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道天下-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乱了阵脚的袁熙,辛毗很恼火。
  当初怎么会觉得袁熙是个可用之人?这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回邺城有什么用?给审配再送两个人质?
  “将军,审配再专横,也不会置全族性命于不顾。他只是想以你我的家人为质,与朝廷讨价还价,最后一定会向朝廷屈服的。真要是杀了你我的家人,就算天子能饶他,我汝颍人能饶他?邺城中的人有惊无险,你不用担心,跟我走吧……”
  袁熙打断了辛毗。“既然是有惊无险,那我去邺城又何妨?”
  辛毗一愣,竟不知如何回答。
  “佐治,你也别劝我了。”袁熙站了起来,走到帐门口,探头向外面看了看。他的亲卫站在帐门外,附近没有冀州人。“你一个人走,去找公达。我回邺城,与阿母、弟妹们团聚,护得他们周全,等你们来救。”
  辛毗看了袁熙一眼,没有再劝。
  袁熙说得也有道理。
  两人一起走的可能性不大,他一个人走,反倒不容易引起别人警觉。
  相比于袁熙,他没那么重要。
  想救出邺城里的人,就要有足够的力量。眼下的汝颍人中,掌握兵权的有两个:一个是对面刘备麾下的陈到,一个是幽燕都护荀攸。
  荀攸不仅手握重兵,还是他的亲戚,影响力无疑要比与他素未谋面的陈到大得多。
  “既然如此,那将军多保重,切莫鲁莽。”
  袁熙点点头,移步案前,迅速书写了一封手令,又取出一块腰牌,塞给辛毗。
  辛毗也不客气,接过来看了一眼,小心翼翼的收好。
  他回到自己的帐篷,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便带着几个亲卫出了大营。
  有袁熙的手令和腰牌,他没遇到任何麻烦。负责盘查的将领朱灵还和他说了几句话,开了个玩笑。
  出了大营,辛毗上了车,回头看了一眼中军大营,忍不住一声叹息。
  他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袁熙。


第八百零一章 兔死狐悲
  辛毗离开之后,袁熙很快就召集诸将议事,宣布撤军。
  这次袁熙出兵青徐,前后历时一年有余,先胜后败,如今不仅要放弃青州,还要全面收缩,退守邺城,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但是面对审配的命令,也没人敢拒绝。
  虽然审配没有解释,但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审配做出如此决定,大概率是出了大事,逼得审配不能不退守邺城,做最后的抵抗。
  联想到袁绍被袁术生擒的事,大部分人都将原因归结于袁术即将南下。
  毕竟袁术的女婿黄猗就在睢阳。如果他们翁婿二人联手,南北夹击,再加上太原、上党的威胁,审配肯定招架不住。为了防止被分割包围,全军退守邺城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安排好行军顺序之后,袁熙率先撤退了。
  张郃奉命殿后。
  张郃没有单纯的殿后,他派出大量斥候,逼近孙策、刘备的大营侦察,一副随时准备发起进攻的姿态。
  双方交战多时,孙策、刘备多次吃过张郃率领的骑兵苦头,不敢有丝毫大意,第一时间加强防备。等他们反应过来,袁熙的主力已经进入平原国,撤过黄河。
  孙策首先收到消息,勃然大怒,想率部追击,却被刘备阻止了。
  刘备做过平原相,了解平原的地形。如今是冬季,大河断流,没有天险可言,最适合骑兵奔驰。张郃又骁勇善战,没有足够的骑兵与之对战,草率追击,只会陷于被动。
  孙策骑兵数量有限,倒也不敢轻举妄动,便接受了刘备的建议。
  袁熙突然撤退,刘备、孙策摸不清底细,不敢轻易追击,更不敢随便进入冀州作战。刘备退回徐州,逐一收复失地。孙策则返回北海,正式接管北海国的政务、军事,同时派人进入冀州打探消息。
  很快,他们收到了长安来的诏书。
  天子要求他们集结大军,储备粮草,准备进入冀州作战。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形势的变化超出想象,一场大决战即将到来。
  ——
  诸城。
  陈登环抱着手臂,在城墙上慢慢踱着步,眼神忧郁。
  朔风劲吹。虽然穿着厚厚的皮裘,他依然觉得寒气入骨。一想到将来还要去辽东作战,他心里就有些担心。
  冰天雪地之中,如何作战?
