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很正常。
  冀州人偏激,汝颍人又何尝不是。两次党锢之后,汝颍人就背负了难以抛舍的负担,直至走上拥戴袁绍,与朝廷为敌的道路。
  “此情可恕,此理却难容。”袁夫人叹息道:“天子不会因为如此荒唐的理由,推翻光武皇帝的故事。就算天子开明,愿意接受这个条件,又能如何呢?难道要天子去补偿冀州人这些年的损失?这显然……”
  荀谌起身。“夫人,只怕审配的用意还与度田有关。”
  袁夫人一愣,随即恍然。
  当年郭皇后被废,便与光武皇帝推行度田有关。刘彊更是因为度田激化了矛盾,双方都骑虎难下,不得不主动请辞太子之位,以息光武皇帝之怒。
  光武皇帝强推度田,由废后始,至换太子止,中间还牵涉到两次日食,是本朝初年的一件大事。
  如果审配能让朝廷为郭后平反,就可以进而为反对度田找到依据。如此一来,他甚至可能得到山东士大夫的默许支持,从而脱身。
  袁夫人目光一扫郭图、荀谌,不禁冷笑一声。
  “审配敢如此肆意妄为,恐怕也是吃准了你们会附和他吧?若是如此,我有必要提醒你们一句。度田是大势,没人挡得住。螳臂挡车,只会粉身碎骨。”


第七百九十四章 保大保小
  见袁夫人的态度如此坚定,郭图很是诧异。
  他原本以为袁夫人会为袁氏考虑,暗中推波助澜的。
  毕竟汝南袁氏是山东世家之首,土地极多。袁术一根筋,不惜损人不利己,也要弄死袁绍,袁夫人不至于不为母族考虑。
  万万没想到,袁夫人比袁术还坚决。
  他悄悄看了荀谌一眼。
  荀谌从长安返回后,对度田的态度就有些暧昧。虽然谈不上支持,却也没反对得那么激烈。他一直以为荀谌的态度改变是得到了某种利益的交换,现在看来,恐怕不尽然。
  荀谌报以苦笑。
  见郭图、荀谌二人神色,袁夫人有点明白了其中原由。
  她挥挥手。“这也怨不得你们,朝廷新政用意深远,非亲身经历,难以体会。等你们到了长安,慢慢就明白了。就这样吧,我将你们的意见传回长安,天子能不能答应,那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袁夫人一声叹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郭图、荀谌脸色一僵,无言以对。
  袁夫人想了想,又道:“在邺城平定之前,你们不要提去西域的事。万一……”她叹了一口气。“总要留点血脉才行。”
  郭图、荀谌的脸色更难看了。
  很显然,袁夫人对天子答应审配的要求不报任何希望,觉得袁熙等人必死无疑,所以反对袁谭去西域的计划,要为袁绍留一丝血脉。
  袁绍尚有袁谭,他们的家人可都在邺城。
  他们越想越恨袁术。
  袁术突然出兵,不仅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也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早知如此,他们至少应该从邺城接出家属。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
  长安。
  刘协坐在温室殿中,心思却不在公务上,他焦急地等待着椒房殿的消息。
  皇后伏寿十月怀胎,今日生产,但情况却有些不妙。
  她难产了。
  肚子已经疼了两天一夜,孩子却一直没有生出来。一开始伏寿还能咬着牙,不让自己叫出声来,尽可能保持皇后的体面,现在却已经疼得撕心裂肺,一声叫得比一声响。
  刘协很想去看看,却被官员们死死拦住。
  妇人怀孕、生子都是恶事,按规矩,连正房都不能住,要搬出去单住的。如今形势简便,皇后得以在椒房殿生产,已经是破了规矩,说不定难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再让天子去看皇后,万一天神震怒,直接取了皇后性命,谁来担这个责任?
  刘协本来没当回事,可是看看太医署的太医那副以死相谏的模样,最后还是放弃了。
  他不信这些,不代表别人也不信。皇后难产,他们已经很紧张了,他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能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他就在温室殿等消息。
  “陛下……”一个太医飞奔了进来。
  “生了?”刘协一跃而起。
  太医吓了一跳,连忙摇头。“还没有。华太医说,形势危急,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剖腹。”
  刘协一愣,随即说道:“那还等什么?快点动手啊。”
  太医汗如雨下,连连拱手。“陛下,华太医说,皇后的情况尤其危险,剖腹后极可能会失血过多,危及性命。且胞宫受伤,就算能保住性命,只怕以后也不能受胎了。”
  刘协惊呆了。
  他知道华佗为什么犹豫到现在了。
  以现在的医疗条件,华佗做不到两全其美,皇后就算能救过来,以后也很可能再也无法受孕。
  皇后无法受孕,不仅是生不了孩子这么简单,这将影响到宫里的权力平衡。
  没能生下皇子的皇后,面对生了皇子的贵人们,难免会底气不足。
  司徒杨彪快步走来,见太医站在天子面前,满头是汗,神色惶恐,吃了一惊。
  “皇后……还没生产?”
  刘协眉头紧皱,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杨彪听完,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皇后死了呢。他转身问太医道:“华太医可曾说,皇后腹中是皇子还是皇女?”
  “皇后脉象紊乱,无法判断。”
  杨彪皱了皱眉,转身看向刘协,低声说道:“陛下,不如……”
  刘协抬起手,打断了杨彪。“传诏华太医,尽全力保证皇后安全。”
  太医抬起头,盯着刘协看了又看。
  刘协震怒,厉喝一声:“还等什么,快去。别管是皇子还是皇女,优先考虑皇后的性命。”
  “唯!”太医躬身领命,转身匆匆去了。
  杨彪一声轻叹。“陛下,臣以为不妥。”
  刘协抬手,打断了杨彪。“杨公突然进宫,有什么急事?”
