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十七章 人菜瘾大
  一灯如豆。
  刘协与董承对面而坐,董宛靠在一旁打瞌睡,头一点一点的,像小鸡啄米。
  刘协看着地图,脑子里回忆着实际地形和负责的都尉、司马的性格、优劣,甚至包括直接指挥战斗的曲军侯,预估临战时他们可能的反应,以及该如何调度才能避免溃败。
  郭汜与李傕扯皮的这几天,他可没闲着,用心记下了董承麾下曲军侯以上的所有将领,还包括一部分队率、屯长,甚至认识了不少普通士卒。
  韩非子说,猛将必发乎卒伍。
  他虽然没有发现徐晃那样的猛将,却恶补了不少基本常识。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良民,他对冷兵器战争没什么概念,大多数印象都来自于影视剧。
  然而,众所周知,影视剧的冷兵器战争大多不靠谱,包括以制作精良著称的央视版《三国演义》在内。
  比如,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绝对是传奇战绩,不管关羽有没有诛文丑,仅凭斩颜良这一项,他就是三国时代数一数二的猛将兄。
  相比之下,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却没能临阵斩将郭汜,只是伤了郭汜而已。
  他原本以为,自己应该苦练武艺,以便将来亲临战阵。
  后来才知道,别说是他这样的一军统帅,就连统领五百人的都尉都不会轻易到一线参战,更多的是在后面指挥,身边还有五十名全副武装的亲卫保证安全。
  与普通将士打成一片,不仅弥补了常识,也让他获得了将士们的信任,更极大的激励了士气。
  如今的董承部士气如虹,斗志昂扬,已经可以和郭汜一战。
  董承本人也这么想,话里话外的暗示刘协,不用刘协亲自出手,他可以代劳,有足够的把握击退郭汜,守住阵地。
  刘协没理他。
  董承忠诚无虞,能力堪忧,他绝不会让董承首战。
  首战关系到军心士气,非胜不可,容不得半点闪失。
  “陛下毋须多虑,此战必胜。”董承幽幽说道,眼巴巴地看着刘协。
  刘协抬起头。“阿舅,此战过后,我打算转你为执金吾,你意下如何?”
  董承眼神闪烁。
  执金吾是九卿之一,负责皇城巡逻。眼下没有皇城,执金吾就是一个虚名,连麾下的缇骑和执戟都被并入卫尉麾下了。
  但现任执金吾是皇后之父伏完。
  如果能压伏完一头,他不反对。
  “陛下打算将伏君调任何职?”
  “他本是书生,不知兵,做什么都可以,唯独不适合担任执金吾。”刘协打量着董承,咧嘴一笑。“阿舅知兵,又是国戚,我信得过你。”
  董承眉梢轻扬,心里美滋滋的,却还是有点不甘心。
  “可惜臣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可言。”
  “还有什么功劳比救驾更大?”刘协放下手中的笔。“若无阿舅,我岂能从新丰学舍全身而退。阿舅为执金吾,名至实归。你已经击败过郭汜一次,再多一次并无意义,万一打得不好,反倒惹人非议。”
  董承哈哈一笑,欣慰地点点头。
  天子说得有理,而且是真心为他着想。
  毕竟是自己人。
  “就依陛下。”董承大包大揽。“臣为陛下掠阵,若有不谐,臣愿以身捍卫陛下。”
  刘协点头答应。
  对付这种人菜瘾大的,他有足够的经验。
  反倒是贾诩那种老狐狸,必须小心应付,不能被他的表面文章骗了。
  “阿舅,有一件事……”刘协皱着眉,叹了一口气。“我现在不知如何应付。”
  “陛下,你说。”董承拍着胸脯说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郭汜围而不攻,杨定部的粮食很快就要耗尽。如何才能将第二批粮食送进去,我一直没有找到稳妥的办法。”
  董承忽然觉得刚才拍得有点重,胸口有点闷,喘不上气来。
