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体如何,还要看天子的意思。”
  孙策点点头,有些失落。
  继虞翻之后,周瑜也要与他分道扬镳了。
  “还有一件事。”
  “说吧。”孙策低着头。“你我之间,何必做小儿女态。”
  “关于令尊的爵位,你让给季佐是义,但朝廷自有礼,能不能接受,恐怕还在两可之间。如果还是由你承爵,朝廷将会为你安排侯邸,你的妻儿也要留在长安。当然,就算你不承爵,以你二千石的官职,也是要留质子的。”
  孙策笑了一声。“所以我还是觉得,你留在长安也好,我的妻儿有你照顾,我也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周瑜盯着孙策看了一会儿。“伯符,如果天子所言不虚,我也不会在长安停留太久。也许你还没出东海,我就先去了西南。我听伯父说,天子对西域的事非常关注,从蜀地西南行,可至天竺。”
  “是么?”
  “应该不会是虚言。天子已经命太医们研制对付瘴气的医剂,除了西南,哪里还会用这种药?伯符,说不定我们还有并肩作战的时候。”
  孙策笑了起来。“我在东南,你在西南,如何能有并肩作战的机会?”
  “不好说,有缘总共再见。”周瑜眼神微缩。“听说由天竺西行,可以直到大秦,也就是他们说的罗马。虽然也可以走陆路,但海路显然更方便些。”
  “天子的野望这么大?”孙策不禁吸了一口气。“不怕读书人说他穷兵黩武?”
  他听人说过罗马,那可是真正的万里之外,远在天边。
  “天子虽年少,却自有主见,不是读书人说几句就能改变的。”周瑜笑了一声,露出一丝向往。“伯符,这是你我一展抱负的机会,远比划江而治要宏大。”
  孙策迎着周瑜的眼神,嘴角绽出一丝笑意,渐渐变成开怀大笑。
  划江而治是张纮为他拟定的方略,现在看来,这个方略实现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天命在汉,天子横空出世,大汉中兴的势头不可阻挡。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征伐海外,直到万里之外,未必不如代汉。
  真要有那么一天,天子无法管理这万里疆域,封王就成了不多的选择之一。以异姓封王,还不用背负叛汉的负担,忠孝两全,几乎是最好的选择。
  又一次,他和周瑜心有灵犀,想到了一起。
  “如果真有那一天,此生无憾。”孙策收起笑容,一声叹息。
  “的确如此。”
  两人四目相对,会心而笑。
  畅想了一会儿未来,孙策突然说道:“公瑾,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思。”
  “你说。”
  “反正我这会稽太守也做不了几天了,吴郡、丹阳也要交出来,有几个人是不是可以处理一下,免得他们与袁绍遥相呼应,鼓唇摇舌,令人心烦。”
  周瑜脸色微变。“你是说会稽周氏兄弟?”
  “不仅他们。”孙策阴森森地说道:“还有盛宪、魏腾等人,我一想想到他们就心烦。”


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
  周瑜吓了一跳,连忙摇手。
  “伯符,万万不可。你这不是帮天子,是连累天子。”
  孙策斜睨着周瑜。“怎么说?”
  “你仔细想想,天子是要将读书人赶尽杀绝吗?又或者说,如果天子想杀人,最想杀的是盛宪、魏腾吗?”
  孙策想了想,无声一笑。“那倒是,天子又不认识盛宪、魏腾,他最想杀的应该是你伯父这样的老臣。”
  周瑜脸色一僵,竟无言以对。
  孙策所言,看似玩笑,但仔细一想,又未必是玩笑。
  以周忠之前的表现,要说天子没有杀他的想法,只怕没人会相信。
  周瑜很快就恢复了正常,顺着孙策的话说道:“的确如此,但天子没有杀。为何?只因杀人只会激化矛盾,却解决不了问题。”
  孙策哼了一声,有点无奈,却又不得不承认周瑜说的是事实。
  他渡江之后,杀了不少人,但矛盾并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激烈。就连他所在的会稽郡都时有叛乱发生,使他无法全力北进中原。
  相比之下,天子没有杀周忠,为了庐江度田,还不得不和周忠做交易,看似软弱,却渐渐达到了目的。
  一旦周忠宣布支持度田,并率先交出庐江周氏多占的土地,可以想见,阎象在庐江推行度田的速度必然会突然加快。
  “既然如此,那我不多事就是了。”孙策无奈地摊摊手,随着将话题拉了回来。“你说我该选哪一个?”
  “我建议你去北海。不管是现在围攻冀州,还是将来平定辽东,讨平三韩,都需要水师的协助。刘备没有水师,也不通水战,这正是你的用武之地。除此之外,你麾下还有程公、韩义公这样的幽州人,骑战的实力也不弱,大有用武之地。”
  孙策觉得有理,连连点头。“还有呢?”
