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夫人有些意外:“你不希望文倩成为皇后?”
  “不想。”荀彧不假思索的说道:“我只希望她平安。我已经与伏完商量过了,送皇后去行在。”
  如果荀文倩生下皇子,天子有后,这本是好事。可是对他来说,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不管他想不想,别人都会有意无意的将他当作关东人的新代表,极尽所能的将他推到位极人臣的位置。
  “皇后吃不了那种苦吧。”唐夫人笑了一声:“行在可不是河东,风沙大得很。”
  “那也是她应该承受的。”
  唐夫人点点头。“朝中的事,我不管。文倩的事,我心里有数了。等皇后到了行在,这些贡献都会送到皇后手中,由皇后分配就是了。”
  “如此最好。”荀彧吁了一口气。“皇后十日后起程,要在新年之前赶到行在,与陛下团聚。你要是有什么贡献要送过去的,可以直接送给皇后,免得多事。”
  唐夫人瞅了荀彧一眼,有些无奈地点点头,刚要说话,荀恽快步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文书。荀彧一看,便觉得心头一紧,这是六百里加急的文书,从行在发来,必然是出了大事。
  荀彧顾不得多想,取过文书,迅速拆开,只看了一眼,便脸色大变。
  “怎么了?”唐夫人也紧张起来。
  “文倩生了。”荀彧的声音沙哑。“是男孩。”


第四百七十八章 君子豹变
  唐夫人和荀恽面面相觑,只觉得天意弄人。
  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荀彧最不愿意荀文倩生下皇子,偏偏荀文倩就生下了皇子,连神医华佗都看走了眼。
  如果这不是天意,什么是天意?
  “你也不用担心,天子自有决断。”唐夫人首先镇定下来,和声劝道:“细说起来,这也是难免的事。就算这次生的是皇女,焉知下次还能生皇女?事已至此,不如坦然面对。”
  荀彧转头看看唐夫人,笑得有点无奈。
  他同意唐夫人的观点。因为天子年少,皇后伏寿、贵人宋都、董宛都没到生育的年龄,天子身边的女子中只有荀文倩适合生育。就算头胎如愿以偿地生了女儿,谁能保证第二胎还是女儿?
  所以,荀文倩生出皇长子几乎是必然的事。
  或许,天子也料到了这个可能,所以显然特别平静。
  荀彧拿起天子诏书,又看了一遍,仔细品味字里行间的意味,只看出了一丝喜悦,却没看出什么担心。
  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
  他想了想,决定回去和刘巴商量商量。眼下能给他建议的人,也只有刘巴了。
  “三天以内,我就将贡献送到城中去。”唐夫人说道。
  荀彧点点头,匆匆出门。荀恽甚至来不及和唐夫人告辞,一路小跑的跟着荀彧出了门,翻身上马,急驰而去。
  “长倩,你护送皇后去行在吧。”荀彧突然说道。
  荀恽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喏。”
  回到安邑,荀彧径直来到了安邑县廷。一进门,就看到刘巴高坐在堂上,正在训斥掾吏。
  “桑田数量只有计划的大半,你这个劝农啬夫是怎么做的?你不要说什么劳力不足,以征发屯田兵之类的,先把佣金的事解释清楚。”刘巴说着,将一叠文书摔在劝农啬夫的面前。“我已经查过了,你给的佣金只有额定价格的一半,剩下的一半都被你吞了。”
  劝农啬夫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不要说我不给你机会。”看到荀彧父子进来,刘巴抬手示意稍候。“给你五天时间,吞进去的钱,给我一个子儿不差的吐出来。新年之前,若能完成任务,饶你一命,否则让你全家大年初一出丧。滚!”
  劝农啬夫如逢大赦,磕了个头,连滚带爬的走了。下堂的时候,差点撞倒荀彧。
  刘巴环顾四周。“还有谁要报告?报告之前,先想好自己那些理由能不能说服自己。如果不能,还是回去想想,先完成任务为先。”
  “喏。”众掾吏齐声答应,鱼贯下堂。经过荀彧面前时,一一行礼,却没人敢停住脚步。
  荀彧皱着眉,看着这些安邑县的掾吏们出了门,这才举步登堂。
  “子初,你理政一直这么蛮横吗?”
  刘巴起身相迎,哈哈一笑。“这些人中,你认识几个?”
  荀彧仔细想了想,好像都不认识。“你换人了?”
  “换了大半。这些人都是从屯田兵中挑选出来,粗通文墨,熟悉吏务,但是行伍之气甚重。你和他们好好说话,他们不会当回事,只有杀气腾腾的才管用。”
  “屯田兵?”荀彧更加吃惊。
  安邑周围安置了不少屯田兵,对安邑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他却不知道刘巴从屯田兵中挑选掾吏,毕竟绝大部分屯田兵都是文盲,根本无法承担吏务。
  太守府、县廷的大部分掾吏都出自几个家族,本质上还是读书识字的人有限,只能从那些大族中挑选,没有更多的选择。
  “屯田兵中有人才。”刘巴得意地笑道。“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士中不少是聪明人,只是之前没机会读书。如今天子推崇教化,诸将响应最为积极,屯田兵中通晓文墨的人很多。一个干不好,随时可以换另一个。不像那些大族子弟背后有家族支撑,就算是犯了错也不能轻易惩处。”
  见刘巴说得眉飞色舞,荀彧哭笑不得。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天子之前有手书来,提到一件事,打算在军中推行考试制度,以代替举荐制度,尽一切可能的招揽人才。当时觉得天子此举有些激进,现在看来,只怕天子早就有这样的准备,在军中推行教化就是伏笔。
  经过两三年的教化,十几万屯田兵中挑选几百个通晓文墨的掾吏轻而易举。可用的人多了,选择的余地也就大了,不必再受制于人,也不能再受制于人。
  “子初,还是你反应快。”荀彧半真半假的赞了一句。
  刘巴能发现屯田兵中有大量可用的人才,自然和他与屯田兵接触密切有关。其实刘巴之前是很反感那些出身寒微的诸将,别说主动与人结交,就算对方来拜访他,都未必肯见。如今看到屯田兵中有可用之人,有助于他摆脱河东大族的掣肘,他却主动起来。转身之快,令人咋舌。
  “君子豹变,唯道是从。”刘巴不以为然。“大尹难得登门,不会是来取笑我的吧?”
