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皇甫规最珍惜的不是战功,而是开馆授徒,撰文集五卷。
  张奂最得意的也不是战功,而是为《尚书》作注三十余万言。
  段颎是纯粹的武将,对做学问没什么兴趣,再加上后来依附宦官,所以名声最差。
  段煨虽因天子提及段颎而得意,但他心里却不见得以为段颎能和皇甫规、张奂比肩,兵书、战纪什么的,能和《诗》《书》相提并论吗?
  “贾君,你虽不是段太尉外甥,想必也对段太尉的事迹不陌生吧?”
  贾诩点头道:“诚如陛下所言,臣对太尉的故事有所了解。”
  “那就委屈贾君为侍中,随时为朕解说太尉当年故事,增长见识。”刘协转头看向杨彪。“太尉以为可否?”
  杨彪抚须笑道:“贾君博学多闻,又久历战事,为陛下参选军机,再合适不过。”
  杨修心里酸溜溜的。侍中比二千石,天子还觉得委屈了贾诩,这差距也太大了。
  贾诩面色平静,默不作声。
  刘协看在眼里,又对段煨说道:“将军能割爱否?”
  天子讨要贾诩,而且是为他解说段颎当年战事,段煨哪有不肯之理。说实话,他早就想赶贾诩走了,只不过碍于同乡情谊,做不出来而已。
  “陛下,文和乃是凉州百年不遇之俊杰,唯陛下能用之。”
  刘协微微一笑。“贾君,肯屈就否?”
  贾诩离席,大礼参拜。“谢陛下不弃,臣受宠若惊。”
  刘协欠身,伸手轻扶。“见将军之武,得文和之智,朕亦可以安睡矣。来,诸君举杯,共浮一大白。”
  “万岁!”段煨率先举杯高呼。
  “万岁!”帐中文武一起举杯,山呼万岁。
  这时,侍郎史阿快步进帐,走到刘协身边,附耳说道:“陛下,卫尉传来口讯,李傕、郭汜兵至,前锋离御营不足三十里,兵多,不可胜数。”
  刘协心中一紧,下意识地看了杨彪一眼,随即定了定神。
  “派人回去询问。”刘协顿了顿,又道:“就安排徐晃去。”
  “唯。”史阿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刘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朗声道:“华阴天下险,然而登山之人更知绝美风光在险峰,非勇者不得观。诚如这天下形势,随波逐流易,逆水行舟难。向使高皇帝不出汉中,焉有大汉四百年?向使光武皇帝怯阵昆阳,安有东都二百年文明?朕不才,愿竭平庸之资,驽顿之材,效先辈故事,再造大汉。”
  他站了起来,环顾四周,缓缓拔出腰间长刀,在掌心轻轻一抹,鲜血涌出。
  他伸直手臂,张开五指,将鲜血滴入酒尊之中。“今日,朕对华山、大河起誓,与诸君歃血为盟,诸君不负朕,朕必不负诸君。”
  刘协使了个眼神,一旁的杨修会意,连忙为他添满染了血的酒。
  刘协举杯在手,大声说道:“请诸卿助我。”
  众人被他的举动惊住了,一时不知所措。
  贾诩悄悄地捅了一下段煨,使了个眼色。
  段煨会意,立刻起身抱拳,大声说道:“宁辑将军,臣煨,愿助陛下,万死不辞。”
  那一边,杨彪也反应过来,神情纠结地起身。“太尉,臣彪,愿助陛下,再造大汉,万死不辞。”
  众人如梦初醒,纷纷起身,齐声道:“臣等愿助陛下,再造大汉,万死不辞。”
  “谢诸君。”刘协大声说道:“德祖,为诸君上酒。”
  “唯!”杨修应着,一溜小跑着,为每个人添满了酒。
  众人举杯在手,眼神狂热地看着刘协。
  “请!”刘协一饮而尽。
  众人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齐声高呼。
  “万岁!万岁!万岁!”


