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道天下-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宗室,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也只能封侯。
宗室却可以封王,哪怕功劳并不大。
刘备如果能恢复宗籍,不仅意味着他由庶民变成了皇族,还有了封王的机会。
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羡慕之余,刘和心跳加速。
既然刘备一个已经脱离了宗籍的人都可以凭借战功恢复宗室,我这个还在籍的宗室岂不是更有机会?若能立下大功,将来恢复王爵也是有可能的啊。
刘和不由自主地看了天子一眼,正好迎上刘协意味深长的目光。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刘协的意思,热血瞬间涌上了头,脸涨得通红。
“子龙,你刚才说悬以重赏,启以新义。这新义又作何解?”
赵云微微一笑。“陛下,方才公衡说,主宰徐州的人不是刘备,而是徐州大族。臣不敢苟同。”
刘和还沉浸在兴奋之中,并不以赵云的话为忤,笑着拱手道:“愿闻子龙高见。”
“陛下定并凉,难道依靠的是并凉大族?”赵云含笑道,说不出的从容。“臣闻,即使是在河东,河东大族也是敬陛下而远之。可是这并不妨碍陛下定都安邑,再兴大汉。关羽与刘备素有联络,他身在河东,又素来体恤小人,能岂对陛下的新政视而不见?臣以为,他一定会将所见所闻转告刘备。”
赵云转向刘协,拱手道:“若刘备能在徐州推行新政,广布陛下德行,纵使徐州大族执迷不悟,百姓又岂能无所动摇?百姓云集,又何愁无兵无粮?”
“妙啊。”刘和恍然大悟,忍不住拍案叫好,随即又自知失态,连忙拱手赔罪。
刘协也很满意。
赵云有勇有谋,也能体会他的心意,顺水推舟,忠义两全,可谓一举两得。
“虽有善政,亦当有施政之人。”刘协说道:“刘备身边有谁擅长政务?”
诸葛亮现在还在隆中,赵云、关羽又都脱离了刘备,刘备身边的人才屈指可数,总不能指望张飞去推行新政吧?其他还有什么人,刘协还真不太清楚。
赵云摇摇头,神情无奈。
刘备身边的人才就那么几个,猛将有张飞,策士有简雍,通晓政务的却一个也没有。也不知道他到徐州之后有没有招揽到合适的人才。
刘和稍作思索,拱手道:“臣举荐一人,东海郯县人,王朗王景兴。”
“王朗?”刘协想了想,觉得不太靠谱。那可是大儒,能赞同新政?
刘和仿佛知道刘协在担心什么,笑道:“王朗虽是儒者,但师从故太尉杨赐,有爱民之心。之前任会稽太守时,便颇为称职。”
刘协心中一动。
杨赐是杨彪的父亲。弘农杨氏虽是顶流世家,家风却与汝南袁氏不同,对底层百姓还是有所体恤的。杨彪、杨修能迅速调整思路,拥护新政,和杨氏家风有一定的关系。
王朗既是杨赐的弟子,思想必然受到杨赐的影响。加上杨彪的关系,接受新政还是有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王朗是徐州名士,他登高一呼,比刘备喊破了嗓子都有用。
“先生意下如何?”刘协再一次征询贾诩的意见。
“臣以为可行。”贾诩说道:“当年臣在洛阳为郎时,便与王朗相识。其人儒雅知礼,为人宽容大度,常常周济贫困之人,哪怕素不相识。若此人能佐刘备,在徐州推行新政,必能有所成就。”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刘协说道,随即命人拟诏,用最快的速度送往徐州。
刘和看在眼中,咂舌不已。
天子对贾诩的敬重简直有些出格,几乎是言听计从。
贾诩说道:“陛下莫急,臣还想补充几句。”
“先生请说。”
“形势紧急,容不得从容施行。悬赏宜明,使将士无后顾之忧,以期全力。”
刘协心中一动,便大致猜到了贾诩想说什么。不过他没有说破,示意贾诩继续。
见刘协没有反对,贾诩暗自松了一口气。“臣以为,可在徐州公示赏格,功大者可加官晋爵,功小者也能分赐田宅。如此,若能使万众一心,共抗袁绍。”
“这……这不是军功爵么?”刘和顿时傻了眼。“陛下,万万不可。推行军功爵,要分给将士田宅,岂不是与东海的大族为敌?”
刘协不说话,只是看着贾诩。
“这只是明示赏格,并不是军功爵。”贾诩说道:“方才公衡也说了,徐州大族更愿意支持袁绍,而不是朝廷。即使如此,便不是朝廷与徐州大族为敌,而是徐州大族背叛了朝廷,与朝廷为敌。”
贾诩喝了一口水,又道:“陛下,臣记得,自中平元年黄巾起事,徐州就战事不断。兴平二年,曹操东征陶谦,更有屠城之举。如今的徐州户口有限,抛荒的耕地更多,将来平定天下,百姓名田也是应有之事,何不趁此机会,激励百姓奋勇作战?”
他顿了顿,又道:“臣以为,河东之事,不可再现于徐州。”
刘协微怔,随即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的确有私心,但他的建议有充足的理由。夺取大族的土地,分给普通百姓,这是必行之事。只是如何行,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方案。为保徐州,恢复军功爵,试行新政,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王朗会不会赞成这个做法,刘协没把握,但刘备大概率会赞成,徐州的百姓会赞成。
而得到徐州百姓的赞成后,王朗赞不赞成就不那么重要了。
“公衡,你觉得呢?”
“臣以为不妥。”刘和毫不迟疑的表示了反对。“虽说徐州大族可能支持袁绍,却不代表所有的大族都会支持袁绍,背叛朝廷。若行军功爵,反倒会将他们推向袁绍。”
刘协半开玩笑地说道:“你家占的土地多么?”
