。”


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得我心
  看完了军械,再次落座,裴茂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陛下方才说内润以文明,是指教化么?”
  刘协反问道:“令君以为可行么?”
  裴茂慨然道:“得其人则可行,不得其人则不可行。”
  “请令君详言。”
  “陛下可知傅燮傅南容故事?”
  刘协一听这个名字,就明白了裴茂的意思。
  但他没有说,很客气地向裴茂请教。
  一来他对傅燮的了解来自于历史,未必就是事实。二来裴茂主动进言,自然要让他一吐为快。
  这些读书人说事,从来不是就事说事,大多有所寄托。只有听他自己说,然后再反复揣摩,才有可能搞清楚他真正想说什么。
  裴茂喝了一口水,开始讲述傅燮的故事。
  傅燮是北地人,名臣傅介子之后。
  他文武兼备,师事太尉刘宽,后随皇甫嵩大破黄巾,授议郎。
  韩遂、边章起事,凉州不安,弃凉之议再起。傅燮在朝堂上公然驳斥司徒崔烈,力证凉州不可弃,名声大噪,百官敬重。
  后来因得罪宦官赵忠,傅燮外授汉阳太守。
  汉阳即凉州的天水郡,是汉羌杂居之地。
  傅燮临郡数年,深得汉羌信任,不少叛乱的羌人都来归降。傅燮在汉阳屯田,安置归降的百姓,汉阳的形势迅速好转。
  但凉州刺史耿鄙却是个贪浊无能之辈,见形势渐好,便以征讨叛军为名,重用治中从事程球,大肆盘剥百姓。军队哗变,耿鄙、程球等人都死了。
  叛军随即又包围了汉阳。
  叛军中有数千来自北地的匈奴人,他们敬佩傅燮为人,请傅燮出城投降,发誓保证傅燮父子的安全,却被傅燮拒绝了。
  傅燮以身殉国。
  “羌胡并非不守忠义,只是生活困苦,粗鄙无文。若能以仁心体恤,则视之如父母。若以贪浊盘剥,则视之如寇仇。故治羌胡,必文武兼备,恩威并施,非此不能安境。”
  裴茂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跟着大了起来。
  “山东士大夫长于坐而论道,短于持戈跨马。无事则舌吐莲花,空耗钱粮,有事则束手无策,慌作一团。更有甚者如耿鄙之辈,贪得无厌。他们根本不在乎凉州是否安定,只想中饱私囊,任期一到,便转调他任。”
  刘协抬起手,示意裴茂不要太激动。
  再往下说,估计要骂先帝宠信宦官了。
  “令君所言甚是,临边郡者,须文武兼备,缺一不可。迂阔之辈只会害人害己,耽误国事。”
  “陛下圣明。”裴茂心满意足。
  天子虽然年少,却极聪明,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关东士大夫只知弃凉,焉能守边。并凉形势溃烂至此,与山东士大夫有莫大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