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抢在裴茂之前封了侯。
  刘协也很满意。
  裴潜的长处不在技术,而是管理,他在技术上的潜力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管理上的潜力却还没有真正释放。
  他就是要通过裴潜向其他人表示,技术并不是贱业,由技术而管理同样是一条可行的仕途之路,甚至是比通经入仕更便捷的一条路。
  比起哲学家治国的理想,工程师治国更靠谱。
  ——
  一场虚惊过后,刘协收到了几条好消息。
  一是陈宫、陈容顺利的救出了臧洪。在陈容的陪同下,臧洪正在赶来美稷的路上。
  一是曹操派遣长子曹昂入朝,正式向朝廷称臣。
  一是孙策接受了朝廷的封拜,就任会稽太守。他上表谢恩,并派人贡献,送来了方物。
  当然,所有的好消息都是不完美的。
  臧洪被救出来了,东武阳却落入袁绍之手。袁绍也没有罢兵的意思,大概率会渡河,直取兖豫青徐四郡。
  曹操称臣送质,但他也提出了要求,希望朝廷为他提供军械、战马,助他收复整个兖州。
  收复兖州显然是说大话、吹牛逼,面对袁绍,如今的曹操能守住颍川、陈留两郡就算好的,哪有实力攻取整个兖州。
  孙策接受了朝廷的封拜,周瑜却婉拒了朝廷的征召,只是上书谢恩。
  刘协摊开地图,与贾诩、荀攸等人推演关东形势。
  除了已经知道的几个诸侯,剩下的还有几个态度不明。
  徐州牧刘备,自领扬州牧的袁术,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
  四个不肯向朝廷称臣的州牧中有三个姓刘,其中还有两个是货真价实的宗室,着实让刘协无语。
  这些不孝子孙。
  无语虽无语,生气却不至于,一如既往的平静。
  贾诩、荀攸看在眼里,会心一笑。
  天子的城府越发深了,平时看似轻佻,说到正事却喜怒不形于色。
  “二位,你们有何建议?”刘协将地图轻轻向前一推,靠在凭几上,伸直了酸痛的腿,捶了捶,改为盘坐。
  中原人习惯跪坐,草原上的人习惯盘坐,反正都不能高坐,对双腿都是沉重的负担。
  两害相权取其轻,盘坐稍微好一些,尤其是刘协最近在练习坐忘。
  贾诩沉默不语,貌若出神。
  荀攸微微欠身。“臣以为,陛下不妨坐观其变,先将并凉经营稳固。若有余力,则遣使往幽州,尤其是辽东。”
  “如何经营并凉?”
  “屯田殖谷,与民休息。重开商路,富国强兵。”
  刘协看向贾诩。
  贾诩点头表示赞同。“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臣附议。”
  刘协有些不高兴。“能详言否?”
  贾诩再次沉默,荀攸笑了笑,接过了话题。“陛下担心户口不足?”
  刘协不置可否。他的确担心户口不足,但一提户口不足,贾诩就要提徙凉入关,以凉州户口充实关中。他不是不想让贾诩如愿,但凉州户口本来就少,大量迁入关中,必然使凉州难以为继。
  “陛下,百姓趋利避害,去危赴安。当初离开关中、河东,就是因为战乱。如今关中、河东安定,而关东则大战将起,他们将何去何从,不是一目了然的事么?”
  刘协琢磨了片刻。“你是说,袁绍不能传檄而定?”
  “他的伪诏,难道比陛下的诏书还尊贵?”荀攸无声而笑。“况且臣听说,他如今已经不敢再动辄以诏书自诩了。未战而气衰,岂能长久?”


