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宫并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也没关心过这些事。面对魏杰、沮俊等人的询问,他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让魏杰、沮俊很失望。
  士孙瑞也很失望。
  他越发不明白,天子为什么会派陈宫这样一个书生去东武阳。
  怎么看,陈宫也不像是能完成任务的人选。就连张喜都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让陈宫到他这儿来。
  向他请教只是一方面,请沮俊出面联络沮授才是关键。
  郭图、荀谌北上之后,沮授是袁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
  士孙瑞咳嗽了两声,打断了魏杰、沮俊的提问。“公台奉诏出使,关系到朝廷体面。当初关东州郡讨董,臧洪既是首倡,又是主盟。如此义士,不当令其枉死。”
  沮俊会意。“让王凌去一趟吧,我再给公与写封信,请他劝劝袁绍,或许能有用。”
  士孙瑞表示同意,命人去传司马王凌。
  士孙瑞又道:“公台,我有个建议,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你斟酌着办。”
  陈宫连忙躬身行礼。看到沮俊,再听到沮授的名字,他就知道张喜让他来见士孙瑞的用意了。如果说真有能帮他的人,只有眼前的士孙瑞和沮俊。
  “你到东武阳后,暂时不要向袁绍表明使者身份,想办法进东武阳劝降,向臧洪出示诏书,劝他忍让一时。留得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陈宫如梦初醒。
  他起身离席,向士孙瑞躬身一拜。
  士孙瑞一句话,纠正了他最大的思维误区。
  不是袁绍要杀臧洪,而是臧洪要杀袁绍。只要能让臧洪暂时忍让一时,不要与袁绍针锋相对,袁绍未必会取臧洪性命。
  杀了臧洪,对袁绍并没有好处。
  当然,如果他以天子使者的身份去劝和,那结果就正好相反了。
  就算袁绍不想杀臧洪,也不可能让臧洪去投朝廷。除非臧洪向他称臣,否则他一定会杀了臧洪,以免留下后患。
  所以,只能让臧洪知道他是天子派来的使者,绝对不能让袁绍知道。
  否则他的任务必然失败,弄不好还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想通了这一节,陈宫后背全是冷汗。
  他早就知道天子的这个任命没按好心,却没想到会如此阴险。
  荀攸,我记住你了。
  ——
  王凌二十五岁,身材高大,容貌英武。
  奉士孙瑞之命,王凌率领十名骑兵,随陈宫、陈容一起赶往冀州。
  他对天子的河南之战也非常好奇,几次向陈宫打听。当他发现陈宫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态度便有些冷淡,不复之前的热情。
  陈宫有点后悔。
  他虽然没有随天子出征,却有很多机会打听更详细的消息。吕布父女亲临战场,张辽、高顺更是积累军功升职,他们都是战场亲历者,了解很多人无法了解的内幕消息。
  但他却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好奇之下,他反问王凌,你们为什么对河南之战的细枝末节如此关心?
  听了陈宫的问题,王凌瞅了陈宫一眼,不由自主的笑了一声,眼中也多了几分不屑。
  怪不得吕布被袁绍打得落花流水。身为吕布的首席谋士,陈宫就这水平?
  你以为作战就是看看地图,排兵布阵?如果不了解每一个将领的性格、能力,如果不了解对手的底细,所谓的计策就是空谈,根本不可能打得赢,更不可能以少胜多。
  尽管如此,天子的大捷依然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所以他们都迫切的想了解更多的细节,尽可能复盘当时的战况,分析得失。
  正如对弈之后的复盘能够增涨棋艺一样,复盘战役也能提高战术水平和指挥能力,尤其是对王凌这种初入行伍的新人,尽可能的了解一场真实的战役格外重要。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例子,有大量鲜活的细节,而不是史书里简略带过的几句话。
  这是士孙瑞再三强调的事,几乎刻在了王凌的脑子里。
  王凌略微解释了几句,陈宫听了,若有所思。
  陈容也觉得受益匪浅,看向王凌的眼神多了几分羡慕。
  入仕之初,就能在士孙瑞这样的老臣麾下受教,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王凌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他问陈宫道:“天子身边是否也有像士孙瑞一样老臣,悉心指导他用兵,所以才能取得如此大捷?”
