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此情景,诸葛亮在门口住了脚步。
  他和伏寿都是琅琊人,本来就有不少人说他得到天子信任和皇后有关,平时特别注意保持距离。今天要不是情况特殊,他甚至不会走到椒房殿来。
  “什么事?”刘协迈步出了殿,轻声问道。
  “冀州、徐州的形势都有变化,而且有些关联。”
  刘协听诸葛亮说完,没吭声,一直走到清凉殿,入了座,展开地图看了一会儿,才轻笑了一声。
  “这些人还真是好斗啊,没人斗的时候,就自己和自己斗。”
  见刘协一脸不以为意,诸葛亮提醒道:“陛下,依徐州的进度,只怕今年无法进军辽东。”
  刘协瞅了诸葛亮一眼。“辽东还能飞了?”
  “那倒不会。”诸葛亮也笑了。
  “既然不会飞了,那有什么好担心的。早一年,晚一年,其实没什么区别。”刘协靠在凭几上,以手支额。“我倒是希望慢一点,走得太快了,未必是好事。”
  诸葛亮神情不变,心里却有些无奈。
  他天天跟着刘协,自然清楚刘协对当前现状最大的不满就是袁绍撤得太快了。如果能多打几年,度田或许不会这么难。
  徐州、冀州的情况正合刘协之意。
  可问题是琅琊是他的家乡,刘备现在驻扎的地方就是阳都。黄巾之乱时,阳都就受了灾。再打上几年,阳都会被打残。
  “担心家乡?”刘协没听到诸葛亮的回应,瞥了他一眼,见他神色忧虑,立刻明白了其中原由。
  诸葛亮一愣,随即说道:“是的。”
  “那就更不能急了。”刘协笑笑。“不出意外的话,刘备与袁熙之间的争斗已经不在战场,而是人心。你家那些亲朋故旧会支持谁?”
  诸葛亮几乎没有犹豫,脱口而出。“家兄在刘使君处,族人自然是支持刘使君的。”
  “但愿如此。”刘协笑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知道诸葛瑾在刘备麾下,但诸葛瑾并不是刘备的直接下属,而是陈登的。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这就不好说了。
  他更愿意相信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有些东西是有惯性的,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徐州士大夫正有意无意的站队,真正支持刘备,或者说是支持朝廷的人并不占多数。
  其实不仅是徐州,整个山东都是如此。
  周忠出任司空后,第一个决定就是辟除张昭为吏,而且是司空长史。
  刘协并不觉得张昭能胜任司空长史,但他没有否决。这是君臣之间的分寸,周忠提议,只要不过分,他就不会否决。最后成绩出来,周忠自然清楚该怎么做。
  他心里有比张昭更合适的司空长史人选,但他没有说。
  “虞祭酒这两天在忙什么?有几天没看到他了。”
  “在和工学堂的几个匠师在研究投石机。”
  “投石机?”
  “他上次去看了一下投石机,说是太简陋,有很大的优化余地,便主动揽下了这件事。这两天正在试验,好像是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结果有些误差,现在还找不到原因。”
  刘协眼神微闪,心中有些说不出的诡异。
  果然战争才是科学技术的第一推动力吗?
  “没几个月就要太学论讲了,他不准备参加吗?”
  诸葛亮忍着笑。“他说和那些人没什么好说的。”
  “你也这么觉得?”
  “臣可没虞君那么自信。”诸葛亮连连摇头。“臣的悟性不够,举一反三已经不易了,举一反十,只有那样的奇才才可以。”
  “是你的心思不在那方面。”刘协直接点破了诸葛亮的谦虚。
  只论智商,诸葛亮不弱于虞翻,甚至可以说不弱于这个时代任何人。他的问题是完美主义,不管什么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
  实际上,他这种性格最适合做学问,或者技术,唯独不合适从政。
  完美主义者从政做不了一把手,否则只会把自己累死。
  但问题是,诸葛亮最大的兴趣就是从政。
  这是儒家士大夫的担当,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嘛。
  所以刘协在培养诸葛亮的同时,还要物色诸葛亮的继任者。不出意外的话,诸葛亮肯定会死在他前面,不可能陪他走到最后。
  只是他一时半会还找不到这样的人。
  姜维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这事也不用急,再等上二十年都没问题。
  “陛下过奖了,臣不敢当。臣说的是真心话,他的悟性的确非常人能及。恕臣引喻不当,或许只有陛下能与能比肩。”
  诸葛亮顿了顿,又道:“这不是臣一个人的想法,其他人也都这么想。”
  刘协很无奈。“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犯错,也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你们不要逼我做圣人。说的多了,当了真,非国家之福。”


第七百三十二章 知己者明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刘协两世为人,多少有点自知之明。他不是圣人,只是一个开挂的穿越者。如果没有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他连被后人当作傀儡的刘协本尊都不如。
  刘协本尊能将一个垂死的王朝支撑二十多年,他却在一个屁大的单位里都混不出头。
  除去外挂的加成,他唯一的优势就是清醒,知道自己是颗什么葱,没必要非和这个时代的翘楚争锋,以免自取其辱。
  比如和他们论经学,自己十有八九是要被吊打的。
  好在经学除了吹水,实际上没什么卵用,是否精通经学对实现王道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为人民服务才是王道。
  这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有位高人说过,最可怕的是两种人:一是有信仰的读书人,一是拿起武器的农民。如何将这两种力量变成有益的力量,而不是破坏的力量,是我唯一的目标。”
  刘协站起身,向外走去,站在廊下,看着远处的山峦,缓缓摇头。
  “做圣人,我没兴趣。”他伸手一指覆盖着白雪的山顶。“高处不胜寒,无敌太寂寞。”
  诸葛亮跟了过来,顺着刘协的手往远处看了一眼,若有所思。
  君臣两人站了片刻,享受着难得的安静。
  过了一会儿,刘协转头看着诸葛亮。“印坊筹备得如何了?”
