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孔融不想说话,祢衡叹了一口气。“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问完就走。”
  “赶紧说,说完赶紧滚。”
  “你想要的王道,是只有读书人的王道,还是天下人的王道?”祢衡缓缓站了起来。“夫子当初有教无类,你在北海,狼狈之际,不忘教化,抚恤百姓,为何如今到了长安,却只是高谈阔论,无视百姓福祉?”
  孔融眉头紧皱,反问道:“世家不是百姓吗?”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王道是法天,还是顺人?克己复礼为仁,难道是只对庶民,不对君子?”
  祢衡说完,甩甩袖子,扬长而去。
  孔融坐在堂上,眉头紧皱。他抚着胡须,回想着祢衡刚才所说的话,心中乱成一团。
  ——
  在一队女骑的保护下,荀文倩走进了印坊。
  唐夫人收到消息,快步迎了出来,将荀文倩接到内堂,又命人招待女骑。坊中的女匠师们看到女骑,格外亲热,围上来寒暄。
  “你怎么有空来?”唐夫人扬扬眉。“要我去请友若么?”
  “等会儿再说。”荀文倩说道:“我今天来这儿,虽然要见他,却有更重要的事要和你商量。”
  唐夫人心领神会,挥手示意侍女们退下,别让其他人进来。
  看到荀文倩,她就知道荀文倩不会只为了荀谌而来。
  荀文倩将天子有意让她负责同文馆书坊的事说了一下,请唐夫人为她出出主意,看她是不是应该接下这份差使。
  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心知肚明,董宛、宋都——尤其是宋都——大概是不会回河东了,可能留在长安,负责印坊。现在荀文倩横插一脚,有借着荀家影响力欺人的嫌疑。
  唐夫人思索片刻。“天子昨天留宿你房中?”
  荀文倩一愣,随即有些脸热。
  “他大概多久临幸你一次?”
  “说……不准。”荀文倩越发窘迫。
  “与皇后和其他贵人相比呢?”
  “皇后即将临盆,天子会去看她,却不能留宿。其他几个贵人差不多,没有特别偏爱。”荀文倩想了想,又道:“天子很注意平衡。”
  唐夫人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你在坊里住几天,熟悉一下情况,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向宋都、董宛请教,顺便探探她们的口风。”
  荀文倩心领神会。“她们能答应?”
  “长安不会只有一个印坊。待会儿领你去看看,你就知道了。要发表文章的人太多,根本来不及处理。许文休三人现在每天看文章看得想吐,来敬达抱怨了几次,喊着要辞职,不受这份罪。”
  “他若是辞了,还有人接替么?”
  唐夫人不禁冷笑一声:“太学什么都缺,唯独不缺能写文章的。只要他走出这个门,一个时辰以内,我就能找到十个代替他的,连一顿饭都省不下来。”
  荀文倩吃了一惊。“这么多人?”
  “你是不知道太学现在有多少人。天子一道诏书,天下读书人至少有一半聚集在此,规模比当年洛阳太学还要大一些。每天出的邸报,仅是太学就能卖出一千多份。如果有精彩的文章刊登,甚至可以卖出三千份。”
  唐夫人扬扬手,心情看起来有些复杂,说不上来是得意还是厌烦。
  “我烦都烦死了。你来得正好,帮我分担一些事。董宛、宋都虽然能管事,学问终究有所欠缺,你正好可以补上。”
  两人说了一阵,唐夫人命人取来衣服,让荀文倩换了,便带她去印坊。
  进了印坊,看到来往穿梭的工匠,荀文倩不禁惊呼出声。她知道印坊规模不小,人很多,但眼前看到的景象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一眼看去,这印坊的规模简直比未央宫还要大一些。
  唐夫人叫过一个中年妇人,介绍给荀文倩。
  得知眼前这个中年女人是许靖的夫人刘氏,荀文倩连忙行礼。刘氏也是颍川人,论起来,和荀氏也有些有姻亲的。
  刘氏正在忙,脸色泛红,额头一层细密的汗珠,但精神极好,两眼有神,声音洪亮。得知眼前这个年轻女子是荀彧的女儿,最受宠的贵人,她心领神会,热情地为荀文倩介绍起来。
  “这坊中匠师都是女子?”荀文倩大致看了一眼,发现全是女子,有年轻人,也有不少像刘氏这样的中年人。
  “也有男子,但非常少。”刘氏笑道:“这些人大多和我一样,都是跟着丈夫来长安的,听说坊里有事做,就想着来做几天短工,挣些钱补贴生活。长安米贵,一般人住不起。可是后来喜欢上了这里,就舍不得走了。一传十,十传百,人越聚越多,就成了这般规模。”
  “那她们的夫君谁来侍候,总得有人洗衣做饭吧?”
  “要么等下了工,回去再做,要么干脆让男人们自理。反正他们整天呼朋引伴,找各种理由聚饮,女人在家也是守着空屋子。”
  刘氏眉梢轻扬,声音也大了起来,充满自豪。“我们在坊里又不是玩,是在养家。”


第七百六十七章 诱之以功
  荀文倩很快就喜欢上了印坊的气氛。
  得知荀文倩也是宫里的贵人,而且是荀彧的女儿,从河东来的匠师先把她当成了自己人。
  有人甚至说,当初荀文倩第一次到坊里时,她就觉得荀文倩迟早会成为坊里的一员。
  现在果然如此。
  董宛、宋都也对荀文倩的到来表示欢迎。
  宋都原本有些担心,害怕荀文倩会和她争夺印坊的控制权,后来得知同文馆也要建一个印坊,她就放了心。
  仅是太学的书坊就让她忙得脱不开身,根本不可能有余力去管同文馆的书坊。
  在坊里忙了大半天,吃晚饭的时候,荀谌来了。
  但荀文倩告诉他,天子暂时没有让他去讲武堂的计划。他们只能等徐庶休沐,在讲武堂之外相见。
  荀谌多少有些失望。
  荀文倩随即取出几分文稿,请荀谌指点。
  荀谌看完文稿,有些疑惑。“这是谁的文章?是古文一派么?这训诂的习气很重。”
  “讲得有道理么?文字如何?”