  主动出击,打破郭汜的阻截,将粮食送到杨定的大营里去,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一个可能要命的任务。
  更要命的是,李式率领的飞熊军已经赶到华阴,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那可是真正的精锐,董承想不出有谁能够承受飞熊军的连番冲击。
  “这……郭汜也就罢了,飞熊军可不是易与的,陛下当三思而行。”董承呐呐地说道。
  刘协苦笑。
  他是真的头疼。
  挑起李傕与郭汜内讧是好事,但飞熊军这么快就到达战场,却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李式可能很弱,但飞熊军却是真的强,他目前还找不到能和飞熊军正面硬撼的骑兵。
  “如果吕布在,就好了。”刘协说道。
  董承附和地点了点头。
  论骑兵之强,也许只有并州骑兵能和凉州骑兵对抗。
  可惜吕布不在这里,他去了徐州,远水解不了近渴。
  “你早点睡吧。”刘协起身。“我回一趟御营。”
  董承一句话也没说,起身告辞。
  刘协又坐了片刻,起身叫来王越,让他叫起其他人,回御营一趟。
  ——
  御营很安静。
  每天只能吃一顿,而且只有麦饭,没有一丝荤腥,所有人都默契地选择了早点休息,尽可能减少消耗。
  刘协走进御营里,除了巡逻的士卒,看不到一个人,绝大多数帐篷里都是漆黑一片,有人说梦话,有人翻身,还有孩子被饿醒了,正在哭闹。
  刘协尽可能的放慢脚步,快速通过,免得惊动其他人。
  贾诩的帐篷还亮着灯,隐约能看到一个身影映在帐篷上。
  刘协挥手示意王越等人站得远些,轻轻咳嗽了一声。
  “先生,你睡了吗?”
  “陛下?”
  “是朕。”
  帐中一阵轻响,帐门掀开,露出贾诩清瘦的面容。他看了刘协一眼,拱手施礼。
  “陛下,请。”
  刘协进了帐,环顾四周,见案上一灯一书,还有一杯清水。
  “先生在读书?”
  “《老子想尔注》。”贾诩走过去,将书简翻了过来,递给刘协。“战场上捡来的,颇有新意,一直留在身边。陛下有空闲,不妨一读。”
  刘协接过书简,大致扫了一眼。
  他知道《老子想尔注》,也知道《老子想尔注》是五斗道推崇的经典,只是没想到贾诩会读这样的东西。不过也可以理解,贾诩好阴谋,这本来就是道家的看家本领。


第五十八章 夜谈
  “这应该是五斗米道的经典吧,先生也奉道?”刘协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道术本一体,只是术易显而道难见罢了。”贾诩苦笑。他请刘协入座,又取过一张席,靠在案边。“陛下深夜回营,是有事有垂询?”
  刘协也没掩饰,把自己面临的困境说了一遍。
  郭汜进攻在即,董承的大营能不能守住,他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可是相比于防守的阵地战,他更头疼如何给杨定送第二批粮。
  “飞熊军在侧,送粮的风险大增,不能不有所准备。”
  贾诩也有点意外。“李傕派来了飞熊军?”
  刘协同样意外。“先生……没料到?”
  贾诩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刘协,哑然失笑。“陛下,臣应当料到吗?”
  刘协没吭声,只是盯着贾诩多看了两眼。
  他的确以为这是贾诩计划之中的事。
  不是说算无遗策吗?
  贾诩这副无辜的表情,是演戏,还是无奈?
  贾诩收回目光,出了一会儿神。“陛下对张良、陈平如何看?”
  刘协虽然不明白贾诩为什么突然岔开话题,提起张良和陈平,却想起一件事。
  凉州的另一个谋士阎忠,也可以算是贾诩的伯乐之一,对贾诩的评价便是良平之奇。
  阎忠在历史上留名,除了这件事,就是劝皇甫嵩造反,却被皇甫嵩拒绝了。
  奇怪的是,当阎忠自己有造反的机会时,他却拒绝与韩遂、马腾合作,愤懑而死。
  贾诩此刻提起张良、陈平,或许与阎忠对他的评价有关?
