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战法看似荒唐,但仔细分析,却有一点道理。
  草原上能够养活一定规模部落的牧场是有限的,沿着特定的路线杀过去,总会有收获,以战养战,就足以养活自己。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就来一趟,让对方不得安生,时间越久,对方除了躲得远远的,没有更好的办法可想。
  刘协将这种战法总结为一句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喜欢入塞抢劫,我就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出塞抢劫,让他们自顾不暇,难以自保。
  以中原拥有的技术条件、训练水平,只要肯吃苦,肯用心,同等兵力下,汉军可以击败任何一支游牧民族的力量。
  之前两次对鲜卑人的作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汉军出塞作战之所以胜少败多,并不是汉军打不过鲜卑人,而是汉军无法适应草原,败于后勤不足,或者干脆迷路。
  如果汉军真能像吕布说的那样适应草原,比胡虏更像胡虏,胜负不言自明。
  刘协与吕布约定,你挑选愿意吃苦的人,加强训练,我尽可能的想办法为你提供优良的装备,让你能够以更少的兵力拥有更强的战斗力。
  吕布一口答应,希望能在秋冬之际进行一次尝试。
  他精心挑选了一百多骑,有一些是他之前的旧部,有一些是新招募的亡命之徒,其中不乏草原上的马贼。他们之中有人和吕布是旧相识,听说吕布要重操旧业,做有朝廷支持的大马贼,到草原上去抢胡人,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来了。
  这些人的挑选标准很高,至少要能开一石弓,六石弩,百步以内十发七中以上,精通刀、矛武等武器,步骑皆能。不仅如此,还要能忍饥挨饿,必要的时候可以不吃不喝,长途奔袭。
  至于在草原上辨别方向,追踪对手,更是必备技能。
  吕布下了不少功夫,信心满满,要一战成名,成为天子手中最锋利的长剑。
  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吹牛,今天特意安排部下演习,对手是张绣率领的羽林骑。
  羽林骑有千余骑,张绣表示不能太欺负人,只派出三百骑围追堵截,并由他的亲卫将张威指挥,而不是亲自出马。
  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大意了,这些马贼的强悍超出了他的想象,而且滑得像条鱼,队形忽分忽散,往来如飞,难以捉摸。骑士们在马背上左右驰射,几乎每发必中,而且骑术好得不像话,一个个像是和战马连成一体似的,做出各种眼花缭乱的动作,甚至在换马的时候都不减速,直接从一匹战马上跳到另一匹战马上。
  他们已经不是在演习,而是在表演。
  羽林骑不幸成了背景板,张绣的脸都气白了,恶狠狠的咬牙,发誓回营之后收拾这些不成器的东西。
  演习以张威被包围,奋起孤勇,连挑三名骑士,最后与吕布大战数合被擒告终,总算为张绣挽回了一点颜面。
  刘协也发现,吕布的个人武艺有了明显的提升。如今郭汜不死,再与吕布单挑,估计不会再有机会生还。
  与演义中的吕布不同,现实中的吕布最擅长的武艺不是持矛突击——虽然这一点也不弱——而是骑射,他是真正的神射手,开得三石硬弓,百步穿杨。
  说得直白些,他有很强的游牧民族作战风格,以骑射为主。如今补了持矛突击上的些许不足,点满了所有的技能,当之无愧的最强。
  能在各方面和他一较高下的只有赵云,其他人要么是射艺略逊一筹,要么是矛法稍差一些。
  以一敌三,轻松获胜,吕布意犹未尽,请求与散骑较量一回,以展示真正的实力。
  刘协否决了。
  现在的训练成果已经达到了他的要求,没有必要再试。散骑的任务不是到草原上抢劫,培养目标不同,标准也不同,没有比试的价值。
  真要比,让这些骑士冲击甲骑试试,看看谁更刚。
  “温侯,你做准备一下,进行一次远征,以狼居胥山为终点,看看你能有什么样的收获。”
  “唯!”吕布兴奋地答应了,随即又提了一个要求。“陛下,臣能带上女儿小环吗?”
  “带她作啥?”刘协不解。
  “再过两年,小环就要成年了,臣希望她能在成年之前立点军功。女营训练虽然刻苦,可是没有实战的机会,立功很难啊。”
  刘协一口否决。
  你这护犊子也护得太明显了,这些人挑选出来是为了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不是捧你女儿上位的。
  接连被天子否决了两次,吕布有些讪讪。


第四百六十六章 近朱者赤
  演习结束,吕布安排部下休整,并做好出征的准备。
  狼居胥山在漠北,是霍去病征伐匈奴,立石纪功之地。天子选择此地为第一次远征的地点,寓意明显,吕布同样不敢掉以轻心。
  此战若能成功,他不仅可以立功,而且能开创一种新的战法,结合了李广、卫霍优点的新战法,青史留名。
  再三嘱咐部下好好准备后,吕布返回大营,派人请魏夫人回营一趟。
  得知吕布将远征,魏夫人也很高兴,难得的鼓励了吕布一番。
  吕布有些遗憾。“可惜小环不能随行。”
  魏夫人一听,脸上的笑容顿时散去。“糊涂,小环岂能随行。”
  “为何不能?”吕布大惑不解。“这是多好的立功机会?这要是打赢了……”
  “要是打输了呢?”魏夫人没好气的打断了吕布。“这是第一次尝试,困难远比你想象的要大。你们现在有把握的只是对阵,可是到了草原上,最大的困难不是临阵击败对手,而是找到对手。如果找不到对手,你们为了生存下去,会……”
  魏夫人顿了顿,狠狠地瞪了吕布一眼。“小环怎么能参与这样的战事?再怎么说,她也个女子,将来还要嫁人的。一个女子,跟着一群马贼在草原上求生,传出去好听么?”
