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已经听贾诩说过与韩遂相见的事,对韩遂要见阎行一点也不意外,当即便应允了。
  阎行告辞前,问了一句,韩遂如果问起朝廷的事,臣该如何回复?
  刘协满意地打量着阎行,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治兵用阴谋,不密则败。治国用阳谋,无不可对人言。镇西大将军虽是军职,却是朝廷重臣,西陲砥柱。他对朝廷的政策了解越多,顾虑越少,凉州也就越稳定。
  阎行心领神会,告辞而去。
  与韩文英一起回到镇西大将军府,见了韩遂,翁婿相谈甚欢。韩遂开始还很小心,试探地询问天子新政。阎行却很坦然,将天子在西河的所作所为一一道来,详加解说。
  韩遂听得很认真,越听越有兴趣。
  贾诩说要用二十万并凉铁骑冲垮袁绍以及关东时,他还有些不太相信。毕竟并凉户口有限,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户,未必能凑出二十万铁骑,最多只能当作一句豪言。
  可是听了阎行的解释,他意识到贾诩并不是在开玩笑,天子很可能真是这么想的。
  天子一方面在招募关东百姓,一方面在教化蛮夷。前者解决的是财政,关东百姓善生产,能带来纺织、造纸等技术,增加朝廷的收入。后者则可以提供充足的武力,蛮夷上马为兵,天生就是骑兵。
  给天子五到十年时间,二十万铁骑根本不是问题。
  其实算上蛮夷的话,现在也能凑出二十万铁骑。天子之所以不行,应该是既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又担心蛮夷不受约束,军纪败坏,为祸中原。
  毕竟天子击败袁绍是想中兴大汉,不是抢了就跑。如果这二十万铁骑还像当年的董卓一样,在洛阳烧杀抢掠,绝不是天子希望的结果。
  从这一点来看,天子要比董卓强太多了。他不仅能拥大的武力,更要将这强大的武力牢牢的控制住,不至于失控。
  女子从军应该就是方案之一。
  让女子从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并凉人口不足的弱点。比起逐水草而居的蛮夷,成为编户的汉人百姓自然更易于控制。天子再加以教化,战斗力未必就不如蛮夷。
  对并凉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比起柔弱的关东女子,并凉女子无疑更适合从军。
  想通了这一点,韩遂改变了之前的态度,支持韩少英加入女骑,并且允诺亲自出面,劝部下诸将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陈腐观念,不要阻拦家中的女子参选。
  韩遂只提了一个要求:好好训练,早点与马云禄比肩,至少不能落后于吕小环。
  韩文英兴致勃勃,满口答应。
  能与阎行朝夕相伴,她对自己很有信心。
  阎行随即又道,天子这次来凉州,有两件事最为重要。一是考察湟中商道,一是平定枹罕的叛乱。湟中商道关系到利益,枹罕的叛乱关系到名声,这两件事都刻不容缓,必须解决。
  韩遂立刻动了心思。
  枹罕就在他的辖区之内,宋建也是他的老朋友。宋建在枹罕称王,他是知道的,只是没在意。说得难听些,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没人当真。
  可是天子当了真,不远千里的跑来平叛。他如果不主动一些,等宋建被天子灭了,他可没法解释之前为什么不平叛。可若是他主动请缨,灭了宋建,天子不能不赏,接下来的湟中商道也可能成为他的生财之道。


第四百一十五章 声名远播
  镇西大将军韩遂上书天子,近闻枹罕有人称王,割据一方,臣请求出征,扫平叛臣。
  枹罕就在大河上游,所以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离金城并不远。韩遂身为镇西大将军,自然早就知道,但他故意说近闻,自然是掩饰之前的不作为。
  刘协没有计较他,下诏许可,并决定随韩遂出征,临阵观摩镇西大将军的用兵之道。
  韩遂正中下怀。
  能名正言顺地在天子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韩遂随即发出命令,召集各部,先检阅人马,再出征枹罕。
  韩遂的实际控制地域就是金城郡,但是有天子诏书加持,他将命令发到了名义的辖区全境,附近的陇西、汉阳也都包括在内。
  召集这么多人马并非易事,粮草、辎重的准备就是一件不小的负担。各部之间难免有矛盾,如何让他们听从命令,不在天子面前打起来,也考验着韩遂这个镇西大将军的威信和能力。
  韩遂想展示,刘协也想看看,双方一拍即合。
  在等待大军集结的时候,刘协相对清闲,除了接见陆续到达的各部将领、官员之外,就是在贾诩、阎行等人的陪同下,游览附近的山水,顺便短距离的考察被称为青海道的湟中道。
  金城位于大河南岸,沿大河上溯不远,有几条水流注入大河,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就是湟水。
  沿湟水向西,可以一直走到西海(青海湖),再从西海西行约二千里,便可到达西域。
  这条商路很早就存在,但是路不太好走,条件不如河西走廊。在河西四郡开设之后,绝大部分商人就取道祁连山以北,走河西,不再走湟中。
  尽管如此,湟中道仍是湟水流域的各族百姓与凉州内地交换物资的必经之路,只是往来的物资有限,油水没有河西道那么丰厚。
  刘协有意加强贸易来往,不仅韩遂表示欢迎,湟水河谷中的各部落更是热情倍至,每天都有人来打听消息。刘协不嫌烦,只要有时间,他就尽可能的接见每一个人。
  与这些部落首领相见,除了谈生意,了解他们的需求,也是宣传自己理念的一个好机会。
  不知不觉间,他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纪,为了开拓市场,深入边远地区。或者像那些扶贫干部,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脱离贫困,不辞劳苦的奔波。
  业务能不能谈成且不说,至少他的态度是诚恳的,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尊重。
  没过多久,天子少年有为的名声就传播了出去,人人传诵。
  有如此天子,大汉必能中兴的观点也不知不觉的成了主流舆论。
  麻烦也是有的,想联姻的人络绎不绝,到附近偷偷观看,看天子长相的女子也越来越多,无形中增加了虎贲、羽林的工作负担。
  马云禄指挥的女骑士也正式承担起了保护荀贵人的职责。
  这时,荀文倩为刘协出了一个主意。
  陛下不好色,对汉羌美女拒而不纳,这当然是好事,却也不能因此冷了汉羌百姓的心。可以让将士们与他们进行联姻,既能解决将士们的个人问题,也能拉近这些人与朝廷的联系。
  如果其中有人符合女骑士的条件,也是扩充女骑士的好机会。
  刘协觉得有道理,便颁下诏书,定期召开大规模的相亲集会,凡中军中单身的将士,不论男女,都可以去相亲。遇到合适的对象后,经过审核,便可成亲。成亲之后,可以夫妻随军,也可以选择退役,就地定居,各随其便。
  诏书看起来很平等,其实一点也不平等。
  首先是军中男子多,女子少。如果成亲,自然是大量的本地女子嫁给军中将士。天子亲军,待遇丰厚,有几个愿意留下来放羊?就算他们自己肯,嫁给他们的女子也未必肯。随军不香吗?
