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力有限,他甚至无法对袁谭软禁袁绍的事做出及时反应,一拖再拖。
  收到袁术集结人马的消息,他并不怎么相信,派人再三确认。
  等他知道袁术夺取了河间,将袁绍、袁谭一网打尽的时候,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与田丰商量后,他决定收缩兵力,固守邺城。同时派人上书朝廷,控告袁术擅自用兵,攻击冀州。
  士孙瑞、钟繇等人也陆续收到了消息,但他们都无法做出响应,能做的只是上书请诏。
  ——
  温室殿。
  诸葛亮将几封奏疏按照时间顺序摊在案上。
  刘协看着这些奏疏,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对冀州的事变大感意外。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袁术来挑起事端,而且举得了几乎是决定性的战果。
  袁绍被擒,正在送来长安的路上,冀州大局已定,只是最后如何收官的问题。
  另一方面,他又清楚的知道,这是必然之局,迟早的事,算不上什么赫赫之功。
  要说影响,就是让他更有信心了。就算不用武力,仅凭降维打击的优势,他也能一步步推进改革,没人可以挡住他的脚步。
  区别只在于快慢而已。
  一会儿功夫,议郎田畴先赶到了。
  见礼之后,刘协也不迂回,直接让田畴先看袁术的奏疏。
  田畴看完,又惊又喜。惊的是袁术简直是胡闹,没有朝廷诏书,擅长用兵,犯了大忌,还拖上了幽州人。喜的是袁术居然成功了,不仅夺取了河间,还生擒了袁绍。
  有这样的功劳在手,就算朝廷怪罪,袁术至少也可以功过相抵,而幽州人大概率会有些功劳。
  刘协说道:“子泰,你觉得该继续用兵吗?”
  田畴迅速权衡了一下利弊,躬身说道:“臣以为可急进兵,缓度田。”
  “怎么说?”
  “袁绍虽称臣,但一直不执行朝廷制度,形同割据。此非长久之计,如今有机可乘,当以武力平定冀州,使诸郡国并受朝廷委任。至于度田,当依中原制度,择一二郡国试行,不必急于推开,以免激起不必根的反抗,徒增伤亡。”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冥顽不灵,非要与朝廷刀兵相见之辈,自然当予以严惩,枭其首级,没其家产,以儆效尤。如此,冀州不度田亦是半度田。”


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辨
  刘协很欣慰。
  他欣慰的不是田畴的方案有多好——田畴的方案并无新意,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而是田畴态度的改变。
  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度田利大于弊已经成了共识,剩下的分歧是该不该强行度田。反对的意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不义的手段推行度田无法实现正义的王道;一种是急功近利会激化矛盾,不如缓缓图之。
  前一种务虚,后一种务实。
  田畴显然是后一种。
  在冀州强行度田,不如分而治之,仅对顽固分子如审配之流进行打击。打掉这些实力最强的反对者,不仅可以实现震慑,度田的目标也实现了大半,而且更加彻底。
  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心理负担。
  违抗诏书,逆势而动,人人得而诛之。
  从这个角度来说,田畴的方案近乎完美。
  正说着,刘和快步走了进来。见田畴在座,他有些意外。行了礼,入座,看了几份奏疏,刘和大感惊讶。
  “不意袁公路竟有如此胆略。”
  刘协也不禁莞尔。
  诸将之中,袁术的能力大概是最差的,胆子却是最大的,而且不按常理出牌。说得好听点,是兵不厌诈,出奇制胜。说不得好听点,是卑鄙无耻,无所不用其极。
  上次在庐江伏击颜良,这次在冀北偷袭袁绍,一南一北,他两次打破僵局,功劳足以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甚至捶胸顿足。
  “你觉得该如何处理冀州?”刘协开门见山。
  他很忙,没时间和他们互相试探。
  刘和仔细想了想。“臣以为当趁势进兵,平定冀州。袁绍被擒,袁谭请罪,冀州人心惶惶,正是进取之时。袁熙在青州,为孙策、刘备所围,急需增援。若能四面进击,包围邺城,则袁熙孤立无援,必败无疑。袁熙败,则审配固守孤城,非降则死,又有几个人能与他同心?”
  刘和说完,手指轻叩案几。“当初袁绍不肯降,是希望朝廷急于度田,山东生变。而山东诸郡之所以反对度田,也是寄希望于袁绍起兵。如今袁绍被擒,山东士大夫绝望,正是朝廷进击之时。”
  田畴诧异地看了刘和一眼。
  刘和就是东海人,他居然如此激进地赞成度田?
  刘和感觉到了田畴的目光,却没有说话。
  刘协微微颌首,随即又问了一句。“你们觉得谁来负责这场战事?”
  田畴、刘和异口同声地说道:“非陛下亲征不可。”
  刘协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这一战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不管是韩遂还是士孙瑞,都有足够的能力摆平,似乎不需要他亲征。
  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他们说得有理。
  正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所以任命谁,都会让其他人不平。想来想去,只有他亲掌全局,才能让诸将听从命令,集中力量作战,而不是互相争斗。
  “兹体大事,当与三公商议。”刘协最后做出了决定。
  ——
  出了大殿,田畴与刘和并肩而行,脚步轻快。
  “几日不见,公衡面目一新,可喜可贺。”田畴半真半假地说道。
  刘和转头看看田畴。“子泰今日气色也不错,同样值得一贺。跟我去喝两杯,如何?”
  田畴哈哈一笑。“军中能饮酒么?”