  陈宫愣了片刻,想到了贾诩、荀攸,但他转念一想,又改变了主意。
  “天子圣明,何须他人指导?”
  “天子圣明固然不假,可是他毕竟年少,又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事,总不会生而知之吧?”
  不等陈宫回答,王凌说道:“天子的确不是生而知之,但他却知道应该谁向学习用兵之道。”
  “谁?”陈容好奇的问道:“天子身边有哪位老臣擅长用兵?不会是故太尉杨公吧?”
  王凌忍不住哈哈大笑。“天子身边没有知兵老臣,却有老兵,成千上万的老兵。”
  “老兵?”
  “正是。”王凌昂然说道:“我亲耳听士孙公说起过,从华阴之战起,天子便深入军营,与普通士卒共饮共食,商讨战法。能够击败李傕、郭汜,并非天子生而知之,而是他能将无数普通士卒的作战经验总结起来,熔为一炉,自出新意。”
  陈容将信将疑。
  陈宫若有所思,想起了之前不曾留意的点滴。


第三百七十三章 顺天应人
  襄邑,鸿沟。
  曹操穿着单衣,敞着怀,站在近岸的浅水中,倒持竹竿,盯着水中,屏住呼吸,一动不动。
  一条青黑色的鱼游了过来,慢慢接近。
  曹操缓缓提起手臂,正准备用力掷出竹竿,地面忽然震动起来。
  鱼倏地摆尾,消失在水中。
  曹操懊恼不已,抬起头,看向岸边刚刚策马奔至的曹昂,破口大骂。
  “竖子坏我大事!”
  曹昂翻身下马,将马缰甩在马背上,快步跑了过来,一把抓住曹操的手臂。
  “阿翁,大捷,大捷。”
  曹操莫名其妙。“什么大捷?”随即又反应过来,反手抓住曹昂。“袁本初攻破东武阳?臧子源是生是死?”
  曹昂一手撑着膝盖,一手连摇。“不……不是,是北疆大捷。”他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天子击破鲜卑、匈奴三十万人,斩杀鲜卑大帅扶罗韩、匈奴休屠各胡白马铜、右部醯落,大小名王数十人。”
  曹操张大了嘴巴,手中的竹竿落水,顺水漂去。
  天子以三千骑北征,竟然能击破三十万鲜卑、匈奴?
  愣了片刻之后,他反应过来,转身上岸,一边穿鞋一边问道:“祭酒何在?”
  “正在整理情报。”曹昂跟了上来,扶曹操上马。“我只看了一条,就赶紧过来报告阿翁。”
  “走!”曹操扬鞭策马,飞奔回城。
  曹昂、典韦等人紧紧跟上,一路扬起烟尘,惊得路上的行人鸡飞狗跳,纷纷让到两侧。有人来不及避让,险些被战马撞翻,好在曹昂及时拽动马缰,这才逃过一劫。
  回到城中县寺,陈留太守夏侯渊和扬武中郎将曹洪已经赶到,正在廊荫里说话。见曹操进来,连忙过来见礼。
  曹操快步上了堂,招呼他们入座。
  郭嘉递过刚刚收到的消息,顺势坐在曹操身边。
  夏侯渊看在眼中,眉头紧皱。曹洪也很不以为然,撇了撇嘴。
  曹操看完消息,转手递给了夏侯渊。
  夏侯渊看了一眼,不禁眼皮一挑,看向郭嘉。“军师,这消息……准确么?”
