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偶尔客串女郎官武艺教官的吕布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急得上火,难得地和魏夫人取得了一致。夫妻联手,开启了鸡娃模式,天天监督吕小环读书。
  结果吕小环的读书没看到什么效果,吕布倒是将《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就连《春秋》都能朗朗上口,说话也拿腔捏调起来,动不动就拽两句文,让人刮目相看。


第三百九十八章 雪中送炭
  八月初,刘协到达北地灵洲。
  护羌校尉马超率千骑,到两河交汇之处迎接。
  君臣相见,父子重逢,马超心情激动。
  但是对马云禄想统兵的理想,马超很不以为然。
  他问了马云禄一个问题:实行军户制,夫妻共同从军,天子能和你一起征战吗?就算给你一个贵人的名份,大概也是长期分居。
  天子就是天子,他的战场不在草原,而是朝堂。
  除非你选择别的男子作为夫婿。
  你都十九了,再不嫁人就成老女人了,就算以后成了亲,想生孩子都会难产。
  马云禄很生气,却无法反驳。
  天子的确说过,统兵征战与入宫之间,她只能选一个。
  可是让她选择其他人,她又不甘心。
  见过了高山,谁又愿意屈就土丘?在天子面前,所有的男人都是俗物。
  马超更是俗物中的俗物。
  兄妹俩不欢而散,马云禄好几天都没搭理马超。
  马腾嘴上不说,心里也支持马超的意见。唉声叹气,后悔当初太纵容马云禄,如今无法收拾。
  马云禄心情极度郁闷,向天子告假,想脱离队伍,四处走走,散散心。
  刘协有一大堆事要处理,也没注意到马云禄情绪异常,随口便答应了。
  在马超的驻地之内,应该没人敢对马云禄不利。
  得到许可后,马云禄带着几个侍从,离开了队伍。
  马超不放心,安排庞德带着五十名骑兵随行保护,同时充当向导,领着马云禄去几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看看。
  对马超的安排,马腾很满意。半年不见,马超成熟多了,也稳重多了。
  在马超的陪同下,刘协巡视了灵洲。
  灵洲本是北地郡的辖区,近些年陆续被匈奴人、羌人占据,北地郡不得不内迁,连郡治都迁到了冯翊池阳,北地郡实质上已经沦为羌胡之地。
  白马铜被斩杀,休屠各胡群龙无首。有的逃入草原,加入鲜卑人的部落。有的留在本地,向汉人投降,成为编户。就连羌人都安分了很多,纷纷向马超表示臣服。
  天子来巡视,羌胡各部落的首领自然要赶来拜见。见天子如此年轻英武,而且身边还没有皇后、贵人陪伴,便有人动了心思。
  忽然之间,刘协就发现眼前迎驾的队伍中多了不少年轻女子,相貌出众者也不在少数,而且只要他多看两眼,那些女子便会媚眼乱飞,随后便有人来试探。
  刘协感慨不已。
  果然权力才是最好的蓝色小药丸。
  坐稳了皇位,还会缺女人吗?有的是人投怀送抱。
  刘协本不打算收——他清楚这些羌胡首领无事献殷勤,必然要有所回报——但贾诩却建议他酌情收一两人。一来这是各部落效忠的体现,二来天子不收,其他将领怎么敢收?
  如今夫妻共同随行的只有吕布、马腾等寥寥数人,其他将领大部分都是单身,也需要姬妾侍候。
  刘协觉得有理,收了两名最漂亮的年轻女子,封为美人。
  一个来自羌族,本名善古儿,汉名何姗。一个来自休屠各胡,本名阿修利,汉名胡休。
  美人原本不属六宫,属于宫女的编制。
  刘协的生母王荣生前便是美人,刘协继位后才追封为灵怀皇后。
  羌胡首领不懂这些,只知道女儿嫁给了天子,前程一片光明。就等着加官晋爵,富贵无限。
  他们不知道天子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随时可能断炊。
  就在刘协犯愁的时候,荀文倩赶到了灵洲,带来了一些河东刚织出来的新帛。
  这些新帛出自襄邑织工之手,质量上乘,纹饰精美。荀彧非常满意,挑选了一批充作御用,送到行在,正好解了刘协的燃眉之急。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刘协对荀文倩的到来也表示了足够的热情。
  凭心而论,荀文倩算不上国色,最多算中上。但她身上的书卷气、知性美只有蔡琰能与她相当,其他人都相形见绌。在见惯了英气的女子后,突然看到这样的人,不免让刘协眼前一亮。
  “令尊荀君安好?”
  荀文倩躬身致谢。“多谢陛下关怀,妾父很好。”她抿嘴一笑。“从未有过的好。”
  “是么?”刘协也忍不住笑了。
  他能想象得到荀彧会如何干劲十足,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王道的曙光。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君臣同心,同样能创造奇迹。
  他就是要将荀彧这样的人引向更高处,实现万众一心,再造大汉。
  “这都是蒙陛下信任所致。”荀文倩偷偷打量着天子,越看越欢喜。
  天子高大健壮,除了稍显稚嫩的面容之外,看不出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举手投足之间,自有君临天下的雍容气度,眼神中的自信更是令人心动,让人觉得他没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这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才有信任的基础。”刘协轻叩案上的清单,心中欢喜。
  虽然河东还在秋收之中,今年的收成还没有最终出炉,但是从荀彧送来的物资,从荀文倩的所见所闻,可以想见河东的工农并进的热闹景象。
  河东如此,关中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或许再过个把月,他就能收到关中送来的粮食。
  吃饭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只要没有外界的干扰,恢复起来并不难。只要一二十年,盛世就会如期而至。
  只是这样的和平太难得,他虽然暂时挡住了鲜卑人的入侵,却无法顾及关东的形势。
  刘协畅想了片刻,收回飞扬的心绪。“有关东的消息吗?”
