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道天下-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喜不由得想起了巡边的天子,心里涌起莫名的苦涩。
冒着生命危险,追随天子,四处奔波,最后却被冷落闲置,值得吗?
这还是我们想要的大汉吗?年轻轻轻,就一意孤行,视三公九卿如无物。将来就算中兴了,只怕也是一独夫。
张喜很想和荀彧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可是荀彧刚才的表现让他很失望,自知话不投机,说了无益,只能藏在心里,独自品味。
一路无言,没有进安邑城,却在曾经的卫氏庄园停下。经过一番修整,这里已经成为天子行宫。虽然天子一直没有来,从太原归来的公卿却被安置在这里。
张喜下了车,看着修整一新的屋舍,一声叹息。
赵温也下了车,缓缓走了过来,笑道:“文若,看来张公对你的成绩不太满意啊。”
荀彧含笑说道:“正当请二公指教。”
张喜转头瞪了赵温一眼。“你休要混说,我何时对他不满了?”
“那你叹什么气?”赵温嘿嘿笑道。
张喜转头看着空空的行宫,又是一声叹息。“子柔,你说,天子会在这座行宫里住几天?我担心,这里最后只是三公养老之处啊。”
赵温看看四周。“这里有山有水,又是三代龙兴之地,古迹甚多。能在这里养老,春秋出游,冬夏读书,坐看大汉中兴,太平将至,也是一件乐事。”
张喜打了个寒战,不再理赵温,甩甩袖子,走了。
荀彧示意荀恽引张喜去住处,转身对赵温说道:“司徒真作如是想?”
赵温笑眯眯地看着荀彧。“文若,你别理他。这一路走来,我烦死他了。”
荀彧转了转眼珠。“那司徒为何不留在太原主持政务?是有什么担心么?”
赵温指指荀彧,哈哈大笑。“小子,我担心什么?担心你和张喜串通么,你看看他那副模样,和谁能串通到一起去?不是我和杨公不愿理他,实在是他不可理喻。年纪越大,脾气越差,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想教训两句。”
赵温扬扬手。“走吧,带我去看看住处。你有没有给我安排一个偏僻点的地方?我可不想一出门就看见他。”
荀彧转身,领着赵温去临时的司徒府。“赵公,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诸公有所批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敢有怨言。”
赵温转头看看荀彧,无声地笑笑,却不说话。
两人并肩走了一阵,来到司徒府前。有人开了门,赵温走了进去,转头四顾,点头表示满意。
虽然没有什么豪华的建筑,和洛阳城里的司徒府没法比,却胜在清爽、整洁。
“赵公,河东虽安定,却仅能温饱。这里的条件也不够,还请赵公见谅。”
赵温摇摇手。“文若,天子巡边,比这更艰苦。”
“是啊,天子巡边,转眼便是期年,也不知何时还朝。”
“凉州平定,天子还没有还朝的计划?”
“没听说,看样子,可能还要在凉州滞留一段时间。”荀彧顿了顿,又道:“或许会去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赵温一惊,脸上的笑容散去,花白的眉头也皱了起来。“确定吗?”
荀彧摇摇头。“只是猜测。天子在金城时,花了不少时间了解羌中道。此次征讨宋建,各部落首领有功,通商路便是赏赐之一。羌中道如此,河西道想来也不会落下。此外,我听说大司农在关中种桑养蚕,大起织坊,应该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吧。”
赵温思索良久,微微颌首。“养士,屯田,兴工,通商,天子自有章程。其源虽浅,其流必洪。”
荀彧惊讶地看了一眼赵温。
赵温眉梢轻挑。“怎么,你觉得我也老了,领悟不了天子的思路?”
荀彧连忙拱手陪礼。“岂敢,岂敢。听赵公一言,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你啊……”赵温拍拍荀彧的肩膀,自顾登堂。“你不必陪我了,赶紧回去吧,我也休息休息。”
“赵公,你且休息,晚上为你们接风。”
赵温嗯了一声,甩甩袖子,示意荀彧自便。
荀彧在堂下再拜,出了门,正看到荀恽牵着马赶来。一见面,荀恽就撇了撇嘴,很郁闷的说道:“阿翁,张公脾气好大。他们回来作甚,还不如留在太原呢……”
“住口。”荀彧喝斥了一声,接过马缰,踩蹬上马。“你留在这里,安排晚宴,不必跟我回城。”
“阿翁……”荀恽还想争辩,荀彧却不理他,马鞭轻甩,急驰而去。
荀恽很无奈,呆立了半晌。他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该留在河东,索性跟着天子巡边算了。听妹妹文倩说,这一次随天子巡边虽然辛苦,却也眼界大开。
不过这也只能想想,他不可能真的丢下荀彧。河东事务本来就多,现在又多了司徒、司空二公要应对,他这个做儿子的不分忧,还能指望谁。
——
荀彧回到安邑城,跳下马,将缰绳扔给侍从,快步进了门。前庭坐了不少人,见荀彧进来,纷纷起身行礼。荀彧脚步不停,只是颌首致意,快步进了中庭。一进门,就看到刘巴在堂上,和几个掾吏正在争论什么。
“说什么呢?”荀彧两步并作一步,来到堂上。
“刘君想将开荒种桑的奖赏加倍。”满脸是汗的郡主簿任崇迎了上来,眼神无助。
荀彧从郡主簿手中接过文书,示意刘巴跟着来。刘巴拍拍任崇的肩膀。“你啊,也就这样了。大好机会摆在面前都抓不住,还想什么公卿之位?”
