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说道:“阎忠出自天水四姓之一的阎氏,可惜生不逢时。”
  “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汉阳太守既是肥缺,又是人人争夺的要职,非长袖善舞之辈,不能从容。”
  “臣倒是觉得,长袖善舞,个人固然从容,却非朝廷之福。如此要地,还是掌握在朝廷手中为好。当选忠贞威猛之人为刺史、太守,使他人莫生觊觎之心。”
  刘协同意贾诩的观点。
  金旋固然忠于朝廷,但他遇到困难就辞职,这显然不符合朝廷的期望。至于现任凉州牧韦端,也是个有名声而无实干的人,被镇西大将军韩遂压得喘不过气来。身为凉州牧,却没什么存在感。
  金旋主动辞职,可能就和韦端的无能有关。他们都是京兆人,又同城理政,天然就是一派。韦端扛不住韩遂的压力,金旋就难做了。
  “韦端来了吗?”
  “应该还没到。”
  “传诏,让他尽快赶过来。”刘协轻叩手指,眉心微蹙。“躲就能躲得掉么,真是天真。”
  他想了一会,又道:“朕当以卧虎治之。传诏汉中,征张则入朝。”


第四百二十章 初来乍到
  贾诩笑笑。“陛下,只怕卧虎老矣,不能再起,反不如乳虎有冲劲。”
  刘协反问道:“比如?”
  “侍中杨修,父子皆为忠贞之臣。修入仕即为陛下近臣,深谙陛下新政之妙。少年热血,不辞劳苦,德才兼备,只是欠缺历练。陛下何不外放一方,以试其能?”
  刘协略一琢磨,便觉得贾诩说得有理。
  用张则,不如用杨修。
  张则是能臣,但他入仕多年,习气已成,而且对他这个少主似乎并不感冒。之前准备召他去北疆,他就没有接受任命。是什么原因,也不肯说。就算屈尊到汉阳任太守,也未必能如他心意。
  杨修则不同,他既有四世三公的身家为背景,又有天子近臣的经历,不惧任何人。他入仕之初就是近臣,也正是他刚来到这个时代不久,可以说,杨修是受他影响最深的那一个,也是领悟得最快的那一个。
  杨修还有一个优势:他与马腾、马超父子关系非常好。而陇西、汉阳之前就是马腾的势力范围。马腾入朝,马超驻北地,韩遂才有机会将手伸入陇西、汉阳,而且尚未成功。
  由杨修出任汉阳太守,既是对杨修的锻炼和奖赏,也是朝廷控制凉州的第一步。
  贾诩提出这样的建议,可能也是出于对韩遂的所作所为不满,不希望凉州的前程毁在韩遂的手中。
  刘协说道:“兹体事大,还是和镇西大将军商量一下再定比较好。”
  贾诩会心而笑。
  天子的手段越来越纯熟了,明明已经有了主意,却表示要与韩遂商量之后再示,展示了足够的尊重。
  汉阳本就不是韩遂的势力范围。凉州牧韦端不肯配合,汉阳太守金旋宁愿辞职,也不肯向韩遂低头,韩遂已经碰了壁。天子给他台阶,他再不顺坡而下,那就是自取其辱了。
  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撕破脸,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君主。
  ——
  杨修走到大帐门口,咳嗽了一声:“有人吗?杨修来也。”
  “德祖?”随着一声惊呼,帐门掀开,一个年轻女子走了出来,正是袁术长女袁权。紧接着,一个年轻男子也走出大帐,打量了杨修一眼,躬身而拜。
  “江夏黄猗,见过侍中。”
  “原来是姊夫,失礼失礼。”杨修拱手还礼。“一路辛苦,吃得还习惯吧?”
  “习惯,习惯。”黄猗满脸堆笑。“尤其是那奶茶,最是可口。”
  杨修大笑,随即转向年轻女子。“姊姊,你还好吧?”