  刘协不明白,决定藏拙。以他的人生经历,知道这时候大多不需要自己回答,耐心倾听就行了。
  “张良与陈平并为高祖智囊,但两人的身后名却大不相同。人人皆谓张良为神仙,却谓陈平为阴谋家。就连陈平也说自己多阴谋,道家之所禁,难以善终。”
  贾诩抬头看着刘协,嘴角噙着苦涩的浅笑。
  “可是有谁相信,陈平并非天生阴谋家,他也想如张良一样行大道,用阳谋,奈何身份悬殊,他只能行小术,用阴谋。”
  刘协静静地看着贾诩。
  他从贾诩对陈平的感慨中听到了同情,感受到了他想为张良,却不得不为陈平的无奈,却还是不知道贾诩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提起张良、陈平。
  贾诩喝了一口水,放下杯子时,神情已然平静下来。
  “道为经,大河虽千回百转,终将归海,是以大道可知。术为纬,涓滴细流,漏痕露迹,朝生夕死,难以预计。故圣人以道治国,求其鸿远,而以术济急,求其见效。”
  这下子,刘协明白了。
  贾诩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他用计离间李傕、郭傕不假,但他无法预知李傕、郭汜的每一个反应。
  比如李傕派李式率领飞熊军前来增援。
  “陛下当初承诺送粮,却不是死诺。”贾诩又取了一只碗,为刘协倒了半碗水。“杨定曾与李傕共事,自然清楚飞熊军的战力。陛下纵使不能兑现诺言,想来他也能理解陛下难处。”
  “那……就由着杨定投降?”
  “杨定降了,有利无弊。一来他与李傕有仇,只能与郭汜结盟。如此,则李傕必然要花更多的心思去防备他们。二来可以增加李傕、郭汜的军粮消耗。李傕军粮不济,要么退走,要么急攻。”
  贾诩捻了捻手指,又沉吟道:“要说麻烦,只在于杨侍郎。不过他是华阴人,熟悉地形,再不济,退守华山深处,也能支持一段时间,当无性命之忧。”
  刘协轻轻地点了点头,心里却隐隐不安。
  贾诩的分析没错,纵使杨定降了也未必是坏事,反倒可能是好事。
  但,这是贾诩的真心话吗?
  刘协反复权衡了一会,还是拿不定主意,决定暂时搁置这个问题。
  他和杨定的约定还有两三天,可以再考虑考虑。
  “多谢先生点拨。”刘协微微欠身致意。
  贾诩躬身还礼。“这是臣应尽之职。”
  “先生能为我说说飞熊军,以及统领飞熊军的李式吗?”
  “当然可以。”贾诩喝了一口水,不紧不慢地说道:“飞熊军原本是董卓的部曲,既有汉人、羌人,也有北边杂胡。之所以取飞熊为号,一是因为凉州汉羌信奉熊,二是董卓本人敬重姜尚。”
  “至于李式……”贾诩笑了笑。“他是李傕与正妻胡氏所生嫡子,极为胡氏宠爱,故能弱冠统领飞熊军。天资不算差,却没经历过生死,统领飞熊军这样的虎狼之师未免力不从心。”
  刘协不解。“李傕这些年无日不战,李式统领飞熊军,却没经历过生死?”
  “董卓诸将中,李傕实力最强,又有计谋,一般不会出动飞熊军。且飞熊军名声在外,对手往往看到飞熊军的战旗就心生怯意,主动退却,不会舍命相搏。”
  刘协恍然,随即又问道:“凉州出精骑,除了飞熊军外,凉州还有哪些精锐骑兵?”
  贾诩摇摇头。“凉州出良马,骑兵很多,但精骑难得。董卓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