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云禄也在其中,看了两眼,便知道马超让出来的散骑左部常侍的位置有主了。
  若非如此,天子不会直接让阎行来考核这个新来的勇士。
  试过了一丈八长的重矛,阎行放弃了其他的考核方式,表示了对赵云的认可。
  “欢迎赵兄,从今日起,你我便是同僚了。”
  “云诚惶诚恐,敢请阎兄引见,容云先去拜见天子。”
  “这是自然。”阎行命令部下继续练习,亲自带着赵云去见天子。
  ——
  刘协已经听到了远处的喝彩声,估计是赵云到了。
  虽然心里欢喜,但面对赵云时,他却表现得很平静。
  问了比试的经过后,刘协点点头,示意阎行可以走了。他赐了座,又问了赵云沿途的情况,然后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
  “子龙如何看袁绍其人?”
  他知道,赵云离开公孙瓒之后,是在袁绍处与刘备重逢,最终成为刘备部下的。也就是说,赵云对公孙瓒失望之后,曾经选择了袁绍,虽然那也是被迫无奈。
  身为常山的地方豪强,赵云不可能置身世外,必须要选择一个效忠对象。
  公孙瓒、袁绍都不是理想的君主,所以他最后选择了刘备。
  如今,他选择了朝廷,选择了他刘协。
  至于是他成就了赵云,还是赵云成就他,现在还不好说。
  他迫切的想搞清楚一个问题:赵云究竟是匹夫之勇,还是文武双全的大将?
  如果他只是和吕布、马超一样有勇无谋,那意义不大。
  赵云考虑了一会,郑重地说道:“袁绍如宋襄公之流,空谈仁义,却不能行,将来必败。”
  刘协示意赵云继续。
  他需要听赵云更为详细的分析,从中判断赵云的见识究竟在哪个层次,将来能否独当一面,而不仅仅是率领甲骑突阵。
  赵云本来就好奇天子对他的格外器重,如今见天子追问他对袁绍的态度,更加好奇。
  他有种感觉,天子对他的了解,可能超出他的想象。
  但他却不明白自己有什么能引起天子的注意。到目前为止,他都没做过什么值得称道的大事。即使是在白马义从中,他也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骑士。
  但他很清楚,这可能是自己期盼以久的一个机会。
  赵云仔细组织了一下思路,分析起了袁绍到冀州后的种种举措。
  “袁绍本是贵公子,长于朝堂揖让,短于战场争锋,又不信任诸将。故虽有冀州强兵,却频频受挫于公孙瓒。若非公孙瓒擅杀刘虞,幽州俊杰视之如仇敌,蜂起而攻,只怕冀州已不复袁绍所有。”
  “刘和入幽州,能破公孙瓒么?”
  赵云点点头,又摇摇头。“刘和承其父余泽,集幽州俊杰之力,破公孙瓒是必然。但袁绍不信任刘和,使其子袁谭为幽州刺史,从中掣肘。就算刘和能够击败公孙瓒,只怕幽州也不会就此安定。”
  “袁谭为幽州刺史?”刘协很意外。他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
  “有传言说,袁谭不为袁绍所喜。使其出镇幽州,既是掣肘刘和,又是使其远离邺城。随袁谭出镇幽州的多有汝颍人士,其中又以郭图为首。”赵云苦笑。“事业未成,先有父子离心,臣下结党,袁绍岂能成事?”
  刘协眉梢轻扬。
  郭图辅佐袁谭去了幽州?这倒是意外之喜。
  袁绍的内忧要提前爆发了啊。


第三百七十一章 阴差阳错
  与赵云一席谈,刘协才知道冀州发生了很多事,自己了解的信息已经严重滞后,历史也渐渐改变了模样,不再是他熟悉的那样。
  这是他偏居西北不可避免的影响,也和缺少专业的情报收集人员密不可分。
  百废待兴,人才奇缺。
  刘协收拢起一丝丝的焦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问起了赵云对刘备的看法。
  “刘备会支持袁绍吗?”
  赵云低下头,沉默了很久。
  刘协也不着急,将一杯水推到赵云面前,耐心地等着。
  他一直很好奇,赵云为什么会选择刘备?或者说,刘备究竟是靠什么吸引了赵云?
  怎么想,都觉得想不通。
  或许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选一个相对来说还行的?
  就赵云效忠过的公孙瓒、袁绍而言,刘备至少器重赵云,愿意将最为倚重的骑兵交给他指挥。
  过了好一会儿,赵云抬起头,直视刘协。“陛下,臣有一惑。”
  刘协微微颌首。“不妨直言。”
  “云自问位卑名微,陛下却以散骑左部相待。刘备身在徐州,闻名关东,亦曾收留温侯,陛下却未曾征招。此中差异,臣甚是不解。”
  刘协微怔,随即哑然失笑。“你与刘备相识,当知刘备抱负。他身为徐州牧,朝廷却只能偏居西北。朕招他入朝,他肯来吗?”
  赵云打量着刘协,心中更加疑惑。
  刘协说的是实情,但他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失落,神情轻松得像是说与己无关的事。
  “如今情况有变,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了。”刘协的嘴角挑起一抹自嘲的笑意。“不管臧洪能坚持多久,终究不是袁绍的对手。一旦袁绍饮马大河,挺进中原,必然会将徐州收入囊中。若朝廷征刘备入朝,他会来吗?还是会留在徐州,向袁绍称臣,与朝廷为敌?”
  赵云避而不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刘备会不会来。
  “陛下不妨一试。”
  刘协捻了捻手指。“子龙不妨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徐州,以观刘备之意。”
  赵云想了想,答应了。
  天子不直接给刘备下诏,应该是对刘备没什么信心。让他出面试探一下刘备的意思,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但是,天子何以对刘备没什么信心,反对自己如此有信心?