  “朝廷步骑甚多,能控制的水师却有限。一旦新船造成,自然要交给你试用。如果你滞留会稽,坐等船成,万一司徒说服了益州人,或许出征辽东的就是益州水师了。”
  孙策呲了呲牙,如梦初醒。“公瑾,还是你想得周到。不仅是益州水师,还可能有荆州水师呢。要是被黄祖那老贼抢了先,我将来怎么去见先父。”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见孙策这么说,周瑜很欣慰,随即又与孙策商量起了精简人马的事。
  大军未到,粮草先行。在山东初定,度田又搞得人心惶惶的时候,朝廷钱粮紧缺,无力支撑大军征伐。
  所以天子非常重视练兵,要以精兵代替重兵,以减轻钱粮的负担。
  孙策作为一方大将,上限应该是万人。如今孙策麾下有两三万人,必须进行精简,缩编至万人左右。
  除了减轻负担之外,这也是取信于朝廷的手段。
  孙策初附,天子不太可能主动要求他精简人马,以免引起孙策反对,但天子可以拒绝孙策出征,不给他施展的机会。
  在天子明确表示会重用孙策的前提下,孙策应该投桃报李,主动要求精简人马。将真正的精锐挑选出来,战斗力即使有所下降,也不会有兵力下降得那么明显,指挥起来反而更灵活。
  他们都有统兵经验,知道指挥几千人作战与指挥几万人作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孙策麾下将领而言,能够顺利指挥三四千人作战的都不多,能指挥万人作战的更少。
  将总兵力缩减到万人,诸将指挥一两千人作战,效果会更有保障。
  孙策深以为然,与周瑜反复商量。
  当天晚上,周瑜便将他们商量的成果汇报给杨彪。
  杨彪非常满意,又一次向周瑜发出了邀请。
  他清楚,这个方案不太可能是孙策的主意,应该是周瑜提出的方案。眼下太尉府人不少,通晓军事,有实战经验,又有过人见识的却不多。如果周瑜愿意,他愿意以周瑜为长史。
  长史虽然只有千石,却是太尉府群吏之首,地位非常重要。
  周瑜非常感激,但他还是婉拒了,等天子的决定再说。
  ——
  第二天一早,寅时初刻,孙策便与周瑜早早起身,收拾停当,与周忠一起坐在堂上,准备参加朝会。
  他们之前就听周忠说过,朝会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大臣又应该比天子先到,所以要早早地起身,以免迟到。
  这也是为什么未央宫北门外的住宅被称为甲等的原因,那里离宫门最近,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周忠便带着孙策、周瑜出了门,赶往太尉府。
  到了太尉府,太尉府前的灯笼还没有灭,门前只有当值的卫士,大门紧闭,一个人也没有。
  看到周忠等人,都伯阎温很是诧异,连忙迎了上来。
  “周公……是准备随太尉一起参加朝会吗?”
  周忠看着紧闭的府门,一头雾水。“是今天吧?我没有搞错时间吧?”
  孙策、周瑜也一脸茫然。
  阎温笑了,一边命人开侧门,将周忠让到里面等候,一边解释道:“周公有所不知,天子恢复朝会后,体恤老臣,担心他们受不了早寒,便取权宜之计,将早朝的时候推迟到卯时。太尉主兵事,最为重要,所以安排在最后。若是谈得久了,还可以在散朝之后接着谈。所以太尉府去得最近,通常都要到辰时才去。”
  周忠愕然,随即大怒,攘袖而起。“杨文先竟敢戏弄我,等我将他拽起来,理论理论。”
  说着,举步就往里面走。
  周瑜连忙上前抱住。“伯父息怒,这里是太尉府,造次不得。”
  “太尉府又如何?天子面前,我都不假颜色,还怕他太尉府?再说了,他还是个假太尉,又不是真太尉。”
  周忠一边说,一边掰开周瑜的手,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似的,向内宅冲去。
  周瑜、孙策面面相觑。
  周忠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和杨彪是老朋友。他们作为晚辈,却没这胆气。
  阎温也懊悔莫及。
  看周忠一副儒雅的样子,他真没想到周忠会这么莽。早知如此,他就不让他们进门了。
  “这个……”周瑜很尴尬,上前与阎温见礼。“在下周瑜,字公瑾,不知足下怎么称呼?”
  周瑜这几天出入太尉府,阎温认识周瑜的,知道他的身份,连夜还礼。“天水阎温,字伯俭,为卫尉麾下都伯。”
  “天水人啊。”周瑜笑道:“杨公子在贵郡为太守,你在太尉府做都伯,还真是有缘啊。”
  阎温哈哈一笑。
  “杨公子为天水太守多久了?”
  “再过几天,就有两年了。”
  “那天水如今形势如何?想必是物兆民丰,百生安居乐业吧?”
  阎温顿时来了精神,与周瑜聊了起来。


第七百一十二章 应接不暇
  周忠虽然生气,却只是站在后院门口喊了几句,并没有真的冲进去。
  一会儿功夫,杨彪穿好衣服走了出来,满脸歉意。
  “忘了关照你,是我的疏忽。用朝食了么?一起吧。”
  “上朝时间这么重的事,也能忘?你觉得我会信你吗?”
  “我以为你知道。”杨彪很尴尬。“我忘了改制度时你还在江东,刚刚还朝,今天是第一次参加朝会。”
  周忠接受了杨彪的解释,却还是有些不解。“朝会时辰调整这么重要的事,为何不在邸报里公布?”
  他虽然身在江东,有邸报传递消息,对朝廷中的事却不陌生。
  杨彪一边引着周忠向侧院走,一边解释起来。
  “修改朝会时辰时,就有人反对,但天子说,时辰太早,老臣们要早起,太辛苦。再加上冬天冷,当时长安缺少木炭,推迟到天明,也能节省一些。但此事于例不合,的确不能轻易改变,所以只是试行。”
  “试行?”周忠哭笑不得。“你们都已经试了小半年了。”
  “这个至少要试一年才行。”两人来到侧院,杨彪请周忠入座,得知周瑜、孙策还有前庭等着,又让人去请。“现在天气暖和,你感觉不到。冬天就难受了。既然要试行,那就试行一年,再看是否要改回旧制。”
  周忠哼了一声。
  还要试行一年吗?看杨彪这副表情,分明是根本不想改回去了。本来嘛,谁愿意每隔五天就起一次大早。
  “推迟了朝会的时辰,还来得及商讨政务吗?”
  周忠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他们汲汲以求的不就是公卿主政,天子垂拱而治么。天子推迟朝会的时辰,不仅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