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几件?”
  蒋干回头看了一眼帐门口的晏明,又转了回来。“第一件事,上书称臣,可以吗?”
  阿琳曼立刻点头答应。“可以。”
  晏明站在帐门口,看到蒋干看了自己一眼,却没听清蒋干提了什么要求,见阿琳曼答应得爽快,顿时心里一紧。


第七百八十章 知易行难
  蒋干盯着阿琳曼的眼睛,嘴角挑起一丝笑意。
  “怎么了?”阿琳曼歪了歪嘴,神情不悦。
  “我觉得你成不了檀石槐。”
  阿琳曼眉心蹙起,杀气隐现。“我当然成不了我阿爸,你究竟想说什么?少年郎,你不要挑战我的耐心。”
  “你知道你为什么成不了你阿爸吗?”
  “……”阿琳曼盯站蒋干,脸色越发阴沉,宛如寒冰。
  “你答应得太爽快了。”蒋干慢条斯理的说道:“我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只是想糊弄我,以达成自己的目的,然后反戈一击。可是你忘了,你阿爸之所以能一统草原,除了他的才能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说话算话,言出必践。”
  两个鲜卑女子取来了酒肉,蒋干倒了一杯酒,喝了一口,随即咂了咂嘴,对晏明说道:“你们这酒的确难喝,难怪你不喜欢。”
  宴明神情窘迫,不安地看了阿琳曼一眼。
  阿琳曼却盯着蒋干,若有所思。
  蒋干放下酒杯,接着说道:“我们汉人有一句话,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什么话?”
  “人无信不立。”蒋干转向宴明。“我们离开长安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事,今年是第一批归化的鲜卑人、匈奴人入籍的时候,朝廷即将兑现诺言。此时此刻,应该正在进行相关的统计。今年年末,会有一些人成为我大汉的编户。你知道编户会有什么不同吗?”
  宴明撇撇嘴。“能有什么不同?还不是一样。”
  “成了我大汉的编户,受灾时会有赈济,七十以上的老人可以得到朝廷的赏赐,适龄的孩子可以入学读书,而像你这样的年轻勇士则可以加入军队。明年你们再扰边的时候,迎战你的或许就是你曾经的同伴。”
  宴明脸色微变,随即又说道:“那又如何?我又不怕他们。”
  “你怕不怕他们,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会有朝廷配发的武器、甲胄,会有真正的将领指挥他们作战。”
  他微微一笑。“就眼下而言,应该就是狼骑督吕布。”
  阿琳曼、宴明不约而同的身体一震,脸色苍白。
  就连一旁的侍女都变了脸色,仿佛听到了恶魔的名字。
  野狼部落曾遭狼骑夜袭,草原上到处流传着狼骑的传说,没有人愿意听到这个名字。
  片刻的沉默之后,阿琳曼缓缓说道:“我没有说谎。”
  “那你给我一个相信你的理由。”蒋干收起笑容,眼神凌厉。“你一心想恢复你阿爸的荣光,为何愿意向我大汉称臣?”
  阿琳曼一声长叹,腰背不知不觉的弓了起来。
  “我们……坚持不下去了,只能向你们求援。”
  “谁在威胁你们?”
  “天气,以及北方森林里的野蛮人。”
  ——
  周瑜、蒋干走出大帐。
  大雪已经停了,太阳出来了,却没什么暖意,苍白得像个病人。
  两人慢慢地走着,雪在脚下踩得吱吱作响,仿佛在佐证阿琳曼的话。
  刚刚九月,龙城已经下了三次雪,一次比一次大。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又是一个寒冬,会有不少人熬不过去,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或者成为北方森林里来的野蛮人捕猎的对象。
  北方森林里很早就有野蛮人,但之前鲜卑人势大,野蛮人轻易不敢来,来了也不是鲜卑人的对手。如今形势不同了,鲜卑人被汉军击败,元气大伤,再也挡不住那些野蛮人。
  要想活命,他们只能南迁。
  可是汉军强悍,不仅边塞守得严实,还屡屡主动出塞作战,狼骑更是年年扫荡,鲜卑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了部落的生存,骄傲了大半辈子的阿琳曼也不得不低头。
  “你相信那头母狼吗?”蒋干说道。
  周瑜点点头。“虽然现在还没见过她说的野蛮人,但我觉得应该是真的。”他顿了顿,又道:“我记得吕布也说过,这几年的确比以前十年前冷不少。”
  “如果真这样的话,那我们就不能耽搁了,应该尽快向朝廷汇报。就算不救鲜卑人,大汉也要提高警惕,以备不测。”
  “是啊,如果天气越来越冷,北方的蛮胡被迫南下,中原迟早会受到冲击。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就算能维持住一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周瑜抬起头,看着惨白的太阳。“子翼,我想去往北走一走,看看那些蛮胡究竟是什么样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亲自看一眼,我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也无法给朝廷一个可靠的答复。”
  蒋干咂了咂嘴,没吭声。
  周瑜说的道理,他懂。可是再往北走,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到龙城,他就觉得严寒难当,再往北会是什么模样,他不敢想象。
  那么冷的地方,怎么还会有人?
  他想象不出来。
  “要不……和狼骑联络一下,让他们护送你?”
  周瑜摇摇头,回头看了一眼阿琳曼的帐篷。“何必舍近求远?”