  年轻女子白了杨修一眼,转身入帐。“进来说话吧。”
  杨修与黄猗谦让了一番,举步入帐。帐中端着一个少女,正是袁术的小女儿袁衡。她神情疲惫,见杨修进帐,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行了一礼。
  “阿兄好。”
  “阿衡,是不是太累了?”
  “嗯,有点。”袁衡无力地点点头。“我们先去了北地,到了北地才知道天子来了金城,绕了一大圈。”
  “这是我的失误,我本该通知你们的。”杨修惭愧地说道。
  “天子走得,我们有什么走不得的。”袁权语气淡淡。“阿衡,你不再待字闺中,可以娇生惯养,衣食无忧。你很快就要成为天子宫里的贵人,天子能吃的苦,你就必须吃,哪怕是和着眼泪也要咽下去。”
  袁衡低低地应了一声,头垂得更低,神情委屈。
  杨修见了,打了个哈哈。“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我们,阿舅刚刚送来了捷报,他击退了袁绍的进攻。”
  “是么?”黄猗、袁衡喜出望外,袁权却皱起了眉头。“德祖,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了阿舅的报捷文书。”
  袁权没有再说什么,请杨修入座。
  杨修转头看看四周。“行在的条件有限,你们将就一下。差什么东西,跟我说,我想办法给你们配齐。还有,你们是坐车来的吗?”
  “是的。”
  “尽快适应骑马。西凉多山,坐车不如骑马方便。其实骑马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难,现在有马镫助力,很容易的。我给你们挑几匹温顺的,骑两天就习惯了。”
  黄猗面露难色,刚要说话,袁权便说道:“那就有劳德祖了。不过帐中物品毋须你操心,我们能习惯。比起一路上的奔波,能安定下来已经不错了。”
  杨修笑了。“阿舅让姊姊跟着来,是最英明的决定。阿衡,你不用怕,天子是个极好的夫君,你很快就会知道的。有姊姊和我在,也没人敢欺负你。”
  袁衡连连点头,脸色总算恢复了些。
  杨修又转向黄猗。“姊夫之前做过什么官?”
  黄猗不安地看向袁权。袁权淡淡地说道:“他刚刚弱冠便与我成亲,成亲之后就跟着我阿翁四处奔波,没个安生的时候,哪里顾得上出仕。这次入朝,也是希望姑父和德祖能帮帮忙,提携他一番。”
  “姊姊说笑了,自家人,何必这么客气。”杨修笑道。“不过你们来得正好,天子求贤若渴,只要肯吃苦,总能找到自己的机会。不仅是姊夫,姊姊也是。”
  “我?”袁权很惊讶。
  “姊姊不自信么?”帐外响起一声轻笑。“姊姊远道而来,琰迎接来迟,还请姊姊恕罪。”
  袁权愣了一下,随即起身。“是昭姬吗?”
  “是我。”帐门掀开,头戴小冠,身穿窄袖官服,脚登高筒皮靴的蔡琰走了进来,拱手施礼。“见过姊姊,这位便是姊夫吧?”
  黄猗连忙行礼,报上姓名,与蔡琰寒喧了几句。他的族父黄琬与蔡邕是同僚,他和蔡琰也算是旧相识,在洛阳里见过面。
  袁权将蔡琰拉到身边,上下打量了一番,不由得笑道:“昭姬,没想到你穿上这身官服还真是好看。”
  “姊姊穿上,会比我更好看。”蔡琰挨着袁权坐下,又向袁衡行礼,上下打量了一番后,怜惜地说道:“这几个月辛苦你了,脸都瘦了一圈。”
  袁衡神情乖巧。“姊姊随君伴驾,政务繁忙,比我更辛苦。”
  蔡琰微微一笑,转头看向袁权。“如何,有没有兴趣与我做同僚?以姊姊的见识,绝不止记录文书这么简单。”
  袁权诧异地看着蔡琰。“你们是说真的么?会不会引人猜忌?”