任崇苦笑道:“公卿之位岂是我敢奢望的,能为河东郡吏,我已经很满足了。”
“安心为燕雀也是好事。”刘巴哈哈一笑,跟着荀彧进了东侧的书房,顺手掩上门。
任崇摇摇头,抹了一下额头的汗珠,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抬头看了一眼屋檐下的燕巢,想着南飞的燕子也该归巢了,心中便升起一丝暖意。
荀彧脱了外衣,挂在一旁的衣架上。“为什么要加倍?你明明知道财用不足。”
“正因为财用不足,才要加快垦荒种桑,要不然生意就被别人抢走了。”刘巴说道:“开荒的奖赏付给百姓,肉烂在锅里。抢来的生意却是自己的……”
荀彧眉头紧皱。“子初,你不能只看着安邑,甚至不能只看着河东。天下都是大汉疆域,哪有别人、自己?”
“那关东的赋税何时能解送到朝廷?”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望西北
荀彧和刘巴几乎天天见面,倒也习惯了刘巴的傲气,并不介意,示意刘巴坐下说。
刘巴的想法也很简单。
天子巡边,湟中道的复通已成定局,河西道的复道也是迟早的事。河东的桑田虽然多,但荒废了好几年,大部分桑树都已经不能用了。现在抓紧时间重新种桑,明年就能赶得上春蚕,秋天就有收获。
能不能抢在夏天之前完成,就多一年的收成,还能抢占商机。
为了这些,多付一些报酬也是值的。那些钱给了百姓,大部分还在河东消费,流出去的可能性极低。相反,如果商机被关东人抢走了,却再也不可能回流到朝廷来,形同资敌。
有一个问题是荀彧必须面对的。即使经过多年战乱,关东的人口损失很大,依然是关西的数倍,能够从事工商的人口更是关西的几十倍。
毕竟吃饭是第一位的,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养得起工匠、商人。
在如此悬殊的人口基数下,公平竞争的话,关西绝不是关东的对手。如果能将关东百姓吸引到关西来,对百姓好一点也是值得的。
对绝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并不在乎是刘氏江山还是袁氏江山,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活得更好。
如何证明大汉天命不绝?让朝廷治下的百姓活得更好。
荀彧手指轻叩案几,沉吟不语。
刘巴的想法很大胆,也有道理。但这不是河东一郡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朝廷治下的州郡同时推行才可以。否则不仅关东的百姓会流向河东,朝廷治下的其他州郡百姓也会流向河东,势必引起其他人的不满,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刘巴很不以为然。天子与你有王道之约,就要是让你放手施为。你瞻前顾后的考虑那么多,岂不让天子失望?你不事先做出成绩来,天子怎么在其他州郡推行?
荀彧不理刘巴,转身说起了赵温、张喜。
刘巴胆子太大,甚至有些肆无忌惮。作为安邑令,刘巴可以这么干。可是作为天子托以重任的河东尹,他荀彧不能不考虑周全。
听完了荀彧迎接赵温、张喜的经过,刘巴哼了一声:“司空太守旧了,还不如周忠。依我看,也该让他去山东转一圈才行。”
荀彧心中微动。“子初,你说益州如今会是什么反应?”
刘巴笑笑。“益州是什么反应,看看司徒的反应就知道了。我估计啊,司徒心情这么好,很可能是在筹备益州重归朝廷的事。只不过益州人坐井观天,未必能理解如今的形势,说不定还想苟安几年。”
“如果请天子下诏,派司空安抚荆州、益州呢?”
刘巴想了想。“就算不成,也能清静几天。”
两人相视而笑。
——
武威,姑臧。
段颎墓前,众人肃立,神情庄重。
刘协双手拢在袖中,看着修葺一新的段颎墓,看着新刻的碑铭,嘴角露出一丝浅笑。
一篇祭文,一块碑,就将半数凉州人牢牢的绑在了朝廷的战车上。
段氏族人感激莫名,就连远在上党的前将军段煨都派人赶了回来,参与这次盛会,见证武威段氏的高光时刻。
贾诩虽然不是段颎的外甥,却做到了段颎外甥做不到的事,俨然已经成了凉州士子的代表,风头盖过了韩遂。看看他身后那两百名从军中简拔出的凉州士子就知道,改变正在悄悄的发生。
刘协微微欠身,向段颎的在天之灵拜了一拜。
“段公,是朝廷负公,公不负朝廷。”
一旁的贾诩听得清楚,潸然泪下。
身为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能说出这样的话,诚意天地可鉴。
那些曾随段颎征战四方的汉羌首领听得清楚,也不禁心生感慨。谁也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亲眼看到这样的场面。
天子承认了段颎的功劳,也就承认了他们的功劳。虽然他们不像段颎那样不负朝廷,参与了叛乱,但有了这句话,就算天子要惩罚他们的罪过,他们的心理也平衡了。
赏功罚过,天经地义。
大功微赏,小过重罚,才是凉州人长期以来愤愤不平的原因所在。
但那不是天子的错,而是关东人的错。是他们刻意针对关西人,针对凉州人,压制凉州人在朝廷上的声音。如今他们连天子也要反对,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协转身,和段颎的儿子段权聊了几句,得知他如今还是白身,没有官职,便赐了一个光禄大夫。光禄大夫掌参赞顾问,没什么具体的事务,可以当作荣誉官职。
刘协又对贾诩说,可以从段氏子弟中挑选三五人为学员,将来从军,继承段公事业。
贾诩躬身领命,段权感激不尽,率族人再次拜谢。
礼成,众人退下,刘协在贾诩、段权的陪同下,登上了一旁的山坡,举目西望。
祁连山脉在远处隐约可见。
“先生,孝武时,霍去病出河西,纵横两千里,所向披靡。三百多年过去了,我们还站在这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