  郭嘉理解地点点头,却没有解释。
  他知道夏侯渊不会相信,他自己最开始也不相信的,所以特地派人去河东向荀彧求证。今天收到荀彧的回复,他才敢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曹操。
  但他不会将这个过程告诉夏侯渊。
  自从荀彧离去,夏侯渊等人就对颍川人有些偏见。如果让他们知道这个消息是经过荀彧确认的,他们更不会相信,说不定会以为颍川人里应外合,想迫使曹操低头。
  曹操之所以出现在襄邑,就是因为夏侯渊报告,有人假托荀彧之名,招募织工、染工,使襄邑的织坊、染工陷入了严重的用工荒,刚刚有点起色的生产又陷入了停顿。
  不得已,曹操亲自赶来,下令封锁陈留全郡,将准备远赴河东的十几个工匠全部抓了。
  夏侯渊、曹洪看完消息,面面相觑。
  这个消息太惊人了,以一敌百啊。
  曹操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妙才,子廉,你们觉得如何?”
  夏侯渊、曹洪咂着嘴,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即使得到了郭嘉的确认,他们还是不敢相信这样的战绩是真的。
  曹操回头看向郭嘉,郭嘉凑近了些,轻声说道:“主公以为可信么?”
  曹操点点头。“应该可信。天子虽然只有三千骑,但马腾、韩遂却有数万骑。鲜卑人大举入塞,自以为兵力占优,殊不知双方实力并不能完全以兵力相论,还在器械是否精良,将帅是否智勇,被击溃也是可能的。”
  曹操轻轻叩了叩案几。“河东有铁,天子的甲骑只怕不会少。”
  郭嘉举起三根手指。“甲骑三百。”
  曹操一惊,还没来得及说话,郭嘉又道:“天子所领三千骑虽然并非全是甲骑,但人人有五折甲、十折矛、三十折的环首刀。”
  “怎么可能?”夏侯渊脱口而出。“天子去年腊月才入河东,正月出征,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月。河东纵使有铁,能在一个月内为三百甲骑准备好全副军械,已经难能可贵,怎么可能再准备三千人的军械?”
  曹操、曹洪也点头附和。
  如果说战场上还有运气可言,这工坊生产可没什么运气助力,能生产多少就是多少,只会更少,不会更多。
  郭嘉早有准备,摇头晃脑的说道:“具体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一件事,如今负责河东铁官的人是故尚书令裴茂之子裴潜。据说天子准备在美稷附近重建铁官,从河东铁官调了不少人去,裴潜也在其中。”
  他停了片刻,又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摆在曹操面前。
  “这是河东纸坊生产的纸,如今已经卖到兖州了。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主持河东纸坊的是故弘农王的未亡人,而坊中工匠也有大半是女子,都是当年被西凉军掳走的汝颍人。”
  曹操拿着纸,陷入了沉思。
  过了良久,他一声轻叹。“天子圣明,大汉不亡,这是天下人的运气。奉孝,上书天子吧。我既食汉禄,便是汉臣,理当为朝廷效力。”
  “那质子……”
  “主公,不可……”夏侯渊变了脸色。
  曹操抬起手,示意夏侯渊不要再劝。“既然称臣,自然要守规矩。我身为兖州牧,理当送子为质。”他看向曹昂。“子修,你收拾一下,准备入朝。”
  “喏。”曹昂躬身领命。
  夏侯渊脸色变幻了片刻,咬咬牙。“既然如此,我这个陈留太守也不能例外,就让伯权陪子修入朝吧,路上也好有个伴。”
  曹操点头同意,随即又道:“通知元让,让他也安排一个儿子入质。兖州随时可能大战,离得远一些也安全。”
  夏侯渊应了。
  夏侯惇现在是颍川太守,正在许县屯田。
  随即又对郭嘉说道:“奉孝,按照朝廷制度,我既是兖州牧,就不能兼管颍川了,这可如何是好?”
  郭嘉笑了。“主公不妨上书,看看朝廷将如何处置。不仅是颍川,兖州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