第三十五章 勾心斗角
  酒逢知己千杯少。
  穿越半个多月,刘协第一次喝酒,而且喝得有点多。
  确认段煨不反,又成功招揽了贾诩,兴奋之下,他忘了这个身体只有十五岁,还以为是前世那个酒精考验的社畜,一不小心喝多了。
  段煨看在眼里,很高兴。
  陛下不把我当外人啊,否则怎么可能在我营里喝醉了。
  将刘协送入准备好的豪华大帐,段煨意犹未尽,又拉着杨彪说了一会儿,才哼着小曲,摇摇晃晃地去了。
  杨彪进帐,看着面色酡红,睡得深沉的刘协,又心疼,又头疼。
  如果说上次在杨奉大营的较量还只是暗流,这次在段煨、贾诩面前的冲突就是浮出水面的漩涡。天子以段颎为借口,挑起了西凉人对关东人的强烈不满,成功地将贾诩招入麾下,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蓄谋以久的反击?
  杨彪看不清,因此忐忑。
  “父亲。”杨修走进大帐,见杨彪在座,神情凝重,以为他担心天子,连忙说道:“陛下只是醉了,并无大碍,休息一下就好。”
  杨彪瞅了瞅杨修,使了个眼色,起身出了大帐。
  杨修不解,却还是跟了出来。两人来到一旁,杨彪负着手,看着远处的华山,思索良久。
  “德祖,你说……陛下是身醉,还是心醉?”
  杨修疑惑地看着杨彪。
  什么身醉、心醉?
  杨彪见状,只好进一步挑明。“他醉倒在段煨大营,以及之前与段煨、贾诩说的话,是权宜之计,还是肺腑之言?”
  杨修恍然,想了想,说道:“应该是肺腑之言。陛下与人交,不好虚言。且贾诩机智过人,骗他绝非易事,只能适得其反。”
  “这么说,陛下的确有意重用西凉人,压制关东人?”
  杨修眉心微蹙。“父亲,严格来说,我们也不是关东人。”
  杨彪愣了一下,随即恼羞成怒,抬手就是一个耳光。“糊涂,我是说关东人、关西人吗?我说的是儒术与王道。我弘农杨氏以《尚书》传家,学的是儒术,求的是王道,岂能与残暴好杀的西凉人为伍?”
  杨修猝不及防,被打懵了,当即暴起,正准备反击,随即又意识到眼前暴怒之人是自己的父亲,不能放肆,只好忍气吞声,捂着脸,嚅嚅的说道:“父亲,这不是……救危存亡,事急从权嘛。”
  “若只是事急从权,倒也罢了。”见杨修委屈,杨彪也很后悔,自觉失态,不合大臣气度。“我就怕天子并非事急从权,而是有意为之。你还记得天子在营门外所言乎?他将大汉今日之局面归咎于儒门,这……这是何等荒谬。”
  他一转头,神色又凌厉起来。“是谁在蛊惑陛下?”
  杨修吓了一跳,本能地向后退了一步。“父亲,何出此言?”
  “陛下从小读书,讲经者皆为大儒,以儒术为正宗,怎么会有此离经叛道之举?”
  杨修转着眼珠,也想不明白。
  父子俩相对无言。
  ——
  段煨回到自己的中军,坐下喝了两杯水,有书吏送来刚收到的文书。
  段煨接过看了一眼,愣了一下,刚喝进嘴里的水险些喷出来。
  “李傕、郭汜这么快就来了?”
  书吏点点头。“之前就收到消息了,只是将军正与陛下饮宴,未曾敢打扰。”
  段煨忽然想起天子当时的反应,若有所思。天子当时听到的消息或许就是这个消息,只是他没声张而已。想到此,段煨忽然对天子多了几分欣赏。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定力,果然与众不同。
  “请文和来。”
  书吏转身去了,段煨端起水杯,起身走到地图前,一边察看形势,一边哼着小曲。
  贾诩进来时,段煨正唱到得意处,声音不免大了些。贾诩听得真切,轻笑道:“将军好心情。”
  段煨转头看了一眼,哈哈一笑,走回案前,将刚收到的消息递给贾诩。
  “文和,你我的功劳来了。”
  贾诩看了一遍,又递了回去。“将军的功劳不在李傕、郭汜身上,而在张济身上。”
  段煨笑容收起,眉头微皱。“你是说,陛下将以南北军及杨奉三人之力迎战李傕、郭汜?”
