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百九十三章 不破不立
  孔融打量着王朗,亲切之余,又有些陌生。
  眼前的这个王朗与他相别不过数月,眉眼依旧,但脸上的神情、眼中的神采,都已经有些陌生。
  他记忆中的王朗绝不会因为教几个西凉士卒读书就自鸣得意,甚至将他们称为子路。
  这太过份了,哪里还有士大夫的体面。
  孔融看着案上的肉干、盐豆,以及杯中的羊奶酒,心生厌恶,脸色也不好看起来。
  “真是荀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啊。数月之间,景兴竟有如此领悟,令人望尘莫及。”
  王朗也是饱学之人,岂能听不出孔融的讽刺。他哈哈一笑,也没放在心上。
  他刚刚接受杨彪的安排,去做军中做教习的时候,抗拒心理比孔融有过之而无不及。
  “听说你见了天子?”
  孔融点点头,心情更加恶劣。
  今天真是太狼狈了,来回二十余里步行,让他腰腿僵硬,现在还没缓过劲来。可是比起心理上的打击,这点辛苦不值一提。
  他从小就以聪慧著称,四岁让梨,十岁登李膺龙门,与人论战无数,从未像今天这样憋屈。
  难道因为他是天子,所以我懦弱了?
  我为什么不能像当年在大将军何进门前一样,将名刺扔在他的脸上,大骂一通,扬长而去。
  分明他比何进更无礼。
  “骂战输了?”王朗忍着笑。
  孔融瞪了王朗一眼。“你是来看我笑话的?”
  “自然不是。”王朗摆摆手,示意无意与孔融对骂。“就我所知,你和祢正平算是士大夫中口才最好、胆气最盛的两个。听说你们来了,我便想,如果你们两人都不能取胜,恐怕就没人能胜过天子了。”
  王朗收起了笑容,神情严肃起来。“既然如此,那儒学一定有什么破绽,而且被天子抓住了。”
  “儒学能有什么破绽?”孔融脱口而出。
  话说出了口,底气却有些不足,声音越过越小,最后直到沉默。
  王朗静静地看着孔融,眼中带着一丝同情,一丝不安。
  “文举,你我都是儒门中人,以圣人子弟自居,你更是圣人后裔。可是你我都清楚,眼下之儒学早就不是圣人所传之儒学。眼下之儒门,也被今文、古文、师法、家法闹得四分五裂。要说没有破绽,你相信吗?”
  他一声叹息。“反正我是不信的。”
  孔融欲言又止。
  王朗喝了一口酒,又道:“很多人都说,天子欲行秦法。就我在关中数月的看法,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如果说这天下还有人相信儒学,相信王道,天子应该是最坚决的那一个。”
  “他?”孔融不以为然。
  “是的。”王朗郑重地点点头。“他之所以出言不逊,只是觉得现在的儒学无法实现王道,现在的儒生只能坐而论道,却不能起而行之,无法托以重任。只有年轻人能行王道,所以他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荀文若,杨德祖,都是他寄予厚望的年轻人。他们的做法或许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实现王道。”
  孔融眼神闪烁,想起了天子攻击他的言论,不禁有些脸热。
  他在北海的战绩实在无脸见人,尤其是在天子面前。
  “你刚才说得对,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汉兴,有叔孙通、陆贾、贾谊辈提倡儒学,直到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而儒学独尊。如今三百余年过去,儒学需要再来一次变革。这样的事,马季长(马融)已经开始着手,诸弟子中,郑康成(郑玄)学力最为深厚。但他能不能完成这项大业,我不敢太过乐观。”
  王朗用酒杯碰了碰孔融的酒杯。“知道为何么?”
  孔融眼皮一抬,没好气的说道:“正当请教。”
  “他只是个书生,没有治理地方的经历,只能做纸上学问。”王朗笑了一声:“难道儒学只是纸上的王道吗?叔孙通、陆贾都是做过官的人,贾谊也曾为孝文智囊,他们的学问都是有根基的,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绝不仅仅是纸上论战。”
  孔融咂了咂嘴,微微颌首。“景兴,你这么一说,的确有些道理。”
  “所以我说,你比他更合适。”
  “什么?”孔融愣了一下。
  “你比郑康成更有机会改革儒学。”王朗说道。“不要将精力浪费在那些口舌之争上了,做点有益于民生、有益于儒门的事吧。要不然,百年之后,圣人恐怕不是以杖叩胫,而是要敲断你的双腿。”
  孔融瞪了王朗一眼,却不由得怦然心动。
  王朗说得对。
  他比郑玄更有机会成为振兴儒学的那个人。
  “你不会是来劝我和你一样,去军中做教习吧?”孔融正色道:“我可没那闲情逸志。”
  王朗摇摇手。“你应该有更好的去处。”
  “哪儿?”
  “你不知道天子要修太学吗?”王朗笑道:“去太学吧,赵邠卿年过九十,余日无多,太学需要一个既有学问,又有体力的人做祭酒。继周秦之变后,关中又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身处其中,正是再造儒门的好机会。”
  孔融已然心动,嘴上却不肯松口。“我对《孟子》可没什么兴趣。”
  “要兴王道,自然不是《孟子》可以独任的,但孟轲作为圣人的再传弟子,他的学说有其可取之处,不能忽视。”王朗笑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成就新的学说嘛。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都是王道的一部分。”
  孔融沉默不言,手却端起了案上的酒杯。
  王朗连连相劝。“来,喝一杯,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
  孔融瞥了王朗一眼,有点勉强地举起酒杯,与王朗碰了一下。
  王朗一饮而尽,孔融却只是浅浅的呷了一口,品了品,不禁眉头一挑。
  这羊奶酒的确与中原的酒不同,更加绵滑,也没有中原羊奶的膻气,反倒清香宜人,化解了酒的辛辣,入口极佳。
  “别看了,喝吧。”王朗挤挤眼睛。“这羊奶酒不仅香醇,还能养生。每天喝上一升,三个月后,你就知道妙处了。”
  “当真?”