“臣不敢欺瞒陛下,臣家的确有些土地,不过倒不至于因此反对朝廷举措。只是军功爵本是秦制,大汉兴起,正是因为暴秦无道。如今陛下为了中兴大汉,沿袭暴秦旧政,臣担心会让山东百姓恐惧,适得其反,反为袁绍助力。”
刘和离席,郑重地拜倒在地。“臣昧死,敢请陛下三思。”
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争之论
刘和提到秦制,贾诩便闭上了嘴巴,垂下了眼皮,不再说话。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不方便在御前争论。
为了救亡,为了解决大汉有顽疾,天子将凉州作为安抚的重点,这已经让人有沿袭秦朝故事的嫌疑。再恢复军功爵,无疑是坐实猜疑,让朝廷面对更大的非议。
所以他绝口不提军功爵三个字。
刘和认定这是军功爵,那是刘和的事,与他无关。
这个办法有助于刘备集聚民力,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与袁绍对抗,这就够了。
对付地方的世家大族,早就是他和刘协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只是没有说得那么明白罢了。
刘协甚至不用做出选择,只是提出建议。在生死存亡面前,刘备才不管什么秦制与汉制,在得到朝廷默许的情况,他大概率会恢复军功爵。
一旦军功爵在徐州推行,并且有了明显的效果,再由朝廷公布推行就容易了。
见贾诩不说话,刘协心中明镜也似,忍不住想骂人。
这老狐狸太坏了,挑起了话题,激起了争论,他自己又缩了回去,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公衡请起。兹体事大,容朕再想想。”刘协也耍起了太极,对赵云、田畴说道:“诸卿不妨直言,言者无罪。”
赵云、田畴面面相觑,也不敢轻易表态。
刘协随即话题一转,说起了曹操和孙策。
周忠请辞豫州牧,袁术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关东群龙无首。袁绍这次出兵又非常谨慎,直接将目标对准了实力最弱的刘备,如果曹操、孙策满足于自保,不肯出兵增援,刘备必败无疑。
刘协其实不在乎刘备会不会败,否则他也不会在五千里以外高谈阔论,早就赶到前线了。
强悍的武力在手,就算孙曹刘都投降袁绍,袁绍统一了关东,他都不紧张。相反,他就想看看有多少人会支持袁绍称帝,然后名正言顺的一网打尽。
到了那时候,还需要什么讨价还价?附逆的,都该死。
但他不能这么表态,该有的表演必须要有。
曹操的态度相对比较好猜。曹昂就在御前听差,曹操身后又是河南。一旦形势不对,曹操可以放弃兖州,退守洛阳,与张济、董昭联手,足以让袁绍不肯轻举妄动。
孙策的态度不太好猜。在周忠离职之后,孙策是支持袁术,与袁绍对抗,还是向袁绍称臣,干掉袁术,目前不太好说。按照孙策的家世以及与袁术固有的关系,似乎支持袁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再不济,他还可以退守江东,凭借水师优势,阻止袁绍渡江,坐观天下之变。
最难的还是刘备。
所以说到最后,话题还是回到了刘备如何才能坚持下去。
刘和强烈反对军功爵,但他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讨论没有得到什么满意的结果,刘协决定暂时休会,择日再议。
——
告辞出帐,刘和与田畴并肩而行,长吁短叹。
田畴的心情也有些沉重,但他不像刘和,还算平和。
“想听听我的意见么?”
“你想说什么?”刘和苦笑道:“我也许是当局者迷,但我这个当局者很清楚关东人对暴秦有多痛恨。你可能不清楚,从咸阳出发,有一条大道,一直通到东海边的朐县。在那里的朐山之上,秦始皇立了阙,称为秦东门。”
“当真?”田畴很惊讶。
“是真的,但你现在已经看不到秦东门了。”
田畴微怔,随即恍然。“被毁了?”
“是的,陈涉、吴广起事不久,秦东门就被人毁了。”刘和看看四周,压低了声音。“秦军以关中人为主力,尚且遭到关东人如此痛恨。天子以西凉兵为主力,关东人又作如何想?”
田畴突然笑了一声。“公衡,我有一个疑问,可能有些冒昧。”
“但说无妨。”
“今日关东的大族有多少是六国后裔?或者说,当年六国世卿世禄、衣食无忧的贵族,如今还有多少是衣冠世家?”
刘和一愣,停住脚步,转头看向田畴,头皮一阵阵发麻。
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刘备保不住徐州,或者徐州大族都选择了支持袁绍,将来天子率部东出,那些支持袁绍的大族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被剥夺土地,还可能因为附逆而被族诛,后果更严重。
就像当年暴泰虽然被灭,但六国子弟却也没能恢复祖先的荣光,泯为众人一样。
徐州大族其实并没有选择。
刘和更加焦虑。
“天子毕竟不是秦始皇,他也不希望并凉精兵变成秦军那样的虎狼之师,所以他一直在推行教化,要将虎狼之师教化成王者之师。否则,当袁绍南下之际,他又怎么会留在这里?”
刘和缓缓吐出一口气,绷紧的心情终于松驰了一些。
“弘农杨氏也是大族,但天子一样能任用杨彪、杨修父子。江夏黄氏也是大族,天子依旧付黄猗以重任。颍川荀氏是新起之秀,天子并不排挤他们,反而任荀彧以王道之重,付荀攸以幽燕之兵……”
田畴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最后说道:“天子已经尽力了,关东大族难道不应该做出努力,共建太平?若天子宏愿得济,大汉扬声威于天下,铁骑直达万里之外,幽并凉皆为内郡,他们所得,岂不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