  荀彧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有事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巴会意,挥手示意随从退下,自己将荀彧引到一旁的书房,上了茶。
  荀彧将刚刚收到的诏书拿了出来,摆在案上,推到刘巴面前。刘巴看了一眼,眼神一闪,突然笑了。“贵人生了,是个皇子?”
  荀彧苦笑。“奈何?”
  刘巴没有接诏书,端起茶杯,浅浅地呷了一口。“你是担心张喜辈不甘雌伏,欲推你父女上位,为关东人张目吧?”
  荀彧点头,一声叹息。
  “的确有点麻烦,但也只是麻烦而已。”刘巴劝道:“大尹,推不推,是他们的事。准不准,则是天子的事。就算天子准了,你也可以不接受嘛。当然,我不赞成你拒绝。”
  “嗯?”荀彧不解地看着刘巴。
  “天子器重你,将兴王道的重任托付给你,这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事。就算贵人不生皇长子,你将来也会位极人臣。这是天子对你的信任,与荀贵人无关,也与皇长子无关。”
  “但外戚之祸……”
  刘巴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荀彧。“你能指挥并凉精锐吗?”
  荀彧眼神闪了闪,欲言又止。
  刘巴笑了。“不掌握兵权的外戚,就算有威胁也有限。天子如果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何谈什么中兴?大尹,只要你不图谋兵权,就不用担心天子的猜忌。”
  “可是公达……”
  “那才是真正的隐患。”刘巴一声叹息。


第四百七十九章 君子器
  从军事角度来说,荀攸奇袭弹汗山是成功的。从政治角度来说,却不够明智。
  天子迟迟没有封赏,最后虽然有意设幽燕都护府,却将都护府的权责交由公卿讨论,足以说明了天子的不快。
  荀文倩生皇子是天意,荀攸刻意提携臧洪却是人心。
  天意不可违,人意却不可不防。
  刘巴不像荀彧那么内敛,有所顾忌,他对荀攸的表现直言不讳,斥之为愚蠢,完全不像是荀攸能干得出来的事情,只能归之于一时发昏。
  本来这件事就够麻烦的了,如今荀文倩生了皇子,更麻烦。
  即使是刘巴,也束手无策。
  两人相对枯坐了片刻,荀彧回过神来,告诉刘巴,他已经和伏完商量过,决定送皇后伏寿去行在。新年之后,伏寿便十七了,可以生育了。在荀文倩哺乳的时候,皇后伏寿正好回归她应有的位置,也算是自然。
  刘巴打趣道,只怕皇后吃不了那个苦。天子在休屠泽,沙漠边缘,听说风沙很大。她要是有这个决心,又何至于等到现在?早就该去了。
  荀彧不好接刘巴的话题,只是苦笑。
  他也觉得伏寿吃不了这个苦,但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为了自清,他不得不这么做。
  刘巴又道,虽说并凉已经在朝廷的控制之中,但流寇劫匪屡见不鲜。既然送皇后去行在是你的建议,你一定要安排好沿途的保护,不能出任何意外。
  荀彧赞同。他也正是担心出问题,这才决定让荀恽跟着去。如果伏寿出了事,别人以为他故意的,他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子初,你觉得天子设幽燕都护府是何用意?”
  “应该是真心的。”刘巴说道:“拖延了这么久还没封赏,已经表示了不满,没必要再用这么重要的事来试探谁。当然,借机会看看公卿大臣的心意还是可以的。”
  “你的意见呢?”
  “辖区定在塞外,不得节制幽并,以免坐大,这是根本。至于战时,可由朝廷调其部分兵力协助作战。都护卸任之前,不得入塞。”刘巴想了想,又道:“最好能定一个任期,比如五年,或者十年。太短了,不利于边疆稳定。太长了,容易坐大。”
  荀彧眼神微闪。“这个办法好。除此之外,都护入朝后,要经过至少一个任期的缓冲才能担任重要军职,以免内外勾结。”
  荀彧说着,扯过一张纸,提起笔,将他们讨论的要点一条条的记下,不一会儿就写满了。
  ——
  休屠泽。
  昨夜下了一场大雪,休屠泽封了冻,湖边也被大雪覆盖,白皑皑的一片。
  刘协照常起身,在帐前活动身体,练了一会儿刀,直到出了一身微汗才收式。
  “陛下刀法已经大成,只缺实战。”陪练的王越说道:“新年之后,可以练剑了。”
  “不急,我总觉得刀法还未臻化境。”刘协还刀入鞘,吁了一口气,看向冰封的湖面。一些孩子正在冰面上滑行,无忧无虑的笑声传来,让人心生羡慕。
  这些孩子中有一些和刘协年纪相当,但他们不用背负刘协身上的责任,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的青春。
  “陛下的刀法已经很完美了。”
  “我还做不到心中有刀,手中无刀。”刘协突然扬手,做拔刀之势,只是并未拔刀,刀还在鞘中。
  王越微怔,随即缓缓退了半步,左手握刀鞘,右手按刀柄,低眉垂目,沉默片刻。“我明白了,陛下是说夫子学琴,会文王之意。”
  “剑师所言甚是。”
  “那陛下更应该学剑了。”王越收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