  王朗嘿嘿一笑。“你知道的,内人身体一直不佳,所以成亲这么多年,只生了一个孩子。到了关中后,她每天早上一杯羊奶,体力渐强,刚刚怀上了。你虽然子嗣不少,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副好身体怎么成?努力加餐,从每天一杯羊奶开始。”


第六百九十四章 新时代
  孔融哑然失笑,举杯一饮而尽。
  虽说对王朗的变化不以为然,这杯羊奶酒却很合人的口味。如果每天一杯羊奶真能使身体强壮,他也不排斥。
  就算他不怕死,也不会嫌活得长。
  就像他虽然年近半百,有儿有女,却不排斥再生几个。
  如今有了振兴儒学、再造儒门的重任,他当然希望能像赵岐一样长寿。
  两人一边吃一边说,谈兴渐浓。
  不知不觉,说起了徐州的事。王朗问了他离开彭城之后的战况,对刘备恢复宗籍颇为感慨。
  “天子为了太平,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王朗嚼着盐豆,仰面靠在凭几上。“若是彭城失守,袁本初又不知如何取舍,徐州也有附逆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孔融没吭声。
  虽然他对天子度田颇有意见,却也清楚,就眼下的形势而言,袁绍根本不是天子对手。之所以僵持,不是因为天子不能胜,而是天子担心西凉兵教化不足。一旦让他们闻到了血,有可能前功尽弃,而山东也为之涂炭。
  仅这一点而言,天子可谓仁义。
  “喝酒也不等我?”祢衡裹着被子闯了进来。“真是岂有此理。”
  “正平,坐。”孔融招呼道:“给你留着呢。”
  “这还差不多。”祢衡和王朗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一屁股在孔融身边坐下,拿起案上的酒壶就往嘴里倒。酒从他的嘴角溢了出来,淋湿了胸口,连被子上都是。
  王朗静静地看着祢衡,嘴角带笑。
  “看甚?”祢衡拿起一片牛肉塞进嘴里。“这才分别了几个月,就不认识了?”
  “认识,你还是那副欠揍的样子。”王朗咧嘴一笑。
  “欠揍怎么了,你还敢揍我不成?”
  “我不会揍你,但我敢保证,你在长安待不到一个月,肯定会被人揍。”
  祢衡的嘴角抽了抽,想起被那个胡女骑士摁在未央宫外的事,脑壳有点疼。看样子,王朗还不知道这件事,但这事瞒不过,他迟早会知道的。
  丢人啊。
  不能在长安待着了,明天就走。
  祢衡下定决心,对孔融说道:“我不在长安过年了,赶到汉阳去过年。”
  孔融体贴地说道:“正平,不必急于一时,过了年再过也行。”
  “不,朝闻道,夕可死。我等不及,明天就走。”祢衡坚持道。
  见此情景,孔融没有再劝。
  王朗倒是有些意外,问了一下,得知是杨彪的建议,倒是大加赞同。“你要是愿意的话,明天一早去找我。年关将近,有汉阳籍的将士要返乡省亲,可以捎你一程。”
  “不不不。”祢衡连声拒绝。“我自己走。”
  王朗有些意外,正欲再劝,孔融却心知肚明,说道:“景兴,由他去吧。”
  ——
  腊月二十四,天子下诏,纳卫尉马腾女马云禄为贵人。
  仪式很简单,诏书下达之后,宫里由皇后伏寿出面,派一队羽林女骑,将在家里等候的马云禄接到了宫里,就算完成了仪式。
  刘协甚至没出面,他这两天忙得很。直到晚上忙完公务,才到马云禄的住处一起吃了顿饭。
  仪式虽简单,影响却很大。
  马云禄代表着西凉军,更代表着女子从军的新观念。她入宫为贵人,不仅续上了安定梁家与皇室的联系,也代表着西凉人在朝堂上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只不过这一次代表凉州的不再是更靠近关中的安定、北地,而是更远的陇西、金城一带。
  根据尚未确定的小道消息,凉州有可能一分为三。果真如此的话,马云禄代表的凉州就与安定、北地没什么关系了。
  消息一出,以皇甫郦、皇甫坚寿为代表的安定人、北地人坐不住了,四处活动。
  紧接着,《宦者列传》尽管还没有正式刊行,但内容已经传了出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天子决定以后不再在宫中设立宦者。
  这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一时难有定论。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不再使用宦者,就意味着天子的后宫将限制在一定的规模。
  这也进一步说明,天子后宫的位置有限,每一个名额都非常重要。
  加上马云禄,宫里已经有了三名凉州人。如果加上迟早会进宫的吕小环,并凉边疆便有了四人,而能代表关东人的却只有皇后伏寿、贵人荀文倩二人,实力明显不匹配。
  大臣们各怀心思,借着年关将近的由头,四处活动。
  在这汹涌的暗流中,建安四年来了。
  大年初一,天子大会于未央宫前殿,接受群臣朝拜,并颁布了新年诏书。
  在诏书中,天子宣布了一件事。
  民为邦本。战事已经结束,即日起,朝廷的重心将以安民、富民为第一要务。
  为做好这项工作,朝廷决定召开一次大规模的讨论,时间初步定在年底,地点设在即将落成的太学,参加人员不限,方式不限,有意参与的人,都可以参加,年底随州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