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推迟了朝会的时辰,还来得及商讨政务吗?”
  周忠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他们汲汲以求的不就是公卿主政,天子垂拱而治么。天子推迟朝会的时辰,不仅仅是体恤老臣,恐怕也是由公卿主政之后,需要商讨的事情不多。要不然的话,试行了五个月,早就知道不便了。
  杨彪看了周忠一眼,不禁莞尔。
  “嘉谋,你回朝日浅,还需要点时间适应一下。”
  周忠窘迫地点点头,又不禁感慨。“是我,我奉诏出使,有很多事情都不太熟悉了。”他顿了顿,又道:“天子最后商议兵事,还是不肯放弃兵权?”
  杨彪刚要说话,周瑜、孙策从外面走了进来,向杨彪见礼。
  杨彪颌首回礼,请他们入座,接着说道:“天子有意归政,对公卿的要求与以往不同,光武之后……”他想了想,又改了口。“或许是孝武以后调整的一些制度,可能都要重新改回来。总而言之,很复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周忠又惊又喜。“当真如此?”
  如果真如杨彪所说,天子要恢复光武之前,甚至孝武之前的一些制度,那就不是还政三公的事,或许还会恢复丞相制,真正做到垂拱而治。
  这样的事,即使是最激进的大臣也未必敢想。
  “我骗你做甚?天子是真有心,但这件事要想办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的不说,就这太尉府而言,说实话,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尉,我毕竟没有征战的资历。所以我才一而再的希望公瑾能入府为掾。他有征战经验,又年富力强,先在太尉府熟悉几年政务,然后再出去统兵,积累资历,一步步升迁,五十岁时,就有可能做一个合格的太尉。”
  周忠看了一眼周瑜,周瑜也正好看过来。
  他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喜的光芒。
  杨彪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要是再不相信杨彪的诚意,未免太愚钝了。
  “文先,你对公瑾的期望太高了,我怕他承受不起。这样吧,等见完天子,如果天子没有别的安排,那就让他跟着你历练几年。”
  杨彪点点头。
  ——
  在太尉府吃完早饭,又聊了一会儿稍后要讨论的事务,杨彪这才带着周忠等人一起赶往未央宫。
  进了北门,沿着大道向南,赶往前殿。
  杨彪指着两侧被封起来的围墙说道:“知道这是哪里吗?”
  周忠看了一眼。“天禄阁、石渠阁?”
  “知道在修什么吗?”
  周忠扭头看着杨彪。“又要新修什么阁?”
  杨彪笑了。“天子要在这里建一间印书坊,除了日常发往郡县的邸报之外,还要印一些启蒙的教材。将来会有最渊博的学者在这里研究学问,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印成书籍,让天下人共赏。我听说,已经有几部书列在名单里,就等着开版。”
  “什么样的书才能印行?”
  “首先要有真知实见,其次要有重大影响,或是制度,可是民生。”杨彪想了想。“我听说,列在第一的是《说文解字》精简版,第二好像是一部农书汇编,天子还专门题了名字,叫……《齐民要术》,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名字。”
  杨彪摇摇头,拍拍头。“老了,记不清了。”
  周忠对《齐民要术》没概念,但他知道《说文解字》精简版。那是袁权从《说文解字》中精选的常用字,用来启蒙的,很浅显,便利而已,谈不上什么学问。
  这样的书也能作为朝廷寄予厚望的书坊首先印行的典籍?
  “何不直接印行《说文解字》原书?”
  “原书也会印,不过那是针对学者的。精简版是用来教化将士以及庶民,要得急,河东那边来不及印。”
  杨彪仰起头,看来越来越近的前殿。“天子要用三十年的时间,让所有的人都能识字,至少要能读懂朝廷的公文。”
  周忠心中一动,还没反应过来,杨彪又道:“嘉谋,‘得诏书,但挂壁’这种事,以后会越来越少了。”
  周忠打了个激零,忽然一阵头皮发麻。
  天子费了这么多心思,就是为了将朝廷的诏书直达每一个庶民的耳目?如果每一个庶民都能读懂诏书,那太守、县令长们玩弄手脚的空间就小得多了,那些朝廷明令禁止,州郡地方却一直在施行的政策也就没有了掩饰的机会。
  “文先,你觉得这样好么?”
  杨彪转头看看周忠,嘴角挑起一抹浅笑。“你是不是想说秦政也是如此?”
  周忠语噎,有些讪讪。
  一听杨彪这语气,就知道他和自己的想法不太一样。
  看来自己离开朝廷这几个月,朝中的变化是真大啊,大得自己应接不暇,已经有点像个局外人。
  我就算做了司空,能胜任吗?


第七百一十三章 朝堂争论
  来到前殿,上了台阶,周忠就看到了坐得满满的朝堂。
  大司农刘巴正在发言,态度很激烈。
  “司徒不在京城,你们司徒府就不做事了?你这个司徒长史是干什么的?拿司徒时的惯例当借口,你是个傀儡不成?要我说,你就是维护乡党!”
  话音未落,一个年约五旬的文臣挺身而起,躬身向御座上的天子行了一礼,随即又转身看向刘巴,怒目相向。
  “朝堂之上,首重事实。大司农指责我因循守旧,不肯轻易更改成例,我接受批评,改与不改再论。但你说我维护乡党,对朝廷的诏令阳奉阴违,实属欲加之罪。你要是拿不出证据来,我就告你诽谤之罪!”