  “有什么好猜忌的?”杨修扬扬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若有心,好好准备一番,我与昭姬做你的引荐人,必能成功。将来你们夫妻二人同朝为官,日常见面也方便些。”
  袁权与黄猗交换了一个眼神,欣然答应。


第四百二十一章 他乡遇故知
  杨修与蔡琰的到来,让刚刚到达行在的袁氏姊妹感受了一丝亲情的温暖,连日来的奔波和不安化解了不少。
  正说着闲话,荀文倩也来了,带着几个女侍,带着一大堆日用品。
  见杨修与蔡琰也在,荀文倩笑道:“我知道你们会来,只是没想到你们会来得这么快。要是不嫌弃的话,一起到我帐里吧,我略备酒食,为袁贵人接风,请你们作陪。”
  杨修连忙说道:“贵人言重了。他们是我的亲戚,理当我来作东。”
  “这就拉上关系了?”荀文倩掩唇笑道:“你们是内亲不假,可是贵人入宫,与我便是一家人,说不得还要住在一个帐篷里,还不如你亲?”
  杨修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闭嘴。
  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都是四世三公的世族,他的身份更为特殊,身兼杨氏、袁氏血脉,羡慕的人固然多,嫉妒的人也不少。只是天子信任他,没人敢挂在嘴上。如果他刻意张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也许没什么好担心的,但袁氏姊妹刚到,未必能承受这样的压力。
  袁权含笑说道:“多谢贵人,只是舍妹尚未入宫,能不能有侍候天子的福份尚未可知,现在就与贵人以姊妹相称,恐怕不太合适。昭姬出任令史,是我女子的荣耀,我早就想请她一聚。只是时机不凑巧,一直未能成行。今天既然见到了,就由我来请她,贵人若不嫌弃,一并请过来喝两杯,为舍妹说说这宫里的规矩,也好有个准备。”
  荀文倩还没说话,杨修便起身道:“那我去安排一下,找点好酒来。还真是巧了,我昨天刚在集市上买了一罐羌人酿的女儿酒,与我汉人的酒风味不同,极是甘美,值得一品。姊夫,你随我来。”
  蔡琰也说道:“我那儿也有一罐西域来的葡萄酒,本来还舍不得送人。既是姊姊请我,我便拿出来做贺礼,顺便喝半罐回去,也不吃亏。”
  荀文倩忍俊不禁。“令史,你这也太奸滑了。行了,既然你们都这么慷慨,我就不和你们争了。今天就叨扰袁姊姊的,下次我来请,不许再争。”
  袁权躬身施礼。“贵人盛情,感激不尽。”
  杨修招呼着黄猗出帐,蔡琰也命人去帐中取酒,大帐里只剩下几个年纪相当的女子,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
  出了帐,走出大营,迎面走来的人纷纷与杨修见礼。既有官员,也有普通士卒,甚至还有髡头的羌胡。有的还停下来,与杨修攀谈几句,恭敬中不失亲近。
  黄猗看在眼里,羡慕不已。“德祖,你可真是少年得志啊,就算令尊在这个年纪,也没这样的成就吧。”
  杨修想起了入仕之初的境遇,也心生感慨。若非当时咬紧牙关,扛住了天子的考验,又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得意呢。
  “黄兄,你也比我大不了几岁,未来可期。只是宝刀须百炼,美玉须琢磨,你能不能沉下心来,经历一番从里到外的磨炼,说实话,我多少是有些怀疑的。”
  黄猗笑道:“德祖,江夏黄氏虽是高门,比起弘农杨氏来,终究还是逊色很多。你能受得,我便受不得?还是说,在你的眼中,我也是一个只能空谈,不能做事的清谈客?”
  杨修转头看着黄猗,微微一笑。“试试?”
  “试试就试试。”
  “行,从明天开始,每天黎明即起,练骑射和刀矛。不用多,射一百箭,砍一百刀,刺一百矛即可。在并凉为官,没点武艺傍身可不行。”
  黄猗笑道:“这有何难?”
  “这的确不难,可是能坚持下来的人,屈指可数。”杨修说道:“你若能坚持三个月,我便保荐你入仕。三年之内,若不能为六百石,我向你负荆请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