第三百八十三章 事有缓急
  得知袁绍不再肆无忌惮的以诏书行事,刘协还是有点欣慰的。
  这说明他的努力有了回报,袁绍感到了压力,不再觉得天下唾手可得。
  袁绍如此,其他人心向朝廷的可能性自然更大。不久的将来,不仅赵云这样的武人会来投军,读书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对后者不能期望太高。
  王莽篡位之前,也曾得到天下读书人的顶礼膜拜,宛如圣人再世。一旦发现王莽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些人立刻翻了脸。
  除了极少数愿意为理想牺牲的人之外,绝大多人读书还是受利益驱动。一旦利益落空,理想就是一文不值。
  人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心里想着利益,嘴里却高呼理想,以正义自居,未免虚伪。
  说起伪君子,刘协随即就想到了袁术,这个时代不多见的真小人。
  他记得袁术是在建安二年称帝的。严格来说,不是称帝,是称仲家。
  仲是行二,仲家就是自称老二。老大是谁,一直众说纷纭。
  但袁术心里没有了狼狈东归的朝廷是事实。
  如今他先在华阴击杀李傕,随即又在北疆大破鲜卑,袁术还敢目无朝廷,以仲家自居吗?
  “袁术如何反应?”
  “尚不可知。”荀攸笑了一声,带着些许不屑。“袁术纨绔子弟尔,不足为患。他麾下最能战的只有孙氏父子,如今孙策接受朝廷封拜,他强援已失,腹背受敌,无能为也。”
  刘协想了一会儿,又道:“袁术有可能称臣吗?”
  杨修心中一动,偷偷地打量了刘协一眼,欲言又止。
  荀攸眼神微闪。“陛下欲使袁术与袁绍相斗?”
  刘协嘴角抽了抽,眉心微蹙。“袁氏四世三公,亦曾是朝廷重臣。蒙董卓之难,亦属可悲。若袁术能够称臣,承继袁氏血脉,未尝不可。”
  他顿了顿,又道:“论嫡庶,袁术终究比袁绍合适些。”
  荀攸强忍着笑。
  这哪是体恤袁氏,这分明是拱火。天下人都知道袁术的优势只有嫡子而已,而他偏偏又非常重视这个,对天下人归袁绍耿耿于怀。
  有了朝廷撑腰,他还不拼了命的抽袁绍的脸?
  不得不说,这是分化袁氏,激化矛盾的一个好办法。
  “臣以为可行。”荀攸说道。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没有理由拒绝。
  更何况袁术的外甥杨修还在一旁,没有道理不给弘农杨氏一个面子。
  贾诩也表示赞成。这个办法惠而不费,却能为朝廷争取到不少时间。
  见贾诩、荀攸两人都点了头,杨修这才起身发言。“子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陛下此举,忘过记功,诚为明君之仁,必得关东百姓归心。”
  刘协笑笑。“既然诸君都赞同,那就追回一道诏书,命陈宫去一趟寿春。德祖,你不妨行书致意,使袁术知朕心意。”
  公私两条路,一定要让袁术知道,如果这事不成,不是朝廷赶尽杀绝,而是袁绍从中作梗。
  陈宫此次去冀州传诏,能否让袁绍罢兵,刘协不敢保证。但陈宫和袁绍见面,甚至交流一下情况,刘协还是有心理准备的。这道追回的诏书传到陈宫手里,就等于传到了袁绍耳中。
  袁绍会不会抢先下手,直接干掉袁术?