  虽然心里一直有疑问,但他却没有说出口。因为他清楚,辽东再冷,也不如塞北,不如休屠泽。
  既然天子能做到,就连颍川人荀攸、广陵人臧洪能做到,他也应该能做到。战功不是那么好立的,否则人人都可以封侯了。
  诸葛瑾快步走上城墙,看了一眼,追上陈登。
  “将军,这大冷的天,还来巡视?”
  陈登停住脚步,伸手在城垛上轻轻拍了拍。“诸城再冷,还能比辽东冷?”
  诸葛瑾哑然失笑,随即附和道:“将军未雨绸缪,令人钦佩。”
  陈登苦笑。“子瑜,你我之间,就不用说这些溢美之词了。哪来什么未雨绸缪,我只是越来越看不懂朝廷的心思了。请你来,就是和你探讨一番,希望你能为我解惑。”
  诸葛瑾会心一笑。
  知道陈登邀他在城墙上见面,他就知道陈登的用意了。这大冷的天,除了当值的士卒,没人会闲得到城墙上闲逛。在这里说话,不用担心隔墙有耳。
  陈登这么重视他的意见,自然是因为他的弟弟诸葛亮在天子身边,而且倍受天子信任。
  只是陈登并不清楚,诸葛亮是个极端谨慎的人,绝不会在家书中透露任何不该透露的信息。
  这一点,他之前就暗示过陈登,陈登也表示理解,后来就没问过相关的问题。
  现在,陈登这么做说明他是真的慌了,迫切的想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
  能让陈登这么慌的原因只有一个,天子拒绝了审配的条件,选择亲征,用武力平定冀州。
  身为陈登的亲信,诸葛瑾知道陈登与审配之间的联络,也清楚审配的用意。只可惜,审配想错了,没有人可以改变天子度田的决心。
  汝颍人不能,深受天子器重的杨彪也不能。
  “将军不必多虑。天子亲征冀州,未必会牵连徐州。”诸葛瑾淡淡地说道:“天子少年,血气方刚,审正南用这种方式的确不太合适。冀州人太刚烈了,行事多少有些鲁莽。”
  陈登吁了一口,幽幽说道:“若能如此,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治国当以德,春风化雨,恩泽万物,急不得。”
  “将军所言甚是。这次审配也是自取其咎,怨不得别人。”诸葛瑾转头看向远处,淡淡一笑。“他不仅想以汝颍人为质,还想拖着兖豫青徐四州士大夫,不仅是痴心妄想,更是其心可诛。这种人,留着也是祸害。”
  陈登微怔,转头看了诸葛瑾片刻,欲言又止。
  诸葛瑾为人谦和,很少说这种重话。如今却对审配如此痛恨,让他大感意外。
  不过仔细想想,他又能理解诸葛瑾的心情。
  审配的确有拉着兖豫青徐四州士大夫一起与朝廷对抗的企图。他将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到邺城,再存储足够的粮食,一心一意守城。天子要想攻下邺城,就只能重兵围困,每天消耗的钱粮非常惊人。
  山东初定,又未曾度田,这些钱粮从哪儿来?自然是兖豫青徐四州。一旦百姓缴纳的租赋不够,朝廷要么是强行增赋,要么是向大族借贷。
  不管是哪种方式,兖豫青徐四州士大夫都必然受到影响。
  至于是逼得天子让步,取消度田,还是被迫起兵,与朝廷兵戎相见,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必然会以某种形势呼应审配,最后甚至可能要为审配求情。
  这是一次赌博,孤注一掷的豪赌。
  赌注就是邺城内几百个汝颍人的性命,以及审配本人的生死。
  这很审配。
  陈登听父亲说过审配其人,相信审配干得出来这种事。但他不得不考虑,他将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即使不考虑下邳陈氏与审配的私谊,作为徐州知名的大族,他也要考虑下邳陈氏是否要响应审配,又如何响应审配。
  天子亲征,手握精锐十余万,会不会平定冀州只是幌子,强行推进度田才是真正的目标?