  “京兆桑田被侵占,难道不是证据?”刘巴转身从案上取出一份文书,举在手中,大声说道:“去年年底,京兆报上来的桑田数,比刚刚清查的桑田数多了一百多顷。就算今天没有新桑田,就算有地陷,也不至于损失这么多。更何况,据大司农寺所知,即使是新年期间,各县都在积极开垦桑田,而今年也没有大规模的灾害。”
  刘巴转向司徒长史。“我想请问,司徒府对此作何解释?你不要说不知道,一个月前,大司农寺就通报了司徒府,有文书可查。”
  司徒长史冷笑一声。“你说得没错,只是这文书不该送得司徒府来,而应该送到太尉府去。侵占桑田的人都是驻军,这事归太尉府管,司徒府没有权力过问。”
  御座上的天子一抬头,正好看到走上台阶的杨彪、周忠,便笑道:“正好,杨公这不就来了。杨公,快请进来,正好说到你们的事。”
  见杨彪、周忠入殿,殿中的大臣都起身见礼,就连天子都站了起来。
  杨彪与同僚一一见礼,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座,一边整理衣服,一边说道:“是京兆桑田的事?”
  “是的。”司徒长史躬身行礼。“还请杨公还我司徒府一个公道。”
  周忠目前还是光禄大夫,走到光禄勋邓泉身后就座,听到声音,抬头看了一眼司徒长史,发现是个熟人。
  此人姓杜名畿,字伯侯,曾在襄阳见过。没想到他回了长安,还成了司徒长史。
  说起来,这倒是个合适的人选,怪不得赵温能够放心离开长安这么久。周忠甚至怀疑赵温不想回来了,把事情交给杜畿处理,比他直接处理更好。
  杜畿就是京兆人,而且是个能臣干吏,做事胆大心细。
  杨彪转身,从随行的掾吏手中接这一分文书,不紧不慢地摊开。“杜长史不要急,这件事虽说不全是你的责任,但你的调查也不够详细,还是听我说一遍,然后再叫冤。”
  杨彪转头,向天子微微欠身。“陛下,经太尉府查明,此事虽与虎牙教尉夏育有关,但侵占桑田的人并不是夏育本人,而是夏育的姻亲之家。臣这里有夏育的手书证词,请陛下明鉴。”
  一个郎官走了过来,将杨彪面前的文书取了过去。
  杨彪转头看向司徒长史杜畿。“杜长史说是驻军所为,非司徒府所能处理。敢问你看到了相关的文书,还是听说?”
  杜畿正色道:“我亲眼看到了地契,上面不仅有夏育的签名,还有夏育的虎牙教尉印鉴。签名可以模仿,印鉴也能模仿吗?如果是,这事恐怕就大了。”
  杜畿话音未落,朝堂上的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
  仿制虎牙都尉印鉴,可比侵占桑田严重多了。
  虎牙都尉负责京兆驻军,是南北军以外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天子看完夏育的公函,转身又交给郎中,让他拿给杜畿。
  “你见到的虎牙都尉印鉴是这样的吗?”
  杜畿认真看了一会儿。“臣觉得是,但为策成全,还是比对一下为好。请陛下容臣调取地契的原件,对比之后,再行回复。”
  刘协点点头。“事情关系到虎牙都尉夏育,太尉府发个文书,让他回来配合调查。”
  杨彪躬身道:“陛下,夏育在弹汗山,一来一回……”
  刘协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拒绝。“就算这件事他不知情,也和他平时纵容姻亲有关。如果因此错过了征讨辽东的机会,那也是他应受的惩罚。”
  “唯。”杨彪没有再争,微微欠身领诏。
  “好了,还有其他的事吗?与太尉府有关的,留下来继续听。没事的,可以先退了。”
  “唯!”一大半人起身,行了礼,准备退朝。
  朝堂空了一半,除了刚到的假太尉杨彪之外,只有光禄勋邓泉、卫尉马腾还坐在堂上,执金吾却没看到。
  “稍事休息一下。”刘协又摆了摆手。
  “唯。”剩下的人也应了一声,起身到廊下活动身体。
  一群侍女走了过来,手里捧着食案,上面有点心和茶水。官员们纷纷上前,各取一只杯子,取上一两块点心,一边吃,一边轻声聊天。
  周忠看得目瞪口呆。
  这和他印象中的朝会根本不会一回事。这么庄重的场合,怎么搞得这么散漫?
  “周公,用些点心吗?”一个侍女在周忠面前停住,轻声问道。“这是皇后殿下亲自安排的关东美食。”
  周忠心烦意乱,也没关心这些,随意地挥了挥手,起身向御座走去。
  坐在他身后的孙策却盯着侍女看了又看,突然说道:“你是……桥……”
  侍女微微一笑。“正是,见过孙郎。”说完,款款一拜,将食案送到了孙策面前。孙策取了一杯茶,又起一块点心,激动地点点头。
  等侍女走开,周瑜小声问道:“你认识?”
  “你也认识。”孙策说道:“你还记得桥蕤吗?这是他的大女儿。”
  周瑜一愣,回头看向侍女。“是她啊,我还真没认出来。”
  “几年没见,更漂亮了,对吧?”孙策笑出了声。“而且身材也更好了,不像以前那么瘦,让人看着就心疼……”
  “坏了。”周瑜突然说道。
  “心动了?”孙策刚想调侃几句,却发现周瑜脸色不对。他顺着周瑜的目光看去,才发现周忠走到了御座前,正拽着天子的袖子,脸胀得通红。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第七百一十四章 杀心自起
  刘协转头,看了看脸胀得通红的周忠,轻轻挣了挣袖子。
  “周公,有话好好说,别拉拉扯扯的。我这新做的朝服很薄,而且仅此一件,你要是扯坏了,我可没换的。”
  义愤填膺的周忠听了,忙不迭地松开手,躬身施了一礼。
  “臣失礼,死罪,死罪。”
  刘协看了一下衣袖,忍不住问道:“周公进门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心情不太好,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