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正读过历史的人都清楚,华夏是一种文明,而且是极富包容性的文明。匈奴、鲜卑、羌、越等民族并不是被华夏灭绝了,而是融进了华夏,成了华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族不是一个血脉意义上的民族,而是基于对华夏文明的认可,集结在一起的主体民族。
  这与西方强盗嘴上喊着种族平等,实际推行种族灭绝的政策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在学习了西方的民族史观时,很多读书人才会出现那种格格不入的困境,思想上出现了不小的混乱。
  他也经历过那样的混乱,但他最终走出了那团迷雾,找回了自信。
  天下大同,才是华夏文明的追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共同追求。
  所以他对伏寿、荀文倩、何姗、胡休并没什么分别。之所以对伏寿高看一眼,多次强调她的皇后地位不可动摇,只是不希望山东士大夫党争的习气影响中兴大业,将精力集中在内斗上。
  最明白他心意的人是荀彧,所以才特意送伏寿到行在来。
  除此之外,他对几个女人并没有区别对待。这一点是发自肺腑的,她们都能感受得到,所以何姗、胡休在他面前才会那么自在,不会唯唯喏喏、战战兢兢,才会和他说那些看来的、听来的故事。
  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
  谎言总会被戳破,唯有真诚没有破绽。
  刘协和何姗说了半夜闲话,仔细打听了羌人们的反应,对当前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未来更有信心。不论是武力还是文化,又或者是利益,他都有足够的优势。
  除了心灵的交流之外,当然也免不了肉体的深入交流。
  他需要何姗、胡休为他生下一儿半女,证明他对羌人的一视同仁。
  年轻就是好。一夜的缠绵过后,心理年龄奔四,生理年龄却只有十七的他还能按时起床练武。
  练武时,他便命人去传蔡琰。等他练完武,洗漱完毕,来到充当前朝的中庭,蔡琰已经到了,正和当值的夏侯充说话。夏侯充明显有些畏惧蔡琰,说话的时候低着头,不敢直视蔡琰,倒是蔡琰昂首挺胸,自信从容。
  见刘协从后院出来,蔡琰扔下夏侯充,上前行礼。
  “陛下召臣来,有急事?”
  “嗯。”刘协点点头,示意蔡琰入座,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蔡琰眉心微蹙,露出些许为难之色。“陛下的用意,臣能理解。只是羌人没有文字,而我汉人典籍之中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急切之间,怕是很难找到依据。”
  “你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文字记载。”刘协说道。他早就知道蔡琰会这样的困惑,也正是想借这样的机会来打破蔡琰的困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难道书上没有的便不存在?口耳相传的故事就不是故事?令史,羌人的历史一直就在,只是等待一个成文的机会。”
  蔡琰眼神一亮,笑道:“陛下所言极是,倒是臣习气太重了,囿于旧学,眼界不够开阔了。”
  “令史太谦虚了。”刘协微微一笑。“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趁着人在凉州,尽快完成。将来你的事越来越多,未必还有机会来采风。”
  “唯。”蔡琰欣然应诺。
  ——
  为羌人编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要四处采风,收集羌人的口耳相传的歌谣、故事之外,还需要梳理中原的典籍,寻找相关的事件,与羌人的故事编缀在一起,发现那些已经变形的歌谣背后的历史真相。
  蔡琰组建了一个团队,有二十多人,其中有一半是羌人,至少是熟悉羌人语言、习俗的。他们带着纸和笔,深入各个部落,将羌人的口头文化记录下来,作为原始资料。
  何姗、胡休也自愿加入团队。她们跟着伏寿、荀文倩学习了一段时间,能够胜任书写记录的工作,是羌人中不多的文化人。天子有意为羌人著史,身为羌人,她们义不容辞。
  这件事传出去之后,羌人们感激之余,也意识到了读书的实际意义,建学堂的积极性更高了。没过多久,麹演就来求见,表示他与几个家族、部落商量过了,共同出资,将在临羌建一个学堂,招收汉羌子弟入堂,请天子尽快安排教学的博士。
  刘协安排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伏雅。
  伏雅出自世家,学问自是不用说的,为这些汉羌子弟启蒙绰绰有余。他是皇后伏寿的兄长,由他出任教师,足可见朝廷对这个有标杆意义的学堂的重视。
  伏雅虽不是博士,但他是侍中,身份比博士更高,算是超配了。
  为了鼓励伏雅安心教学,刘协承诺,四年之后,伏雅随时可以申请调回朝廷,且职位不低于侍中。如果教学效果好,培养出的人才多,必有重赏。
  伏雅答应了。
  麹演等人喜出望外。得知伏雅还没有婚配,他们请旨,希望能与伏雅结婚姻,临羌城里城外的女子随他挑,为妻为妾都可以。
  嘴上说得随意,但谁不想自家的女儿做正妻?伏雅人品端正,身份高贵,即使在中原也是很抢手的人物。能将女儿嫁给他为妻,是麹演等人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麹演等人明争暗斗,想了不少招。
  经过一番斟酌,在刘协的授意下,由伏寿本人亲自过目,为伏雅选了一妻两妾。妻是麹演的女儿麹云,妾有一个是临羌大族郭宪的女儿郭英,一个是羌人领袖北宫大石的女儿北宫纯。