  吕布张了张嘴,没敢再接话。
  对马贼的生活,他并不陌生,清楚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你啊,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魏夫人伸出手指,狠狠地戳了一下吕布的额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岂能掉以轻心?你要是不当回事,干脆就不要去了。反正你有爵位,抓时时间生个儿子……”
  吕布连忙打断了魏夫人,正色说道:“天子信任我,付我以重任,我岂能辜负天子?”
  魏夫人白了吕布一眼,忍着笑,又用手指戳戳吕布的心窝。“那你就把读过的书记在心里,别只挂在嘴上。孙子兵法第一句,是全书之眼,岂能当儿戏。”
  吕布不免奇怪。“夫人,我也正奇怪呢,你怎么读上兵法了?莫不是你也想做女将军?”
  “我做什么女将军,一把年纪了,拉不得弓,提不得刀的。是荀贵人闲来无事,读些兵法,我跟着听了几句,觉得有些道理。啧啧,不愧是世家子,就是会读书,一通百通。”
  吕布大感好奇,让魏夫人给他讲讲。
  他最近下了不少功夫读书,自觉受益匪浅。可是后来听贾诩一讲,才知道自己的读书真的只是读读而已,根本没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如今听魏夫人说起荀贵人会读书,自然想偷学两招。
  魏夫人便将自己陪荀贵人时听到的一些事说给吕布听,比如这《孙子兵法》的第一句,很多人都会当作泛泛之谈,略过了。魏夫人当时也是如此,后来听荀贵人一说,才知道这第一句是提纲絜领之言,全书之眼。如果没有领悟这一句,后面的书都是白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括。
  赵括能将兵法倒背如流,实际指挥能力也很出色——毕竟能指挥数十万赵军与白起对阵四十六日,可见赵括绝非庸手——但他缺乏对战争的敬畏之心,有轻敌之举,这才导致他中了白起的圈套,以致惨败。
  如果赵括之前能意识到这一战的意义,不是草率的进攻,而是更谨慎一些,这场秦赵之战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模样。
  说完了赵括,魏夫人又自由发挥了起来。“你说,天子此刻若是率并凉大军东进,能击败袁绍否?”
  吕布仔细想了想。“应该有五六成的机会吧。”
  “你只看到了五六成的成功机会,天子看到的却是那四五成失败的可能。一旦败了,并凉刚刚恢复的生气就可能毁于一旦。所以天子不急于出兵,而是耐心地等,等这五六成的机会变成七八成,再变成八九成,最后变成万无一失。”
  吕布哑然失笑。“既是作战,必有风险,哪有万无一失的?”
  “所以你是你,天子是天子。你虽然号称飞将,却被李傕、郭汜打败,不得不逃往关东,东奔西走数年,又狼狈而归。天子虽然一举击破李傕、郭汜,取得华阴大捷,却不急于东进,而是游走并凉,积聚力量,等待一战而胜的机会。”
  吕布被魏夫人揭破往事,恼羞成怒,转过身,不和魏夫人说话了。
  魏夫人走到吕布身后,抱着他的腰,脸贴着他的背。“行了,行了,我只是希望你小心些,不要太大意。这次远征,说得小些,是你一个人的前程。说得大些,是大汉重振雄心的尝试。天子将这个机会给了你,你就要紧紧的抓住。”
  “嗯。”吕布握着魏夫人的手,轻轻点了点头。
  ——
  夜色深沉,一灯独明。
  刘协站在大帐地图前,一动不动。
  虽然经过非常用心的搜集、整理,但漠北的地图还是大片的空白,就连标注的那几座山、几条河,也不能保证精确度,只能说是大略。
  吕布出征能否顺利,刘协心里其实没有底。而吕布表现出来的盲目乐观,让他更不敢寄予太高的希望。因为条件限制,现在能验证的项目有限,更多的问题需要在行军过程中发现,予以调整。
  几乎可以确定,这一次远征狼居胥山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能详加记载,就是珍贵的资料。但吕布能否注意到这些问题,又能否重视这些问题,实在不好说。
  最好的办法,是为吕布安排一个参军,除了负责提供建议之外,还要将沿途遇到的事记录下来,越详细越好。考虑到行军途中的条件限制,无法及时书写,这个人需要有极好的记忆力。
  “尚书台、兰台有记性好的人吗?”刘协转身,走回案前坐下,顺口问蔡琰道。
  “陛下需要随温侯出征的书记?”
  “嗯。”
  “尚书台、兰台有记性好的人,但他们未必能适应这种军旅生活,也未必能明白行军途中哪些事值得记,哪些事不必记。不如从贾侍中的弟子中挑一个。”
  “谁?”
  蔡琰含笑不语。
  刘协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蔡琰的意思。
  黄猗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人聪明,书读得好,又能吃苦,贾诩已经夸过他几次。
  当然,黄猗更是一个难得的榜样。
  江夏黄氏的子弟都能为朝廷效劳,成为文武兼备的人才,其他读书人还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那些说自己不能的人,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之所以不为,是因为他们没吃过苦头,没有受过社会的毒打,还想着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公卿,俯拾青紫。
  “召黄猗来。”
  “现在?”蔡琰有些惊讶。
  “现在。”刘协说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四百六十七章 润物无声
  黄猗今天不在学员营。
  演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