  “有一些,只是不知真伪,其中可能有所偏差。”
  刘协点点头。“说来听听。”
  荀文倩舔了舔嘴唇,轻声说道:“大概是六月中,臧洪离开东武阳后,徐州牧刘备派遣的大将陈登到达东郡,与袁绍会面。六月底,七月初,徐州牧刘备向袁绍俯首称臣,被拜为左将军。”
  刘协眉梢轻扬,有些失望,却也并不意外。
  这个结果大致在他的猜测之中。刘备没什么选择,不管他接受不接受,徐州人都会支持袁绍,他不接受就只能和吕布一样离开徐州。
  吕布可以回并州,刘备却回不了幽州。
  吕布本来就没能控制徐州,没什么舍不得。刘备却已经做了徐州牧,让他再吐出来,自然没那么容易。
  “听人说,刘备的大将关羽对刘备此举极为反对,不辞而别。”
  “哦?”刘协大感意外。
  关羽离开了刘备?他会去哪儿?


第三百九十九章 执子之手,风雨同舟
  荀文倩静静地看着兀自出神的刘协,心中忐忑。
  她在乎的并不是刘备或者关羽,她在乎的是陈纪、陈群父子。
  虽说解除了婚约,还被陈群嘲讽了几句,但荀氏与陈氏的交情还在,陈寔当年提携荀爽的情义还在。刘备向袁绍称臣,陈纪、陈群父子在里面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大致也能猜得出来。
  不知不觉,荀氏便与陈氏便走到了对立面,多少有些伤感。
  过了一会儿,刘协收回思绪,又道:“还有其他的么?”
  “有消息说,袁术有意向陛下称臣进贡,欲进女为贵人。”
  刘协再次一愣。袁术不仅愿意称臣,还想送个女儿入宫?他倒是知道袁术有个女儿,后来入了孙权的后宫,只是一辈子没有生育。
  但他完全没想到袁术会有这样的想法。
  说来也怪,袁氏经营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想过送女儿入宫,让袁氏成为外戚,大权在握?以袁氏的地位,就算这女儿长得再丑,做皇后也是稳稳当当的,何至于让何进那样的屠夫成了大将军。
  刘协向荀文倩请教这个问题。
  荀文倩轻声说道:“妾愚钝,对袁氏知之甚少,不敢作答。”
  刘协转头看向蔡琰。
  荀文倩对袁氏知之甚少,蔡琰却应该有所了解。陈留蔡氏与汝南袁氏算是通家之好。
  蔡琰欠身道:“臣闻先父言,袁氏出于虞舜,为火德,有代汉之嫌。是以孝桓有密诏,不得以袁氏女充六宫。”
  刘协恍然,哑然失笑。
  看来袁术是觉得自己年轻,没学问,身边又没什么大臣,未必知道这件事,想暗渡陈仓,混水摸鱼。就像他把“代汉者,当途高”这句谶语当成天命一样。
  唉,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令尊有没有说,朕当如何应对袁术此举?”
  荀文倩摇摇头。“妾父说,这只是传言,陛下有所了解即可,不必过于当真。以当前形势而言,陛下自有皇后,就算袁术女入宫,也未必能危及大汉。若能因此安抚袁术,使其与曹操、孙策合兵,拒袁绍于中原,对朝廷也是有益的。”
  刘协微微颌首,没有再说什么。
  既然荀彧都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他就更不在乎了。五德始终说就是人编出来的,不必当真。
  荀文倩随即又说起一件事,臧洪给荀彧写了一封信。他对天子提倡《孟子》虽有意见,却也不至于担心,可是天子言语之间对圣贤的不以为然,却让臧洪非常不安,特意写信给荀彧。
  荀彧之前不知道这件事,希望荀文倩能当面问一问,搞清楚天子的态度究竟是什么,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听完这个问题,刘协忽然意识到,荀文倩这时赶到行在来,恐怕不是偶然。
  她到河东已经有几个月了,一直没有动身,现在突然昼夜兼程赶来,可能和臧洪的这封信有关。
  对圣贤的态度,关系到王道的本质,和荀彧的理想息息相关。
  简而言之,荀彧紧张了。
  刘协没有立刻回答荀文倩,思索了片刻后,问道:“你的经学造诣如何?”
  “妾粗通文墨,不通经。”
  “那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讲……故事?”荀文倩愣住了,求助地看向蔡琰。
  蔡琰也不知道刘协想干什么,但她在刘协身边比较久,适应了刘协的跳跃性思维,并不惊讶,示意荀文倩稍安勿躁,听着便是。
  刘协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很久很久以前,太行山中有一个少年。他家世代住在山里,每天睁开眼睛,四面都是山。他很想看看山的外面是什么,却不知道哪里有路,又该怎么走。”
  蔡琰明白了刘协的意思,嘴角不由自主的上挑。
  荀文倩也有些明白了,这个少年应该就是天子自己。
  “村里有一个老人,活了几十年,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穷尽一生之力,画了一幅地图,将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写在上面,巨细靡遗。”刘协顿了顿,又道:“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村子。”
  荀文倩的嘴角翘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得知少年想出山,他非常高兴,带来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要送给少年,当作指导。你说,少年应该接受他的指导吗?”
  荀文倩欠身说道:“虽说老人没有出过山,但他的经验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毕竟山外的路也是路,与村里的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若能推而广之,总比一无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