  在韩遂防秋汛、太学论度田的交相冲击下,度田有利的观念已经不可避免的流传开来。虽然现在知道的人还不多,但随着天子的到来,扩散的速度必然如洪水一般势不可挡。
  一旦兖豫青徐四州的庶民知道了真相,他们会不会像关中、河东的庶民一样,成为朝廷的支持者?
  一阵微风吹来,陈登裹紧了皮裘,心生寒意。


第八百零二章 机会难得
  诸葛瑾与陈登说了几句话,便告辞下城去了。
  城上风大,吹得脸疼,而且他和陈登也没什么可说的。
  阳都诸葛氏虽说也是大族,毕竟不能和下邳陈氏不能比。在弟弟诸葛亮受到天子重视,前途无量的时候,也没必要因为度田而自毁前程。
  家里那几百亩地一年的产出不到三千石,就算接受度田,损失也就是一半而已。如果能因此换来一个守相,利大于弊。
  千亩良田易得,二千石高官难求。
  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接受陈登的邀请,做了陈登的幕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怀疑陈登最终可能走上与朝廷为敌的路。真要是如此的话,他必在牵连之列。
  回到住处,诸葛瑾意外地发现三弟诸葛均在座,正由妻子张氏陪着说话。
  诸葛瑾又惊又喜。“世平,你什么时候来的?”
  张氏笑容满面,引着诸葛瑾来到内室,指着几个箱子,喜不自胜的说道:“夫君,你看,这都是三弟带来的东西。有荆州的布、关中的笔墨,还有几件塞外的羊裘。有了这些羊裘,你晚上读书就不怕冷了。”
  张氏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箱子,取出一件羊裘,披上诸葛瑾身上。
  羊裘很柔软,毛很顺滑,手感极佳。尤其是贴着脸的羊毛,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这是哪来的?”
  “二兄送的。”诸葛均跟了进来。“如今塞外平定,每年都有大量的牛羊送到关中,肉奶可食,皮毛可衣,又便宜又暖和。”
  诸葛瑾扭头看看诸葛均。“你二兄还说什么了?”
  “二兄还说,朝廷将平冀州,需要大量的人才为郡县官吏。如果大兄有意,不妨做些准备。”
  诸葛瑾一惊。“朝廷准备更换冀州郡县官吏?”
  诸葛均点点头,转身从箱子里取出几部书。“这是朝廷这几个月的邸报合订本,按照不同的议题分类。二兄说,你把这些文章都看一遍,便知该如何做了。”
  诸葛瑾面色变了变,接过书,随手翻了一下。
  如今睢阳书坊也有翻印邸报,但是滞后比较严重,传到琅琊的也不全。
  “这么说,朝廷对度田已有定论?”
  “朝廷还没有做最终的结论,但结果已经大致清楚。各地贤良文学反对度田的理由几乎都无法自圆其说,现在只能坚持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激起民变之类,没有人能直接反对。”
  诸葛瑾点点头,心中明白。
  朝廷可以在别的州郡缓行度田,但是在冀州却没有这个想法。天子亲征,决意用武力平定冀州,就是为了强行度田做准备。
  而大量选择郡县官吏,自然也是为了将来度田。
  实际上,这也是为了表明态度,朝廷没有和审配谈判的想法。
  只是如此一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