  “那头母狼?”蒋干脱口而出,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信不过她。那女人是疯子,为了那个莫名其妙的想法,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的确如此。”周瑜笑道:“所以在她实现计划之前,她可以忍受任何屈辱,不会因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就动了杀机。”
  蒋干扬扬眉,还是不肯接受周瑜的计划。
  “子翼,天子为了平定北疆,能在休屠泽忍受风沙两年。你我出使,就是为了搞清楚漠北的情况,如今岂能畏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蒋干连忙举起手。“停,停,你不要再念了,我耳朵都起茧了。不过我提醒你,有些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难。”
  “不管多难,我都能做到。”周瑜斩钉截铁的说道。
  “是么?”蒋干斜睨着周瑜,嘴角带笑。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周瑜神情坚毅。
  “你想与母狼一起北上,打探消息,双方就要有足够的诚意。如果母狼厌倦了那头小狼,想让你做面首,你愿意吗?”
  周瑜面色大变。“这……不可能吧?”
  蒋干哼了一声,背着手向前走去。“你看,你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义无反顾。母狼会不会要你做面首,我不敢断定。但她为了拉拢你我,肯定会安排几个鲜卑女人侍寝暖被,你接受不接受?”
  周瑜加快脚步,追上蒋干。“子翼,你说的……”
  蒋干没说话,只是转头看向远处的大帐。
  周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阿琳曼为他们准备的帐篷门口,站着四个鲜卑女人,肌肤胜雪,衣衫鲜艳,像是雪地中盛开的鲜花,生机勃勃。


第七百八十一章 轻重缓急
  一匹快马,带着凛冽的寒意,冲进了长安城。
  就像一颗石子扔入水塘,溅起几朵水花,很快就消失在论讲的洪流之中。
  大鸿胪寺甚至没把周瑜的报告当回事,扔在一边。过了几天,才在朝会时顺便提了一嘴。大鸿胪卿王绛还不忘嘲讽两句,说周瑜立功心切,觉得鲜卑人不够打,要去北海看看有没有新的对手。
  刘协却上了心,让大鸿胪寺将周瑜的报告原件送过来。
  这些大臣不清楚,他却有些印象。
  公元三世纪,欧亚大陆东侧的大汉帝国轰然倒塌,中原大地在五胡乱华的悲剧中苦苦挣扎时,大陆西侧的罗马帝国也在北方蛮夷的侵扰下陷入战火之中,最终分崩离析。
  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冷,进入所谓的小冰河时代。蛮夷为了生存不断南下,在原本就醉生梦死的腐朽王朝上狠狠踹了一脚,并取而代之。
  但他并不觉得这是必然。
  中原王朝的覆灭固然与天气变冷有关,但自身的腐朽才是根本原因。对东方而言,是士大夫阶层的醉生梦死。对西方而言,则是奴隶主阶级的彻底腐朽,公民意识的消亡。
  没错,此时此刻,东方文明已经从制度上取消了奴隶制,被后人吹捧成文明起源的西方文明——古罗马却还是奴隶制。
  古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帝国,古希腊更是如此。
  这也是东方文明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西方文明却彻底沦为记忆的根本原因。
  乱华的五胡融进了华夏血脉,继承希腊、罗马文明的却是打败他们的蛮族。
  如今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更不能走上历史老路,坐视北方的蛮夷摧毁中原文明,将无数百姓推入死亡之地。
  退朝之后,刘协留下了贾诩、杨彪等人,着重商议此事。
  见天子如此重视,大鸿胪卿王绛顿时变了脸色,汗如浆出。
  刘协也没说什么,让诸葛亮将周瑜的报告读了一遍之后,展开地图。
  地图是最近才完成的,很粗略,只是有那么点意思而已。
  “诸君熟知史事,应该都听过郭伋的故事。”刘协坐在御座上,捻着手指。“当年郭伋任并州牧,巡视至美稷时,美稷尚有大片竹林。建安元年,朕巡美稷时,已经没什么竹林了。不到两百年,竹林南移了百余里。”
  杨彪扶着胡须,颌首附和。“陛下所言,臣也有些印象,只是当时没多想。前两天去农学堂,也听人说起了类似的事,似乎不是一时一地,而是一个普通的趋势。这么说来,倒是不能掉以轻心。”
  他转头看着周忠。“嘉谋,你这从子知机,又能吃苦,将来可以大用。”
  周忠含笑说道:“能得司徒一赞,他就算是再吃些苦,也是值得的。”
  王绛更尴尬。
  贾诩轻咳一声。“话虽如此,毕竟不是急在眼前的事,大可从长计议。眼下北疆的紧要之处还是维持稳定,不宜急于开战,更不宜深入大漠。朝廷钱粮紧张,支撑不起这样的消耗。”
  杨彪表示赞同,随即又说道:“凡事当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臣以为,朝廷还是当着眼于中原,尤其是荆州、益州。”
  刘协问道:“赵公可有消息来?”
  “暂时还没有。”杨彪一声叹息。“益州太大了,又多山,要想走完诸郡,可比凉州难多了。”
  刘协眉梢一动。“赵公不在成都?”
  杨彪愣了一下,随即说道:“臣不清楚,好久没有收到他的消息了。”
  刘协看看杨彪,没有再问。
  赵温去成都快一年了,开始还有消息来,后来消息渐少,连点音讯都没有了。尤其是免了他的司徒,由杨彪接任之后。
  是有了情绪,还是说降不顺利,没人知道。
  但是这个情况显然不正常,杨彪应该知道些什么,只是不方便公开说。借着这个机会,提醒他重视荆州、益州,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北疆,便是明证。
  “治国当有轻重缓急,臣赞同太尉之议,眼下当固根本。”杨彪将话题扯了回来。“建安元年俘虏的鲜卑、匈奴百姓今年当归籍,这件事处理好了,不仅可以安定当地的百姓,还能为将来守边打下基础。像那个少狼主的事,越少越好。”
  杨彪叹了一口气。“这些都是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将来就会成为大汉的劲敌。”
  刘协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