  北宫是羌人大姓,北宫大石的兄长就是曾与李文侯一起举兵的羌人头领北宫伯玉。北宫伯玉、李文侯被韩遂坑死之后,北宫大石恨韩遂入骨,只是实力不济,不敢轻举妄动。如今韩遂被调往关中备战,北宫大石才敢到金城来见驾。如今女儿嫁给伏雅为妾,他非常兴奋,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借着伏雅的婚事,麹演盛情邀请天子西行,巡狩临羌,出席伏雅的婚礼。
  刘协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第五百六十七章 孤陋寡闻
  刘协起程西行之前,郝昭、夏侯兰赶到了金城。
  交割了押运的书籍之后,郝昭第一时间带着夏侯兰赶到大营,向赵云复命。
  看到夏侯兰,赵云非常高兴。他问了一些冀北的情况,得知易京被破,公孙瓒身死,赵云颇为感慨。公孙瓒是个优秀的将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中山甄氏拒绝了袁氏的婚姻。”夏侯兰又将甄宓的事说了一遍。甄宓、张鸿去了雁门北岳,要祭拜玄武之神,从日程计算,现在应该也在赶往行在的路上。
  赵云不认识甄宓,但是他认识张鸿和张鸿的姊姊,也就是甄宓的生母张氏,当然也清楚中山甄氏的实力和情况。对夏侯兰的决定,他非常欣赏,随即将夏侯兰推荐给了刘协。
  他对刘协说,夏侯兰的武艺不是很出色,但他研习律法多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协和夏侯兰聊了一阵,又请贾诩考校了夏侯兰的学问,贾诩也颇为欣赏夏侯兰,觉得他是一个做监军或者军正的合适人选,邀夏侯兰任兵学堂的助教,专门教授律法。
  军法本是兵法的雏形,如今依然是兵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夏侯兰正中下怀,大有此行不虚的感觉。
  夏侯兰向刘协、贾诩详细介绍了冀北的情况。袁绍为了攻破易京,向冀北大族示好,又是结婚姻,又是加官晋爵。不过如今主事的田丰、审配都是冀南人,他们对冀北人的态度利用居多,很难从心理上予以重视。在攻破易京之后,很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
  刘协还没有收到冀州的消息,但他听了夏侯兰的介绍后,不禁哑然失笑。
  袁绍已经被冀州人——准确的说是冀南人——绑架了。他急着进攻兖豫,除了要救颜良,更多的还是想取得兖豫的支持,制衡冀州人。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兖豫人才虽多,将才却少,而且大多出自袁绍看不上的寒门。就算袁绍能控制兖豫,他也解决不了现有的矛盾,只会加剧。
  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恐怕不是袁绍能解决的。身在局中,又是既得利益者,根本找不到破局的办法。就算找到破局的办法,他也狠不下心,拿自己开刀。
  说白了,这只是利益冲突的另一种形式罢了。不能平衡利益,就永远无法破局。
  对甄宓,刘协倒不是太上心。他知道甄宓是这个时代有名的美人,但他缺美人吗?只要他稳住别浪,什么样的美人没有?
  刘协决定尽快起程,完成西海之行。
  袁绍结束了冀北的战事,举兵南下,中原的大战一触即发。他很快就要回关中坐镇指挥,以便韩遂放心出击。
  ——
  周忠赶到襄阳。
  刘表亲自出城相迎,在岘山设宴,为周忠接风。
  作陪的除了荆州本地的名流之外,还有不少流寓荆州的名士。在这些人中,周忠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士孙瑞的儿子士孙萌。
  周忠多少有些奇怪,将士孙萌叫到跟前。“你怎么还在荆州?”
  士孙萌神情尴尬,刘表也有些不快。只是碍于风度,他没有变色,只是含笑看着周忠。
  “去太原吧,你阿翁身负重任,急需人相佐。”周忠毫不客气的说道。他比士孙瑞年长几岁,曾官居太尉,将士孙萌当作晚辈教训绰绰有作。
  “喏。”士孙萌喏喏的应了一句,不敢回嘴。
  刘表笑嘻嘻地说道:“嘉谋,他一个年轻士子,提不得刀,骑不得马,回太原又有什么用?”
  周忠瞅了刘表一眼,微微一笑。“景升,他与你我不同。他还年轻,不会提刀,可以练。士孙君荣身边会缺精通武艺的勇士吗?骑不得马,也可以练。天子平定并凉之后,最不缺的就是骏马。年轻人,身手灵活,只要肯吃苦,练上一年半载,自然弓马纯熟。”
  刘表神色一僵。他听出了周忠的警告,天子不缺勇士,更多骏马,更有数万并凉精锐。一旦出击,必是雷霆之势,比当年董卓可强多了。
  “一别经年,不意嘉谋兄如此豪气,倒是令人大开眼界。”
  “我这算什么豪气。”周忠不紧不慢地说道:“荆州出了一位俊才,那才叫豪气。他和在座的诸位一样,本是书生,提不得刀,骑不得马。到行在之后,苦练武艺。不过半年,便与吕布一道以百骑横行漠北,行程万里,斩首过万,一战封侯。”
  “是么?”在座的荆州人都很诧异,面面相觑。“究竟哪一位?”
  “谁知道呢,应该是个寒门士子吧。”有人低声嘀咕道,不屑中透着些许酸。
  周忠冷笑一声:“你们真是孤陋寡闻,让人怀疑荆州是不是还在大汉境内。此人可不是什么寒门,他是江夏黄氏子弟,黄猗黄子美。”
  众人愕然。
  江夏黄氏即使在荆州也是赫赫有名的高门,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会与吕布一起横行大漠,以战功封侯。如果说话的人不是周忠,恐怕没人会相信。
  士孙萌忍不住问道:“周公,这……是怎么回事?黄猗书生,岂能以战功封侯?”
  “你们啊,真是白长了一双耳朵。”周忠伸手指指众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不知道黄猗,你们还能不知道丁冲?他可是就在南阳。华阴一战时,他与天子同行,提刀砍人。要不是天子快了一步,亲手斩了李傕,丁冲说不定也能以战功封侯的。”
  众人目瞪口呆。
  他们当然知道丁冲。丁冲就在南阳,这几年大肆招募人才,被他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