  他知道杨彪的意思。
  既然伏寿就算救回来也不能再怀孕了,不如赌一赌她生的是男是女。如果生的是皇子,那伏寿死也值了。如果生的皇女,那也只能算她倒霉。可是有血脉留下来,总比不能生好。
  但他不这么想。
  且不说只要伏寿活着,他就可以保住她的皇后之位,让别人免生觊觎之心,仅就个人情感而言,他也不能这么看着伏寿死去。
  保大保小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哪怕伏寿现在不是他唯一的女人,也不仅仅是妻子这么简单。
  在他看来,这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比未曾见面的孩子更重要。
  这样的道理,没法和杨彪讲,所以只能乾纲独断了。
  见刘协态度坚决,根本没有和他商量的意思,杨彪也只好闭上了嘴巴。
  他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和天子说刚刚收到的消息。
  审配有可能挟袁绍及汝颍系的家眷,要求朝廷重新审视冀州的地位,这实在太荒唐了。
  但他又不得不来汇报,毕竟审配手里掌握着几百条人命,而且不是普通人,是汝颍系的元气所在。如果就这么放弃了,会严重影响到汝颍人的士气,造成不必要的动乱。
  可是这时机太不凑巧了,偏偏碰上皇后难产。
  他本以为皇后应该已经生产,以天子的脾气,不管是皇子还是皇女,都是一件喜事,可能比较好说话。
  “杨公?”刘协有些不耐烦,催促了一句。
  杨彪无奈,只将取出袁夫人的书信,将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刘协没有接袁夫人的书信,只是听杨彪说,听完之后,他淡淡地问了一句。
  “杨公以为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审配荒唐,只是……”
  “朕也觉得荒唐。”刘协摇摇头,语速缓慢,却不容置疑。“郭后的事,朕已经了解过,不觉得光武皇帝有亏欠她的地方。审配想以此与朝廷讨价还价,实在是愚蠢之极。行了,此事毋须再议。审配肯降,自然更好。不肯降,朕就亲率大军击破邺城,诛他三族。”


第七百九十五章 攻心为上
  刘协没有说假话。
  得知冀州人有心结之后,他就仔细研究了郭圣通及东海王刘彊的史事。
  严格来说,废后是郭圣通自取其咎。
  废后诏书中有“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的字眼,可见郭圣通并非温良之辈。如果所言不实,以光武朝大臣的强项,恐怕不会接受这个废后的理由。
  废后是大事,绝不是皇帝想废就能废的,更不是随便找个理由就行的。
  郭圣通的背后站着冀州系和陇右系。
  相对而言,光武皇帝的处理非常克制,甚至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郭圣通被废后,其子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就连刘彊的太子之位也是保留了两年之后,才因为刘彊多次主动请免才施行的。而东海王一脉,从刘彊起,传承至今,从无中断。
  郭圣通共有五子,刘彊以外的四个儿子都封了王,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是因为无子而国除,中山王刘焉、沛王刘辅也是传承至今。
  郭氏亲戚恩宠不衰,连郭圣通的叔父郭梁的女婿陈茂都能以恩泽封侯,近乎滥赏。
  包括郭圣通本人,虽然被废,却以沛王太后终老,后来还得以陪葬北邙。
  要说光武皇帝或者嗣君排斥冀州人,实在说不过去。
  不可否认,冀州人的仕途与南阳、汝颍相比不够顺畅,但那不是朝廷有意为之,而是形势使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朝廷下几道诏书就能解决的。
  如果审配真想拿汝颍人的家眷为人质,与朝廷谈判,只能说他想多了。
  说句不能宣诸于口的话,刘协求之不得,正中下怀。
  杨彪想到了刘协会拒绝他的请求,却没想到刘协会如此果决,甚至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他本想再劝两句,一看刘协如困兽般的神情,又咽了回去,躬身告退。
  皇后难产,生死未卜,现在不是说这事的时候。
  刘协也没理杨彪。
  一来是的确没心情,二来是不能给杨彪任何希望。
  杨彪夫妻都是明白人,知道审配这个要求很过分。但他们也不能直接拒绝,否则没法向汝颍人交待,尤其是当袁夫人还是当事人亲属的情况下。
  在袁隗、袁基等五十余人被杀的情况下,袁汤这一脉就剩下袁绍、袁术。袁术只有一个儿子,袁绍的儿子倒是多,但除了袁谭之外,都控制在审配手中。
  袁夫人不能见死不救。
  类似的情况还有荀氏。
  托荀彧的聪明,早在董卓乱政之初,荀氏就迁到了河北,依附韩馥。如今脱身的只有荀彧一家人,其他人几乎都在邺城。
  如果审配真打算玉石俱焚,荀彧这一脉也将损失惨重。
  不出意外的话,荀文倩肯定也会来求情。
  ——
  经过华佗的手术,伏寿暂时保住了一条命。
  但是对伏寿本人来说,她却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想睁开。
  她生的是个皇子,出生的时候已经没了气息。
  难产的原因是胎儿过大,而伏寿本人平时又运动不足。如果不是华佗当机立断,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一尸两命。
  但伏寿不觉得,她宁愿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
  得知自己将来可能再也无未能受孕,她心灰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