  “平时不能,今天情况特殊,不妨小酌。”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田畴是议郎,刘和是右部督,领散骑侍郎数十人,都是光禄勋寺的属员,只是平时不在一起,离得并不远。
  来到刘和的官廨,刘和命人上酒食,与田畴对坐。一会儿功夫,酒食布好,刘和率先举杯。
  “子泰,幽州故旧随袁公路立功,这是喜事,当贺。”
  田畴也不推辞,举杯与刘和喝了一杯。
  鲜于辅等人随袁术立功,这的确是值得庆贺的喜事。自从刘虞与公孙瓒发生冲突后,幽州人就忙于内斗,失去了话语权。
  就连最后击破公孙瓒,为刘虞报仇,都是借重袁绍的力量。
  如今在袁术的指挥下,居然误打误撞的生擒了袁绍,最终促成冀北平定,算是来得虽晚,却赶得很巧,运气好得让人羡慕。
  有此一功,幽州也有底气与并州、凉州比肩了。
  如果再考虑到刘备、刘和这两个宗室的影响加成,幽州甚至有后来者居上的感觉。
  身为幽州人,田畴当然高兴。
  放下酒杯,田畴长出一口气。“公衡,我所高兴的事不仅仅是鲜于辅等人立了功,从此有了立足之地。更是天子的新政让我看到了希望。从此以后,幽州不会因为人口少而缺席于朝廷了。别的不说,就军中而言,幽州人当三居其一。”
  刘和哈哈大笑,举起筷子,指指田畴。“子泰,此言深得我心。虽说讲武堂招生没有地域之别,但是论吃苦,还是边州人更胜一筹。中原士大夫生活过于安逸,能考进讲武堂的毕竟是少数。”
  田畴顺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所以你支持朝廷度田,要让他们自食其力,劳其筋骨?”
  刘和眨眨眼睛。“也不尽然。”
  田畴端起酒杯。“还请公衡指教。”
  “子泰,你虽然没有成见,但见的人太少了。你身边的人大多是世家子弟,他们对度田的态度难免要考虑到自身的得失,先入为主,不见得准确。我所领的侍郎虽然也不尽是庶民,但他们大多家产有限,对度田不见得有多排斥,心态相对也平和一些。”
  田畴点了点头,承认刘和说的是事实。
  议郎大多是官宦子弟,而且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家里大多有些田产。一旦度田,损失很大,所以对度田的弊端更为在意。有些人已经偏执到枉顾事实的地位,连他都看不下去。
  而刘和身边的人则大多出自寒门,有些甚至是庶民,凭武艺为郎。这些人度田的损失有限,也不那么排斥。
  “如果我告诉你,度田之后,即使是世家大族,只要头脑灵活,肯花心思,收入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能大幅增加,你相信吗?”
  田畴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刘和点点头,挟起一块肉,放入口中,缓缓地嚼着。
  “无农不稳,朝廷度田是为了保证百姓温饱,避免生乱。只有人人不用担心饥饿,天下才有太平。只有天下太平,工商才有机会。朝廷只是反对兼并,却不抵制工商,哪里是与民争利?分明是为民谋利嘛。那些人守小利而弃大利,如抱树而弃林,守井而弃海,简直可笑。”


第七百九十章 我自从容
  田畴恍然,随即又问道:“话虽如此,度田也难逃恶名。今日度田,焉知将来不会有告缗令?”
  刘和哈哈大笑,用筷子指指田畴。“子泰,你这是因噎废食啊,不可取。且不说天子新政,意在利万民,而非与民争利。就告缗令而言,也有其不得以处。你仔细想想,当时若不行告缗令,任由巨商大贾置田,还能等到百年之后才被王莽篡位吗?只怕大汉已经像秦国一样土崩了。”
  田畴挥挥手。“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纵使度田、告缗能解一时之急,终究是饮鸩止渴,绝非王道。”
  “王道不是空喊几句道德仁义就会实现的,夫子为鲁大司寇,也要诛少正卯,去三桓。”刘和幽幽地说道:“若是真有人觉得天子年少可欺,逼得天子行霹雳手段,就悔之晚矣。”
  田畴苦笑道:“公衡,你真是变了。我真没想到,你会有如此激进的想法。”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军中将士大多这么想。”刘和端起酒杯,又道:“子泰,时势不同了,切不可拘泥于故事。以今视昔,有如以汉视鲁,不可等量而语。儒门不经一番脱胎换骨,恐怕难当重任。”
  说完,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田畴若有所思,微微颌首。
  ——
  次日朝会,刘协向与会的公卿大臣传达了相关的消息。
  和田畴、刘和的意见一样,公卿大臣们都认为天子亲征最为合适。虽说审配不是袁绍,但冀州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哪怕就是走一趟,也是必要的。
  这是冀州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天下十三州中,冀州并非户口最多,却以地势平坦,物产丰饶著称,自古便是上土,加上民风尚武,实力不可小觑。
  往远了说,赵国胡服骑射,最有希望与秦相争。长平之战决定的不仅是赵国的命运,更是六国的命运。
  往近了说,巨鹿之战是秦楚相争的转折点,光武则以河北起家,就连黄巾之乱的中心都在冀州。
  如果不是天子变法图强,袁绍也许会再一次证明冀州的价值。
  在这样的认识下,天子应该亲征邺城,而不是委任大将。
  先帝出于河间,灵思皇后出于赵国,这是天子与冀州的缘份,不可辜负。
  看着侃侃而谈的刘和,刘协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刘和就是东海恭王刘彊的后人,而刘彊是光武帝嫡长子,曾被立为太子十八年,最后因生母郭圣通被废,“主动”辞去皇太子之位。
  某种意义上,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