  “文字还算通达,道理么,谈不上有多高明,流于空谈,难以实施,大概和名家、道家相仿,不能与我儒门争锋。”
  “这是西域贤人所作,我转译过来的。”
  “西域还有贤人?”
  “此人在西域甚是有名,年代当成孔老相仿。他承上启下,上有名师,下有高徒,并称三贤。他的弟子尤其出名,学问博杂,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还是西域雄主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荀谌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古怪名字?蛮夷都是如此么?”
  他从来没听过个名字,更不知道那个全才式的学者,也不觉得西域的蛮夷能有什么真正的学问。
  荀文倩有些失望。
  她曾经很景仰这位伯父,现在却只剩下遗憾,觉得这位伯父见识浅陋,而且有些自满,对自己不懂的学问没有一点好奇心。
  虽然荀文倩自问掩饰得很好,但荀谌还是感觉到了。
  “文倩,你有心向学,这是好事。但学问不仅博杂,更要精深。五经未通,便涉猎西域之学,难免有本末倒置之嫌。”
  荀文倩连忙领受。
  一旁的唐夫人看在眼里,很不舒服,不紧不慢地问了一句。“文倩,你说的这个西域,离长倩有多远?”
  荀文倩想了想。“应该还有很远,不过亚历山大东征时,曾经到达葱岭以西,所以这些文章也有流布于此的。同文馆的不少西域典籍都是从葱岭以西传来的,并不是希腊本土。”
  “希腊本土到葱岭有多少?”
  “具体不清楚,大概和颍川到葱岭差不多吧。”
  “那也很远了。”唐夫人多少有些惊讶。“看来西域人和我华夏人一样,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要不是压力和山一样大,岂能创下这般功业,这可不是天天坐而论道就能实现的。”
  荀文倩神情尴尬,不安地看了荀谌一眼。
  傻子都听得出来,唐夫人这是讽刺荀谌只会坐而论道。
  荀谌低着眉,不说话,只当没听见。
  唐夫人又道:“这个西域贤人的学问要好好研究,将来辅佐天子,打到希腊去,也让天下人看看,我颍川女子虽然不能跨马驰射,也能辅佐圣君,扫荡天下,立不世之功。”
  荀文倩很尴尬,连称不敢。
  荀谌却心中一动,说道:“文倩,天子有征伐天下之志吗?”
  荀文倩认真想了想,郑重地说道:“应该有。长倩西行,他便非常重视,以为有当年先祖入秦遗风。他还一直说,华夏虽起于河东,却应该志在天下,不应满足于如今之疆域。”
  荀谌微微颌首,眼中露出一丝笑意。
  “这西域的地理、人文,你了解多少?”
  “也不算多,只是读了一些书,略有所知罢了。伯父若是有兴趣,不妨给长倩写信。他在西域,亲眼所见,非我所能比。”
  “好。”荀谌一口答应。“你手头现有的文章、书籍,能否抄录一份给我?我这两天闲来无事,正好可以看看,增广见闻。”
  见荀谌突然来了兴趣,荀文倩喜出望外,随即答应回头让人送来。
  她还建议荀谌直接去同文馆,同文馆正在翻译西域的典籍,数量远非她掌握的典籍可比。
  荀谌有点担心,同文馆在宫里,他未必进得去。
  荀文倩笑了,承诺向天子请旨,给荀谌一个进出同文馆的腰牌。
  同文馆虽然在宫里,却不禁止宫外的人出入。实际上,同文馆欢迎所有人参观,将来译出来的典籍也会公开印行。现在只是没有印坊,这才不为人所知罢了。
  荀谌很满意,心情大好。
  晚餐结束,荀谌告辞而去,带上了荀文倩的译稿。
  唐夫人留荀文倩同住。两人回到堆满文稿、校样的卧室,荀文倩看着书样,如获至宝。
  “姑姑,你这屋子真是藏宝之地,我都不想走了。”
  “那你就多住几天。等我回河东了,这屋子就留给你。”
  “好啊,好啊。”荀文倩想了想,又道:“不行呢,这个屋子还是留给宋贵人好。”
  唐夫人揉了揉荀文倩的脑袋。“你啊,就是太懂事了。你那几个伯父要是像你这么懂事就好了。”
  “姑姑,可不能这么说,他们有他们的难处。再说了,他不是也在改变嘛。”
  “你以为他是从善如流?”唐夫人哼了一声,带着些许不屑。
  荀文倩知道唐夫人对几个伯父颇有意见,她作为一个晚辈,夹在中间不好说话。可是听到唐夫人这句话,她想了想,也意识到荀谌的态度变化并不是因为学问。
  而是看到了机会。
  天子如果有意征战天下,对冀州用兵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用兵会增加伤亡,与其两败俱伤,不如一起对外征伐。
  如此一来,袁谭与朝廷媾和的机会大大增加。
  如果袁谭有机会对外征伐,汝颍士人立功的机会也跟着增加,被闲置的可能性就小了。
  这个结果对朝廷有利,对袁谭有利,对荀谌等人同样有利,可谓一举多得。
  荀谌来长安,不就是想要这个结果么?
  难怪他突然改变了态度,变得热情起来。
  “姑姑,还是你想得周到。”荀文倩兴奋不已。“待我回宫,当为姑姑请功。”
  唐夫人微微一笑。“不是我想得周到,只是我天天与这些人打交道,知道他们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