  诸葛亮回过神来。“印坊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字模正在加紧刻制,但主笔人选的确定却有些麻烦。”
  刘协目光一闪。“孔文举不肯?”
  论讲在即,他打算将每天论讲的内容出一期纪要,及时公布,所以特地从河东书坊特地调来了匠师和管理人员,准备在长安建议一个印坊。
  为了快速印刷,他还花了不少力气,决定使用活字印刷。
  孔融是他中意的主笔,既有文采,又会骂人,简直是最合适的新闻评论员。
  前两天派人去请,本来以为孔融会欣然答应,没想到孔融居然拒绝了。
  诸葛亮笑了笑。“他说论讲的人都在现场,只要做好记录,以后结集即可,毋须立刻印行。如今各地贤良陆续进京,财赋紧张,还是能省则省为好。”
  刘协哑然失笑。“你信么?”
  “不信。”
  刘协摇摇头。“给他机会,他不敢接,算了。还有其他人选吗?”
  诸葛亮难得的迟疑了片刻。“有倒是有,只是未必堪用。”
  刘协不解地看着诸葛亮。
  这是什么意思?
  “德才堪用,心思却未必与陛下相合。”诸葛亮低下头,避开了刘协的目光。“愿为陛下口舌的,人品又未必堪用。”
  刘协明白了。“说来听听。”
  “前者如来敏、许靖,刚从益州赶到长安。后者如路粹,前天还曾上书自试。路粹是蔡伯喈弟子,收到他的上书后,臣就去问了蔡令史。蔡令史对他评价不是很高。”
  刘协沉吟了片刻。“将他们一起找来。”
  “陛下的意思是……”
  “既然是论讲,自然要有不同意见。与其私下里非议,不如摆在明处。谁是谁非,留与后人说。”
  他顿了顿,又道:“要对民众有信心嘛。就算暂时分不清楚,走一些弯路,将来总回重回正道。”
  诸葛亮点点头,转身去安排。
  “印坊准备得如何了?找时间去看看。”
  “唐夫人亲自赶来部署,又有几位贵人从中推动,速度非常快。”
  “唐夫人也来了?”刘协很诧异。“我怎么不知道?”
  “夫人说陛下太忙,不必惊扰陛下,等完工了再来见驾。”
  “现在就去。”
  ——
  长安印坊就建在太学中,单门独院,门外有虎贲郎守护。
  为了能及时印行文章,刘协拿出了活字印刷术。虽说印刷效果不如雕版精美,速度却非雕版所能及,用来印刷邸报、时事评论这些对时间要求更高的文章最合适不过。
  毫无疑问,这是大杀器,暂时还不宜公布。
  所以刘协将守护书坊的任务交给了虎贲郎,由虎贲中郎将宋果亲自负责。贵人宋都也在书坊里做事,如果唐夫人返回河东,宋都将是最合适的书读话事人,所以宋果也非常用心。
  某种程序上,宋果将这个书坊当成了自家产业,呵护备至,不让任何闲人接近。
  得知天子将来考察,宋果第一时间赶到大门外迎接。
  看到全副武装、精神抖擞的宋果,刘协忍不住想笑。
  征伐数年,宋果因功封亭侯,但很快就闲了。短期内,几乎不仅出征的机会,宋果一度很消沉,连日常训练都有些懒散,很久没看到他这么精神了。
  看来还是要有点事做,要不然人就废了。
  其实这也怨不得刘协,他本来是想等邓泉致仕,由宋果接任光禄勋。但邓泉虽然年纪大,身体却好,而且一点没有主动致仕的想法,刘协也不能赶他走,只好这么拖下来了。
  再等几年,邓泉差不多就到退休年龄了。
  “穿这么多,不热吗?”刘协说道。“太学里几乎都是书生,你还怕他们硬闯不成?”
  大热天的,宋果还穿着皮甲。
  虽然皮甲不像铁甲那么重,也不需要战袍内衬,毕竟还是不透气。
  宋果一本正经地说道:“陛下此言,臣不敢苟同。且不说书生之中也有通晓武艺的,就他们那脾气,犯起犟来,也非常棘手。披上甲,让他们知道这里有虎贲守护,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省了不少麻烦。”
  刘协觉得有理。“那就辛苦你们了。”
  “为陛下效力,是臣等职责所在,岂敢言苦。”
  正说着,董宛从里面奔了出来。“陛下,真的是你吗?”
  刘协忍不住笑了。
  几年不见,董宛已经长成了一个充满青春朝气的大姑娘,脾气却还是那样跳脱,和伏寿、荀文倩完全是两样,甚至连两个羌女贵人都比她文静些。
  不过这却让他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女子进了宫,还能保持不变的不多,就连马云禄进宫后都拘谨了很多。
  “别来无恙?”
  “无恙无恙。”董宛拉着刘协的手,上看下看,右看又看,嘴里啧啧有声。“陛下不仅无恙,还强壮了很多呢。要是在路上见到,臣妾都不敢认你了。”
  “阿宛!”唐夫人赶了出来,身后跟着宋都。她轻喝了一声,给董宛使了个眼色。“还不向陛下行礼。”


第七百三十三章 反受其咎
  董宛一惊,下意识地放开了刘协的手,退后一步,敛容而拜。
  “臣妾宛,拜见陛下。”
  看着在跳脱与淑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