  其次是将士们了解天子的新政,知道女骑士的待遇也不差。一个人挣俸禄,当然不如两个人一起拿薪水。所以挑人的时候,他们本能的会挑选适合加入女军的汉羌女子。夫妻从军,享受着军户的待遇,却不需要承担军户的约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诏书一出,金城就沸腾了,无数年轻男女打扮起来,憧憬着找到理想的另一半。更有不少女子抓紧时间苦练武艺,希望能像马云禄、韩少英一样成为女骑士。
  ——
  荀文倩端坐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两个应征的女骑士策马弯弓,接连射中草人,不禁鼓掌喝彩。
  “凉州女子,不让须眉。”
  侍立在一旁的韩文英得意地扬扬眉。“贵人过奖。各有所长罢了,关东女子的文采也是我们凉州女子比不上的。”
  “读书不难,你若想读,请蔡令史教你便是。习武却不易,你看我这样的,就算学一辈子,怕是也拉不得弓,射不得箭。赵蛾那样的奇女子只会在凉州出现,将来的女将军大概也都是凉州人。”
  韩文英哈哈一笑,胸脯挺得更高。
  荀文倩自惭形秽。论身材,凉州女子更为健美,窈窕有致。
  一名女骑士按刀上了台,躬身施礼。“贵人,有人求见。”说着,双手递上一片竹简。
  荀文倩很诧异,谁会求见她?她接过竹简一看,更加惊讶。
  这是一件名刺,上面写着“汉阳王异,问起居,字文秀。”
  拜谒时递上名刺是士人之间的礼节,一个女子也准备了名刺,而且看起来不像是临时准备的,不由得荀文倩不高看一眼。
  她起身走到台边,低头一看,见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台下,见她看下去,欠身行礼,颇为周全。看她身材,虽然高挑,却也不算健壮,身上也没带兵器,不像是来投军应试的。
  “请她上来。”
  女骑士下去,传达了荀文倩的话,王异很快就走了上来,再次行礼。
  荀文倩将王异引到席中就坐,指着名刺笑道:“你是特意来见我的?”
  王异含笑指头。“我早就听过贵人的名字,这次随父前来见驾,便想求见贵人,故而准备了名刺,以尽礼节。”
  “你父亲是……”
  “家父王唯是汉阳郡丞,三个月前曾去河东述职,见过令尊荀尹。我随家父前往,开拓眼界,有缘参观了文秀纸坊,我的字便是这么来的。当时听坊主提起贵人,我便想着有机会一定要拜见贵人。”


第四百一十六章 袁术报捷
  荀文倩知道文秀纸坊,这名字还是她帮唐姬起的。
  唐姬做事干练,见河东的纸坊越来越多,担心会有恶性竞争,影响收益。她写信给荀文倩,让荀文倩伺机进言,想请天子下诏,限定河东纸坊的数量。
     ……竒@ 書#網¥q Ι & &δ u& # ω ā Ν g &。 ℃ ǒ M……
  但荀文倩觉得,因为这一点小事打扰天子,实在不值得。
  况且唐姬的纸坊建立最早,有大量的固定客户,并不需要担心竞争。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就不愁收益。难道还有人敢收了你的货,不给钱?
  相比之下,唐姬需要的倒是打出品牌名声,让更多的人知道,别与其他的纸坊混淆。
  所以,她建议唐姬改名,别叫河东纸坊了,起一个专有的名字。
  这个名字,她倒是请示了刘协,还请蔡琰题了字,现在应该就挂在纸坊的大门上。
  蔡琰是女令史,又是大儒蔡邕的女儿,她的书法丝毫不逊于其父,相信唐姬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宣传机会。王异给自己起字文秀,大概也是因为那块匾额。
  荀文倩很欣赏王异,问起了她的来意。
  王异刚从河东回来,收到镇西大将军集结大军的命令,知道天子、贵人在金城,便跟着来了。
  她离开河东时,收到的最新消息是袁绍回乡祭祖,然后被袁术挑衅了,准备亲征淮南。
  “关东激战正酣,天子却着意于宋建,是不是本末倒置了?”王异直言不讳。
  荀文倩笑着摇摇头。“后宫不可干政,这是汉家制度。你问我这样的事,可是问错人了。”
  王异笑笑。“我听说,你不仅是天子身边的贵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