  赵云心中疑惑,却终究没有说出口。
  刘协知道赵云疑惑,但他无法解释,也不想解释。
  他只需要让赵云知道刘备的取舍,从而坚定自己的选择。不管刘备来与不来,赵云都与他无关了。
  ——
  陈宫走进了太原城。
  一路上,他想了很多,也有了一些想法。
  马车停在司徒府门前,在派人通报时,他让陈容先去一趟司空府,拜见张喜。
  张喜是汝南前贤,对袁绍有一定的影响力。
  陈容救臧洪心切,连马都没下,直接踢马去了司空府。有马镫助力,短短十余日,他的骑术已经能让他快速奔驰,看起来像是一个习乘多年的骑士。
  陈宫看着陈容的背影,心中多少有些不屑。
  比起东郡,广陵终究还是蛮夷之地,臧洪、陈容行事都有些鲁莽。
  一会儿功夫,司徒府中传出消息,司徒赵温让他进去。
  陈宫跟着小吏进了门,来到堂上。
  赵温正在处理文书,见陈宫进来,他示意陈宫就座,问道:“公台,饥渴否?我这儿只有最简单的茶饭,可没有酒肉。”
  陈宫躬身说道:“多谢赵公关心。宫进城之前,刚刚用过午饭。”
  赵温笑了。“那倒也是,手持诏书,在驿舍就餐倒是比司徒府吃得好些。”
  陈宫陪笑道:“知道赵公忙于政务,不敢来叨扰。”
  赵温端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百废待兴,大家都很忙。公台,你刚从关东来,为何又去关东?太原还缺一个太守,暂时只能由我领着。你若有兴趣,留下来帮我,如何?”
  陈宫怦然心动。
  赵温身为益州人,以司徒之尊,主动邀请他一个兖州人出仕,天子应该不会驳他的面子。
  “多谢赵公关心,只是诏命在身,不敢滞留。待从关东返回,向天子复命完毕,再为司徒效劳。”
  赵温嘴角的胡须颤了颤。“你这使命能完成吗?”
  “诏命在身,不得不往。”陈宫叹了一口气。“不求有功,但求尽力而已。”
  赵温点点头,没有再劝。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让陈宫自便。
  为了给朝廷提供应急的粮食,他这两天也是忙得晕头转向,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和陈宫闲聊。
  陈宫虽然有些不快,可是见赵温神情疲惫,也不好多说什么,起身告辞。
  来到隔壁的司空府,张喜正在堂上和陈容说话,神情凝重。见陈宫上堂,张喜也没起身,只是示意陈宫就座。
  “公台,你这任务可有点麻烦。”
  陈宫躬身道:“正当向张公请教。”
  张喜看了一眼陈容,迟疑了半晌。听陈容说过陈宫的使命后,他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他其实也清楚这一点,陈宫素以聪明著称,都想不出办法,他又能想出什么办法。
  陈宫来找他,无非是希望他以汝南长者的身份出面,希望袁绍给他一个面子,放臧洪一条生路而已。只要不杀臧洪,不对东武阳进行报复,陈宫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至于袁绍退不退兵,根本是不用考虑的事。
  袁绍怎么可能退兵。
  但袁绍给不给他这个面子,他却没这把握。
  虽说细阳张家也是汝南世族,可是在袁绍面前,这点影响力非常有限。
  如果袁绍不给面子,他这个关东士族领袖可就丢脸了。
  陈宫来找他,与其说是求助,不如说给他出一个难题。
  与帮陈宫说服袁绍相比,他更愿意留下陈宫,推荐陈宫出仕,也能在朝廷中增加一份关东力量。
  天子对关东人有偏见,引荐一个关东人很不容易。陈宫是吕布旧部,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且陈宫也无处可去。
  张喜还不知道陈宫刚刚坑了吕布,断了自己后路,否则就不会这么客气了,少不得要骂陈宫一顿。
  当着陈容的面,张喜想留陈宫的话不好说,陈宫也不好意思告诉张喜他出使的真实原因。陈容恨不得一步赶到东武阳,宣布诏书,救臧洪一命。
  两人就这么阴差阳错的避免了尴尬。
  张喜纠结了很久,还是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陈宫。
  最后,他给陈宫出了一个主意:你不要去上党,向东出井陉,中途拜会一下驻守在榆次的士孙瑞。
  士孙瑞如今虽然只是北军中侯,但他依然是天子信任的老臣,而且足智多谋。你向他请教一下,或许会有帮助。
  陈宫觉得有理,又请张喜给士孙瑞写了一封信,随即与陈容一起告辞。


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谋深算
  士孙瑞驻扎在榆次城东的凿台。
  太原户口有限,能供养的兵力也有限,士孙瑞只能尽可能的收缩防线,亲率主力守郡治晋阳,太行山腹地的大量关口只留少量兵力驻守。
  即使如此,他的兵力依然捉襟见肘,只能狠抓训练,以备不虞。
  陈宫来访时,他正在演练阵法。
  听了陈宫的来意,士孙瑞抚着胡须,沉吟了良久。
  演练结束,步兵校尉魏杰、射声校尉沮俊来大帐复盘,检讨得失,见陈宫在座,又惊又喜。
  他们迫切的想了解北疆战事。
  虽然从邸报中知道了大致的经过,但他们还是对具体的细节非常感兴趣。天子以三千骑出征,先破匈奴,再破鲜卑,前后击破胡虏近三十万,这样的战绩堪称神奇。
  即使去除水份,那也是以一敌十。
  有华阴之战的先例在前,他们都意识到,这可能和天子动员普通将士有关。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也只有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连战连捷。
  陈宫并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也没关心过这些事。面对魏杰、沮俊等人的询问,他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