  贾诩没有回答,拱着手,走到地图前,目光来回逡巡了片刻。
  “将军,陛下矢志中兴,岂甘心为人左右?这一战,便是他重振朝廷威严的首战。”贾诩转回头,静静地看着段煨。“而将军,则是他的中流砥柱。”
  段煨不以为然。“不能出战,只是阻击张济,算什么中流砥柱?”
  贾诩不急不徐。“太尉为朝廷干城,将军为人稳健,能安民,屯守华阴数年,百姓称颂,兵精粮足。是以陛下大战之前,先至将军大营,得将军支持,才有与李傕、郭汜一战之决心。否则,陛下何不渡渭,遁走河东?”
  段煨眼珠转了转,脸上露出一抹矜持地笑容。“文和,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只是作壁上观,实在遗憾。张济虽勇,知我为陛下掠阵,他还敢来吗?”
  “国之重器,不可轻意示人。将军战与不战,功劳都是第一。”贾诩抬手一指远处。“华山不言,不让其高,正是将军之谓也。”
  段煨瞅了一眼华山,不禁放声大笑。
  贾诩也笑了,拱着手,静静地看着段煨。
  过了片刻,段煨收起笑容,放下水杯,伸手挽住贾诩的手臂。“文和,陛下说,可惜你不是我段氏之甥,深得我心。你得陛下信任,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我段氏就算想攀附你的门楣,只怕也够不着了。好在你我为乡里,又有这么一段情谊,稍慰我意。”
  贾诩抬起头,看着段煨的眼睛。“将军言重了。若无将军为援,我纵使舌利如刀,又能奈何?恕我直言,陛下如此重视凉州,并非全是太尉之功,亦有董卓之功。”
  “文和?”段煨疑惑不已。
  “太尉,使朝廷知重用凉州人之利。董卓,使朝廷知轻视凉州人之害。凉州安定与否,足以动摇天下,是以陛下欲中兴大汉,必先安凉州。正如此刻,欲击退李傕、郭汜,必先得将军鼎力相助。利与害,凉州之两面,须臾不可分。”
  段煨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董卓乱政至今,已有六年,凉州之害,陛下体会至今,方有今日折节之举。将军若能助陛下击退李傕、郭汜,示凉州之利,陛下又岂能忘将军之功?君子一言,尚且驷马难追,何况天子之誓,歃血之盟?”
  段煨心中欢喜,握着贾诩的手臂,用力摇了摇。
  “文和不愧是我凉州智者,见识过人。有文和为朝廷腹心,我为朝廷爪牙,天下可定。文和,我当如何做,你不妨直言,我尽依你。”


第三十六章 臣亦择君
  刘协醒来时,贾诩和杨修正在榻前低语。
  他们没说什么大事,只是一些闲话,杨修向贾诩打听凉州风土,贾诩则向杨修打听华山轶事,气氛很和谐,却没什么营养。
  听到刘协翻身的声音,他们不约而同的转过头来。见刘协醒了,杨修一个箭步抢了过来。
  “陛下,你醒了?要喝水吗?”
  刘协点点头。他头不疼,口的确有些干。
  杨修端来水,刘协尝了一口,温度正好,便喝了一大口,然后坐了起来。
  “文和先生,入职手续可曾办妥?”
  贾诩静静地坐在一旁,微微欠身。“谢陛下关心,蒙太尉与杨侍郎关照,已经办妥了。”
  “甚好。”刘协笑道:“朕来之前,弘农王夫人曾托我向先生问好。当初若不是先生,她难逃李傕毒手。”
  贾诩眉梢微动,轻轻叹了一口气。“李傕、郭汜攻长安,本是臣的谋划,只是没想到他们如此荒唐,酿成大祸。臣能救弘农王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