  总而言之,这兄弟俩想和好是不可能了。袁绍想统一关东,必须先打败袁术才行。
  杨修躬身领命。
  荀攸、贾诩不经意间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情有些复杂。
  天子这手段越来越高明了。不久的将来,或许就不需要他们出谋划策了。
  商量完了袁绍的事,刘协随即又说起了曹操的事。
  袁绍即将南下兖州,曹操的实力有限,恐怕不是袁绍的对手,在向朝廷称臣的同时,请求朝廷增援。不管从哪个方面说,朝廷都不能无动于衷,坐视袁绍击败曹操,全取兖州,兵指洛阳。
  商量了一番后,荀攸建议满足曹操的要求,给他军械和战马,让他有迎战袁绍的实力。
  朝廷也只有这些。
  考虑到曹操如今实际掌握的只有颍川、陈留几个郡,刘协决定,等曹昂等人到达朝廷,再拜夏侯惇或者夏侯渊为河南尹,将河南也纳入曹操的战区,让曹操有更大的空间。
  曹操多坚持一天,袁绍吞并关东的脚步就会慢一步。
  就像臧洪坚守东武阳,让袁绍寸步难行一样。
  总而言之,一定不能让袁绍过得舒心,走得顺利。
  最后,刘协决定给徐州牧刘备一道诏书,征他入朝。
  如果刘备肯来,自然皆大欢喜。如果刘备不肯来,他也算尽了力。
  以刘备的实力,他在徐州很难有所作为,不过是徐州大族的傀儡罢了。徐州大族想投降袁绍,刘备是拦不住的。
  ——
  谈完了正事,刘协留饭,最后又邀贾诩一起散步消食,连蔡琰、裴俊等人都没带。
  一见这形势,贾诩心中清楚,天子有非常之言要说。
  两人沿着河岸走了百十步,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将气氛调整到轻松的状态。
  “先生,我现在有两个想法,不知道哪一个更好。先生能否为我解忧?”
  “岂敢,臣愿竭尽所能,以呈愚见。”
  刘协抬起手臂,指了指东面。“一是向东,入幽州,巡代郡、上谷,临冀州。”又转身指向西面。“一是入凉州,巡视四郡,临益州。”
  贾诩沉吟片刻。“以臣私心,自然是向西好。凉州弃守之争百年,正因为世祖建都洛阳,对凉州关注不足。陛下亲临,对凉州的民心士气都能有所振奋。以公心论,则向东更好。袁绍不回豫州,而入冀州,正是效世祖当年倚重幽州突骑,不可不防。”
  “我闻幽州十郡皆有突骑,唯以渔阳、上谷为最,这又是为何?”
  贾诩愣了一下,思索半晌。“可能是两郡兼有耕牧之故吧。有耕无牧,则富而不强。有牧无耕,虽强不富。兼有耕牧,方能既有强兵,又有富室,能够供养一些人读书,修习兵法。毕竟像霍去病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常见,绝大部分人还是学而后知。”
  “正如凉州三明?”
  贾诩点了点头,又叹了一口气。“凉州和幽州不能比。毕竟早在商周之际,幽州的涿郡一带便是衣冠之地。凉州可是直到孝武时才染中原文明。在此之前,哪怕是秦人发迹之陇右,也都是蛮夷而已。”
  “即使从孝武时开始算,凉州入华夏亦有三百年了。”刘协转过身,看着贾诩。“先生不想在有生之年听到四郡子弟的朗朗读书声吗?”
  贾诩凝视了刘协片刻,躬身一拜,语带哽咽。
  “臣谨代河西四郡士庶,恭请陛下巡幸。”


第三百八十四章 长远规划
  在袁绍即将席卷关东之际,刘协提出巡幸凉州,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推广教育,发展文化。
  这种事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以十年为单位进行长期规划。
  他这么做,还是想稳住凉州,防止凉州再次成为不稳定因素。
  比如韩遂。
  上次大战,韩遂趁兴而来,败兴而归。除了白马铜的首级之外,几乎没什么提得上嘴的战功。
  即使有白马铜的首级,比起王服斩杀扶罗韩,马超斩杀楼曼、泄归泥的功劳,韩遂也相形见绌。
  在马腾入朝为卫尉,马超升任裨将军,实际接掌了马腾的征西将军职务后,韩遂虽然也官升一级,却显得很尴尬。
  他心里会怎么想,刘协不知道。但他不相信韩遂会心平气和,更不相信韩遂会幡然醒悟,三省吾身。韩遂大概率会将这个责任归咎于朝廷,归咎于其他人。
  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对韩遂这种九曲肥肠。不去凉州看一看,他终究不放心。
  万一袁绍派人和韩遂联络,策反韩遂,凉州再乱了,麻烦就大了。
  至于幽州,反正就那样了,不会再坏到哪儿去。
  除了对韩遂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